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0:01:52 | 移动端: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吴锋

温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温州虽是一个地级市,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年收入过5亿元,报刊期发行总量达80万份,集团所属《温州都市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地市级报纸。“在小地方做大报业,在小城市做大发行。”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值得关注。

一、市场化体制

所谓体制,即经济学上的“制度安排”,是一个组织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及其分配模式。体制创新是报刊发行改革的先决条件,所谓“好的体制能使坏人变好,坏的体制能使好人变坏”、“体制决定体力,体力决定能力”。国内大多数报刊社发行部仍沿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虽然能够合理利用行政资源,规避部分税费,但作为报社的附属机构,发行部缺乏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报刊发行经营徘徊不前。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在改制前也存在有编制和无编制两种身份,虽然两者的工作业绩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年薪可达7万元,后者不到2万元。这种只看身份不看业绩的“身份偏见”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201*年起,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胆改革,将原来的发行部改制为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主要进行了三项改革:一是授权制度,即发行部由附属部门向市场主体转变,集团授予公司独立的人财物支配权,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集团对公司实行宏观绩效与目标考核,微观经营决策权全部由公司决定,这就明确了集团与公司之间的权责关系;发行公司总经理对社长负总责,具有独立的用人权和财物支配权,这样就可以放活思路,放开手脚,大胆改革。二是聘任制度,即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公司内实行全员聘任制,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方式对员工进行重新洗牌,彻底打破身份差别,实行同工同酬。三是激励制度,即分配模式由平均主义向按劳分配转变,以奖励先进、多劳多得、末位淘汰的制度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团队战斗力。报业发行公司化改制带来了两个巨大变化:一是发行公司领导层观念的变化,对发行部门的定位也由过去的后勤部门转变为前沿部门、由耗利部门转变为创利部门。公司成立4年来,在集团发行费率不断降低、员工收入不断提高、办公硬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公司自筹资金,自找项目,经营业绩不断升高,自主创利能力不断增强,彻底扭转了“等靠要”式的发行经营,开创了“自主造血”式发行的新路径。

二、高层次团队

当代报刊发行的竞争已不是某一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发行价值链的竞争;已经不是某几个发行精英之间的血拼,而整个发行团队之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国内正规的报刊发行专业教育尚未起步,报刊发行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为打造一流的发行团队,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落实了四项措施:一是不断引进专业人才,使发行公司的管理日趋规范化、专业化,使刊发行的流程得以优化,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新的发行管理理念得以实现。二是挖掘内部潜力,把技术人员放到生产的第一线,参与到公司管理中去,技术与业务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重视发行人才的学历背景,要求管理层必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基层发行员必须有初中以上学历,公司通过考核辞退了数十名学历比较低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发行员队伍,改变过去以外来工为主的做法,主要聘用本地户籍员工,并适当提升进入门槛,实现了由“丐帮式”发行队伍向发行“正规军”的转变。四是为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公司管理层的待遇与同级编辑记者基本相当;基层发行员平均月收入达1600多元,优秀发行员达到3000元(不包括订报收入),在全国报刊发行界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发行公司还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为所有管理人员配备手机并享受套餐话费;公司投入100多万元,为所有发行员配备了自行车和工作服,大大提升了发行队伍的品牌形象。

三、数字化技术

传统发行观念认为报刊发行是体力活,报刊发行挣的是血汗钱。但实际上,现代发行业是一个更需要智慧、需要科学技术介入的行业,利用当代先进的计算机对传统的报刊经营管理进行全面提升已经当务之急。为了落实数字化管理理念,温州报业发行公司投入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设备,公司管理人员人手一台电脑;购置了北大方正报刊发行管理系统,使发行业务实现数字化管理;配备网络硬件建设,内部发行网服务器达到11台,为全部发行站点的信息互联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硬件设施齐全,发行站无论是地处偏远的高山、海岛,还是坐落在繁华闹市,都可以做到信息无障碍对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良好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温州报业发行公司在管理和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突破:

一是逐步在30多个发行站全部安装监视器探头,这样公司领导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站的工作状态,大大改进了管理监督的效率。

二是利用内部局域网和OA系统,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包括公司新闻、内部文件、管理制度、业务进展、财务管理和上下沟通全部实现数字化。在局域网上,只要点击鼠标,便能对温州全市发行站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包括当天报纸的增减、报纸进站出站的时间、运输车辆的线路安排和运输时间、报纸出PS版和印刷的时间、投诉的处理、报款回笼、征订进度、站务管理等,报纸发行管理效益有了质的飞跃。

