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

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7:34:29 | 移动端: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

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

技术总结提纲

一、概述1.1任务概述

a任务来源

b测区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c测区的自然地理概况1.2生产及进度概述

a生产单位

b生产组织情况概述c资源投入概述d任务完成情况概述e作业效率统计1.3已有图件资料的利用1.4执行的主要技术指标二、技术报告

2.1作业依据与仪器设备检校检定

a作业依据b仪器检校检定2.2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

2.3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情况2.4对设计变更的说明

2.5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

2.6存在问题及其处理情况,遗留问题的说明2.7经验教训、改进意见和建议2.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采取的措施

3.1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3.2质量检查情况及检查的比例3.3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精度统计3.4质量评价和质量统计四、附件

4.1附图

4.2附表(精度统计表等)4.3上交资料清单

扩展阅读:湖南省醴陵市磨子石河新阳河段治理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总结

湖南省醴陵市磨子石河新阳河段

测量项目测量技术总结书

湖南省城乡建设勘测院

二0一三年五月

湖南省醴陵市磨子石河新阳河段治理工程

测量项目

编写单位: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方案编写人:编写时间:力潘志文

湖南省城乡建设勘测院田力田力201*年5月

吴冬朱质麟张靖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田

目录

一、项目的概况.................................................1二、作业的依据.................................................2三、基本技术要求...............................................2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测绘完成工作量...............................3五、控制测量...................................................4六、地形测量..................................................12七、水下地形测量..............................................14八、断面测量..................................................15九、检查验收..................................................15十、成果提交..................................................16

湖南省醴陵市磨子石河新阳河段治理工程测量项目

测量技术总结书

一、项目的概况

为了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提高醴陵市水利工程的防洪和抗旱的能力,完成沿河道新修河堤、河道护坡等任务。该项目为醴陵市磨子石河新阳河段治理工程测绘区域内带状地形图.测区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地区西北部,横跨线道XB05属渌江水系,其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测区范围包括醴陵市仙霞镇、新阳乡2个乡镇范围,全长约8.8公里,平均坡降74.5‰。磨子河上游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根据本项目投标书及本项目技术设计的要求,接受任务后我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力量进行测区踏勘、选点埋石、控制;河堤及水下地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于201*年3月19日进驻场地,201*年5月9日完成野外测量工作,201*年5月20日完成野外验收工作。

二、作业的依据

本项目测绘工作执行的是国家新的规程规范是:

(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197-97;(2)《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

(4)《1:500、1:1000、1:201*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1*);(5)《地籍图图式》及说明(CH5003-201*)(以下简称《图式》);(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1*);(7)《测绘成果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1*);(8)《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1*);

(9)《1:500、1:1000、1:201*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1*)

三、基本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1米。(3)比例尺:1:1000。(4)水文断面比例尺:1:500(5)河堤断面比例尺:1:200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测绘完成工作量

1、主要仪器设备

为了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我队共组织了1名项目负责、1名技术负责、1名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2名测工、1名司机共7人的测量队伍,分成2个作业小组,组织了如下主要仪器设备

(1)、华测X20静态GPS4(2)、徕卡TCR802全站仪1(3)、南方灵锐S86T型动态GPS(RTK)1+1(4)、电脑及手提电脑2(5)、工具车1及其它相应附属设备

-3-

台台台台台

2、完成工作量

序号1234567名称起算点河道E控制点观测埋石河道图根控制点1:1000河堤地形图河道横断面水文横断面检查验收工作量3个5个21个8.8km178条18条5工作日备注三等点2个,E级点1个混凝土现场浇灌及做点之记刻石平均测量宽度250米左右每50米一条每500米一条一个作业小组五、控制测量

(1)测区已有控制情况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找到的三等GPS控制点U333和U335和一个E级控制点E018作为测区平面及高程的起算点。

(2)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按逐级布设的原则发展控制测量。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成E级GPS独立网,独立网布设成平均边长为5公里的对点边连式GPS控制网。对点的基线长度一般控制在500~1000m之间,并相互通视,以利于发展下一层次控制测量。E级GPS网应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在WGS-84的三维坐标精度符合GB/T18314-2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下,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基础上,再输入已知控制点成果进行约束网平差计算,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及基本技术要求详见下表。

