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

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8:38:37 | 移动端: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

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

教育现象剖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点滴思考

育才小学杨玉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随意与浮躁,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案例1]教学片段:《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生A:15-10+1=6;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生D:9=5+4,5-5=0,10-4=6。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从表面上看,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个体差异,但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目前,数学教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切让学生说了算。不管学生如何理解、如何想、如何表达,总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扬;或者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其自流。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在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时,也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该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不能说要“赏识孩子”,该引导的就不予以引导。对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教师应毫不含糊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指点迷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个“导”字: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偏差、走人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卡壳时,要“辅导”。

二、要合理恰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片段教师呈现问题情境:

母亲节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在这之后,教师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按自己的喜好组成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然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的发言被代表取代了。[反思]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只能只能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同时,各组的成员在组成上也差异过大,自然对各自承担的探究任务、合作目标在完成质量上有好有坏,影响集体对文本的整体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案例3]教学片段:《平行四边形面积》

引入新课后,第一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步,画出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等。第三步,学生用剪刀剪下这两个图形;第四步,学生想办法用剪刀剪下平行四边形,把它拼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形。第五步,把拼成的长方形与剪下的长方形比较,并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部分学生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反思]这节课基本上学生都在探索和体验,动手“做数学”,过程由学生完成,结论由学生得出,教师基本上没有讲授,没有进行分析和推理论证。然而数学知识单靠学生探究、体验就能获取吗?这样获取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吗?另外,许多学生结论还未得出已经下课了,过度的探究在教学时间上也不允许。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但学习方式的改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一种方式去代替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每节课都去亲自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既无必要,更不现实。适时抓住学生的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正确把握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条件,“该出手时才出手”。具体做到:(1)激发探究兴趣。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是否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这种探究兴趣很难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兴趣诱导学生认真思考、乐于探究。(2)把握探究时机。(3)提炼探究问题。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对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组织探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梳理、总结,争取用最少的时间解决最多的问题。

以上是本人对几个教学片断的一些粗浅看法,也可能有不恰当的地方,还敬请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扩展阅读:201*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7

责任感动

仙玉洁

花了几的天时间,我读完了《赏识你的学生》,良久无言。内心的感受无法表达:责任、感动、震撼、思考一、肩上的责任:

闪过记忆中的一个镜头:一日学校家长会后,两位家长推着自行车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其中一位家长感慨地说:“现在要抚养一个孩子真不容易,今天这个,明天那桩”“人一辈子忙活着为了啥?还不是都是为了孩子?”抬头望着这位说话的家长:平凡、普通。但这句简单而实在的话却道出了为人父母的心声,也折射了我们为人师的责任。

我们的家长满怀期待而又忐忑不安地把他那“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孩子交到了我们手里,多少年后,我们将还之以一个怎样的青年?咀嚼着书中一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爱的母亲,把心爱的孩子送到学校,喋喋不休地重复:我的孩子交给您了!为人母、为人师的我从内心感悟到了这份忐忑,这份期盼。“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而这种希望的实现或破灭掌握在我们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老师手里。面对慈祥母亲的殷殷期盼,面对平凡父亲的朴实、坚定。我们有什么理由蛮横:你是班上最讨厌的学生,再不认真,老师惩罚你。有什么理由武断:你的孩子糟糕透顶,什么也不会。有什么理由推断:你这种人永远没出息,什么事也干不成。有什么理由抱怨: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你这样的笨蛋。同行们,让我们关注在校的部分“差生”,他们常常受到抱怨、指责、贬低,我们总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甚至小题大做,有意夸张。孩子整天在“我一点也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成长着。于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逐渐黯淡,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慢慢缩回,他们的志气一天天消沉,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信。他们真的“笨”了可悲的是我们的老师根本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罪过,一棵棵富有生机的幼芽被自己亲手掐断。我们应该明白,面对的学生也许不够聪明伶俐,不够反应敏捷,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书。面对学生,面对孩子,我们没有理由抱怨和裁决,我们只有义务,只有责任。二、内心的感动:

《从3分到73分》中林湘老师的真诚、体贴;《老师无法拒绝美》李树彬老师的宽容、幽默;《老师的眼泪》扬旭辉老师坦诚的泪水。面对一串串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我们无比感动,感动于这些老师“捧着一颗心来”,将自己的真情融入老师的人格魅力。他们犹如世上的能工巧匠,专心致志地雕琢着一件件有些许破损的艺术品。在他们眼里,每个孩子没有优劣之分,没有甲等、乙等,他们与孩子真诚相处,以心换心。学生欣慰感动,教育硕果累累。这一切让我们领悟到了《赏识你学生》的教育真谛:赏识。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愿望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激励。回忆起读书时有段记忆刻骨铭心:一次在小学自然课上,看见老师准备了小星星做奖品,便积极的和另一个同学上台做实验,我的同学很快做好了,小星星奖给他了,看着他的得意劲,好强的我心里不是滋味,开始琢磨着如何应对老师的严厉批评,万万没想到,一颗小星星放在了我的手心,老师没有批评我,而表扬了我实验习惯很好,实验操作到位。掌中的小星星真的很小,但那份惊喜记忆犹新。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孩子的心灵娇嫩、脆弱,老师的批评、冷漠都将给孩子很大的影响。至今难忘我一位小学同学,她曾梦想当一名老师,她对老师手指上的红墨水羡慕不已,她总不由自主学老师背着手走路的姿态。可是她相貌平平,成绩平平,每次问老师问题,老师都很冷淡,心情不好时甚至遭遇训斥“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问题讲了那么多次,还不懂”她心中的理想之火逐渐熄灭,最终没有选择当老师。我常想,如果她遇到的是赏识她的老师,也许会踏上不同的人生路途。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并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一份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积极表扬、激励,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自信,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回忆自己几年的教学经历,不乏艰辛和奋斗,同时也有许多的感动在流淌。我班的小张就属于这一类。在对于他的教育上,我也有过错误的做法。有一次,语文单元测试,小张只得了52分,我看了他的成绩,联想到他的表现,内心对其相当不满。于是,我便在班上当众宣布:“小张,52分。”我大声地训斥他,原以为这样做便可引起他的注意,触及其心灵。然而,这样做不但没有使他改正错误,反而在课堂上故意与我作对。这时,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伤了他的自尊心。后来,我主动找到他,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希望他原谅。以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用爱去滋润他、感化他,把爱作为批评教育的润滑剂。我曾经对他坦诚地说过:虽然你是班里最调皮的男孩,但我还是喜欢你……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张终于有了进步。不但惹是生非的事少了,连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我想这都是我真心实意地爱他,以爱作为批评教育的基础,才取得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团结就是力量”,在转化小张的工作中,我还充分利用同学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来约束他的言行,通过班集体的作用,用同学的真诚去感化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暖意和同学们的真诚。在一次班会课,小张深情地说:“我的进步是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取得的。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争取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决不拖同学们的后腿。”

伴着柔和的灯光,触摸着平整的书页,我感觉到了责任和感动在指间穿梭。《赏识你的学生》对我触动太大了,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精神的感染,更是心灵上的震撼。教育工作是烦琐而艰辛的,但又是幸福又快乐的。赏识你的学生,我们一定能品尝到教育的甘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17》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7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