三是利用报社的发行网站开发出电子订报卡。该技术是基于目前宽带普及、短信人人会用的现状,采取让订户通过网络自行录入或发送手机短信录入的方式进行报纸订阅。较之传统订报卡需要订户将户名、地址等资料填写在卡片上,再将其送至各发行站进行数据录入的陈旧方式,新型订报卡的便捷操作既可以为订户提供方便,又可以减轻发行中心的录入压力,并且有效提升发行的网络附加值。四是建立呼叫中心,充分利用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多项集成功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话系统中,并与数据库连为一体的完整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完成传统人工电话所无法进行的多种增值服务。同时,呼叫中心与发行公司的管理、服务、调度、生产等结为一体,可以把从用户那里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数据库信息)全部储存在庞大的数据仓库中,供领导者作分析和决策之用。此外,利用呼叫中心这一完善的网络体系,还能开拓附加产业的发展,如机票代购、市场调查等业务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开放化运营

传统的报刊发行是“为发行而发行”的封闭式经营理念,但在市场越来越开放、报刊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这种思路只能越走越窄,最终必然是死胡同。现今的报刊发行要求我们走出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思维模式,摆脱单一报刊发行业务局限,合理开展多种经营,以产业化的、开放的、“大发行”的经营思路开创报刊的“蓝海市场”,进而实现发行由耗利部门向创利部门的转型。从201*年开始,为改变基层发行站的破旧面孔,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投入巨资,陆续将全市30多个发行站、发行分站的门面进行全新的包装设计装修,统一塑造品牌新形象。依托这些面貌全新的终端站点,发行公司开展全方位的经营活动,挖掘发行渠道的经济价值。

一是发展DM广告业务。传统的报纸广告主要是大版面的工商广告,它是一种面向所有读者的大众传播模式;但有的广告主希望做面对特定区域读者的“精确广告”,DM广告恰好满足了这种分众传播的需求。国外报业发展实践证明,由三是进军旧报回收业务。旧报回收既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再利用,又可以辅助订户数据库的建立,还可赚取适当的利润。温州报业发行公司自201*年起开始大规模介入旧报回收,目前月回收量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

四是挺进票务递送业务。温州商人遍布全国,温州机场客流量已超过300万人次,机票市场潜力巨大。温州报业发行公司发行网点覆盖全市城乡,具备开展机票配送的网络优势。并且,机票配送服务的是高端消费群体,这就为“三高”读者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数据来源。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从201*年起开始积极谋划机票配送业务,力图在高端消费者市场抢占先机。

五、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理念。它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细节创造价值,细节决定成败。在报业利润不断摊薄、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发行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开展精细化发行管理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倡导节约型发行理念。一方面在日常开支上精打细算,严格控制非必需花费,采取适度从紧的支出政策。如发行公司规定领导到基层检查或督导工作时就餐费自理,发行站人员到总公司办事的,由公司办公室统一安排在集团餐厅就餐。另一方面,从细节入手改进经营模式,减少习惯性浪费,发行公司对发行中的运输路线进行重新设计,淘汰了6辆耗油大、维修费用高的“老牛车”,大大降低了发行运输费用。

第二,引入精细化管理软件。发行公司站点分布广泛,每年要消耗大量办公用品。为加强对办公用品的科学管理,公司专门引进一套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库存分析功能,能够随时掌握当前办公用品的库存情况和各发行站材料的消耗量,并有直观的图表显示。此外,软件还能跟踪材料品质并提出有效的办公用品采购计划。利用这套软件的智能控制功能,发行公司减少了库存积压,降低了库存资金占有,节约了发行成本。

第三,践行日志式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工作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不断提升。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在发行局域网上开辟《站长日志》,要求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和各发行站站长每天(双休日除外)必须亲自撰写“网络日志”,总结当天工作,并及时在网上发布。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八大科室负责人,及时在网上给予“回复”,纠正《日志》中涉及工作无关的事项以及错别字等等,使《站长日志》渐渐规范成熟。网络日志纳入工作考评范围,每月进行一次打分,并分“优、良、中、下”四个档次评比,并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网络日志,公司每天便知晓各站都在做什么工作、有什么工作思路、公司出台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得怎样、征订工作存在什么题等详细情况。网络日志不仅加强了上下左右的密切联系,加快了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速度,锻炼了行管人员语言表达和工作总结的能力,而且积累了大量难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是国内报刊发行界落实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