(3)高程控制测量直接采用GPS拟合高程,联测已知国家级3个以上水准点,采用湖南省大地水准精化模型软件计算出GPS网各E级点位高程。起闭点为D等以上高程点,施测时先对采用的已知点进行检查,确定已知点成果是否可用,联测的GPS点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及中央,带状地形,则联测的GPS点应分布于测区两端及中部,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加联测的点数;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采取分区拟合的方法。

(4)在完成测区的首级控制E级GPS网测量后,在首级GPS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控制测量即一级导线,一级导线测量采用静态GPS进行;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观测同计算方法同E级GPS一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图根点的加密,以满足测图的需要,图根加密控制测量采用GPSRTK作业方式进行。

(5)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RTK作业方式,在施测时进行测前和测后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方式可以采取不同基准站检查同一点或基准站检查基准站,应以等级点为基准点,最大作业半径应控制在5公里内,基准站应满足下列要求:

A、作业前需初始化观测两次,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应稳固,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不得存在大功率的信号干扰区。

B、RTK观测的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C、RTK观测的平面坐标成果应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必须联测至少5个以上分布均匀的高程控制点,能控制整个测区。RTK高程观测的各项限差应符合单次观测的高程收敛精度应≤3cm,两次互差应≤4cm;必须检

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的高程控制点,检测高等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应≤4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应≤5cm,控制测量的布设层次及其精度要求详见下表。

D、GPS点应埋标,1公里河道至少有2个以上埋石图根点。有关选点埋石的具体要求均按规范执行;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有利于安全作业;埋石应该按15cm×15cm的方框标志,标心规格采用直径大于12mm,长于70mm的螺纹螺钉,螺钉打孔表示中心位置旁边刻写点号,并用红油漆涂描。

表1-1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E级一级二级固定误差a(mm)≤10≤10≤10等级接收机类型仪器标称精度观测量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快速静态静态快速静态比例误差系数B(mm/Km)≤10≤20≤40E级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415-4510-30≤6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00≤1/40000≤1/201*0一级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15≥4≥510-3010-1510-305-15≤8约束平差后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1/201*0≤1/10000二级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15≥4≥510-3010-1510-305-15≤8表1-2GPS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技术要求静态观测时间长度(min)快速静态数据采样间隔(S)静态快速静态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表1-3平面控制布设层次和精度平面控制层次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测站点平面控制解析测站等级E级GPS网、Ⅴ等电磁波测距导线精度要求(图上m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最后一次图根点对于邻近基本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1测站点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表1-4高程控制布设层次和精度高程控制层次基本高程控制图根高程控制测站点高程控制等级Ⅳ等水准、Ⅴ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站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精度要求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对邻近基本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20。当h=0.5m时不得大于±h/16。最后一次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对邻近基本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10,且最大不得大于±0.5m。测站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6。注:h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

表3.2.3.1-1GPS网点精度要求平面控制层次基本平面控制等级E级GPS网精度要求(图上mm)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1)选点要求

GPS测量的选点符合以下规定:

A、点位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的地方或三角点上,点位便于保存和使用,点位宜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B、点位不选在大功率发射台或高压线的附近,离高压线距离大于100m,离大功率发射台距离大于400m。避免选在由于地面或其他目标反射所引起的多路径干扰的位置(如大范围水面、建筑物和金属塔等)。C、在高度角为15°的范围以内,没有妨碍通视的障碍物。(2)埋标要求:

E级GPS点的规格为:上标面20cm×20cm,下标面40cm×40cm,标高60cm。

(3)E级GPS埋石点均绘制点之记。点之记绘制齐全,其交通图、点位略图等绘制详细、准确,各项注记填写齐全。(4)E级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以下有关规定。

A、GPS测量应利用卫星预报,在一个观测段内从每个测站同时观测到的卫星数目中,选择适宜的星座,E级网其PDOP值不大于6。确定同步观测卫星的持续时间,根据测量精度及交通情况或其他一些要求来确定每日同步观测时间段数并安排作业进程。同时还考虑到电离层和对流层折射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B、GPS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3.1-2的规定。

