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一语文月考

高一语文月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6:30:17 | 移动端:高一语文月考

高一语文月考

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一)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2.请把选择题答案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卷。3.请注意卷面的整洁和美观。

第Ⅰ卷(阅读题68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2.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可见人的性格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二、(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

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其怒会:恰逢.B、度我至军中度:权衡.C、置之坐上坐:同“座”.D、吾属今为之虏矣属:类、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者出,未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如今人方为刀俎公为我献之..C、乃令张良留谢公乃入..

D、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竖子不足与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城府很深。不管是对属下还是对敌对的阵营,沛公都表现出超于常人的谦卑。

B、张良和陈平忠心耿耿。沛公能顺利从鸿门脱身而去,张良和和陈平二人功不可没。

C、项王没有杀沛公的决心。如果以沛公离席等为借口,挑起战争。项王胜算很大。

D、亚父范增有很强的预见性,一心想置沛公于死地,最终却只能无奈的仰天长叹。

7、把原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5分)译文: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5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8.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4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漫江碧透,(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3)。(4),不仁;(5),不知;(6),不武。吾其还也。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7),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8),(9)!”复为慷慨羽声,(10),发尽上指冠。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寂寞

吴念真【台湾】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爸爸,谢谢!”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V”。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节选自吴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11、纵观全文,“阿照”对“爸爸”的态度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特点。(6分)

13、请谈谈第9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4、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寂寞”的理解(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52分)

1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沁(xīn)园春忤视(wǔ)峥嵘(zhēngróng)B、目(chēn)以遗陛(bì)下共其乏困(gòng)C、颓圮(qǐ)方遒(qiú)以药淬之(cuì)D、青荇(xìng)刀俎(zǔ)濡(rú)缕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惆怅漫朔长篙激扬B、寂廖碾米笙箫荡漾C、斑斓呕歌胆怯凄惋D、火钵熏黑戮力参乘

1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B.乔布斯缔造的“苹果”创造了许多奇迹,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是全世界IT人的榜样,是名副其实的IT英雄。....C.《金陵十三钗》《让子弹飞》《霸王别姬》等“傍小说”电影汗牛充栋,众多优....秀的小说托起了电影的翅膀,成为电影成功的基石。D.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调控房价,城市房价逐步回落,....但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定。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五、作文(40分)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扩展阅读: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与答案

201*年下期东安一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命题人:文灵君审题:莫华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歌当(dāng)哭噩()梦作揖(yī)屏(bǐng)息B.锭(diàn)子谦逊(xùn)遏()阻震慑(sh)C.翌(yì)年浸渍(zì)抚恤(xù)莅(wi)临D.形骸(hái)不惮(dàn)租赁(lìn)雏(chú)菊花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殴打谄媚骷髅追逐嬉戏B.废墟绿草如荫叱咤风云陨身不恤C.桀骜不驯星辉斑斓喋血菲薄D.黯然泪下冉冉升起胆战心惊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C.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坐以待毙。.........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

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共14页

《烛之武退秦师》:①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唯:只有..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若不阙秦阙:侵损.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①夜晚烛之武拿着绳子就去见秦伯了。

B.②如果灭亡了郑国对您有益,我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呢?

C.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放肆地想要西边的疆界,如果不削减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④子犯请求袭击郑国。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里的。

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烛之武劝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C.秦伯从烛之武对当前局面的剖析中看清了形势,派人留守要塞后退兵;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其实,秦、晋的退兵,都是“利”使然。

D.晋文公虽贪婪却理智,面对秦伯的临阵变卦隐忍不发,不失为一位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国君。

三.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共14页

答:11.根据原文提示,写出空缺的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1)桑之落矣,。,三岁食贫(2),言笑晏晏。,不思其反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4)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

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从:带领.

D.余既耸然异之。耸然:高高直立的样子..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而不答,仰而笑/拔剑切而啖之..

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朝济而夕设版焉..C.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乃遂私见樊於期..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共14页

D.因谓之方山子/不如因善遇之..

