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一语文月考一

高一语文月考一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6:30:03 | 移动端:高一语文月考一

高一语文月考一

赵家中学201*-201*(下)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命题人:陈雪梅审题人:杨婷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煤屑.(xi)幽僻.

(pì)弥.(mí)望颤.

动(zhàn)B.纤.腰(qiān)角.色(jiǎo)点缀.(zhùi)夹.板(jiá)C.厮.杀(sī)葱茏.(lǒng)羁绊.(pàn)蕈.

菌(xūn)D.婆娑.

(suō)真谛.

(dì)踱.

步(duó)脉.

络(m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敛据猗郁溘死

淅历B.凋谢跌宕峭愣愣咀咒C.嬉游啼唱辍学

纨绔D.落蕊

驯服

坐右铭

平仄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C.突袭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一些国家猝不及防,近些年来金融业发展过快,过大的狭小岛国冰岛更是首当其冲....

,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险。D.今年有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4、下列各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强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C.我国大部分磷化工骨干企业集中在磷资源比较丰富的云、贵、川、鄂和靠进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较强的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

D.3月29日,西南航空公司主要航线物团队折扣机票在两个小时之内连续两次降价,此举引起有关民航局部门的注意。

5、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线上。(4分)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金山

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下联:6、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项目百分比项目百分比非常想父母65.0认为应该和父母一同生活79.3害怕陌生人40.0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觉得自己很一般52.7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答:①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淇则有岸,

(2)

,靡有朝矣。(3)行道迟迟,

(4)

,余不忍为此态也,(5)民生各有所乐兮,

(6),长路漫浩浩。(7)

,池鱼思故渊,(8)暖暖远人村,

(9)

,桃李罗堂前。(10)同心而离居,

二、阅读与鉴赏(5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8分)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1)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2)陂(bēi):水池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图像?(3分)答:

9、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5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兰亭序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有的人B.信.可乐也实在C.向.之所欣一向D.群贤毕.

至全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不期而至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及其所之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既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辍耕之垄上

12、对下列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古人所产的“死生亦大矣”,是为了说明死和生对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暗示人在有生之年多铸事,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这句写出一种与人相处的状态,即在空内畅谈。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本句先说所欣的事物极易消逝,后说会因此引起感慨,流露出时光易逝之感。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句是说生死是一样的,寿命的长短也相同。

1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分)

走近芦苇

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

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质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14、第⑤段中加线句“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15、文章第⑧段在写法上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答:

16、理清全文思路,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走近”芦苇的。答: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

3

17、文章以物喻人,请分条回答作者从芦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5分)

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洪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款坎镗嗒之声,与向噌洪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的、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彭蠡之口有石钟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A.

B.焉用亡郑以陪邻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或曰此鹳鹤也C.

D.又前而为歌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9、根据苏轼的考察,下列与石钟山命名有关的一组是()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②大声发于水上,噌如钟鼓不绝③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之声④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云霄间⑤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20、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十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2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译文: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2、请以《遥望星空》为题,任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赵家中学201*201*(下)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答题卷

姓名班级成绩

1、2、3、4、

5、(4分)新春对联:上联:下联: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下联:第三步17、(6分)答:18、(3分)19、(3分)20、(3分)

21、(6分)答:(1)6、(6分)(1)答:①:②:

(2)答:

7、(10分)答:(1)(2)(3)(4)(5)(6)(7)(8)(9)(10)8、(3分)答:9、(5分)答:10、(3分)11、(3分)12、(3分)13、(6分)答:(1)(2)

14、(4分)答:15、(4分)答:

16、(6分)答:第一步第二步

(2)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5

6

8

扩展阅读: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与答案

201*年下期东安一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命题人:文灵君审题:莫华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歌当(dāng)哭噩()梦作揖(yī)屏(bǐng)息B.锭(diàn)子谦逊(xùn)遏()阻震慑(sh)C.翌(yì)年浸渍(zì)抚恤(xù)莅(wi)临D.形骸(hái)不惮(dàn)租赁(lìn)雏(chú)菊花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殴打谄媚骷髅追逐嬉戏B.废墟绿草如荫叱咤风云陨身不恤C.桀骜不驯星辉斑斓喋血菲薄D.黯然泪下冉冉升起胆战心惊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C.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坐以待毙。.........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

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共14页

《烛之武退秦师》:①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唯:只有..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若不阙秦阙:侵损.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①夜晚烛之武拿着绳子就去见秦伯了。

B.②如果灭亡了郑国对您有益,我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呢?