表3.2.3.1-2GPS测量的技术要求

项目图形设计总体可靠性(即多余观测值数与总观测值数之比)重复测量的基线占独立确定的(不相关)基线总数的百分数每条基线边所在的异步环数环线边数(条)是否要求双频观测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不少于观测时段数观测段的时间(min)接收机连续、同步跟踪卫星数(个)两次观测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s)卫星在空间分布的最少象限数为克服障碍物的最大高度角(°)天线安置:a)每次观测时天线相位中心高度矢量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值较差应不大于(mm)b)天线对中(或测站对中)每个测站两次或以上两次c)天线盘水准器严格居中d)天线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气象观测数据:a)每个观测段测量次数不少于b)测量间隔不多于(min)等级≥0.2≥10%≥14--5随意3190≥4303或2153是是是不观测气象元素,记录天气状况60C、GPS测量相对定位成果符合以下要求:a)数据点最低高度角是15°。

b)在单条基线解、观测段或全网基线解中固定的测站定位(绝对)坐标必须参照卫星轨道坐标基准。这些坐标所需的精度不得低于2.5m。

c)处理过程必须顾及天线相位中心相对于测站标志偏差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d)求解中被删除的相位同步观测值数(不包括受高度角和不同步观测影响的值),一般不超过10%。

e)基线解中距离残差的标准差对于E级点不得大于30mm。f)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2倍。g)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下式的规定:

Wx3n

Wy3n

Wz3n

式中n闭合环中的边数;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h)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为异步环闭合差限差值的一半。

(丁)

在下列情况下,GPS测量需重测和补测,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尽量

安排在一起进行同步观测:

a)按实施方案未测或漏测的,观测数据精度不合格的。b)观测数据不足的补测。

c)环闭合差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具体分析决定那些重测。d)重复基线测量检查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重测该条基线。

(戊)E级GPS网的内业计算分两步进行,首先以国家高等级控制点(三

等以上)为起算点,解算出GPS网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然后在网中选定挂靠点和方向重新计算,解算出GPS网点的独立坐标。(己)

GPS网的平差,在单基线解与多基线解相差不大时,以基线解的

坐标差和协方差矩阵作为整网无约束平差的相关观测量。约束平差后控制网的精度应符合表1-5的规定。

(5)当首级平面控制不能满足地形测量的要求时,测量V等(或图根)导线点进行控制加密。当利用电磁波测距导线加密时,布设为附合导线,导线的布设宜直伸,中间点对于两端点连线的最大偏距,一般不大于该导线长度的1/4,并尽量避免长短边的突然过渡。V等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超过1:3。V等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3.2.3.1-4中的有关规定。本测区一级导线测量采用GPS测量其精度要求见表5-1中的有关规定。

表3.2.3.1-4V等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长度(m)测角中误差(″)±5.0±10.0测距最多折角数方位角全长相对闭中误差闭合差(″)合差(mm)1:5001:1000±30±30106±10n1/140001/10000最弱相邻水平角点边长相测回数对中误差1/201*01/1000032等级M五4.0×等2.5×M±20n注:表中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n为实测转折角数;(6)根据地形测量的需要来加密图根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的精度满足相应规程规范的要求。3.2.3.1.2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用E级水准测量的方式连接测区各E级GPS网点,形成首级高程控制,基本高程控制采用五等电磁波测距三

角高程导线。实施时先检验起始点的可靠性。其布设层次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表3.2.3.1-5的规定。

表3.2.3.1-5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程控制层次基本高程控制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表表3.2.3.1-8、表3.2.3.1-9。表3.2.3.1-8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边长及路线长度要求

每条边的长度等级(m)五

表3.2.3.1-9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限差

边长测定一测回读等级数间较差(mm)较差(mm)较差(″)(mm)(″)五10151010(mm)±15(mm)60D±30D较差中误差较差(mm)(mm)测回间往返测差较差间差中数高差高差较差闭合差天顶距观测指标测回每千米高对向单程双测符合路线高差201*h=0.5m15h≥1m40路线长度(km)等级E级水准、五等导线精度要求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对邻近基本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20(3)根据需要,加密图根高程控制。图根高程控制的精度必须满足相应

