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0:01:10 | 移动端: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

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

一、广播电台和广播中心

1、广播系统基本组成:(1)音源采集:各种声音的信号源。(2)自动化制播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硬盘阵列、局域网组成,承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3)自动化监测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局域网组成,完成各工艺节目质量的监测。(4)传音链路:采用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将所需的声音节目传送到节目发送部门。(5)发射台:将音频节目信号调制成频带信号,并完成向受众的传送。

2、发展趋势:(1)内容信息化,(2)服务现代化,(3)渠道多元化。3、广播中心组成:

(1)节目制作中心:制作各种符合要求的广播节目。

①前期制作:通过素材采集、录音、摄录形成节目素材的工艺过程。

②后期制作:对节目素材编辑、剪接、复制、配音、合成等制作成可供播出的完整节目成品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2)播控中心: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所需的声音节目播出,传送到节目传输部门。①节目播出:根据广播节目表的安排,按顺序进行编排,并按时播出各种节目。②节目传送:将节目信号通过电缆、光缆、微波、卫星传送到广播发射台等。相应的传音链路称为演播室至发射机链路STL(StudioTransmitterLink)。

二、声音采集技术

(一)录音技术:把声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而加以存储,以便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进行重放的技术。

1、三类存储媒介:(1)磁记录:磁性材料,如磁带、磁盘等,(2)光记录:感光材料,如光盘等。(3)固体记录:半导体存储器件。

2、声音的获取方式:(1)采访用传声器(话筒);

(2)采访机:包括磁带录音机、数字磁带录音机DAT、微型光盘MD、固态采访机(采用闪存的小型数字采访机)。

(3)电话采集系统:自动将电话通话内容记录在电脑硬盘上,以便剪接、整理,日后进行播出的专用系统。由计算机部分、语音压缩采集卡和录音软件组成。

(4)CD抓轨系统:

①CD抓轨:把一些不能直接复制的CD音频文件借助第三方软件复制到硬盘并成为计算机文件。

②CD抓轨转换软件:专为电台开发的CD抓轨和音频格式转换软件,可以直接将CD上的歌曲抓取到软件界面中进行播放,并且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各种音频格式之间的转换。

3、光盘记录技术

(1)记录原理:声音电信号调制激光束照射CD光盘的感光树脂留下由一个个记录标志组成的螺旋形光迹记录下数字声音信号。

(2)读出原理:读出激光束照射记录层的光迹扫过不同凹坑点反射光的密度强弱也随之相应变化形成一个连续的光信号流光电转换器件数字电流信号放大、整形和处理数字声音信号

4、磁带录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消磁:超音频信号消音磁头产生磁场抹去磁带原有信息。

(2)录音:输入的信号录音放大器放大+超音频信号录音磁头磁信号磁带记录。(3)放音:磁带信号放音磁头电信号放大器扬声器。

5、磁带录音机两种消音方法:(1)恒磁场消音法,(2)交变磁场消音法(超声波消音法)。

6、数字磁带录音特点:(1)所记录的电信号是数字信号,是比特,而不是信号波形;(2)不必考虑线性失真问题;(3)必须提高记录信息的密度,带宽是模拟式磁带录音机的30倍以上。

7、广播转播车功能:(1)现场信号处理:话筒、调音台、录音机、音频处理器、周边设备。(2)现场扩音。(3)现场信号回传:微波、卫星。

8、对播音室(录音室)的声学要求

播音室:(1)应有适当的混响时间,而且房间中声音扩散均匀。(2)应能隔绝外面的噪声。

控制室:有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混响时间,以便工作人员逼真地监听节目的音质。9、混响和混响时间

(1)混响: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由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的“残留”现象。(2)混响时间:当一个连续发声的声源,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则从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时所经历的时间。

(3)混响时间的影响:混响时间长,丰满度增加,清晰度下降。三、广播节目制作技术

1、数字音频工作站DAW定义: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设备,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介的非线性数字音频系统。

2、基本原理:通过数字声卡,对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模拟/数字取样,转换为计算机的数字声音文件,由计算机对声音进行各种处理,完成声音的加工功能。

3、组成:

(1)主机:核心中央处理器(CPU)和中央存储器(CM)。(2)硬磁盘:外部存储器。

(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负责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并直接将数字信号送硬盘储存。在数字状态下对音频进行各种特技处理。

(4)各种接口:A/D转换器接口、D/A转换器接口和控制接口,以实现对各种功能的选择或操作。

(5)相关软件模块:利用处理软件对声音数据进行操作。

4、特点:(1)以专业的要求录入和播放声音;(2)良好的操作平台;(3)全面快捷的声音编辑功能;(4)具备声音效果处理功能。

5、分类:(1)录制工作站;(2)编辑工作站;(3)播出工作站;(4)审听工作站;(5)广告工作站。

四、节目处理技术

1、音质评价术语:11个词汇描述。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

清晰(模糊);丰满(单薄);圆润(尖硬);明亮(粗糙);柔和(灰暗);融合(发散);平衡(不平衡);临场感(临场感差);真实(失真);立体效果明显(立体效果不明显);总体音质效果理想(总体音质效果不理想)。

