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7:32:15 | 移动端: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注重协同创新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下面就高校科技战线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谈点认识和体会。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具有决定性、历史性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报告,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出,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反映了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报告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些精辟的论述,为科技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高校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这既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途径。对高校科技工作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同时,高校科技工作还要用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以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形成有效的平台和创新机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实施“201*计划”为关键抓手,着力深化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转变高校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能力。

综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推动和项目牵引等手段,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校科技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科研指导思想上从重视成果导向向解决问题导向的转变,努力实现科研评价体系上从注重扩张数量向注重提升质量的转变,努力实现科教体制机制上从分散封闭向协同开放的转变。要以评价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把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上来。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建立分类评价、开放评价的新机制。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教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对这一地位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校办产业是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面向需求,服务社会,切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努力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大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校办企业科学发展,切实为加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落实十八大决策部署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科协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一、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二、准确把握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推动科协工作迈出新步伐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做出总体部署,这对科技工作、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准确把握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做出新贡献。把加强学会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科协及所属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搭建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发挥学术交流在促进原始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把创新要素引入基层,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第二,是准确把握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切实发挥好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协将认真履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深入研究实现到“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目标的落实措施。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技馆体系,不断扩大科普受益面。第三,是准确把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引导科技工作者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中国科协等单位将继续推动实施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确保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和总要求。第四,是准确把握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科技人才成长提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大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力度,继续向基层一线和中青年科技人员倾斜。调动激发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科技社团表彰奖励体系。

第五,要准确把握对科学决策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抓住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课题,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决策咨询体制和机制,努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各级党委和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三、扎实做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协工作的强大动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对十八大精神学习的组织和领导。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第三,要认真组织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对十八大的反响和思想状况,密切关注科技界舆情,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成效、新进展。

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

一、大会主要精神

这次大会的主旨精神,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四位领导人的讲话、韩启德主席的工作报告和大会审议通过的两份文件中。(一)习近平副主席祝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大会开幕式上致祝词。他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协“七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所做的重要贡献。

他深刻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必须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他对全国的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方面奋发有为;二是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在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方面奋发有为;三是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培养和举荐青年科技才俊,努力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奋发有为;四是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加强品格修养,努力在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奋发有为。

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协“七大”以来,各级科协组织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所做的工作,对科协组织继续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履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一是科协组织要继续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科协组织要继续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更好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三是科协组织要继续致力于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提高,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四是科协组织要继续着眼于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友,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

习近平同志最后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科协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关心科协干部成长,保障经费投入。要更加重视发挥科协组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独特作用,重视发挥科协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支持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要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有效改变一部分骨干科研人员无法集中精力搞科研的状况,使他们心无旁骛地专注研究、多出成果。要大力宣传、持续宣传科技界涌现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崇高境界和时代风采。(二)温家宝总理报告

温家宝总理5月28日为与会代表作了《科学技术的使命》的形势报告,报告共分5个部分,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使代表们进一步认清了形势,开阔了思路,对大家准确把握国家科技工作大局、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并不断引领未来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强调,基础和前沿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活动,是新知识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必须深入抓好基础与战略前沿研究。他同时强调,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有步骤地系统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科学普及的民族、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科学普及工作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继续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国家科普能力,有效组织动员全社会的科普资源,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学者和专业科普人员相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

温家宝总理最后强调,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科协工作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科协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方便。(三)王兆国副委员长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5月30日出席大会闭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科协工作,对做好科协工作寄予殷切期望。各级科协组织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科协八大上的祝词精神,进一步明确组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行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王兆国同志对科协组织做好今后工作提出三点明确要求:一要促进自主创新、普及科学技术,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展现新作为;二要畅通联系渠道、广泛凝聚力量,在组织和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取得新进展:三要夯实组织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在加强科协自身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王兆国同志最后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科协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保障科协工作经费,关心科协干部成长,为科协所属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四)韩启德主席工作报告

韩启德主席代表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报告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科协七大以来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一是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努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是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着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报告在总结工作基础上,谈了六点体会:第一,坚持党对科协的领导,是促进科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第二,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内在要求:第三,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是做好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第四,坚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引导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基本方法;第五,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是夯实科协事业发展基础的关键;第六,坚持打追活动品牌,是提升科协组织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这六点体会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八大代表的广泛认同。

报告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科协工作面临的形势,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韩启德主席指出,未来五年各级科协组织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更加奋发有为;第二,把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在广泛普及科学技术方面更加务实高效;第三,把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抓手,在推动建设人才强国方面更加积极进取;第四,把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在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方面更加扎实有效。(五)大会审议通过的两份主要文件

1、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协章程》(修正案)。修改后的《中国科协章程》共十一章60条,总计4500余字,更好地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是“总则”部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科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加“人才是第一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力求《章程》体现时代特征。

