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双拥共建之路 育全面发展人才
走双拥共建之路育全面发展人才
会宁县北关小学双拥工作总结
会宁县北关小学是甘肃省重点小学,白银市示范化学校。1997年由中央军委投资援建,新建办公楼一栋,翻新教室六栋,同时更名为会宁县“八一”希望学校,原中共中央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校名。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239平方米,建筑面积3246平方米,教学班27个,学生1980名,教职工73名。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有43名教师已成为省、市、县骨干教师,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校园布局规范、环境优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拥军拥属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极好形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我校历来重视双拥工作,现将近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双拥工作
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学校将此项工作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成立健全有力的双拥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亲自抓,教务、电教、总务、团委、少先大队等部门齐心协力,负责学校此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二、拥军拥属重落实学校把拥军优属活动作为假期和双休日的活动,把此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为了做好双拥工作,学校与广场社区取得联系,在201*年春节前夕,组织学生到军烈家中慰问。
为了搞好活动,学校大队辅导员与广场社区居委会领导共同商讨活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为军烈属送温暖。学校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广场社区有三十户军属,我们为这三十户人家购买了鲜花,写了慰问信,送去全校师生的慰问。
2.组织学校鼓号队的同学参加此项活动,以表示对军属节日的慰问。
3.在我们和广场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慰问任务。当军烈属接过学生送去的鲜花,听着同学们念着慰问信,想着自己的亲人正在部队服役。他们流下了激动的泪花,齐声赞颂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为党和政府这样关心他们感到激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今天之所以能在学校安心地读书,是因为很多先烈打下的江山和在服役的解放军战士守卫着江山,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安宁的日子,活动效果非常好。
三、认真学习《国防教育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学校搞好国防教育是提高师生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激发师生爱国热情,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国防教育的地位,组织师生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甘肃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把国防教育引入课堂,纳入教学内容。教导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国防教育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由各中队辅导员负责此项教学,确保教师、教材、时间的“三落实”。学校定期邀请县中队官兵来校讲课,向学生介绍国防的地位、重要性和在小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深远意义。每年秋季开学,学校聘请县中队官兵来校给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军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体会当兵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使学生从小树立保家卫国的理想。
四、主题活动经常化
学校在搞好国防课堂教学的同时,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每年“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并邀请老红军做报告。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会师塔、长征胜利景园、会师景园、将帅碑林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长征胜利景园”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长征”活动。使学生既缅怀了先烈的丰功伟绩,又锻炼了意志,既增长了见识,又受到了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周一,校团支部利用升国旗之际,组织开展“国旗下演讲”活动。每年逢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园敬献花圈,祭扫烈士墓,继承先烈遗志。在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精心排练节目,为庆祝大会演出,受到了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好评。每学期让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片”,使学生通过影片感人的事迹,体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利用青春时机发奋学习,立志为国。抓好校园舆论氛围,办好学生手抄报,每天更换读报栏,使师生及时了解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墙报每两周更换一次,主要宣传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校园内的好人好事,从正面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爱国热情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为国防大学和西安陆军学院及兰州军区来会宁参加实地演练的官兵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的接待。让他们住进干净宽敞的教室,学生从家里为官兵送去最好的水果等生活食品,使官兵感到老区就是故乡,也显示了师生对人民子弟兵的关心和敬佩之情。正如他们在感谢信中所写的:“我们倍感老区人民如亲人,军民渔水一家人。”
多年来,学校以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教委、省体委命名为“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标兵单位”,201*被市委、市政府上确定为“少年军校”。
扩展阅读:共建精神文明 共育两用人才
【标题】:共建精神文明共育两用人才【作者】:8l773部队党委
【来源】:政治工作的新实践新探索改革开放二十年军队政治工作经验汇编【内容】:
共建精神文明共育两用人才
8l773部队党委
几年来,我们同佳木斯市人民一起,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积极开展军民共建两个文明和军民共育两用人才活动,并逐步使这两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上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
一、共建共育相结合,拓宽“双拥”工作渠道
我们和佳木斯市共建共育相结合工作,有这样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从点上结合向面上结合发展,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军民共建共育网络。去年以来,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共建共育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到现在。全市有270多个单位成立了共建共育组织。这样,就形成了由市共建共育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军地双方的各部门分工合作,以城市的厂矿、企业、学校和部队各团级单位为骨干,带动全市军民参加的共建共育网络。
