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纲要》指出小班孩子会讲简单的故事,能自己翻阅画面较大、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儿童读物。可以说“绘本”就非常符合这一要求,它是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其中,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着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到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命脉。绘本到底读什么?又该怎么读呢?一、什么样的绘本适合小班孩子阅读不同年龄的孩子其身心发展是有区别的,他们对阅读的需要也是有区别的。从内容上说,虽然绘本都适合孩子阅读充满童趣的故事,但往往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影响其理解。从情感上说,每个年龄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又是绘本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发挥的前提。所以,当我们拿起一本绘本首先需要鉴定一下,它是否适宜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二、怎样阅读绘本
(一)形式多样的的引入很重要
我选择在孩子午餐后或每周下午的一段时间作为绘本阅读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应该只是一个摄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阅读引入方式很重要。(二)不能错过的三大部分
(1)封面:封面的意义不仅仅是书的外皮,从封面我们能读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有时候,精彩纷呈的封面是引人入胜的开头。
(2)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心之间的一张衬纸。在绘本中,环衬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一张装饰画面。它与绘本内容息息相关,暗示着主题,透露着细节,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这精彩的一面。
(3)封底:很多绘本在你掩上书的那刻依然没有完结,精彩的封底同样不能错过。(三)形式多样的延伸活动
在教师指导幼儿阅读若干故事后,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阅读,这时,幼儿会像遇到老朋友那样,在熟练故事的同时,有机会去注意文字和图片中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加深故事的理解。当幼儿在熟悉故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创造一些与故事有关的活动来拓展阅读经验。
(1)在阅读区中,教师投放这些曾经大家一起阅读过的故事书。小朋友仍旧有机会继续学习这些故事。教师播放录制好的故事磁带,孩子只要拿着书跟着磁带一页一页的翻,也能看懂故事,从而为幼儿下一步讲故事奠定基础。当一个故事结束,孩子会很快的把手里的图书收好,继续拿出下一本故事书来看。逐渐孩子对故事内容越来越熟悉,脱离了磁带,自己也能讲述故事了。
(2)每次游戏时,班级里的“故事吧”总是非常热闹,就算是出勤人数少的日子,“故事吧”里也不缺少人气,一些掌握故事比较熟练的幼儿可以做“故事王”,讲故事给进入吧里的同伴听,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最喜欢带着“宝宝”来听故事,看到有许多人来听故事,“故事王”讲起故事来就更带劲了。
(3)幼儿在读完故事后,可以加上场景和道具,把故事情节用语言、动作配上相应的表情表演出来。我们的故事,在经过了最初的教师讲孩子听,到孩子自己阅读,阅读给同伴听的过程后,还形成了表演故事的活动。孩子们从演故事的过程中,在说话的抑扬顿挫上,语气表达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光这些,孩子们还了解到了出场顺序,集体荣誉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一个小小的故事表演中得到的巨大发展。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孩子,做好他们的支持者,引领者。在幼儿园里,教师采用自主阅读、集体阅读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等自由阅读时间选择绘本进行阅读,较好的激发了孩子爱阅读的兴趣。
扩展阅读:王丽园 阅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王丽园
生活大世界,语文大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我们更有必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更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充实学生学习生活,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知识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要想不被落的太远,我们就必须不断的进步,而作为学生,最好的进步方法就是读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调生活只能让学生的思想越来越狭窄。
但从实际情况看,课外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被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们忽视。据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因为方法不正确,或是阅读习惯不良,亦或是一曝十寒,往往最终是事半功倍,甚至有的还在逐步丧失阅读兴趣。由“不会学”导致“不爱学”、“不愿学”,甚至产生不应存在的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已成为责无旁贷之事。在《中学语文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指导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职责”,是“提高语文课外学习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实践证明,要促使课外阅读活动推广开来,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取得语文教学预期的成效,就必须加强对其合理指导。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阅读态度,明确阅读目的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才有可能发挥到最大的优势。温家宝在201*“世界读书日”活动上曾提出“书籍是人类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好处,领略到读好书的优势,他们才可能完全自我的去要求读书。我们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除应试教育的忧虑,让学生真正感到“读书好”。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教育下,大部分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为“学习的负担”、以为“看了课外书,丢了教课书”,深怕由此而影响自己的成绩;也有不少学生家长对老师提倡的语文课外阅读并不完全认同,以为是“妨碍功课”、“不务正业”,担心孩子沉溺其中影响升学考试,耽误前途;更有一些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老师,固步自封,把学生捆扎在课堂书本上,大搞题海战术,一遍一遍的机械复制,不愿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体验的时间和机会。
以上种种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长此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也只能望而兴叹,不得不为了挣分数去死学课本知识。
积极的人生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事实胜于雄辩。面对此类消极态势与抵触情绪,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要用无数功成名就的历代才人及社会名流在学生时代博学强记的动人故事,以及无数的名言警句,让他们看到博览群书的优势,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阅读对于语文能力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使他们坚信: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广泛的阅读,将会受益终身。
在中国历史上有孔子读书,“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投入,更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刻苦,还有周总理在青年时代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无不验证着一个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读书的魅力和威力!为了不再有“书到用时方很少,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遗憾,不再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无奈,我们现在必须多读书!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二)形成健康的阅读心态,让学生真正做到“读好书”。
随着现代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网络世界的影响,现在的初中生生理发育成熟较快,而心理成熟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年龄的特殊性而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再加上他们还缺乏应有的文学修养等诸多因素,致使初中生课外阅读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消遣性、好奇性、冲动性等行为。