第四,延伸管理末梢。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到末梢,从业务流程的源头开始处理,一直到流程结束,报刊发行的网络末梢即报刊零售终端,不少报社为减少管理费用,对零售人员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导致零售发行人员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突破发行末梢困境,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将原来的游动报贩改造成专职零售员,街头零售发行从散兵游勇转变为发行正规军;与公交集团合作在市内设置117个公交便民兑币售报点,使公交站成为零售品牌终端。由于管理措施得力,温州日报业集团报刊日零售量超过10万份,有力地支撑了分类广告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概括为:体制激发活力,团队保障执行,技术提高效率,开放搞活经营,精细创造价值。这种模式也暗合了人们常说的“温州人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秉承温州人精神,在活力温州创造了发行奇迹:《温州都市报》的日发行量由创办之初的5万份,到201*年达到31万份,成为当地零售量最大、自费订阅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平面媒体。伴随着发行量的攀升,《温州都市报》广告收入快速增长,201*年为0.47亿元,201*年为1.48亿元,201*年突破1.5亿元,在国内地市报中处于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鲍剑胜.报刊发行的公司化运作探析.中国记者.201*(1)

[2]鲍剑胜.报纸零售与分类广告经营的互动关系.新闻实践.201*(6)[3]黄建敏.自办发行实行“制度管人”探析.新闻实践.201*(2)[4]冯向荣.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网络信息化之路.中国记者.201*(9)(作者为武汉工业学院传媒发行研究中心主持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博士研究生,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我国报刊社发行管理及其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为201*q034)联系方式:027-67166509;13006176911

地址:武汉市常青花园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研究所吴锋收,邮编430023

博客:

扩展阅读:创新报刊发行经营新模式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创新报刊发行经营新模式

河南省邮政发行局二八年十月十七日

目录第一章报刊发行概况

第一节我国发行历史简介第二节国外发行概况第三节我国邮发概况

第二章分营后河南邮政报刊发行的十年历程

第一节报刊发行的邮政政治灵魂定位第二节完善两大神器,增强发展活力第三节三大经验做法,实现规模发展第四节两网改造翻新,专业焕然一新第三章报刊发行未来规划及县局工作重点

第一节总体思路和理念

第二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报刊经营商品化第三节以需求为抓手,实现报刊经营礼品化第四节以资源为依托,实现报刊经营媒体化第五节以渠道为平台,实现图书经营特色化第六节以管理为支撑,实现零售经营市场化第七节加强发行专业队伍建设,支撑五化发展第八节突出重点区域,抓好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报刊村建设

第九节叫响一句口号:我们从事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我们为之自豪和幸福

第一章报刊发行概况第一节我国发行历史简介

邮政报刊发行是中国邮政的四大传统业务之一(集邮、信函、物流、报刊发行),也是中国邮政的标志性业务之一。中国邮政独一无二的网络渠道优势,使它的产生具有了历史必然性,报刊发行由此经历了只邮不发、邮发合一、自办与邮发并行三个发展阶段,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一)历史上的邮政报刊发行

邮政开展报刊发行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唐朝出版的邸报已由邮驿寄递。

中国自创办近代邮政后,即把邮递的报刊专列为新闻纸类,并规定了优惠的邮资。但邮局只管报刊的邮递,而报刊发行工作则由报社和期刊出版单位自行办理。

这个阶段邮政只负责报刊邮递工作,不负责发行任务。(二)邮发合一的中国邮政

中国邮政经营报刊发行,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末举行的全国邮政会议和全国报纸经理会议讨论了邮发合一的方针,并获得中央政务院批准。随后,1950年初,《人民日报》率先交邮发,1953年邮局发行的范围又扩大到期刊。此后,全国各地的主要报刊相继交由邮局发行。

邮发合一后,改变了发行渠道不通畅的局面,报刊发行量急剧增加。1984年底中国邮政发行报刊达3286种,每期发行2.8亿份。这对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起了桥梁作用。

(三)自办与邮发并行

由作为当时唯一的报纸发行渠道的邮政没有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发行成本上升等原因,1985年,《洛阳日报》在全国首家提出自办发行,拉开了自办发行的帷幕,各地报纸纷纷效仿。

1、区域报社自办

《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利用广告收入,扩大投递网络,推动发行量的快速上升。

《湖北日报》集团利用自己的发行网络,迅速做大集团下属的系列报刊(包括《特别关注》)。

《北京青年报》下属的小红帽利用发行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开发了投递广告,配送牛奶、桶装水,票务销售,同城速递以及回收旧报刊等多项网络增值业务。同时建立了物流基地,开展仓储运输业务。目前小红帽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四大支柱型业务:报刊发行、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和社区直投,形成了四足鼎立的业务模式。

