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终总结报告定稿2
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杨秀英
(201*年3月14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级领导、同志们: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美兰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以及各兄弟单位专家的关爱下,学院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201*年得到了稳健发展,目前学院在校师生已有六千多人,现将从六个方面对201*年工作做总结:一、校园基础建设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项办学条件设置。学院教学行政用房生均20.28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生均6.71平方米。201*年学院顺利完成了新图书馆、综合楼、12号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风雨操场、文昌楼、大门7万平方米的建设,均已于201*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47万余册,纸质期刊163种,专业期刊80余种。馆藏电子图书12万册;清华同方CNKI全文期刊。建馆以来,学院加紧数字化建设,现已实现了馆藏文献加工与流通管理计算机化,在校内通过WEB实现书目文献检索自动化。基本完善了化工学院实验室、机械学院实验室、软件学院等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二、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201*年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590名,其中任课教师290人,201*-201*年上学期有教学任务的的教师有236名。
1、在任课教师中,有博士导师5名,硕士导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政府津贴的5名,博士7名,11个分院(系、部)院长及思政教学部、公共课部主任,均为有高校教学与管理经验的教授或博士,是我院实行专家治学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2、学历结构:全院290名任课教师中,本科学历198人,占68%,研究生85人,占29%.
3、四类教师比例分配:理论教学教师156人,实践教学教师59人,双语教学教师23人,科研指导教师22人,既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又能双语教学的教师23人,既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又能科研指导的教师22人,既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又能双语教学、科研指导的教师19人。
4、教师课时量统计:201*-201*学年上学期已担任课程的任课教师共236人,月课时量超过70节共5人,学期课时量低于200节共194人,学期课时量低于120课时的专职任课教师34人。由二级学院和人事处核算年课时量不足的专任教师转为兼职教师。
三、践行产学研三位一体思想,大力加强学院科研工作
办学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海南省经济发展需要,以科研促发展,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投入科研经费、争取科研项目。201*-201*年科研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院计划学术交流、科研经费80万元,不包括国家配套的科研项目经费及院长支持学生参与科研的基金。同时,学院激励和保护师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为师生的创新论文和创新成果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并从经费上保证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向国家申报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10项,正在承担的课题3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结题2项,全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5篇,会议论文6篇,获得国家专利6项,其中张敬畅院长的《金属掺杂的低能隙纳米晶半导体光阳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创国内一流水平,出版著作10部。以上成果的取得与科研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校教师的辛勤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四、重视专业建设
学院着眼于海南新兴工业省份建设,坚持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强化科研兴校、校企合作战略,结合海南经济发展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发展海南经济产业迫切需要的优势专业,填补海南高
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建设空白,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五、完善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建设
我院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督,积极调研用人单位意见,逐步完善以学院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1*年11月11日,院级领导召开民主生活会,肯定了学院实行的党委领导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院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探索,摸索出了一套经验,自制了一套评估自查方案。
一是教育管理工作过程,通过教案备案、上课签到、批改作业计件、课外辅导、考场规则、课外活动、顶岗实习、招生、科研工作、安全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奖惩、民主生活制度、教师奖惩、三好学生评选、奖、助学金、双证书评选等进行了数据管理排名,201*年通过查数据,评选出行政先进单位6个,处级行政先进个人7名,科级先进个人5名,优秀干事9名,优秀辅导员9名。评出教学先进单位2个,优秀教学单位负责人3名,教学单位处级先进个人6名,优秀教学秘书2名,优秀教师9名。