通过观察,很多初中生一进书店,便先找连环画、故事会,搜寻印有影星、球星、歌星作为封面的刊物,对其中的内在美去一翻而过。看杂志时就选择彩页的、插图多,内容有刺激性的,从不去分辨作品的伪善,不去思考作品是否有意义。有次在课堂上,我发现学习成绩倒数的女同学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走过去一瞧,发现看的竟然是穿越剧《娶个女王是傻子》!厚厚的一本,回办公室我用了几秒钟翻了翻随手就扔下了,丝毫没有想知道大体内容的愿望。而在下载电子书的时候,体现的更是明显,他们大多都喜欢读小说,男生首选武侠、玄幻,女生则喜欢言情、穿越一类的;你要是给下载上了名著一类的,他们会毫不客气的给删去。
长此以往,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是随心所欲的、不辨良莠的择书阅读,把阅读变成满足自我需求和心理需要的一种安慰。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势必让学生在健康阅读的轨道上越离越远。让我们的教育偏离主题方向。培养出来的不是奇才,为成为了畸才!最终是害人害己,浪费了学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文坛上有许多坏书,就像秽恶猥杂的野草,令良田一片荒芜。”根据初中生“生理渐趋成熟”、“心理尚不成熟”的特点,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正视其正常的好奇、冲动
行为,密切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动向,通过课堂积极的引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及推荐健康励志类的书籍从正面引导分析,让其认识到阅读的目标和意义,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阅读情趣,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阅读。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好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不肯动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对思想有害。同样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我们作为教师的引导者更得学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表达和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让他们通过阅读来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在现在生活中不尽然,再好的酒也得靠宣传。再好的东西不展示出来也是徒然的,在信息时代,人们没有闲暇去考验你,要想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展示自我。“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对于阅读学习,我们不仅需要去读,更需要把自己阅读到得东西展示出来,让大家认可你。
为了有更深的阅读体验,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到阅读中去。一是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自己所习惯的方式,来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关键性语句、格言警句等等做以勾画。二是做读书笔记。老师规定学生阅读的大体内容后,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将稳重的优美语句加以摘抄和赏析,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点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展阅学习。
除此以外,我们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一是自办手抄报。为学生分层设计阅读内容,让其针对不同的阅读主题,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学生评选出优秀的加以展示。二是开展读书会。让学生针对同一主题的阅读,不定期的开展读书会,让学生自己去畅所欲言,把自己独处的内容展示给大家,把自己喜欢的人物、书籍推荐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去感受那些最动人的故事、最感人的人物精神,去认识那一批优秀的文学巨匠。
当我们有条不紊的开展起这些活动以后,学生自然就会慢慢地喜欢上读书、爱上读书。从而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真正实现由读书好到好读书再到读好书的彻底转变。
二、重视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然而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收到最大的成效。在实践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兴趣中促进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做好阅读教师的首要任务不在于让学生多了多
少书上,而在于你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领进语文课外阅读的大门,让学生产生一种“试试看”的激情。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大门”内的文化世界能否对学生产生持久吸引力,这就要靠我们具体的指导方法了。
兴趣是阅读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的的引导工作必须着眼于能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引路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引得巧,引得好,引得到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合理利用课前两分钟。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我喜欢的格言、精彩片段赏析、读后感言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了有目的有序列的小游戏。二是指导学生做好摘抄笔记。记下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触,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学生同样喜欢关心时事,尤其是被炒作起来的书籍,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四是抛砖引玉式的课堂引入。教师在教《孙权劝学》一文时,应巧妙的由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结合著名的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著名的故事,激起学生强烈的愿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实力。由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阅读内容等的限制,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各自的阅读情况不尽相一致,教师极有必要组织学生在班上召开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相互介绍各自的读物,畅谈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的强烈愿望,使得整个群体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共同进步。
(二)开展有纲有序阅读,更好提高阅读质量。
无规矩不成方圆,语文阅读的广泛性不等同于漫无目的,尤其是课外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时,不防借鉴我们的课内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特点,制定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的阅读计划。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总体目标是:“以课外阅读为渠道,借助于阅读课外书籍,广泛积累语文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下,我们将课外阅读设置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目标:一是通过阅读兴趣的培养,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快节奏、大容量得阅读各类书籍,提高阅读能力;三是全面提高评析作品的能力,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在人教版八年级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分别为写人记事、诗歌散文、科普知识、民俗文化和文言文,我们结合以上重点内容以及课文的名著导读,分别有重点的选取《牵手两代》读本上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选读,再次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扩展。教师推荐现当代名家名作,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短篇小说,让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是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对事物和事件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进而感悟人生、思考人生,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但实践证明,等学生完全进入语文阅读的大门入情入趣以后,教师就无需用序列
来约束他们了,让阅读目标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去体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无穷趣味。