《成都商报》于1997年投资组建了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成都博瑞投资公司成功收购了上市公司四川电器(现更名为博瑞传播),成为四川电器(博瑞传播)第一大股东。因率先在传媒业开展资本运营,成都商报社于201*年获得了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目前成都商报投资组建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近20亿元的涉足传媒、地产、酒店经营、药店连锁经营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2、自办联合

为了加强网络优势,形成区域网络或者全国网络,自办发行的报纸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联合行动。

201*年3月23日至25日,中国报业协会在苏州召开内部会议,具体落实筹建中国报业联合发行有限公司的有关事宜。,中国报业联合发行有限公司将按1+1的模式进行组建,即股权换加战略合作。以拥有全国发行网络的二三十家报社或报业集团为基础,通过股权换、产权交易,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法人参股的独立公司,实行统一运作,权益共享。另一种方式是加盟合作,组成网络联盟合作,即不愿参股的报社可以以会员的身分加入联合体,接受联合体的业务联盟关系。

1992年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成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目前拥有会员单位200多家。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近200多个大中城市晚报实现自办发行,其中有15家省级报,14个副省级城市报,55个省会城市报,120多个地市报展开自办发行。2004年全国自办发行营业收入近百亿元,从业人员近15万。自2004年以来,协会加强了班子及组织建设,成立了网络技术、行业监控、会员管理、业务交流、经营管理、资格审查、对外交流及广电报等共八个专业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协会业务活动。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共同协商自办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全国城市报业发行网络联盟是一个以出版物发行为主,包括其他增殖服务产品的采购、配送、销售的联盟。联盟成立后,将以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为运营实体,广泛开展报刊发行、投递广告、城市配送、数据库营销等业务。目前联盟成员已有29家报刊社及发行单位,这29家单位的年广告总收入近100亿元,约占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一半,日发行量约1500万份,从业人员近10万。

201*年4月,广州日报、钱江晚报、楚天都市报、重庆商报、大河报、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江南都市报、海峡都市报、春城晚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新安晚报、新闻晨报、辽沈晚报、每日新报、燕赵都市报等十七家都市报齐聚山东,发表了《泰山宣言》,表达了相互尊重,彼此信任,风险与责任共担,资源与利益共享的强烈愿望。

3、民营资本进入

民营发行商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判断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在期刊发行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推进,制度上的限制逐渐放宽,民营发行商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1)例如大华宏景拥有《瑞丽》系列刊物的总发行权,时尚迅达拥有《时尚》系列刊物的总发行权。这些期刊码洋较高,市场比较成熟,使这些发行公司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

(2)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营发行商与一些报刊社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关系,获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报刊资源,这些资源

世纪天鸿、文德广运、时代经纬、上海英特颂等十一家民营企业获得出版物总发权。

4、邮发仍然是发行重要渠道

目前,报刊发行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邮政发行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从20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看,报纸出版1938种,期刊共出版9468种,图书共有出版社573家,音像制品共有出版单位339家。邮政发行在报纸和期刊两个市场的占有率都保持在36%左右,虽然在绝对量上没有超过50%,但是已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对手,仍是报刊发行市场最重要的渠道。

河南以《大河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均采用邮发和自办发行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第二节国外发行概况

(一)国外发行阶段

以国外报纸发行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可以把国外报纸报纸发行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世纪以前,报纸发行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报纸的发行方式有手抄、人的跑步传送、马车拉运等原始方式。报纸的发行量很小。

2、发展期:19世纪,报刊社已逐步走上企业化,报纸发行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邮政进行投递。报纸的发行量不大,但是上升趋势明显。

3、成熟期:20世纪,特别是二战之后,报刊发行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发行企业不断涌现,报刊发行走上规模化、集团化、规范化的道路,发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报纸的发行量激增,出现许多百万大报。

由于各国的报刊发展历史不同,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国在报刊的发行模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报纸和期刊的发行特点不同,所以在国际报刊发行市场上,报纸和期刊一般是分开发行的,特别是在美、日等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但是不管是否分开发行,报刊的发行业务都是由专业的发行公司进行运作,报刊社很少借助自身的政治优势来人推动自己的发行,以保证各种力量的报刊新闻的自由和平等。这些特征,对于我国报刊发行来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1、美国

美国地域广阔,全国性报纸不多,地方性报纸的发行量很大,基本情况如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报刊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自发形成的报刊发行体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跟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美国订阅比例很高,高于我国报刊的订阅和零售的比例,这说明我们还要订阅多下功夫,积极完善营销体系建设,加强投递体制改革,逐步扩大订阅比例。