1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15.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壮年时折节读书,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本文开头按一般传记的写法,介绍传主的籍贯,而后概括人物自少年、壮年到老年的经历,再写故友重逢,补充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悲方山子的“不遇”,实际是悲自我的“不遇”,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因诗文遭祸、被贬黄州的心态。16.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译文:。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

又见胡杨石英

①至少在中国,我只在新疆才看到这么庞大、这么密集的胡杨林(在青海等地也见到过,但的确没有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胡杨如此有气势)。

②胡杨树,在一切乔木中当属形态别致、令人神往的物种。这种落叶乔木,高者可达15米,具有多变异的叶形,有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还有卵形、扁卵形等等,多呈灰色或淡绿色,常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木材用途颇广,而枝叶可提取胡杨碱。

③这是胡杨树的一般形态和属性。然而也怪,我在新疆大沙漠边缘地带所见到的胡杨林,当地人好像意在观赏与保护,从未见到有人以任何方式进行砍伐或移作他用。而且,我所见到的胡杨树树叶基本上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远远看去,它们总是低垂着跨世纪的胡须,凝重、静穆,而毫不张扬。在我的感觉中,也只有南方的榕树可与它那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相比拟。胡杨的树叶低垂着,并不表示它缺乏自信,而是无时无刻在沉思,在倾听。

④还有,在我的另一种感觉中,走近它们的游客其谦恭而虔诚的情态犹如面对神。真的,我从未见过游客们在任何景区对任何植物表现出如此的敬畏。你看他们在一棵八搂粗的胡杨王面前留影。树根上部有一个小小的平台,磨得几乎光秃,我注意到留影者还不肯贸然坐下,而仔细铺好洁净的塑料布,然后,不无恭谨地坐上去,让前面的摄影者拍照。其姿态,庄重而绝无轻佻之状,好像到了这里,一个个都成了诚厚君子。

⑤不仅如此,这胡杨树还有一个不同凡类的特点:在这入冬的时节里,它也像进入了冬眠状态,表面上的生机都隐藏起来,不刮大风时它竟能保持悄无声息。说得直率一点,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4页共14页

这时它们中有的既像活着的死者,又像死去的生者。在一溜一二十棵的胡杨中,我实在难以分辨和确认它们的生死。其实,不论是生与死,它们都是沙漠中不朽精神的象征。⑥也许正因为这样,它们才能应对任何情况,阴晴无谓,软硬不吃,就连暴虐的风沙也望而却步。真的,也许是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每在胡杨聚居的群落中,周围总有一个相对安谧的小环境。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绝不似在光秃的沙漠和戈壁里那种感觉,至少获得暂时的安适感。难道,这胡杨林还是我等旅人的保护神?

⑦其实看文字记载我明明知道:胡杨树并非板滞僵化的物种,它在生机活跃的季节里长得还是较快的,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我觉得也只有这种状貌和神态,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称胡杨树为植物界活化石的这一特征。不必问它们中的哪个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重要的是它们都不会腐朽。因为,活着的死者最悲壮,而死去的生者修成正果。胡杨林是荒漠世界的标志,无形的呼吸飘扬成永远的旗帜。

⑧当我们离开这片胡杨林时,夕阳的余晖已融进西天雅丹地貌的山脊中了,天色也渐渐笼成暗淡。但我们仍有些依依地上了中巴车。我是最后一个上去的,当我不经意地向西一瞥,这时刻的胡杨树一棵棵都变成为灰黑色,映在西方太阳余晖的天幕上,煞像是一幅幅皮影的图像。但还不能说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活动的,而胡杨一个个都凝然不动。不过,它们在我的幻觉中好像又在转化成别的什么。是什么?哦,那溜胡杨树,很像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我们的脚下是当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些负重的骆驼在极度疲倦和缺水的情况下,难免也有无力前进而倒卧半途者,那么它的骨骼我仿佛觉得已化为眼前这些胡杨的肢体。

⑨啊,凝结的驼队,在黄昏将尽的时刻,还有比这幅图景更凄美、更脱俗的吗?

17.文中说“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作者为什么把夕阳余晖中的胡杨林比作“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全文看,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结合文本,谈谈胡杨树对你有哪些人生启迪?(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知识及运用(4分)

21运用相关知识对下列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成南京名园瞻园的一副对联。(填序

号)

①此间有舜日尧天②莺唤起一庭佳丽③问楼外青山④浪淘尽千古英雄⑤树边红雨

⑥看池边绿树⑦何处是唐宫汉阙⑧山外白云上联:大江东去,下联:小苑西回,七作文(共60分。)

22.请以“追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5页共14页

线封密

201*年下期东安一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题号12345678912131415答案

10(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1.(每空1分,共8分。)

(1)(2)(3)(4)

16.(每题4分,共8分)

(1)(2)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6页共14页

班次姓名学号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17.(5分)18.(5分)19(6分)20.(8分)21(4分)

上联:大江东去,(只写序号)

下联:小苑西回,

22作文(60分)

追赶

201*年下期东安一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题号答案

1D2B3D4C5D6A7A8B9B

12D

13C

14C

15B

10(7分)(1)“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衬情,暗透出客子羁旅的孤独(孤寂)。

(2)正当旅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凭栏眺望,于是联想到家人盼望自己归来,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游子的凄凉,进而触发诗人的思家之情。)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7页共14页