二是通过学院人事管理岗位责任及执行情况,对不迟到、不早退、不敬业的教职工进行了解聘,201*年共解聘4名,其中任课教师2名。
三是通过学院招生计划指标的执行,班额控制保证了学生报到率比全省同类高校平均报到率高出5%。
四是学院档案馆设备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特别是信息和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五是学院财务管理与监督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的执行,随时接受师生的监督,保证数据量化。
六是学院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的购置管理与维修,通过部门书面申请后按时完成维修比例为85%以上。特别值得表扬的是化工学院的曹维良院长,他为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做出了表率。海南大学儋州校区陈琼花院长来学院考察,参观化工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后赞不绝口,
认为化工学院实验室布局合理规范、设备齐全。全国专家周绍森参观全院的实验实训基地后,对化工学院的布局同样给予高度赞赏。
七是学生安全管理的建立与执行,学院安全保卫措施,201*年相对薄弱,团队还需要通过分管院级领导组织培训来解决。
八是后勤工作制度建立与执行,由于后勤宿舍管理服务人员文化普遍偏低,需要通过后勤人事招聘提高标准来实现。
九是学院办公室工作管理及落实,201*年学院办公室对上级文件处理能够按时监督执行,与201*年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并且对各部门的服务工作能够量化。
十是学院对教书育人提出更高要求。1、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效果评价。2、学院制订了实验实训到课签到制度。3、对学生的成果给予收藏。4、要求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天开放(8:15-21:30),自由上机。5、学院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6、学院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保证了期末考试、培训测试考试和全国统一考试相同的监考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考风、学风和校风。7、学院鼓励教师到工厂进行假期学习聘请专家来校为学生做报告和科研指导。8、学院免费为在校生进行拓展培训,使学生懂得如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201*年学院免费报告累计受益人数3015人。9、为培养大学生成才,计划大学三年期间发给大学生电子版及校园电视台播放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专家讲座、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行政事业单位公文等光碟供给学生业余时间自由学习,201*年已由宣传部负责为二级学院摄制11名教师的精品课程8门,共485分钟,将电子版发放给学生。
以上十点都影响教育质量和内涵建设,学院的教学质量通过各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来提高。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是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学院的教育者、管理者、受教育者以及财力、物力、时间、空间的信息都是各部门的主要管理工作。六、强化学生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学生工作
我院学生管理遵循教育规律,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守高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院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按照管理规定向学院出示了岗位责任目标责任状书。全院进行了学生管理干部轮流值班并且24小时值班。
学院制定了学生管理规定,编写了《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手册》,学生人手一册,规范学生行为;各系部根据学院规定,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了各系部学工管理办法;各班还建立了班级公约,张贴了学生上课行为规范。201*年公开招聘选拔多名优秀人才,担任专职辅导员和生活班主任,人均管理人数少于120名,辅导员每周7天都住校,对不住校的班主任要求二级学院解聘,有部分辅导员住在学生宿舍;学院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在工资待遇方面也给予了倾斜。这些举措在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01*学年上个学期,学生管理运行基本正常,全院学生管理干部精诚团结,55%的辅导员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全面落实贯彻教育教学方针,严于律己,成为全院教职工的表率,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作风。对45%工作一般的辅导员按照工作过程记录数据管理进行扣分,并与工资挂钩,不合格者给予解聘,学院要求二级学院院长对二级学院全面管理,保证学生工作组织有力。
2、安全保卫工作
学院上下牢固数立“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组织落实、职责分明、制度健全、措施有力。201*年下半年,学院全面深入排查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从人防、技防、物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将学院的安全维稳工作有了质的改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01*年学院安全重点工作跟踪效果和组织评价表显示,201*年下
下半年全院出现大小安全隐患87起,已妥善处理12起,勒令退学1名,还有75起正在调查处理中,其中3起为被盗保卫部门正在积极解决,另72起均为夜不归宿事件,未引起不良后果。学院要求分管院级领导加强对项安全隐患的防范,一个文明和谐稳定的海科院正在发展壮大!
