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康示范村的建设
新型小康示范村的建设
理论的提出
在城市局部地段进行群体建筑空间设计,我们须视其为组成城市总体文化风貌与景观的有机元素,不能统以“世界建筑”加以充斥,也不能片面强调民族建筑形式,掌握其传统秩序是关键。纵观示范村的设计过程,可分为:分析、综合、评估3个步骤。分析从收集资料入手,基于对基地、人口、交通、民俗、自然条件、景观资源、技术规范指标等相关资料,采取调查、咨询、实地踏勘等手段。考察了项目用地的使用关系及其与交通系统的联系。确定合理的功能配置并分配与三维空间景观的可能对应关系。分析交通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车行系统与行人步道间的层次分离与连续等等。
对设计地段相关的基地资源条件综合分析,对地形、地貌、景观资源等等分析目的使得基地更加具有景观经济和生态等多面价值。在这里运用了视觉序列分析法。认知意象分析法,类型学分析法,行为心理学等分析方法。例如示范村东西轴上序列景观的设计就是采起了视觉序列分析法。在建筑赋形上采用一系列徽居的原型,易于和市民取得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就是运用类型学手法。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形成了初步的概念、设想。随后对实体和空间要素进行组织,构画出清晰的结构,经几次讨论后对赋形加以完善充实。在评审会上,方案可行性空间形态结构清晰宜人。相关的城市职能的考虑都得到较高评价,我们的工作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当然在设计技巧协调矛盾方面显得有些不足。评估反馈的信息肯定了这种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设计思想
小康示范村既不同于城市居住区,也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乡村,而是新的条件下,农民富了以后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由工业农业养殖业、居住等构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环境空间。我们从环境、交通、效益等方面出发,分析研究现状,吸取以往乡村规划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合肥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我们提出设计目标:按照现代化城乡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内外交通便捷,主体设计意象富有个性、空间蕴涵建筑文化内涵的示范村。为示范村生产、生活、旅游休闲提供一个优美文明的环境和先进高效的产业条件,并为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产业经营与管理提供可行的依据。下面就从各构成要素来说明小康示范村规特色。.规划设计特点
宜人性:示范村由潜山路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居住区为主,西区为生产区。两区由一主轴线相连,东西轴成了环境景观轴、发展轴,规划结构明朗,形象纲举目张。东西景观轴、滨水区环境景观以及多个组团中心绿地构成了宜人的景观。两区的人流出入口分居主轴线两侧,开阔的入口广场、绿地、小品、水景及通透的环廊,既丰富了环境空间,又延伸了街道景观。
新农村建设把握重点
一、抓规划,奠定新农村建设基础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系统的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和谐性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做到“五个注重”:即注重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注重乡风文明建设规划;注重村容村貌整治规划。二、抓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支撑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产业的形成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和活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新产业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搞好了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抓好产业的发展,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产业的发展上,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抓龙头,带基地,做好农业产业化大文章,重点培育三大产业龙头。二是抓特色,强支柱,凸现块状区域经济优势。三是招商引资兴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四是激活流通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
三、抓建设,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新设施其实就是指改善村容村貌,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更是一直令农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渠道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通过争取和利用好政策性建设项目增加投入。我们先后抓住国家对土地整理项目、文明新村建设、“村村通”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在具体运作中,我们集中拳头,整合土地整理、农综开发、扶贫开发、村村通、安全饮水、节水灌溉、沼气建设、电力、通信、环保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四、抓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快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培育学习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培育科技、经营型农民;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培育懂法、守法型农民;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培育美德型农民。
生态城市建设
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包袱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人们怀念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2生态城市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从目前的认识水平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出发,可以将生态城市的含义作如下理解:(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5)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6)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上述几方面不是孤立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城市的“神”和“形”。因此,在“生态城市”中的“生态”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自然界中“生态”的概念。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仅要遵守自然界的“道理”,还要遵从人类经济活动和城市运行活动的“事理”和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行为的“情理”正是“道理”(即自然规律,如天文地理等)、“事理”(即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规划管理,如政事农事等)、“情理”(即社会行为的准则,如伦理法则等),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控制着城市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自我调节的生态平衡系统。3建立生态城市的方法
首先,应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创建生态城市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为建立生态城市尽责、尽力,这是一种自觉参与的。玛格丽特说:“千万不要怀疑一小群深思熟虑、富有责任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这样的事一直在发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市民的参与将会改变一切。
其次,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量去贯彻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是无法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进行,美好的蓝图将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绿化、通讯、文教、环保、医疗、宣传等。要将这些方面都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上来,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生态城市建设的统一的职能部门是不行的。该部门应以市长或副市长为负责人,主要负责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和监督,同时也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