二是从一般联系向紧密结合发展,涌现出一批互助互利的共建共育联合体。近年来,我们与地方一些工厂企业合作,把双方的闲置设备和技术潜力挖掘出来,在部队建立19个基地,每年不仅可以保证1000多名战士实习,还能为军地双方获得较高的盈利。这些基地把军地双方的利益紧紧联在一起,既是战士们实习的场所,又是地方工厂的一个车间。
三是从临时性的来往向稳定的、长期的结合发展,形成了共建共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这方面,有5个“纳入”:市委、市政府把共建和共育双双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道;市精神文明办将其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市工农教育办纳入了成人教育的轨道;市民政局纳入了拥军优周的轨道;在部队则纳入了教育训练的轨道。这样,共建和共育相结合的工作就有了制度上的保证,能够长期、稳定地结合下去。
四是从单项协作向全面结合发展,形成共建和共育纵横交织,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从共建来讲,我们是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一块搞;从共育来讲,地方不仅帮助我们办起了7所比较正规的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开设了养殖、种植、农机、财会等21个专业、33个教学班,每年能够培训出1900多名初、中级技术人才,实现了民用技术培训学校化,还在工厂企业为我们开辟了形势政策教育基地、理想道德教育基地、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基地,部队的好多政治教育内容都是军民一起搞,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政治教育内容空、方法单、教员缺、效果差的问题。二、共建共育相结合,军队和地方一齐努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把共建共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解决许多认识问题,也要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打好群众基础,使共建共育在广大军民自觉自愿的前提下结合起来。共建和共育这两个事物,都是军队和人民的共同创造,要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样必须得到干部战士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支持。从部队自身来讲,根本的一条是要教育干部战士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像我军前辈和先烈那样,用实际行动去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赖。
第一,在紧要关头为人民挺身而出。1980年10月下旬,佳木斯市下了一场八十年未见的大雪,平地积雪一米多深,封住了铁路、公路,工人上不了班,200多个工厂企业停电停工,邮局102对长途电话有99对中断,电业局的输电线路也被大雪压断多处。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遇到很大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全力以赴抗雪抢险,和人民群众一起,仅用了3天时间,就使生产和生活恢复了正常。我们还多次参加抢险救灾,仅出动百人以上的就有24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293
人,使国家l70多万元的财产免遭损失。
第二,在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尽心尽力。几年来,我们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累计出动32万人次、汽车1.1万台次,修路300多华里,植树290多万株。如1982年,我们出动700多人给市里植树2万株,群众把这片林子叫做“八一林”;1983年,我们又出动1500多人次,和市里一起修起了一道防洪大坝;1984年,我们出动5000多人次、汽车700多台次,帮助永红区三个居委会治理环境。当年底,这三个居委会都被评为市、区的文明单位。
第三,发动广大干部战士自觉为人民做好事。几年来,我们为群众做好事3万多件,收到地方赠送的锦旗、奖状llo多面,表扬信2300多封。涌现出了奋不顾身拦惊马救群众、被誉为“活着的刘英俊”的战士赵连生;热情关心小学生成长、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校外辅导员”的战士唐朝华;两次抢救6名落水儿童的汽车司机李勇;义务为群众治好病畜201*多头的军马所长张士斌等。
二是打好组织基础,使共建共育通过完善的工作网络结合起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建立共建共育一起抓的组织。部队机关以秘书科和宣传科为主,成立了共建共育办公室,统一做好制定规划、掌握进度、协调地方、信息反馈、理论研究、总结经验等项工作。在这个办公室的协调下,司政后机关各业务部门都有具体分工。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有关部、局、委、办及市内有关企事业单位,也都成立了共建共育领导小组,专人分管这项工作。第二,主要领导亲自抓结合的工作。师、团两级主官不仅是共建共育的话一块说,共建共育的事一块做,而且在和地方的交往中,时刻把自己摆在人民子弟兵的位置上,注意谦虚谨慎,尊重地方的领导。
第三,不断发展壮大共建共育的骨干队伍。军地双方都有一批在第一线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工作骨干,经常奔波于军队和地方之间,为共建共育的结合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军地双方领导同志的积极带头,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骨干队伍的辛勤努力,从组织上保证了共建共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是打好物质基础,使共建共育在军民两利的原则下结合起来。我们下力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利用部队人力和机械的优势,为直接帮助我们育才的单位和个人排忧解难。比如,帮助电机厂搞厂区建设,帮助内燃机配件总厂建居民楼等。去年,锻压机床厂进行技术改造,急需安装大型铿床,我们就派出一个连连续奋战一周,高速度、高质量地打好镗床基础,使该厂节约资金3万多元;再一方面,挖掘军地双方的潜力,建立共建共育相结合的基地。近两年来,我们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产节约、勤俭育才的精神,在军营办起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基地:一是与地方的农业技术人员合作,把部队原有的农副业生产点办成培养养殖种植人才的基地。二是与地方业务技术部门合作,开设汽修、摄影、医疗等对外服务场所。三是与地方大中型工厂企业合作,在部队建立实习车间,在战士们实习的同时,直接为地方工厂企业生产产品。三、共建共育结合,为加强军地双方的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首先,造就了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军地两用人才。其中,有土木建筑人才、家用电器修理人才、机械加工人才、养殖种殖人才、书法绘画人才等。他们中有些已小有名气,像宣传科干事何昌贵,l985年参加全国钢笔书法大奖赛,在100多万件作品中荣获一等奖;工化科参谋白志军的作品,在有中、日、美、英等19个国家和地区优秀作品参赛的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中入选。辽宁省本溪市和昌图县,1307名退伍战士回乡后,发挥了自己专长的在89%以上。这些退伍战士有三个特点:一是党团员多,二是技术人才多,三是思想基础好。第二,形成了共建共育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共建共育相结合的好处,不仅是培养了军地两用人才,而且从两项工作的关系来讲,还能互相推动,齐头并进。从共育来讲,出现了五个可喜转变。一是从零打碎敲到正规培训,实现了培训形式的正规化;二是从单纯的课堂培训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现育才保障的基地化;三是从低级循环到高、中、低并举,达到育才层次的多样化;四是从只抓民用技术培训到军、政、文、民有机结合,走向育才育德的一体化;五是由盲目培养到定向培养,实现育才、荐才、用才的一条龙。
第三,推动了军地双方的建设和改革。佳木斯市文明城市建设被评为省先进单位,计划生
育、职业教育、普法教育、军转干部安置等项工作,都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从部队自身来讲,由于共建共育相结合,拓宽了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渠道,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了各项建设和改革。部队全面建设有了新进步、新提高。今年,被评为全军培养两用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走双拥共建之路 育全面发展人才》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走双拥共建之路 育全面发展人才: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