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的讲解法和谈话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时
代学生的需要,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我主要运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测一测。课堂大舞台,展示都精彩。先教后学,当堂训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三、学写历史小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把其中最优秀的小论文送往市地教育部门参赛,二年来已有多篇学生小论文在市地获奖。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四、历史剧表演
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们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当然这很花时间,事先得准备一段日子,教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主题,必须体现书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我们表演的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如:汉武帝的皇冠,张骞手中的汉节,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学生自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类似上述形式的做法还有许多,如带学生去花洲书院参观,举行历史图片展,展开社会调查,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更多的准备工作放在课余时间去完成。既保证了教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扩展阅读:对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几点反思与体会
对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几点反思与体会
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在一种平等气氛中直接、自由地参与商议,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是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教学“一言堂”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本人实施兰州市20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提高初中历史学科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策略研究》一年来,总结自己和周围一些同事课堂讨论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发现存在以下几种“伪讨论”的表现。
一、课堂“伪讨论”的五种表现
1、教师所设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讨论流于形式。
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价值,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发表看法,形式很热闹,但没有实际效果。有些问题挑战性过大,超越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头脑中一片空白,课堂也会出现冷场,即使学生说出一二,也多是不着边际的漫谈。2、学生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合作,交流无法深入进行。教师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没有预习新课,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且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否则学生缺乏主动合作,交流无法深入进行,讨论只能停留在表现上。3、学生参与面有限,缺乏自制力,影响讨论效果。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态是有差异的,组织不到位时,往往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讨论非常投入,发言频繁,而大多数同学几乎成为多余的人,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讨论别的事情,汇报讨论结果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4、学生讨论的时间过少。
有的教师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或正在讨论的兴头上就喊“停”,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出现较多,教师往往用这招来调解课堂时间,而忽视讨论的真正目的。
5、教师不做引导,问题没能向更深层发展。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踊跃讨论发言。原本当学生讨论反馈后,教师就该提炼总结,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可是有些教师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也有的教师,学生讨论学习时,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无目的的巡视,只是象征性的走走
我们为什么要组织课堂讨论?正是对这个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才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样清晰的定位,我们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就可以少一些盲目,少一些肤浅。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