二是零售方式比较灵活,特别是超市销售在零售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在加强自有终端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网点,积极发展超市、便利店网点,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实践证明,我们不占领这些阵地,这些地方将会成为对手对我们进行蚕食的阵地。三是自动售报机在美国影响很大。我国在深圳等大城市也出现了自动售报机,未来能否对我们构成威胁尚待进一步观察。

四是杂志的代理费用较高,全国发行代理商一般从报刊社以订价的50%代理报纸的发行,然后以订价的60%给批发商,批发商以订价的80%给零售商,零售商按报刊的订价销售。

五是存在大量的退货。全国代理商给全国批发商固定的量,全国批发商再将这些期刊分到各地的零售商。这种方式导致期刊的退货量比较高。一般来说,批发商对零售商每周一次派车配送,

退货率在60-70%左右。

2、日本

日本地域较小,人口集中,精细的宅配制度和管理严格的专卖制度相当成熟,报社通过各种方式对各家专卖店实施严格的管理,这对于我们如何组织大中城市的配送和零售网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欧洲

欧洲国家报刊发行模式:

由独立的报刊投递公司承担报纸的征订、发行任务,报刊社对投递公司没有直接的控制力,依靠合同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经济上有一定实力的报刊会自办投递服务公司,承担报刊的征订和发行任务,主要为报刊社服务。由某一地区的多家报刊社组建发行联合工会,加盟的报刊社全权委托该机构聘用投递人员承担各报刊的征订和发行任务。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报刊的专业化发行是成熟报刊发行市场的主导力量。

(三)全球报刊发行业务量简况

1、报纸发展较快,总印张数(扩版)年增长率达到25.54%。1999年至201*年,全国报纸总印数年均增长4.82%,增长较快。同期的报纸总印张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23.59%。

2、全球报纸去年发行量上升2.3%,每天超过5.15亿人买报,读报人口估计超过14亿,加上免费报纸,全球报纸总发行量上升了4.61%。免费报纸占据总发行量的将近8%。

世界销量最大的100家报纸中,60家来自亚洲的中国、日本和印度。亚洲去年报纸销量比前年增长3.61%。

中国人的读报时间并列世界第二。

3、期刊发展进入盘整期,期刊种类增长缓慢,总印张有所上升,总印数缓慢增长,每种期刊期平均印数开始不断下降。期刊业的产业结构和政策在不断调整,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深受大众喜欢的期刊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有些刊物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威胁。市场开始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期刊开始产生。

第三节我国邮发概况

(一)全国邮发情况简介1、收入呈恢复性增长。

自201*年以来,全国报刊发行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截至201*年底,全国邮政发行年度总收入55.1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04%,同比增长6.14%。订阅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0%左右,零售业务收入占26%,发行收入占16%,其他收入占8%。订阅业务是我们的核心业务。

201*年,河南实现收入2.61亿元,收入绝对值全国排名第7。

2、报纸、期刊结构简况

从邮发报刊业务量来看,全国报刊业务量比例94:6,杂志的业务量仅占总业务量的6.1%,目前邮发的作业组织是以报纸发行为主来组划。全国报刊收入结构为65:35,杂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5.41%,杂志低于报纸投递成本决定了期刊发行是今后的一个重点。

从全国重点报刊来看,前100种占9799种邮发报刊的1%,发行收入占到总收入比重的32%。

(二)我省邮发情况简介

1、从我省报纸发行情况来看,201*年全省123家报纸出版单位,共出版报纸121种,总印数104105万份,定价总金额5.9亿元,河南报刊发行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稳步前进的良好态势。

2、从邮政发行情况来看,201*年全国邮政发行年度总收入51.98亿元,同比增幅4.68%,呈现恢复性增长。

3、河南省前361种报刊占邮发报刊种类的3.68%,占总流转额比重88.82%。其中,收入规模前100家报纸占我省邮政发行总收入的50.54%,前100家杂志占12.88%,这200家报刊占总收入比例达63.42%。收入规模超40万以上报纸43家、杂志18家,这61家报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52.89%,是重点发展的报刊。

第二章分营后河南邮政报刊发行的十年历程第一节报刊发行的邮政政治灵魂定位(一)政治灵魂的内涵

早在1983年,杨海福局长就提出报刊发行是邮政工作的政治灵魂的理念。十年来,这句话已成为河南邮政发行专业的座右铭和全国邮政发行的名言,其核心体现了三个密切,即密切了邮政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密切了邮政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密切了邮政与千家万户的联系。