C.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放肆地想要西边的疆界,如果不削减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④子犯请求袭击郑国。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里的。

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烛之武劝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C.秦伯从烛之武对当前局面的剖析中看清了形势,派人留守要塞后退兵;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其实,秦、晋的退兵,都是“利”使然。

D.晋文公虽贪婪却理智,面对秦伯的临阵变卦隐忍不发,不失为一位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国君。

三.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共14页

答:11.根据原文提示,写出空缺的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1)桑之落矣,。,三岁食贫(2),言笑晏晏。,不思其反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4)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

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从:带领.

D.余既耸然异之。耸然:高高直立的样子..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而不答,仰而笑/拔剑切而啖之..

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朝济而夕设版焉..C.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乃遂私见樊於期..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共14页

D.因谓之方山子/不如因善遇之..

1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15.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壮年时折节读书,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本文开头按一般传记的写法,介绍传主的籍贯,而后概括人物自少年、壮年到老年的经历,再写故友重逢,补充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悲方山子的“不遇”,实际是悲自我的“不遇”,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因诗文遭祸、被贬黄州的心态。16.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译文:。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

又见胡杨石英

①至少在中国,我只在新疆才看到这么庞大、这么密集的胡杨林(在青海等地也见到过,但的确没有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胡杨如此有气势)。

②胡杨树,在一切乔木中当属形态别致、令人神往的物种。这种落叶乔木,高者可达15米,具有多变异的叶形,有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还有卵形、扁卵形等等,多呈灰色或淡绿色,常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木材用途颇广,而枝叶可提取胡杨碱。

③这是胡杨树的一般形态和属性。然而也怪,我在新疆大沙漠边缘地带所见到的胡杨林,当地人好像意在观赏与保护,从未见到有人以任何方式进行砍伐或移作他用。而且,我所见到的胡杨树树叶基本上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远远看去,它们总是低垂着跨世纪的胡须,凝重、静穆,而毫不张扬。在我的感觉中,也只有南方的榕树可与它那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相比拟。胡杨的树叶低垂着,并不表示它缺乏自信,而是无时无刻在沉思,在倾听。

④还有,在我的另一种感觉中,走近它们的游客其谦恭而虔诚的情态犹如面对神。真的,我从未见过游客们在任何景区对任何植物表现出如此的敬畏。你看他们在一棵八搂粗的胡杨王面前留影。树根上部有一个小小的平台,磨得几乎光秃,我注意到留影者还不肯贸然坐下,而仔细铺好洁净的塑料布,然后,不无恭谨地坐上去,让前面的摄影者拍照。其姿态,庄重而绝无轻佻之状,好像到了这里,一个个都成了诚厚君子。

⑤不仅如此,这胡杨树还有一个不同凡类的特点:在这入冬的时节里,它也像进入了冬眠状态,表面上的生机都隐藏起来,不刮大风时它竟能保持悄无声息。说得直率一点,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4页共14页

这时它们中有的既像活着的死者,又像死去的生者。在一溜一二十棵的胡杨中,我实在难以分辨和确认它们的生死。其实,不论是生与死,它们都是沙漠中不朽精神的象征。⑥也许正因为这样,它们才能应对任何情况,阴晴无谓,软硬不吃,就连暴虐的风沙也望而却步。真的,也许是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每在胡杨聚居的群落中,周围总有一个相对安谧的小环境。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绝不似在光秃的沙漠和戈壁里那种感觉,至少获得暂时的安适感。难道,这胡杨林还是我等旅人的保护神?