2、声音的频谱特性:人耳的听音范围为20Hz~20KHz,可划分为三个频段:(1)低频段(500Hz以下)、(2)中频段(500Hz-7Hz),(3)高音频高频段(7KHz以上)。

3、声音的处理

(1)对于语言信号的处理:选择适当的传声器,确定传声器的数量、位置和角度,选择传声器的指向性。

(2)对于音乐的声音信号处理:注意传声器的使用、拾音方式选择和调音技术三个方面。

4、声音处理设备:对音频信号进行修饰、加工处理的设备。

(1)压缩器:当输入信号超过称为阈值增益就下降,信号被衰减的自动音量控制器。(2)限幅器:峰值限制(峰值切削)的声音处理装置。

(3)噪声门:当输入信号电平超过了门限时电路导通,且门限可以调整的电子门电路。(4)均衡器:利用人的心理声学特性,对声音信号进行修饰和美化的谐波发生器。(5)听觉激励器:为更加逼真反映现场感而加入一定特定成分“失真”信号的谐波发生器。

(6)延迟器:将主声延迟一定时间后再送入声场的设备。

(7)混响器:调节声音混响,增加音乐节目临场感和空间感的声音处理装置。5、满刻度电平FSD:数字音频网络保证信号转换不引起电平的变化规定的数字域信号电平。

(1)0dBFS的定义:模拟域中A/D转换器(ADC)最大的不削波信号电平所对应的数字域信号电平。

(2)对应关系:大多数设备0dBFS对应于模拟电平的+24dBu。有些设备0dBFS对应于模拟电平的+15dBu。

五、广播节目播出技术(一)节目的三种播出方式

1、直播:节目不经过录音制作工序播出方式。“播录”:播音员在进行直播的同时,也可同时进行录音,以便日后多次重播。

2、录播:事先录制好节目,需要时用放音机将节目播出方式。

3、转播:(1)实况转播:节目源来自节目演出的现场,播音员在现场进行播音解说的播出方式。(2)台际转播:节目源来自其它电台的播出方式。

(二)调音控制台

1、作用:将多种输入信号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组合后输出。

2、组成:(1)输入部分: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2)输出部分:对各个输出通道的信号进行放大、主音量控制等。(3)监听部分:监听调音或录音的质量。

3、主要技术指标:(1)增益:在80dB~90dB的范围之内。(2)频率特性:一般不均匀度应小于1.5dB。(3)非线性失真:一般应保持小于1%。(4)噪声:输入通道放大器为低噪声放大器。(5)串音率:一般应高于70dB。

六、广播中心网络化

(一)广播台网

1、广播台网定义: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实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将整个广播中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传播方式,完成节目的录制、制作、播出工作。

2、广播电台相对独立的四个网络:(1)广播制播网,(2)播控传输网,(3)综合业务网,(4)广播门户网。

3、主要系统:(1)节目制作播出系统,(2)新闻业务系统,(3)办公自动化系统。(二)网络化制播系统

1、基本功能:(1)音频节目录制;(2)音频节目播出;(3)音频节目管理。2、扩展功能:(1)节目录制监测;(2)广告节目管理;(3)异地节目传送。3、主要特点:(1)高质量、高效率。(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节目制播。(3)保证不间断安全优质播出,制播成本较低。(4)完善的数据库功能。

4、存储区域网络(SAN):由盘阵以及光纤交换机设备构成的存储子网。SAN上的存储空间可由以太网主网上的每一系统所共享。

5、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通过将多个存储设备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案组织起来,能获取了比单个存储设备更高的速度、更好的稳定性、更大的存储能力的存储设备的解决方案。RAID磁盘阵列共分8级,常用为RAID0、RAID1、RAID3和RAID5。

(三)节目数字存储与交换系统1、数字化转储系统设计目标:(1)音频资料高保真数字化。(2)高效可靠的批处理流程。(3)集中统一的转储质量控制。(4)对生产过程进行完整记录。2、音频资料转储工作流程:(1)音频资料数据带和元数据准备。(2)老化录音磁带恢复处理。(3)加载音频磁带,启动数据采集。(4)转储质量审听。(5)生成输出数据包。(6)进行刻录。

(7)生成日志文件。七、广播中心的安全播出1、保证数据的安全措施:(1)采用双服务器群集技术;(2)采用RAID容错磁盘阵列柜;

(3)主干网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采用双通道结构,互为备份;(4)应用软件设置相应权限;(5)建立严格的防病毒责任制;

(6)防止非法操作及误操作,严禁安装和运行无关或来路不明的软件;(7)与外部网络互连时必须设置防火墙等措施。2、保证播出的安全措施:(1)播出工作站采用双机热备份;

(2)主站采用网络播出,备站采用本地硬盘播出;