七、201*年工作重点
作为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打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的地方。围绕学院“十二五”规划中的“十大工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建设航海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汽车维修与驾驶培训基地、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普及双轨系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观光农业与旅游管理生态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生物柴油生产新技术基地、建设太阳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统招生6000人本科校区,增补非统招生4000人的万人校区、建设康复医院、规范工作流程保证人力资源无界化管理实施成功。以上“十大工程”由二级学院与科研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老师们、同志们,我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相信:学院的各个部门、全体老师们、同志们一定会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同心同德、科学管理、切实履行教育教学与管理职责,努力开拓海科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扩展阅读:201*年工作总结(定稿)
宣威市20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2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曲靖市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推进“生态、文明、健康、快乐“宣威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有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以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推进理论教育大众化为目的,全面抓实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一)抓龙头,推动理论武装制度化。按《中共宣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年度学习安排意见》和《在职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抓实市、乡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引领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廉政准则等方面系统学习,深刻领会。以规范化的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推动全市理论武装工作向制度化方向发展;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市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4次,参学1000余人次;乡(镇、街道)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37次,参学7809余人次。(二)抓实践,探索理论宣传新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化大众化省级试点龙场镇黄村村委会和曲靖市级试点双龙街道开源社区为突破口,以宣威市级试点宛水街道祯祥村委会等24个村委
会(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普及试点工作。结合宣威实践,一是把科学发展观、宣威发展思路、惠农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编印《宣威市理论进村通俗读本》1000册,供全市村(居)委会学习参考;二是组织党员干部订阅《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年》201*余册;三是组织市委宣讲团两次巡回宣讲56场次,培训2200余人;四是以市、乡两级党校为载体,组织理论宣传培训。市委党校培训8期4000余人,乡(镇)党校培训252期52028余人;五是圆满完成201*年度党报党刊征订任务。(三)抓机制,激发理论学习主动性。广泛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和曲靖市领导干部新视野知识讲座,为大力实施党员干部读书计划,出台了《宣威市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党员干部“读好书、强素质”活动方案》、《全市领导干部学理论、读经典活动方案》、《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等,以规范领导干部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永恒的主题,使其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四)抓调研,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结合宣威实际,大兴调研之风,找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组织宣传部、党校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撰写《大旱之后的反思》、《对当前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关于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外宣及舆论引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宣威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调
研情况报告》、《宣威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项活动”调研报告》和《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等9个调研报告供市委、政府决策参考。
二、以凝心聚力为出发点,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
(一)精心组织抗旱救灾宣传。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市委宣传部及时组织召开全市抗旱救灾宣传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动员引导全市人民丢掉一切幻想,迅速投入到抗旱救灾的人民战争中。一是以《宣传思想动态》为载体,编印《抗旱救灾宣传工作进展情况》11期;二是宣威电视台、宣威人民广播电台、宣威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及时制作、播放节约用水公益广告,引导全市人民增强节约用水意识;采访报道各条战线在抗旱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抗大旱,同舟共济渡难关。抗旱救灾期间,宣威电视台、宣威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放节约用水公益广告8期3058次,制作抗旱救灾专题节目19期,开办专栏6个68期119次,编辑制作电视专题片9部,滚动播出27次。市级新闻媒体共播出抗旱新闻1078条(部)(其中,电视新闻460条、人民广播电台新闻421条、宣威网站新闻86条、宣威电视专题专栏25期、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86篇);三是《曲靖日报》宣威记者站、史志委、市文联以《曲靖日报宣威新闻》专版、《宣威》月刊、《宣威史志》、《玉美人》为平台,开辟专栏专题报道全市抗旱救灾保民生保春耕工作的重大举措、工作成效;四是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抗旱救灾一线,创作编排抗旱救灾专场文艺节目在美奂广场专