⑦其实看文字记载我明明知道:胡杨树并非板滞僵化的物种,它在生机活跃的季节里长得还是较快的,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我觉得也只有这种状貌和神态,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称胡杨树为植物界活化石的这一特征。不必问它们中的哪个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重要的是它们都不会腐朽。因为,活着的死者最悲壮,而死去的生者修成正果。胡杨林是荒漠世界的标志,无形的呼吸飘扬成永远的旗帜。

⑧当我们离开这片胡杨林时,夕阳的余晖已融进西天雅丹地貌的山脊中了,天色也渐渐笼成暗淡。但我们仍有些依依地上了中巴车。我是最后一个上去的,当我不经意地向西一瞥,这时刻的胡杨树一棵棵都变成为灰黑色,映在西方太阳余晖的天幕上,煞像是一幅幅皮影的图像。但还不能说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活动的,而胡杨一个个都凝然不动。不过,它们在我的幻觉中好像又在转化成别的什么。是什么?哦,那溜胡杨树,很像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我们的脚下是当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些负重的骆驼在极度疲倦和缺水的情况下,难免也有无力前进而倒卧半途者,那么它的骨骼我仿佛觉得已化为眼前这些胡杨的肢体。

⑨啊,凝结的驼队,在黄昏将尽的时刻,还有比这幅图景更凄美、更脱俗的吗?

17.文中说“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作者为什么把夕阳余晖中的胡杨林比作“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全文看,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结合文本,谈谈胡杨树对你有哪些人生启迪?(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知识及运用(4分)

21运用相关知识对下列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成南京名园瞻园的一副对联。(填序

号)

①此间有舜日尧天②莺唤起一庭佳丽③问楼外青山④浪淘尽千古英雄⑤树边红雨

⑥看池边绿树⑦何处是唐宫汉阙⑧山外白云上联:大江东去,下联:小苑西回,七作文(共60分。)

22.请以“追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5页共14页

线封密

201*年下期东安一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题号12345678912131415答案

10(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1.(每空1分,共8分。)

(1)(2)(3)(4)

16.(每题4分,共8分)

(1)(2)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6页共14页

班次姓名学号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17.(5分)18.(5分)19(6分)20.(8分)21(4分)

上联:大江东去,(只写序号)

下联:小苑西回,

22作文(60分)

追赶

201*年下期东安一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题号答案

1D2B3D4C5D6A7A8B9B

12D

13C

14C

15B

10(7分)(1)“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衬情,暗透出客子羁旅的孤独(孤寂)。

(2)正当旅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凭栏眺望,于是联想到家人盼望自己归来,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游子的凄凉,进而触发诗人的思家之情。)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7页共14页

11.(每空1分,共8分。)

(1)其黄而陨。自我徂尔(2)总角之宴,信誓旦旦,

(3)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16.翻译(每题4分,共8分。)

(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重点字词:堵,墙壁;而,表转折,然而;妻子,妻子和儿女;得,满足;意,意态,神情。)(2)(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没有什么体会就肯这样的吗?(重点字词:穷,荒僻;岂,难道,表反问;得,心得,收获,体会;然,这样。)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4分。)

17.“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胡杨树树叶低垂的外形特征、和凝重静穆、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

精神特征。(大意对即可)

18.①远远看去,它们有相似的外形特征,它们具有同一背景下的相同的意境美。

②胡杨树和骆驼都是生活在沙漠中的物种,都具有适应严酷的生活环境的能力,不事张扬,顽强生存,精神特征相似。

19.(1)写作手法:侧面衬托。、

(2)目的:突出胡杨之神态或精神特征,并为下文进一步描写胡杨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0.①在困境中,要坚强自信不屈服;②用积极的心态沉着冷静地迎接生活的挑战;③拥有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多倾听、思考,不张扬。

④珍惜爱护生命,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大意对即可,能够答出两条且能言之有据就可以得满分)21.作文(60分)