(3)备用播出工作站中始终保持3天的播出节目单和节目内容。3、环境安全中应该注意事项:(1)要注意广播中心的用电安全;(2)防雷接地系统应符合要求;(3)温湿度控制适宜。

6

扩展阅读:广播电视技术第六章电视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第六章《电视中心技术》简明小结

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

一、电视中心两大任务

1、★电视节目制作(1)前期制作: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2)后期制作:将所得到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可以播出的符合要求的成品节目。

2、★电视节目播出:将各类节目按预先排定的节目时间程序,经播出机房分别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部门。

二、摄像机

1、功能:将外界的光学景物变成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

2、★构成:(1)镜头:将外界景物的光学影像经过选择后投射到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成像。(2)寻像器:聚焦和选景构图,检查工作状态和图像质量。(3)机身:包括内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器件、视频处理放大器、同步信号发生器、编码器以及各种自动调整和控制电路等。

3、★摄像机工作原理:

(1)分光成像:被摄景物的光像变焦镜头红、绿、蓝三个基色光像。

(2)光电转换:三个基色光像同时进行光电转换相应的红、绿、蓝三基色电信号。(3)编码输出:三基色电信号放大处理编码器彩色全电视信号。4、★PAL制电视的编码过程:

(1)经过视频处理和放大的三基色电信号R、G、B首先进入编码矩阵,编码成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R-Y、B-Y。

(2)R-Y和B-Y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频带压缩,进行正交平衡调幅。(3)调幅之后的两个色差信号加在一起,并与延时后的亮度信号及复合同步信号相加,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5、视频处理放大器:对三基色电信号进行放大、校正和补偿的电路。

6、摄像机编码器:将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编码成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并把它们按某一电视标准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7、同步信号发生器:产生定时和基准信号。

8、自动控制系统:以单片机微处理器为基础,实现对摄像机工作状态的自动控制、调整、显示、告警等功能。

9、★数字摄像机:图像信号处理及信号的记录使用数字信号完成的摄像机。三、录像机

1、录像机:以磁带硬盘为存储媒体对视频信号进行纪录、存储和重放的设备。

2、分类:(1)分量录像机;(2)复合录像机。

3、磁带录像机组成:(1)视频录放系统。(2)声音录放系统。(3)机械与控制系统。(4)伺服系统。(5)电源。

4、★硬盘录像机(数字视频录像机):兼有计算机和磁带录像机功能的记录存储设备,计算机化的录像机。

四、编辑制作技术

1、电视编辑制作:将零散的音视频素材编辑加工成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电视节目。

2、★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磁带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有关、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不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1)插入编辑:插新换旧,在一个完整的节目中间的某一段换上新的节目内容,原来的内容被消掉,换上新的内容。

(2)组合编辑:续接素材,在磁带已录内容的后面连续地接续记录新内容的一种编辑方式。

3、★非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硬盘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无关、不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4、★视频切换:在多路输入视频信号中任选一路或数路信号输出。(1)快切:一幅画面迅速变换为另一画面的简单切换方式。

(2)慢转换:一幅画面缓慢替换为另一画面的切换方式。有叠画(X切换)和淡入淡出(V切换)两种方式。

(3)划像(扫换):把两个信号源提供的图像按一定几何图形和比例关系组合成一幅画面的分画面特技。

(4)键控:沿一定轮廓线抠去一个图像一部分,并镶入另一图像的分画面特技。背景画面:被挖去一部分的图像,前景画面:被填入的图像。

5、数字视频特技

★特技:在两段素材的衔接处(即切换点)设置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五、★4个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1、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进行电视新闻采集的系统。卫星新闻采集系统SNG。

2、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EFP: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的即时制作系统。

3、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ESP:在电视台的演播室中利用高档设备制作出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的系统。

4、虚拟演播室系统VSS:传统演播室的色键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六、电视播出系统

1、三种播出形式:(1)直播;(2)录播;(3)转播。

2、★硬盘播出系统:将要播出的电视节目存入硬盘存储器,播出时直接从硬盘调出所需的节目内容的电视节目播出系统。

(1)上载工作站:向播出服务器上载需播出的音视频节目;(2)播出工作站:控制播出服务器的输出通道,实现节目的自动播出;(3)文件管理服务器:为工作站服务,存储公共数据;(4)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系统的核心,实现音视频数据的上下载,并能实现多频道的自动播出。存储器通常采用磁盘阵列结构。(5)播出切换台:实现节目的播出切换。

七、电视中心网络化:电视台网: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现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存储、播出交换以及相关管理等辅助功能的网络化系统。

(1)主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电视技术,(2)基础核心:计算机网络,(3)实现功能:采、编、播、存、用。

八、★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AM:一个对各种媒体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高效保存和利用的系统。

1、★媒体资产的含义:素材+元数据=内容,内容+权限=资产2、重点:“存储是核心、检索是关键”。

3、★三种存储方式:(1)在线存储。(2)离线存储。(3)近线存储。

4、★组成:素材输入子系统、编目标引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检索查询子系统、素材输出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8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