11.(每空1分,共8分。)

(1)其黄而陨。自我徂尔(2)总角之宴,信誓旦旦,

(3)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16.翻译(每题4分,共8分。)

(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重点字词:堵,墙壁;而,表转折,然而;妻子,妻子和儿女;得,满足;意,意态,神情。)(2)(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没有什么体会就肯这样的吗?(重点字词:穷,荒僻;岂,难道,表反问;得,心得,收获,体会;然,这样。)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4分。)

17.“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胡杨树树叶低垂的外形特征、和凝重静穆、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

精神特征。(大意对即可)

18.①远远看去,它们有相似的外形特征,它们具有同一背景下的相同的意境美。

②胡杨树和骆驼都是生活在沙漠中的物种,都具有适应严酷的生活环境的能力,不事张扬,顽强生存,精神特征相似。

19.(1)写作手法:侧面衬托。、

(2)目的:突出胡杨之神态或精神特征,并为下文进一步描写胡杨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0.①在困境中,要坚强自信不屈服;②用积极的心态沉着冷静地迎接生活的挑战;③拥有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多倾听、思考,不张扬。

④珍惜爱护生命,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大意对即可,能够答出两条且能言之有据就可以得满分)21.作文(60分)

第一次月考教师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长歌当(dāng)哭(dàng)噩()梦作揖(yī)屏(bǐng)息....B.锭(diàn)子(dìng)谦逊(xùn)遏()阻震慑(sh)....C.翌(yì)年浸渍(zì)抚恤(xù)莅(wi)临(lì)....D.形骸(hái)不惮(dàn)租赁(lìn)雏(chú)菊花....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殴打谄媚骷髅追逐嬉戏

B.废墟绿草如荫(茵)叱咤风云陨身不恤(殒)C.桀骜不驯星辉斑斓喋血菲薄D.黯然泪下冉冉升起胆战心惊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C.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坐以待毙。.........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8页共14页

(解析:选DA.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符合题意。B.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符合题意。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符合题意。D.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毫不吝惜地捐助,带有褒义,而句中没有此意。)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C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解析:选D(A、重复赘余,“可以”与“堪”重复。B.搭配不当:改为“我国生产的粮食”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唯君图之唯:只有..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若不阙秦阙:侵损.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①夜晚烛之武拿着绳子就去见秦伯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9页共14页

B.②如果灭亡了郑国对您有益,我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呢?

C.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放肆地想要西边的疆界,如果不削减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④子犯请求袭击郑国。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里的。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从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烛之武劝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三条理由)

C.秦伯从烛之武对当前局面的剖析中看清了形势,派人留守要塞后退兵;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其实,秦、晋的退兵,都是“利”使然。

D.晋文公虽贪婪却理智,面对秦伯的临阵变卦隐忍不发,不失为一位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国君。

三.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衬情,暗透出客子羁旅的孤独(孤寂)。(2)正当旅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凭栏眺望,于是联想到家人盼望自己归来,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游子的凄凉,进而触发诗人的思家之情。)

11.根据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0页共14页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从:带领.

D.余既耸然异之。耸然:高高直立的样子..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俯而不答,仰而笑/拔剑切而啖之..

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朝济而夕设版焉..C.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乃遂私见樊於期..

D.因谓之方山子/不如因善遇之..1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C)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15.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方山子壮年时折节读书,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本文开头按一般传记的写法,介绍传主的籍贯,而后概括人物自少年、壮年到老年的经历,再写故友重逢,补充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悲方山子的“不遇”,实际是悲自我的“不遇”,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因诗文遭祸、被贬黄州的心态。

16.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重点字词:堵,

墙壁;而,表转折,然而;妻子,妻子和儿女;得,满足;意,意态,神情。)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1页共14页

译文:(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没有什么体会就肯这样的吗?(重点字词:穷,荒僻;岂,难道,表反问;得,心得,收获,体会;然,这样。)【附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五.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

又见胡杨石英

①至少在中国,我只在新疆才看到这么庞大、这么密集的胡杨林(在青海等地也见到过,但的确没有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胡杨如此有气势)。

②胡杨树,在一切乔木中当属形态别致、令人神往的物种。这种落叶乔木,高者可达15米,具有多变异的叶形,有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还有卵形、扁卵形等等,多呈灰色或淡绿色,常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木材用途颇广,而枝叶可提取胡杨碱。

③这是胡杨树的一般形态和属性。然而也怪,我在新疆大沙漠边缘地带所见到的胡杨林,当地人好像意在观赏与保护,从未见到有人以任何方式进行砍伐或移作他用。而且,我所见到的胡杨树树叶基本上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远远看去,它们总是低垂着跨世纪的胡须,凝重、静穆,而毫不张扬。在我的感觉中,也只有南方的榕树可与它那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相比拟。胡杨的树叶低垂着,并不表示它缺乏自信,而是无时无刻在沉思,在倾听。