(三)开展多彩课外阅读,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课外阅读中健康心理的形成、广泛兴趣的激发,高雅气质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以及镇教委开展的“读书漂流”活动,都无疑给我们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体动了广阔的空间和展示平台。像学校的文学社团、校园之声小广播、校刊编辑、壁报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也使学生的阅读动机得到良性迁移,阅读意志受到持久性磨练,对于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阅读视野的开阔都有着课堂教育所不可代替的作用,成为强化语文课外读物成果的重要措施。同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以此为依托通过阅读这一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指让学生听电台中的播音或解说员的旁白,以及小说、散文、诗作等精品片段,以及学校的校园广播,让学生既感受文学作品丰富的思想内容、深沉的情感意蕴,又欣赏播音员亲切动情的语音和精彩的演播艺术。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顺手记下触动心灵的话语,以备后文中涉及到的听后复述、谈感受等等,这些艺术效果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难造就的。
说,即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读物中最能打动人的、印象最深刻的篇章或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在课堂的相互交流。教师组织学生采用交流讨论、论辩演讲、讲故事、介绍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色方面展示学生的阅读体验。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容提炼能力、还能锻炼学剩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
“读”和“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训练项目。正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促进写,以写敦促读,读写相结合。我们让学生仿照作品中有关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渲染与烘托,叙事的结构安排,写作的技巧,语言的特色等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去训练自己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能力,全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
除此以外,听说读写这几步的训练在课堂上也完全能实现。我先根据学生人数和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为八个阅读小组,在课堂前三分钟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代表上台朗读或讲述文章故事,其他同学听读,同时在练习本上几下自己的喜欢的语句,听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两分钟的时间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分组轮流展示给大家。
三、完善阅读评价,鼓励阅读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但事实上,所有的评价政策都是相对的,很难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评价方法,能从各个方面评价一项工作或者一个学生的实力。尤其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评价,更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按照“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的步骤,针对学生各自的特长,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通过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表现,结合具体的阅读理解题对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学生新的阅读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文章朗读、重点字词、文学常识、优美语句的背诵、文章故事情节的复述、作者感情的把握、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等等;凡是在各项阅读活动中优异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奖励。这样及时地给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监控和评价,并给学生予以肯定,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2.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一种状况评价,是对学生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了解,看学生完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主要是对因受卷面考试限制而不能测评的知能点进行分散测试。如基础知识(重点字词、文学常识、背诵等)、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具体把握、作者感情的体悟、写作技巧的分析等)、写作等分不同层面的学生来分类检测。我们还采用片段式练习,给学生一个阅读片段,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具体的检测评价。
3.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在前两种评价的基础上,把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成果采用素质发展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上、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上、反思体验和自我展示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力争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进步优越感和自豪感,让他们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这些评价方面表现在语文上的有:背诵、写作、朗读、书法、赏析等等,要求每人必须找到自己的一项兴趣特长,在综合展示是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家长馈评等优势,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和发展。这是一个过程性、全方位的评价,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成效分析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在同事的帮助下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阔了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更是有限的,一句话、一个故事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让学生走
出课堂,走进书籍,走进生活,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看到了课本以外的世界,从不同的人物生活命运,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看到了书山有路终需勤为径的真理,体会到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乐趣。
2.丰富了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的学习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课外阅读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容量大,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展示,积累了不少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地学会了体会作者的写作心境和技巧,长久以来,在潜移默化中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陶冶了道德情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感情变化的关键时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阅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形成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然、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五、问题与思考
虽然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暂时告一段落,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一是怎样更好的处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的关系,让课内课外达到完美的统一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不少同学在阅读时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不动笔墨。三是阅读的内容有些单调,只看自己喜欢的,看热闹的,而不喜欢看富有哲理类文章。
鉴于以上诸方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更加努力的去改善,让阅读带领学生在更广阔的语文世界里翱翔!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