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助推高效课堂心得体会zxy
课题研究助推高效课堂”学术报告会心得体会张小艳
201*年12月11日,我校召开了课题研修,助推高效课堂学术交流研讨会。全学区领导老师聆听了报告,县教研室苗占清主任对此研讨会做了专题报告。就关于实施课题研究对后战略提出使我校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同时对我们的两导四学模式提出了八个重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期望。就小班化教学方面,从复式教学等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刘老师也做了深刻的讲话,麻校就此会议也提出了希望。
针对这些学生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会上苗主任就三大重点进行座谈
第一:课题研究的四大模块(1)关于申请报告(2)材料的准备(3)阶段性的报告(课题的选题)
第二:要关注和研究我们学校的两导四学模式提出八个重要问题:(1)预习任务是否完成(2)自主学习是否充分(3)合作学习是否全面(4)展示交流是否有效(5)课堂小结是否到位(6)生成性问题是否可以解决(7)教学反思(8)两导四学模式,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第三:小班化教学的备课
(1)备课要做到心中有人,环环导人
(2)上课(a:目标引领任务驱动b:复试教学,动静结合
c:点点清,句句明d:弯腰倾听e:启发要有指向,事问要明确)
(3)交流:(a:面面对面交流b:口对口交流c;手把手交流
d:人盯人)、
(4)作业测试(a:了如指掌b:反攻倒算c:不厌其烦)(5)帮扶给我的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他讲了作为不同角色的老师应当强调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由老师指出错误不如学生亲身体验错误来得印象深刻。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出建议,在交流、合作、探索中共同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启示一,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启示之二,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倡导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通过聆听报告,对照我的工作实际,我找出了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并拟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一、不能做到完全放手学生,总存在这样那样的担心,担心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各知识点,担心学生不能将学习方法概括总结到一定的高度,担心学生讲解展示时浪费时间,讲不到点儿上,担心学生做题时偷懒、取巧,担心学生自学时知识脉络归纳不全,专题设置偏离中招。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而我却是连第一步相信学生都没有做好,在这方面我应当象李炳亭教授说的那样完全放手学生,相信学生。
二、评价手段形式单一,多采用直接加减分的方式,并且对评价结果关注不够。激情要靠赞赏、主动取决认同,如果说没有评价的课堂,就像没有施肥的庄稼一样,那么单一的评价方式就会像只施撒一种化肥的庄稼一样,刚开始能看到明显的化肥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我们再施撒多少这种单一的化肥,效果都不显著,甚至会伤害到我们精心培育的庄稼。因此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尝试使用新的评价方式,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上网查阅等途径使自己的评价方式常换常新。
三、没能充分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甚至不喜欢上历史课,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也不好。针对这一点,我准备听从李炳亭教授的建议,将趣味元素带进课堂,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
四、通过本次学习还对展示有了新的认识,小展示展对,大展示展错。如果能做到,既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又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课堂参与率,还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因此,我准备增加小展示的预设时间,进一步明确小展示时的要求和评价,并做好学生培训,正确引导学生正视小展示的意义,并积极投入到小展示中。在充分进行小展示之后,再将课堂上小展示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大展,尽量避免出现由原来一个老师在讲仅仅改变为由一个学生在讲的情况。
五、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必须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全程参与,即参与自学,参与研讨,参与展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整个过程是互动的。
六、学生要做到倾听。课堂上,部分学生缺乏倾听的品质和习惯。而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学生这种倾听习惯,合作学习就很难有成效,提出的问题就不会中要害,不会有广度,不会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这将会使展示环节成为无效环节
总之,在此次高效课堂改革中,我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距离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越来越近。
教育就是尽可能让学生学会飞翔,并且越飞越高。可让孩子躺在床上,是无法令其学会飞翔的。要想让学生学会飞,前提首先是准许他飞。可教师在课堂上灌呀灌、讲呀讲,时间就在这样的“灌讲”中被无情地占去了、流失了,我们剥夺了学生“自已动手”的权利,自然无法培养出会飞的人,今天中国教育的可悲之处就在于,真正的“飞人”不是学生,也不是教师!