再次&要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宏观调控。在此之前,首先要组建一支专门负责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科研队伍,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内容包括:进行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调查和研究与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经济条件的变化发展;对生产力布局和城镇间分工合理化的客观要求,寻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科学依据。这些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领域,需要各学科专家之间相互交流,互为补充,构建出和谐、高效的城市生态关系,为城市的定位、城市的土地合理利用制定科学的策略。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以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生态调查,了解城市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问题和生态趋势,认识城市环境的生态潜力和制约因素,以及城市中人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对城市“生态和谐度”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价。根据此综合评价进行区域整体生态规划,确定城市的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合理标准,确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绿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能源、生态文化、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等等,实现城市乡村化、园林化。
人类来自于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根据城市的规划理性地进行宏观调控,运用生态学原理改造人居环境。譬如,保护或修复溪流、江河、岸线、湿地及泉水;建立城市果园、温室、屋顶花园,将乡村引入城市,让农业地区发展成为城市的大门;给予自然生物若干片环绕城市的自然栖息地(绿带而非郊区),或者城市内的自然生物栖息地(在公园内或沿着修复的小溪和滨水岸线),确保自然生物与城市的共生。
同时,人类又具有社会性,在城市建设中也不应忽视邻近区域或是相互关联区域的建设,包括保护中等密度的邻里建设并使其中心更具活力;收缩低密度的邻里区域,把开发集中在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若干郊区中心,停止远离郊区中心的开发等等。同时,高层建筑、高密度的商业区固然有其负面影响,但是适当的高度和密度,可以节约大量土地,有利于节能、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步行、自行车或公交出行方式的推广。另外,建造多层次的温室、屋顶花园、步行林荫路、设置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和令人愉悦的公共设施,将各种生物要素伸入和穿过城市,使得城市景观充满自然之趣,以满足人们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求。第四,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措施和方法,即建立法律条令保证生态城市的顺利进行。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法规综合体系,使生态城市的建设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和措施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生态城市建设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行为就可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甚至法律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4结语
生态城市是一种以和平为功能的建设观。建立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改造和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和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各学科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分析、系统进行。目前,人类不仅要和自然作斗争,也要和自身作斗争,而生态城市将结束这场自我毁灭的战争,结束和自然为敌的状态,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人类居住环境。
扩展阅读:恬静·祥和的村落——新型小康示范村规划设计新思路
恬静祥和的村落新型小康示范村规划设计新思路章迎庆编者按作者通过对合肥市常青镇小康示范村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初步探究一种规划设计新思路。1.理论的提出在城市局部地段进行群体建筑空间设计,我们须视其为组成城市总体文化风貌与景观的有机元素,不能统以“世界建筑”加以充斥,也不能片面强调民族建筑形式,掌握其传统秩序是关键。纵观示范村的设计过程,可分为:分析、综合、评估3个步骤。分析从收集资料入手,基于对基地、人口、交通、民俗、自然条件、景观资源、技术规范指标等相关资料,采取调查、咨询、实地踏勘等手段。考察了项目用地的使用关系及其与交通系统的联系。确定合理的功能配置并分配与三维空间景观的可能对应关系。分析交通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车行系统与行人步道间的层次分离与连续等等。对设计地段相关的基地资源条件综合分析,对地形、地貌、景观资源等等分析目的使得基地更加具有景观经济和生态等多面价值。在这里运用了视觉序列分析法。认知意象分析法,类型学分析法,行为心理学等分析方法。例如示范村东西轴上序列景观的设计就是采起了视觉序列分析法。在建筑赋形上采用一系列徽居的原型,易于和市民取得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就是运用类型学手法。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形成了初步的概念、设想。随后对实体和空间要素进行组织,构画出清晰的结构,经几次讨论后对赋形加以完善充实。在评审会上,方案可行性空间形态结构清晰宜人。相关的城市职能的考虑都得到较高评价,我们的工作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当然在设计技巧协调矛盾方面显得有些不足。评估反馈的信息肯定了这种规划设计方法。2.工程概况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合肥市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常青镇地处市区西南,距老城区6.5km,1995年工农总产值40.2亿,实现利税5.1亿,是全国最佳乡镇之一,投资环境百强乡镇,被誉为安徽第一镇。小康示范村选择在常青镇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小康示范村规划用地40公顷,位于东流路北边,潜山路两侧,沿东流路东南可达骆岗机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潜山路向北可至合肥火车西站和长江西路,潜山路规划有公交车站点,交通便利。示范村区域位置优越,环境良好。征求方案的结果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东南大学方案并列二等奖(无一等奖)。笔者有幸参加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获奖方案设计工作,这里谈谈对新型小康示范村规划方面的一点认识,以求赐教。3.规划设计思想小康示范村既不同于城市居住区,也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乡村,而是新的条件下,农民富了以后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由工业农业养殖业、居住等构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环境空间。我们从环境、交通、效益等方面出发,分析研究现状,吸取以往乡村规划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合肥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我们提出设计目标:按照现代化城乡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内外交通便捷,主体设计意象富有个性、空间蕴涵建筑文化内涵的示范村。为示范村生产、生活、旅游休闲提供一个优美文明的环境和先进高效的产业条件,并为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产业经营与管理提供可行的依据。下面就从各构成要素来说明小康示范村规划特色。4.规划设计特点4.1宜人性:示范村由潜山路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居住区为主,西区为生产区。两区由一主轴线相连,东西轴成了环境景观轴、发展轴,规划结构明朗,形象纲举目张。东西景观轴、滨水区环境景观以及多个组团中心绿地构成了宜人的景观。两区的人流出入口分居主轴线两侧,开阔的入口广场、绿地、小品、水景及通透的环廊,既丰富了环境空间,又延伸了街道景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型小康示范村的建设》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型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