场演出;五是全市广大摄影爱好者积极深入一线,用镜头捕捉生动典型。7月,在美奂广场健身中心组织“抗旱救灾”摄影展,展出获奖作品61幅;12月,编印《万众一心抗大旱同舟共济渡难关》宣传画册1000册。《体察旱情》、《凿井取水》等15副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西南五省抗旱救灾摄影展,被国家档案馆永久收藏;《宣威双河重现红旗渠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17副作品入选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爱化甘霖齐心抗旱灾云南省抗旱救灾摄影画册》,在曲靖市抗旱救灾影展上《安装饮水管路》获二等奖、《重现红旗渠精神》等3副获三等奖,有2名摄影爱好者因成绩突出,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六是制作抗旱救灾纪录片《难忘201*宣威市201*年抗旱救灾工作纪实》、《大爱化甘霖宣威市201*年抗旱救灾企业捐助剪影》、《见证201*宣威市201*年抗旱救灾宣传战线工作剪影》,真实记录全市人民战天斗地抗大旱的生动事迹。
(二)科学策划主题宣传活动。一是做好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现场会等专题会议的宣传报道;二是做好201*年昆交会的宣传报道;三是编制印发《宣传要点》4期;四是召开宣威市庆祝中国第十一个记者节座谈会;五是牵头组织编辑“忆卓琳”专刊和综合性书籍《永远的怀念》,制作悼念卓琳同志活动纪录片《卓琳宣威人民永远怀念您》和卓琳生平事迹展室;六是编印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剪影《激情宣威》700册;七是做好“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主题宣传报道,充分
展现全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系统开展典型事迹宣传。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认真开展学习郑垧靖先进事迹活动;在全市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村官普发兴先进事迹宣传活动;组织党员抗旱先锋典型宣传;举行首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组织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传活动。
(四)组建解说队伍,注重特色宣传。为展示宣威发展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宣威知名度,扩大宣威影响力,从各级各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了一支25人的解说员队伍,为曲靖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宣威现场会、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工作现场会宣威现场点、曲靖市矿村结合工作推进会、普宣高速公路开工仪式等成功解说和服务,为宣威特色宣传创出一条新路子。
(五)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美奂山.大家乐”广场文艺活动演出24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326个;在来宾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承办201*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春节团拜会;6月协办CCTV〃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云南宣威〃公安篇”和云南省“云之南”艺术团“大爱化甘霖〃希望满人间”慰问旱区专场演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类文化活动5000余场次。举办宣威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宣威市2010年元旦环城赛跑成功举办,首届“和谐杯”少儿篮球运动会和第三届“和谐杯”篮球运动会相继落幕。积极组织参加第三届曲靖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金牌9枚、银
牌7枚、铜牌8枚的好成绩。曲靖市地税系统第二届竟乐运动会和曲靖市交警系统第二届“珠源杯”篮球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各体育协会在全市举办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竞赛活动,各学校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乡镇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种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三、以提升影响力为着力点,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改进
(一)及早谋划,科学选题,主动“请进来”。一年来,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重大选题规划,有计划地邀请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到宣威成功采访报道8次。抗旱期间共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云南日报等25家市外媒体记者200余人次到宣威进行旱情和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3月17日,CCTV《新闻联播》播出时长为1分32秒的《云南抗旱:翻山越岭凿出引水路》的新闻报道;4月17日CCTV《新闻调查云南水问》播出;8月23日,CCTV新闻频道《新西部新蓝图》栏目播出关于宣威火腿产业的新闻《火腿火了,群众富了》;9月20日,CCTV《新闻联播》播出时长2分22秒的《云南宣威〃大旱之年科技创新保丰收》新闻报道,12月7日在CCTV7《致富经》栏目再次播出关于宣威火腿的专题片《从一个火腿开始的千万财富》。(二)加强沟通,注重协调,主动“走出去”。1月,在昆召开了宣威籍在昆新闻工作者座谈会,在通报宣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同时,汇报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取得的成效。此举加强了与各媒体的交流、沟通,增进了与媒体记者的感情,力求他们的支持理解。同时,引导各级各部
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正确对待媒体的监督和舆论,积极配合各级媒体的采访活动。全年共接待媒体200批次560余人次,其中化解、协调负面采访报道86起,接待记者300余人次。据统计,201*年曲靖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共刊播宣传宣威的新闻稿件2495篇(条、部),国家级媒体刊播638篇(条),省级媒体718篇(条),曲靖市级媒体1139篇(条),平均每天8篇(条、部)。其中,CCTV-1《新闻联播》5条(头条1个),《新闻30分》头条1个,CCTV《新闻调查》节目1期,中央电视台直播4次(国际频道1次),云南电视台直播1次,云南电视台《封面栏目》(35分钟)专题一期。云南日报头版4条(头条3条),在抗旱救灾期间国家级媒体刊播588篇(条),省级媒体303篇(条),曲靖市级媒体412篇(条)。(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曲靖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全年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1次,参训人员100余人,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四、以构建文明和谐宣威为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草拟《宣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意见》和《宣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职责及指标任务分解》。以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宣传车、横幅标语等形式,开展“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文明城市宣传活动。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印发《倡议书》5000余份。(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一是以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积极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