第一次月考教师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长歌当(dāng)哭(dàng)噩()梦作揖(yī)屏(bǐng)息....B.锭(diàn)子(dìng)谦逊(xùn)遏()阻震慑(sh)....C.翌(yì)年浸渍(zì)抚恤(xù)莅(wi)临(lì)....D.形骸(hái)不惮(dàn)租赁(lìn)雏(chú)菊花....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殴打谄媚骷髅追逐嬉戏

B.废墟绿草如荫(茵)叱咤风云陨身不恤(殒)C.桀骜不驯星辉斑斓喋血菲薄D.黯然泪下冉冉升起胆战心惊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C.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坐以待毙。.........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8页共14页

(解析:选DA.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符合题意。B.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符合题意。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符合题意。D.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毫不吝惜地捐助,带有褒义,而句中没有此意。)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C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解析:选D(A、重复赘余,“可以”与“堪”重复。B.搭配不当:改为“我国生产的粮食”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唯君图之唯:只有..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若不阙秦阙:侵损.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①夜晚烛之武拿着绳子就去见秦伯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9页共14页

B.②如果灭亡了郑国对您有益,我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呢?

C.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放肆地想要西边的疆界,如果不削减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④子犯请求袭击郑国。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里的。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从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烛之武劝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三条理由)

C.秦伯从烛之武对当前局面的剖析中看清了形势,派人留守要塞后退兵;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其实,秦、晋的退兵,都是“利”使然。

D.晋文公虽贪婪却理智,面对秦伯的临阵变卦隐忍不发,不失为一位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国君。

三.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衬情,暗透出客子羁旅的孤独(孤寂)。(2)正当旅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凭栏眺望,于是联想到家人盼望自己归来,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游子的凄凉,进而触发诗人的思家之情。)

11.根据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0页共14页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从:带领.

D.余既耸然异之。耸然:高高直立的样子..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俯而不答,仰而笑/拔剑切而啖之..

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朝济而夕设版焉..C.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乃遂私见樊於期..

D.因谓之方山子/不如因善遇之..1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C)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15.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方山子壮年时折节读书,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本文开头按一般传记的写法,介绍传主的籍贯,而后概括人物自少年、壮年到老年的经历,再写故友重逢,补充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悲方山子的“不遇”,实际是悲自我的“不遇”,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因诗文遭祸、被贬黄州的心态。

16.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重点字词:堵,

墙壁;而,表转折,然而;妻子,妻子和儿女;得,满足;意,意态,神情。)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1页共14页

译文:(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没有什么体会就肯这样的吗?(重点字词:穷,荒僻;岂,难道,表反问;得,心得,收获,体会;然,这样。)【附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五.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

又见胡杨石英

①至少在中国,我只在新疆才看到这么庞大、这么密集的胡杨林(在青海等地也见到过,但的确没有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胡杨如此有气势)。

②胡杨树,在一切乔木中当属形态别致、令人神往的物种。这种落叶乔木,高者可达15米,具有多变异的叶形,有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还有卵形、扁卵形等等,多呈灰色或淡绿色,常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木材用途颇广,而枝叶可提取胡杨碱。

③这是胡杨树的一般形态和属性。然而也怪,我在新疆大沙漠边缘地带所见到的胡杨林,当地人好像意在观赏与保护,从未见到有人以任何方式进行砍伐或移作他用。而且,我所见到的胡杨树树叶基本上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远远看去,它们总是低垂着跨世纪的胡须,凝重、静穆,而毫不张扬。在我的感觉中,也只有南方的榕树可与它那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相比拟。胡杨的树叶低垂着,并不表示它缺乏自信,而是无时无刻在沉思,在倾听。

④还有,在我的另一种感觉中,走近它们的游客其谦恭而虔诚的情态犹如面对神。真的,我从未见过游客们在任何景区对任何植物表现出如此的敬畏。你看他们在一棵八搂粗的胡杨王面前留影。树根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2页共14页