规程规范的要求。

(4)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所有路线都布设成附合路线,并对起止点

的可靠性进行检验。

3.2.3.1.3利用GPSRTK技术加密图根控制

(1)加密图根控制利用GPSRTK的测量方式进行。

(2)当采用RTK加密图根控制时,先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方式可

以采取不同基准站检查

同一点或基准站检查基准站,检查限差为:

平面控制:最后一次图根点对于邻近基本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

差不得大于±0.1(图上mm)。

高程控制:最后一次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10,且最大不大于±0.5m。(3)RTK测量的所有原始数据都保留,以待备查。

六、地形测量

(1)地形测绘采用全站仪或GPSRTK全数字化测图作业方式进行: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南方CASS6.0测图软件全数字化作业方式进行。全站仪或GPSRTK在野外采集数据后,将数据导入便携式计算机编辑,用南方CASS6.0测图软件生成数字地形图。其地物点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及间距中误差、等高线的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详下表。

表1-5图上地物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单位:图上)

点位中误差地区分类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山地和设站困难","p":{"h":15.839,"w":110.531,"x":122.256,"y"

表5-6等高线插求点的程中误差(单位:图上)

地形类别高程中误差(等高距)平地≤1/3丘陵≤1/2山地≤2/3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规定值放宽50。

(3)碎部测量

测量员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先进行测站检核。A、测图范围主要以甲方指定红线为准.

B、测绘河流的州岛上附属的地物和地貌,区分植被类别、房屋、农田、池塘等地理要素;项目红线外的地物只表示其相关位置及植被类别。C、本测区的通信设备及设施必须实测,D、等高线:等高距采用1.0m。

E、测绘单位名称:湖南城乡建设勘测院。F、地形图的图幅左下角:

××年××月数字化测成图.1980西安坐标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米.1996版式

图幅右下角:测量员:

绘图员:检查员:

本次测绘采用全站仪在已布设的控制点上设站,对利用相邻控制点进行定向,再以另一通视控制点进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测绘各种地物,地貌要素,利用全站仪内存功能或电子手薄观测记录数据,并输入其

数据的相应代码,采用南方cass6.0以上版本进行数据处理,编辑成图,再经过修改,生成符合标准的地形图,并利用数控绘图仪或打印机完成地形图和相关数据的输出。或采用GPSRTK作业方式进行碎部测量,先在已知控制点上设基站,利用其它已知控制点检验,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测绘,并输入电脑编辑成图。(4)对所用记录载体、设备及数据格式要求

所有使用的仪器作业前均进行检验,并保存记录,检验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七、水下地形测量

采用GPSRTK(或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深仪+水下地形测量软件方式进行。

⑴当进行水下地形数据采集时,测深点的密度以能显示出水下地形特征为原则。一般情况下,水下地形图测量航迹线间隔为图上2cm,采样密度小于图上2cm,数据采集时,做到航迹线垂直于深弘线。

⑵使用GPSRTK方法测定平面坐标,测深仪测量水深时,GPS天线

与测深仪探头在同一平面位置上。并在水下测量前,进行基准站的检验。

⑶在开始进行水深测量时,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水边高程与水深的观

测,并以此来作为检校条件。

八、断面测量

A、所有横断面基点用支极坐标法联测,观测时先对基点进行检查。B、横断面测量时平坦又是同一植被地物区间最大间距不大于30米;坎子在0.5米以上时,在坎上、下分别测点;大堤中心及地面高程变化处、压浸台、公路、沟渠、水塘边缘、水塘底部、地类界等都测点,并具体准确说明;横断面的施测方向与大堤垂直,遇到居民地时,注记村名。

C、防洪堤以纵断面中桩间距50米测一条横断面。

九、检查验收

(1)测区所有内业、计算资料进行100%的自检;地形图外业100%的巡视,控制点进行100%自检,50%的互检,10%的抽检,必要时进行仪器检查。

(2)通过检查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处理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各项精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各项成果能满足设计、施工放样的需要,才提交使用、野外检查见检查报告。

十、成果提交

(1)项目技术设计书(2)项目GPS成果表

(3)项目河道地形图(电子版)(4)项目河道横断面图(电子版)(5)项目自检报告(6)项目技术总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提纲》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7445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