(二)政治灵魂的显著成效

1、201*年《青年导报》率先翔实报道了赵海菊先进事迹,随后,《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防报》、《河南日报》、《东方今报》、《河南科技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为河南邮政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2、201*年2月初,《河南日报》大篇幅详细报道了河南邮政三保证三关爱活动,新华社有关刊物进行了刊发。徐光春、李成玉看到后分别作出批示。徐光春批示: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河南省邮政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省邮政系统创造性地开展了‘三保证三关爱’活动,建立了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广大职工及家庭的衷心拥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索了一条新路。他们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李成玉批示:全省邮政系统建立职工互助保障体系,实施了多层次的保障,覆盖了所有困难职工及家庭。这种做法在一些大系统值得推广。

3、今年10月9日第39届世界邮政日,《河南日报》准时在第三版刊登了杨海福总经理节日致辞:《发挥邮政网络优势服务和谐中原建设》。

4、十年来,河南科技报累计刊发各类邮政稿件达1126篇,开设邮政专栏30多个,整版刊发邮政特别报道89个整版,其中宣传一线投递员、支局长就达449篇。在全省成功率先推出双拐局长王德武、乡邮标兵柴书朝等邮政系列英模人物。

典型案例:

1999年8月,河南邮政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良种邮寄业务。但这一新生事物,也遇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和阻力。《河南科技报》以最快的速度专门组织省人大、省政府、省农科院有关领导和国家级、省级优秀农业专家参加召开的良种邮寄科普研讨会,整版报道了会议的全过程,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99年10月28号,《河南科技报》在头版头条重点刊发了张洪华副省长的署名文章《从讲政治的高度搞好良种邮寄》,该文章奠定了河南良种邮寄业务的政治支撑,为河南邮政搞好良种邮寄打通了舆论通道。

201*年,河南邮政进入攻坚克难的第二年。开封邮政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开封某中专学校公然向社会公布:开封邮政野蛮扣压录取通知书,两千多封中专录取通知书在邮政仓库睡大觉!,并鼓动开封媒体及省会自办发行的媒体公然曝光邮政。在这危难时刻,河南科技报社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三个阵容强大的记者专项调查组,查证此中专学校系违法办学,所发通知书亦为虚假通知!《河南科技报》立即携同本报主办的供副厅级以上领导参阅的《科技内参》上发表重磅新闻:《开封邮政情系万家担大任,及时制止虚假通知,民心大快》,《假学校恶人告谄忠良,真实谎言被戳破,胆战心惊》,同时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澄清了事实,为邮政维护了正义。

各家报社对邮政的积极宣传,极大地提升了河南邮政社会地位和形象,为河南邮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第二节完善两大神器,增强发展活力河南报刊发行之所以快速健康发展,其奥妙在于省公司赋予报刊发行专业的两大神器,杨海福总经理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开创河南邮政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署名文章中进行了精确提炼和系统总结,一个是机制创新,一个是体制改革。

(一)创新收投分配机制,实行与收投合一经营体制配套的分配政策,是调动广大收投人员发展业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源泉

河南邮政从1999年实行收投合一体制改革时,即实行了收投人员收入与收订流转额挂钩考核的配套分配政策。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改革的循序渐进,在杨总经理的关心支持下,先后几次适时调整分配办法。

1、201*年,省局出台了308号文件,核定了定员标准和实行了收投人员按段道流转额三段计酬。

2、201*年,省局出台了191号文件,对收投人员由考核收订流转额改为考核收订报刊收入,在实行酬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重实绩、重贡献、公平合理地原则,将收投人员的报酬与所在段道的报刊收入直接挂钩考核,按报刊收入基数内、超基数、超计划三段提成计酬,并采用超额累进的提成系数,有效提高了收投人员收订的积极性。

3、201*年初,杨总经理又指出,河南邮政在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体劳务工报酬的正常增长机制,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实现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的共同提高。201*年7月,省公司出台了新的收投分配办法(豫邮“201*”199号文件)。新的收投分配办法继续执行按收入实行酬金总量控制,收投人员报酬包括段道分类分级酬金、自订提成酬金和邮件代投酬金三部分,按月考核发放。

★新的分配办法特征:

一是具有计算简单和刚性的先进性。各局只要把收投人员自订、协订计划及日行程公里输入省发行局段道收入核算系统,系统每月将自动生成全省每个收投段道酬金,减少了以往各局专人核算段道酬金的程序,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二是体现了保障性的原则。全省6433个收投段道测算结果,消除了500元/月以下的段道,均超过了全省低保标准。三是薪酬待遇普遍提高。按199号文件测算,全省收投人员薪酬待遇由现行的人均月酬金793元,提高到944元,人均提高151元(全省年增加1166万元开支)。

★新的收投分配办法将对收投人员产生三个引导积极作用:

一是引导收投人员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增强对企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新的收投分配办法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收投人员对企业的贡献价值,也是对其个人能力价值的充分体现,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收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的激励机制。

二是引导收投人员提高个人营销能力,掌握张力扬副总经理提出的段道就是责任田,用心经营夺高产的经营理念。新的收投分配办法将有效激发收投人员认真盘点段道客户资源,梳理经营思路,主动出击,深度挖掘市场潜力,扩大高费率畅销报刊发行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达到邮、报、收投人员收益三提高。

三是引导收投人员提升个人素质,从而达到稳定收投队伍的目标。新的收投分配办法实行多劳多得、上不封顶原则,收投人员要增加本段道酬金收入,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来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为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过硬、思想稳定的收投队伍打下了牢固根基。

(二)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实施订零整合,整合发行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订阅和零售业务是报刊发行业务经营的两种形式,其经营的是同质化产品。邮政独立运营十年来,河南邮政发行走过了一条订零分设到整合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的道路。

201*年,订阅零售重新整合,这是河南邮政发行实践了通过裂变到聚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战略定位。

订零分设是裂变,目的是激活报刊零售的经营活力、创造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业务收入的含金量和经营效益。通过订、零分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图书、教辅按进销差的70%计列收入,较为准确地反映了业务经营效益。

随着河南邮政的快速发展和邮发品牌的提升,以及报刊订阅、零售、图书发行市场格局的变化,省公司对订零进行整合,这是由裂变向聚变质的变化。聚变是对报刊产品、渠道、客户资源进行合理配整合,发挥邮发报刊的整体优势和集群优势,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强化了对专业市场的精耕细作,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邮发主渠道地位,不断塑造邮发品牌,释放河南邮政品牌的巨大效应。

近期,山西、内蒙也效仿河南进行了订零整合。2、实施省市合一,贴近市场,强化专业指导。这种模式把专业局(公司)放在了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放在了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形成了以地面局为支撑,贴近市场,反应灵敏,集约高效的报刊发行专业化发展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专业自身能力,强化了省专业局对地面局业务的指导力度,增强了专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节三大经验做法,实现规模发展

1、开展百种报刊上规模活动,明确重点报刊产品,确立重点培育对象。

201*年以来,发行专业每年从万余种报刊中精选出100种,在全省年度大收订中实施百种报刊上规模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品牌报刊和潜力报刊的规模增量,显示了河南邮发主渠道的实力,受到全国各家报刊社对河南邮发这个巨大潜在市场的青睐,实现了重点报刊产品的规模增量。

2、认真执行三分营销策略,实行梯次收订

邮政独立运营以来,河南邮政在报刊发行工作中创造出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同时也是报刊发行的营销策略,就是做到三分营销,即分层负责、分类营销、分时推进。

一是分层负责:省发行局负责报刊接办、营销方案策划等工作;市、县局一把手是大收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党报党刊发行量稳中有升;分管局长具体负责实施工作,主要负责流转额计划和战略合作重点报刊的组织落实;收投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专职营销人员主要负责做好行业性报刊、教育类报刊及发行站等大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和发展;收投人员主攻医药卫生、幼儿、老年等畅销类报刊的收订和私费报刊市场的拓展工作。国家局和省局确定的战略合作型的重点报刊是下达给企业的任务,而不是下达给投递员的任务。在分层负责的同时,按照重点报刊重点抓、重点报刊全员抓的思路,不允许简单地把任务分解给收投人员,各局要周密组织,充分调动全局专职营销人员、干部职工中的营销能人和广大收投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减轻投递员的收订压力,使收投人员集中精力开发私费订阅和收订畅销高效报刊。对于《青年导报》的收订,鉴平顶山局的经验,收投人员完成50%,专职营销人员和其他营销能人完成50%。《河南科技报》和《河南科技〃乡村版》的收订,除以农村投递人员和广大邮政业务推广员为主进行宣传收订外,农村支局长分担40%的任务,加强对三农服务网点一报一刊宣传收订工作,确保每个点订阅《河南科技报》和《河南科技〃乡村版》。《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半月选读》、《现代家庭报》、《莽原》等的收订,以收投人员为主,以新的收投分配办法和报刊社的奖励政策为动力,鼓励引导投递员积极收订。