上部有一个小小的平台,磨得几乎光秃,我注意到留影者还不肯贸然坐下,而仔细铺好洁净的塑料布,然后,不无恭谨地坐上去,让前面的摄影者拍照。其姿态,庄重而绝无轻佻之状,好像到了这里,一个个都成了诚厚君子。

⑤不仅如此,这胡杨树还有一个不同凡类的特点:在这入冬的时节里,它也像进入了冬眠状态,表面上的生机都隐藏起来,不刮大风时它竟能保持悄无声息。说得直率一点,这时它们中有的既像活着的死者,又像死去的生者。在一溜一二十棵的胡杨中,我实在难以分辨和确认它们的生死。其实,不论是生与死,它们都是沙漠中不朽精神的象征。

⑥也许正因为这样,它们才能应对任何情况,阴晴无谓,软硬不吃,就连暴虐的风沙也望而却步。真的,也许是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每在胡杨聚居的群落中,周围总有一个相对安谧的小环境。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绝不似在光秃的沙漠和戈壁里那种感觉,至少获得暂时的安适感。难道,这胡杨林还是我等旅人的保护神?

⑦其实看文字记载我明明知道:胡杨树并非板滞僵化的物种,它在生机活跃的季节里长得还是较快的,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我觉得也只有这种状貌和神态,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称胡杨树为植物界活化石的这一特征。不必问它们中的哪个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重要的是它们都不会腐朽。因为,活着的死者最悲壮,而死去的生者修成正果。胡杨林是荒漠世界的标志,无形的呼吸飘扬成永远的旗帜。

⑧当我们离开这片胡杨林时,夕阳的余晖已融进西天雅丹地貌的山脊中了,天色也渐渐笼成暗淡。但我们仍有些依依地上了中巴车。我是最后一个上去的,当我不经意地向西一瞥,这时刻的胡杨树一棵棵都变成为灰黑色,映在西方太阳余晖的天幕上,煞像是一幅幅皮影的图像。但还不能说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活动的,而胡杨一个个都凝然不动。不过,它们在我的幻觉中好像又在转化成别的什么。是什么?哦,那溜胡杨树,很像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我们的脚下是当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些负重的骆驼在极度疲倦和缺水的情况下,难免也有无力前进而倒卧半途者,那么它的骨骼……我仿佛觉得已化为眼前这些胡杨的肢体。

⑨啊,凝结的驼队,在黄昏将尽的时刻,还有比这幅图景更凄美、更脱俗的吗?17.文中说“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胡杨树树叶低垂的外形特征(1分)和凝重静穆、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精神特征(3分)。(大意对即可)

18.作者为什么把夕阳余晖中的胡杨林比作“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远远看去,它们有相似的外形特征,它们具有同一背景下的相同的意境美。(2分)胡杨树和骆驼都是生活在沙漠中的物种,都具有适应严酷的生活环境的能力,不事张扬,顽强生存,精神特征相似。(2分)

19.联系全文看,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写作手法:侧面衬托。(1分)(2)目的:突出胡杨之神态或精神特征,(1分)并为下文进一步描写胡杨作铺垫,(1分)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20.结合文本,谈谈胡杨树对你有哪些人生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在困境中,要坚强自信不屈服;②用积极的心态沉着冷静地迎接生活的挑战;③拥有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多倾听、思考,不张扬。④珍惜爱护生命,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大意对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3页共14页

即可,能够答出两条且能言之有据就可以得满分)六.语言知识及运用(4分)

21运用相关知识对下列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成南京名园瞻园的一副对联。(填序号)

①此间有舜日尧天②莺唤起一庭佳丽③问楼外青山④浪淘尽千古英雄⑤树边红雨⑥看池边

绿树⑦何处是唐宫汉阙⑧山外白云

上联:大江东去,下联:小苑西回,

上联:大江东去,④③⑧⑦下联:小苑西回,②⑥⑤①(全对才给分)七作文(共50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4页共14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语文月考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语文月考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语文月考一》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