二是“任务”部分,考虑到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科技工作者反映强烈,中央和社会各界期待科协组织在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修改后的《章程》将原“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内容调整充实为“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单列一条。

三是“会员”部分,鉴于“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开展以来,在增强科协与学会、学会与会员之间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修改后的《章程》在“会员”一章中明确规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日定为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单列一条。

四是“全国领导机构”部分,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根据七大以来的工作实践,修改后的《章程》明确规定“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考虑到科协常委大多为兼职,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会对他们来讲负担较重,修改后的《章程》将原“常务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一般每半年举行一次”。

五是“全国学会”部分,考虑到目前国务院正在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名称可能变化的实际,将“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登记”改为“按照国务院有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依法登记”。同时,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的要求,考虑到学会的实际,修改后的《章程》将原“全国学会办事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行政上受学会挂靠单位的领导”修订为“全国学会办事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学会支撑单位的管理”。

六是“工作人员”部分,考虑到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学会工作人员管理日趋复杂的实际情况,删去第四十六条中“参照挂靠单位有关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的表述。

2、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规划期为201*201*年,与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期保持一致。规划全文约1.6万字,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序言。主要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根据中国科协“八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切实增强。

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6个领域,对未来科协事业发展进行布局,提出34项重点任务、121项工作任务。设置5个专栏,明确15个重点项目。

第四部分是规划实施与保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三是落实政策法规;四是加强统筹协调;五是明确实施责任;六是加强监督检查。

中国科协“八大”的胜利召开,对于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迅速掀起传达、学习、贯彻这次大会精神的热潮,是整个科协系统的头等大事。各县区科协及市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企事业单位科协,要按照中、省、市科协的要求,及时把中国科协“八大”精神原原本本传达到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会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把力量凝聚到贯彻中国科协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坚持用中国科协“八大”会议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全市科学普及和学会学术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安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扩展阅读: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字:协同创新高校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

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Sloan"sCenterforCollective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技界与经济界的互动更加密切;在国际科技形式上,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

第二章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

要基地、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具有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以及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基于利益驱动的自愿协同创新仍需要在健全政府引导调控下进行。因此,在借鉴“研学”协同的柏林大学、“产学研”协同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在政府主导下,产、学、研相结合,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不断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探索“开放、集成、高效”的合作新模式,通过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开发、应用人才队伍培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提出“建设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强调“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些纲领性文件都为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没有高校与企业、用户、科研机构、政府等的合作,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难以构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产

业发展相衔接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第三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

近年来,高校逐步开展了协同创新工作。设立了学科交叉研究专项,培育新兴研究领域,组建跨学科团队,建立共享研究平台等,在校外参与地方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与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建研发基地,与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申报科技研究项目,整合校内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有效地推动了合作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着协同创新的广泛化、密切化、深入化。

第一、各有所长,不愿协同。参与协同创新的各个单位、各个人员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些单位、这些人员一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都是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很难把他们组织和聚合起来。

第二、利益失衡,不想协同。科学原理、中试成果、企业最终产品之间的利益分割问题是目前制约协同创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调动科学家参与协同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缺乏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机制,使得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和分歧。

第三、思想各异,不好协同。参与协同创新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利益诉求存在天然差异;参与协同创新的各个单位追求的目标也并不相同,高校需要产出科研成果,企业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地方政

府需要GDP增长。

第四、各自为政,难以协同。各个单位之间存在条块分割。参与协同创新的各个单位属于不同的体系、不同的部门甚至归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而且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工资关系、人事关系等都在各自为政的条条块块之内,这使得协调创新中的协调组织工作艰难。

第四章高效协同创新的一些建议

第一、多方联合。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在许多学科方向上,已汇聚了创新队伍,搭建了一流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联合国内外有关高校、政府部门、有关行业企业,以实质性协同为基础,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重点,探索科技资源高效共享机制。

第二、行业协同联盟。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共享研究资源和平台,共建科技创新及研发基地。对于一些企业集中度很高的行业,比如石油、铁道等行业,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协同创新模式。对于虽有一定规模,但集中度相对不太高的行业,比如钢铁行业,高校就有可能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发挥更大一些的作用,

第三、校地合作。高校应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发挥优势,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推进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积极融入国家

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打破学科界限,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的重大问题提高服务。

第四,加强深度融合。发挥高校的特色与优势,联合省内外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就相关问题、困境,共同商讨,共同解决,力争突破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不断加强融合。

第五章高效协同创新的前景

综观国内外协同创新经验,协同创新的根本在于利益协调,政府

和产学研用各方都必须确认利益范围与责任边界,设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并辅以一定风险投资机制。我国2020年的科技和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对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为高校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指明了具体方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7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