④还有,在我的另一种感觉中,走近它们的游客其谦恭而虔诚的情态犹如面对神。真的,我从未见过游客们在任何景区对任何植物表现出如此的敬畏。你看他们在一棵八搂粗的胡杨王面前留影。树根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2页共14页

上部有一个小小的平台,磨得几乎光秃,我注意到留影者还不肯贸然坐下,而仔细铺好洁净的塑料布,然后,不无恭谨地坐上去,让前面的摄影者拍照。其姿态,庄重而绝无轻佻之状,好像到了这里,一个个都成了诚厚君子。

⑤不仅如此,这胡杨树还有一个不同凡类的特点:在这入冬的时节里,它也像进入了冬眠状态,表面上的生机都隐藏起来,不刮大风时它竟能保持悄无声息。说得直率一点,这时它们中有的既像活着的死者,又像死去的生者。在一溜一二十棵的胡杨中,我实在难以分辨和确认它们的生死。其实,不论是生与死,它们都是沙漠中不朽精神的象征。

⑥也许正因为这样,它们才能应对任何情况,阴晴无谓,软硬不吃,就连暴虐的风沙也望而却步。真的,也许是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每在胡杨聚居的群落中,周围总有一个相对安谧的小环境。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绝不似在光秃的沙漠和戈壁里那种感觉,至少获得暂时的安适感。难道,这胡杨林还是我等旅人的保护神?

⑦其实看文字记载我明明知道:胡杨树并非板滞僵化的物种,它在生机活跃的季节里长得还是较快的,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我觉得也只有这种状貌和神态,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称胡杨树为植物界活化石的这一特征。不必问它们中的哪个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重要的是它们都不会腐朽。因为,活着的死者最悲壮,而死去的生者修成正果。胡杨林是荒漠世界的标志,无形的呼吸飘扬成永远的旗帜。

⑧当我们离开这片胡杨林时,夕阳的余晖已融进西天雅丹地貌的山脊中了,天色也渐渐笼成暗淡。但我们仍有些依依地上了中巴车。我是最后一个上去的,当我不经意地向西一瞥,这时刻的胡杨树一棵棵都变成为灰黑色,映在西方太阳余晖的天幕上,煞像是一幅幅皮影的图像。但还不能说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活动的,而胡杨一个个都凝然不动。不过,它们在我的幻觉中好像又在转化成别的什么。是什么?哦,那溜胡杨树,很像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我们的脚下是当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些负重的骆驼在极度疲倦和缺水的情况下,难免也有无力前进而倒卧半途者,那么它的骨骼……我仿佛觉得已化为眼前这些胡杨的肢体。

⑨啊,凝结的驼队,在黄昏将尽的时刻,还有比这幅图景更凄美、更脱俗的吗?17.文中说“而我现在看到的恰恰是它的另一种状貌和神态”,“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另一种状貌和神态”是指胡杨树树叶低垂的外形特征(1分)和凝重静穆、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精神特征(3分)。(大意对即可)

18.作者为什么把夕阳余晖中的胡杨林比作“沙漠中凝结成的驼队”?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远远看去,它们有相似的外形特征,它们具有同一背景下的相同的意境美。(2分)胡杨树和骆驼都是生活在沙漠中的物种,都具有适应严酷的生活环境的能力,不事张扬,顽强生存,精神特征相似。(2分)

19.联系全文看,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写作手法:侧面衬托。(1分)(2)目的:突出胡杨之神态或精神特征,(1分)并为下文进一步描写胡杨作铺垫,(1分)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20.结合文本,谈谈胡杨树对你有哪些人生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在困境中,要坚强自信不屈服;②用积极的心态沉着冷静地迎接生活的挑战;③拥有不躁不浮、雍容敦厚的风度,多倾听、思考,不张扬。④珍惜爱护生命,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大意对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3页共14页

即可,能够答出两条且能言之有据就可以得满分)六.语言知识及运用(4分)

21运用相关知识对下列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成南京名园瞻园的一副对联。(填序号)

①此间有舜日尧天②莺唤起一庭佳丽③问楼外青山④浪淘尽千古英雄⑤树边红雨⑥看池边

绿树⑦何处是唐宫汉阙⑧山外白云

上联:大江东去,下联:小苑西回,

上联:大江东去,④③⑧⑦下联:小苑西回,②⑥⑤①(全对才给分)七作文(共50分。)

东安一中高一201*年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14页共14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语文月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语文月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语文月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