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6:48:35 | 移动端: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陈家根周爱军陈庭伟

20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扬州市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数量日益增多。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经工商登记家庭农场97个,经营面积2.8万亩,其中,有3家以有限公司形式登记、有5家以个人独资企业形式登记,其余均以个体工商户形式登记。

2.家庭农场覆盖类型日益广泛。从事粮食种植类型最多,共67家,经营面积2.08万亩;从事花卉苗木类型最少,共5家,经营面积749亩;从事蔬菜种植共11家,经营面积2045亩;其它17家,经营面积5126亩。

3.家庭农场规模日益扩大。目前扬州市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下18个,100-300亩的有49个,300-500亩的有11个,500亩以上的有9个。家庭农场总有劳动力431人,其中,家庭成员263人,常年雇工总数168人,201*年经营收入9678万元,净收益约1874万元。

二、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无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商登记的随意性大。按照省工商局注册分局规定,家庭农场登记,除了注册资金有具体要求外,在认定标准上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农场经营者的身份也没有严格规定,没有制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必将影响其健康、快速地发展。

2.扶持无力。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目前还没有特惠的扶持政策。家庭农场的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承包地的稳定问题、租金的补贴问题、农业机具购置补贴的问题,生产资料贷款难的问题,农用电的问题和农业保险等问题。

3.培训不够。近年来,扬州市针对家庭农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相对较少,农民受文化知识基础差、年龄大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缺乏积极性。由于扬州市持专业证书农民比重偏低,使得原本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队伍很难向职业农民转变。

4.流转不长。目前扬州市土地流转期限普遍偏短,以三五年居多。家庭农场经营者对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也不敢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影响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家庭农场的几点建议

1.强化政策引领,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加强规划引导。要将发展家庭农场纳入“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宜发展区、限制发展区,使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计划、农业产业化布局规划相对应。二是制定市级示范点标准。在引导规范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一批市级“四有四好”示范家庭农场,设立时“有规模、有标牌、有场所、有配套”,经营时“经济效益好、耕地利用好、示范带动好、生态效益好”。同时用政策和法律促进家庭农场的培育,注重培养农民创业的各种技能和经营管理的能力,注重经营方式由个体化向产业型转化,使农民具有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出台扶持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倾斜的要求,完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环境。

2.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家庭农场,重点给予奖励补助。二是整合项目投入。建立特惠制度,整合农业项目资金的投向,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三是引导金融投入。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基金,为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信贷担保资金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

3.优化服务指导,提升发展实力。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二是强化家庭农场经营者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新型农民来经营家庭农场。因此农民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有知识的农业生产者,还要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三是健全流通网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产品销售市场问题。

(作者单位:扬州市委农工办)

★责任编辑:江新

扩展阅读:对大同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对大同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

摘要:20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而家庭农场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为例,对如何充分利用好农业政策,加快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大同市;家庭农场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近年来,大同市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挖掘农业优势资源,重点培育种养大户、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此“家庭农场”也应用而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大同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征

据调查统计,目前大同市已有各类“家庭农场”260个,其中:由农业部门认定的有6个,工商部门注册的有1个。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有157个,占总数的60.4%。从事养殖业的有65个,占总数的25%。种养结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13.8%。家庭农场经营的耕地面积达2.96万亩,经营规模在100500亩的有162个,占总数的62.3%。“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总数1127个,其中:家庭成员883个,占总数的78.3%,雇工244个,占总数的21.7%。1.1经营规模较大,产业覆盖面逐步拓宽。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均在100亩以上,共有176个,占总数的67.7%,其中500亩以上的14个。有166个家庭农场长期有雇工,占家庭农场总数的近三分之二,雇工人数244名,平均每个农场1.5名左右。这些家庭农场不仅仅从事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有许多还延伸到运输、加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7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