治、文明交通秩序等活动;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文明社区1个、文明单位6个、文明村17个。27个单位(社区、村)申报曲靖市级文明单位(小城镇、社区、村);三是在市直单位、乡(镇、街道)机关、站所、学校、企业、个体工商户,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等广泛开展“群星文明工程”创建,16个单位被市委政府表彰为“十星级文明和谐单位”;四是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六好新人”评选活动和“清洁亮村、生态美村、文化活村、文明立村”活动;五是开展“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六是组织文明委成员单位对201*年以来命名表彰的673个市级文明单位(行业、集镇、社区、村)进行复评复查、对新申报的36个单位(社区、村)进行考评验收。七是开展困难帮扶活动。配送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等7个中小学校电脑50台;实施201*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困难学生1名,每学年资助5000元;协助春城晚报开展“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资助张宗进等3名贫困学生,每名学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加强。开展宣威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评出道德模范15名,道德模范提名奖15名。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200场次,法制进校园活动21场次。组织参加“云南省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榕城中学学生钱源被评为云南省美德少年。在全市组织开展“百万少年唱红歌、颂经典活动”70余场次。开展经营性网吧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配合市关工委开展失足青少年帮教活动。组建志愿者协会,共有会员30000余人,抗旱救灾期间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绿丝带”志愿者行动活动31次,
共201*0余人参加,资助困难人群3000余人。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调整合并稳步推进,总结“十一五”文化产业成就,完善《宣威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继续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建成占地760亩的美奂山公园,投资5800万元新建文化艺术中心,投资8000万元新建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新建11个乡(镇)综合文体站、142个村(居)文化体育活动场所,163个“农家书屋”,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11个,基本完成了市、乡、村光缆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86万元,不断加快全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宣字牌”宣威火腿入围商务部公示的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录。完善《宣威市文学艺术作品奖励办法》,全年创作戏剧、舞蹈、音乐、书法、美术、根艺等各类文学艺术作品475件,发表(展演)地级及以上作品100余件。散文《民歌搜集整理谈》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故事《教训出来的“活雷锋”》、《桃园蜜事》、《荞麦粑粑羊汤锅》等发表于《都市晨刊》;诗歌《在月光里与刘基会晤》发表于《文成报》;《孩子别哭》发表于《云电诗歌》。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获曲靖市政府二等奖;摄影作品《干枯大地》获佳能感动中国曲靖站一等奖等;《打起灯笼跳起脚》荣获曲靖市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金奖。
(四)着力壮大文化产业。201*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户2290户(其中农村文化户210户,文化联合体153户),从业人员达23950
人,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预计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18亿元,占全市GDP(145亿元)的比重约为3.57%。
六、以提高宣传文化工作绩效为核心,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机关创“五型”、干部争“十有”、工作促“七化”为目标,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要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即:着力搭建平台,在体现工作特色上下功夫;着力分析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着力抓好全面宣传,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上下功夫;着力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上下功夫。一年来,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作风建设有新成效。全市宣传战线大兴终身学习之风、研究工作之风、团结协作之风、真抓实干之风,构建了大宣传文化的工作格局。7月30日,组织召开全市抗旱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总结暨表彰会,隆重表彰了杨万波等73名抗旱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耿成荣等3名特别贡献奖。(二)道德修养有新提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郑垧靖先进事迹为榜样,教育引导大家要以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为己任,打造了一支富有理想、信念坚定、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三)工作能力有新提升。“一二三”素质工程(掌握一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搞好两项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三种能力写作、宣传和协调能力)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了宣传文化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孔垂熙被曲靖市委政府表彰为“曲靖市第三批新农村建设优秀指导员”;张波等3人被曲靖市委宣传部表彰为“201*年
抗旱救灾先进个人”;沈良斌等7人被市委政府表彰为“201*年抗旱救灾先进个人”;孔垂熙被宣威市委政府表彰为“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个人”;刘顺华被宣威市委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赵德云被宣威市委政府表彰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四)工作业绩有新突破。市广电局被曲靖市委政府表彰为201*年抗旱救灾先进集体;市委宣传部被市委政府表彰为201*年抗旱救灾先进集体和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截止8月,上报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100条,采用20条。广播电视作品获省级奖项6个,其中《宣威市通南铺矿村结合共建和谐新村》获广播长消息一等奖;《今日农村》等2个作品获二等奖,电视短消息《宣威市供销二次创业活跃农村商品流通》等3个作品获三等奖。获曲靖市级奖项34个,其中广播片头片花《青歌赛预告》获特等奖,《十分关注谁圆我的大学梦》等7个作品获一等奖;电视广告《关爱下一代请注意交通安全》等10个作品获二等奖;长消息《宣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等14个作品获三等奖。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终总结报告定稿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终总结报告定稿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