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初三学生的特点有利因素:和其他年级相比初三的学生思维更加开阔、缜密,善于分析理解一些较复杂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加深入,而且有毕业的压力,整体的学习自觉性、紧迫性相对理想,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不利因素:有些学生到了初三对学校的制度、纪律,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同学甚至产生“快毕业了,我怕谁!”的思想,因而行为自由散漫,这对课堂教学十分不利。由于初三学业负担重,有些学生和家长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误认为没必要为一门开卷考试的科目分散精力。
二.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是一门历史悠久而且知识体系高度完备的社会科学,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丰富的外延。它像一杯清醇的美酒,像一杯淡雅的香茗,时刻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喜欢历史,很多学生也喜欢历史。但是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往往是枯燥的,不得不为了考试而学,尤其是要求对那些繁杂的历史事件和一个个已经远去的历史人物加以综合分析、评价,更是让初中生无所适从。
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1.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复习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开元盛世》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2.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3.练习分出层次,有针对性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在本学科的水平层次已经比较清晰了,有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牢固,复习中有意识的加大其选择题练习的量;有的历史概念模糊,针对性地指导他练习一些表格比较题;有的学生能力强,学习目标定位较高,就鼓励他练习一些综合材料题等等。这样可以避免一刀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跑的更快更远,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勤补拙,提高层次。四.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要打整体仗,主动多和班主任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班集体的一些特殊状况。4.积极参加教研,多和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探讨,掌握更多的前沿信息。五.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扩展阅读: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对于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往往对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笔者就高一新教材(人民版)有关专题为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一、对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反思
历史新教材采用“模块”来安排历史教学的知识体系,突出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教学系统,时间压缩为半个学期,内容相对独立、完整,便于调控和整合。二是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必修课25个专题,主题突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涵盖性强。三是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明显,选修课6个专题在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方面独具匠心,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的多种选择。
新课程历史知识深挖形成专题,围绕专题组织史实,围绕专题形成知识结构,依托专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形成认识判断,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思辨性加强,因为通过各方面教学任务的分解,最终完成某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但是,那时着眼于教师的“教”,研究的是知识如何落实;现在;着眼于学生的“学”,研究的是知识如何在启智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益,知识是怎样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再具体点说。按照旧的教学观念组织教学。教师会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和认识。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会让学生就宗法制和分封制自主提出问题,在筛选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为他可能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切入点。总之,反思模块化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认识层次。二、对教学现状的反思,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否则可能成为我们新课程实践中新的难题。首先是关于专题授课的问题,在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下,专题和问题的选择就变得尤为关键。然而专题的选择与设置都不可回避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量度,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已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专题教学,而现行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总复习时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因此新课程教学中不少内容老师必须要做大量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是如此。另外一点,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古今中外的历史混编为若干专题是符合了综合史观的趋势,但是从另一层面而言,又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这种相类似的遗漏对历史的连贯性会造成伤害,也影响到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历史教学反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历史教学反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