最后我还得总结一下当前的课改,在我看来,教育最缺少的不是师资,甚至也不是资金,缺的是当下教育人对教育的“宗教情怀”,如果仅仅把教育当做一个职业或者把校长当成官来做,那教育不可能完成自我救赎,当然也不可能得到涅。教育要有出息,前提是咱就得拿着命干事,就像蝉,敢于爬到树梢上,脱一层硬壳,饮露而鸣,唱醒朝阳。
这是一场由非“著名专家”、来自一线教师主持的学术报告会,也是探索“教师放手巧妙点拨,生本课堂学生做主,有效教学师生相长”的教学经验交流会,对于进一步激发我们广大教师贯彻“激发学生探究表达欲望、激活学习潜能”的生本理念,潜心探究高效课堂之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能力,进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此次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了对我校教师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为下一步我校“生命课堂”课改的全面推开,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年12月3日
扩展阅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泉州九中陈菊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有位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对教学若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我引用了18世纪中叶英国一位政治家在一次演讲中的话:“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能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然后根据材料设问:在英国为何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它凭借什么来对抗国王的权威呢?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以备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能开阔学生视野的材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比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课内容时,就用时事热点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这课中的“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与欧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参加APEC”等内容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时事性知识,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与了解,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用最新、最形象和最生动的录像画面制作了课件,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具体化,历史与时事政治关联化,教学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学生仿佛自己置于外交舞台,在轻松中掌握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历史课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更有特殊的优势。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浩如烟海,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不断出现。因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一定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动画、录像、图片和表解等。而听觉是指学生可听到来自计算机的语言和音乐。运用计算机辅助于历史教学,就是要集视、听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更为深刻透彻,达到最佳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教师通过剪辑了的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的质量。例如讲述《鸦片战争》一课时,将战争过程同时用动态电脑画面来表现,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充分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听觉互动,在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空白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动画和音响,寓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于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之中,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依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点拨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第五课:《希腊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也可以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才能激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效能。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泉州九中陈菊慧
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历史教育更加关注史能鉴今功能的发挥,关注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分析
1.对有效教学的分析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机械的“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
2.关于课堂主导地位的问题
新课程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重要。我们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3.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它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社会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生命活动场所,是师生生命涌动和生存发展的重要时空。正如有关教育学家所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能有真正的活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发展、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沟通发展。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行轨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准确、到位,能让新课程教学更科学、有效。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生成的依据,而且也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富内心情感、提高自身素质的保证。
在《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通过“阅读构史”的环节设计,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关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起到良好的导向、调控、激励以及评价作用,使教学更加准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力图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主线的过程中,培养整合知识结构、归纳教学主线、确定学习重点的能力与方法。
2.要注重为学生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
创新思维不是凭空臆想,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而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略显滞后,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历史教材和练习册学习历史,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一些学生的写照。这必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入手。
3.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在于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创新思维。我们都知道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教师应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4.在活动中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一些动心、动脑的活动就是学生活动。只要摒弃那些低层次、浅思维的现实主义的“活动”,提出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真正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这些活动就是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5.开放性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是一个封闭系统,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师围绕教案转,期望得到预定的答案。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故事会、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制作临时卡片,举办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历史遗址等,让学生去参与实践,去感悟历史,去体验历史。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浅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泉州九中陈菊慧
历史教育在于“如何让学生去感动”,而绝不是在于他们接受没有生命的死知识的多少。如何采取一种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有着深刻的印象,然后形成有关历史的观点及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是凸显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1)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传统观念都强调怎样教,通过教师的加工将教材内容移植到学生脑子。其实,教什么远远比怎样教重要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应先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再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这是因为在同一所学校,有不同的班级;在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学生,自然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别。从教什么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真正突出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之所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历史教学的三套路:背景+内容+意义,缺乏历史人物的风采,缺乏历史画面的重现,缺乏人物事迹的渲染,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的教师去讲述,有许多感人的事迹等待我们的老师去勉励学生、鼓舞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历史,着重历史人物的教学,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探究、思考的历史人文环境。理想的历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前提。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或历史材料,寻求答案。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只要教师能够做到让学生动起来,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方法都是有意义的。
(2)教学过程中注意理性与感性的对立统一。教学过程中的理性与感性是相辅相成的。目的就是将教学成果达到最优化。但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性成分,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学的功利色彩就已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升学、升学、再升学。学校、家长和教师无一例外,不断地向学生施加压力,不断地向学生敲响警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轻松、愉快、灵感与美的享受,课堂成为扼杀他们聪明才智的“牢狱”,在理性的支配下,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的知识越多,精神的反动侵向越强烈,由此产生的厌学心理更直接。如果教师在理性教学的指导下,用更多感性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则会培养出更多个性化的学生,更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的方式、语气,适当的提示、鼓励会对学生学习甚至对他们的性格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过于感性或过于理性的教学都不能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用理性来指导感性,用感性来辅助理性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作业布置时间、内容、完成方式及评价的有效性。由于学生天性贪玩,在下课时布置作业有点仓促,为了不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业布置应放在下课之前。作业的内容要精选、适量,避免重复题目和陌生知识点的出现。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的练习要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避免作业的“高龄化”或“低龄化”。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练习,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多一份人文关怀,少一份师者霸气,学生怎会不喜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少布置抄写类的题目,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作业完成的方式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或互助形式,也可以师生一起来完成作业,师生互相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使作业真正成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的桥梁与纽带,成为学生终生发展的阶梯。
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级,有些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只要学生作业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送上赞美之词,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心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总之,作为教师,只有心中有学生,潜心研究,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喜欢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课题研究助推高效课堂心得体会zxy》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课题研究助推高效课堂心得体会zxy: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