二是分类营销:省局将大收订报刊划分为党报党刊、买断包销报刊、行业性报刊、教育类报刊、医药卫生幼儿类、畅销类报刊、农业农村类报刊等七大类。

三是分时推进:7月份启动都市类报刊的收订工作,贯穿于大收订的始终;8月份启动《河南科技报》、《青年导报》的收订工作;9月份要全面完成《河南科技报》、《青年导报》的收订任务,同时启动新华社系列等重点报刊、教育类报刊、行业性报刊的收订工作;10月份要完成新华社系列等重点报刊的收订计划,并启动党报党刊的收订工作;11月份要重点抓好党报党刊的收订;12月份要进行大收订工作的检查验收,确保大收订目标的实现。分时推进是积极应对社会自办发行的竞争,搞好邮政报刊发行的基本规律,要求各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规定的任务,赢得发行的主动权。

3、做大做强企业形象期刊项目,实现规模增量。企业形象期刊是指:邮局利用报刊社知名畅销期刊的文化品牌,为规模订阅的企业客户量身订做,融企业宣传内容和杂志内容于一体,以赠阅的方式,用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业务及回馈企业VIP客户的个性化期刊。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制作企业形象期刊78万余册,期刊产品种类从最初的《特别关注》扩展到《特别文摘》、《半月选读》、《东方女性》、《时文博览》、《财经》等十余种畅销杂志,涉及通讯、金融、房地产、旅游景点、商场、美容、学校、汽车销售等各种产业单位,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节两网改造翻新,专业焕然一新1、打造全新报刊发行新系统,提高内部支撑效率201*年,国家邮政局对报刊发行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为适应报刊发行专业的快速全面发展,全国报刊发行同版系统统一上线。新系统在丰富了报刊订阅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电子化支局、报刊订阅卡、报刊专用单、经营分析系统等众多适应未来发行专业经营发展需要的新功能,为报刊发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此基础上,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段道收入为核心核算收投人员段道酬金的省,结合实际情况,河南省邮政发行局独立自主研发了全省统一的段道酬金核算软件,将一线人员每月工资核算工作简化到最低程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段道酬金核算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2、实施投递网达标建设,树立一流社会形象

201*年,杨总经理在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加快投递网建设的意见》文件上亲自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按集团公司要求做好投递网建设工作。省公司随即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邮政投递网建设的指导意见(豫邮【201*】238号文件)。

201*年全省投递网建设总计投入资金超过2600万元。首批达标的8个省辖市局,新建收投分局5个,新建普邮投递网点3个,所属的53个分局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和装修,全部安装了空调;新增投递生产作业场地面积合计超过4000平方米;新增大客户、社区投递车辆7台;投资近600万元为全省3084条城市投递段道配备了电动自行车;更换电子分发架格6套、55组;分发班、投递班的作业流程图、上墙悬挂的各项规章制度、公约职责全部进行了更换;生产班组的管理资料、管理台账全部建成并整齐划一。达标后的发行生产作业场地面貌焕然一新,投递和发行生产作业场地宽敞明亮,整洁规范,生产用品用具崭新统一。从人本管理的理念着眼,还建设了男女更衣室、员工洗浴间,有条件的分局还建起了小食堂、活动室、学习室,使一线员工在辛苦繁忙的工作中,充分享受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关怀,有了家的归属感,增强了企业凝聚力,队伍素质整体提高,队伍得到空前稳定,更加激发了全体员工热爱企业、奉献企业、加快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社会自办报刊队伍面前邮政员工显示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自办报刊队伍称我们为国军。

今年,余下的10个省辖市也将在201*年底前全部实现达标。

第三章报刊发行未来规划及县局工作重点

第一节总体思路和理念

紧紧围绕省公司提出的发展目标,创新思路,狠抓大项目策划和营销,将报刊发行项目作为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转变传统理念,抓住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品和项目策划。改善管理和经营,加大零售业务发展力度,实现河南零售业务三年内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实现报刊发行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报刊业务经营商品化、礼品化、媒体化、特色化、市场化的五化发展目标,为河南实现文化强省的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报刊经营商品化1、确保党报党刊稳中有升。

一是继续依靠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做好党报党刊收订宣传工作,做到收订信息汇报及时,借助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做好收订督促,确保年度大收订期间党报党刊全面完成既定任务。

二是学习上海经验,开发党报党刊订阅专用单,借助报刊社、记者开发大单位、大企业,开展辅助收订,拓展党报党刊覆盖面,保障党报党刊稳定增长。

确保未来3年党报党刊流转额至少达到25538.4万元,实现收入最低5522.78万元的目标。2、确保行业专业类报刊年均不低于10%的增幅。一是组建行业专业类报刊项目小组,培养合格专业专职营销人员,集中精力开发行业专业类报刊市场。

二是借助行业专业类记者站,联合攻关各行业主管部门,继续实施借力发行。

三是积极向记者站、各行业主管部门推广集订分送订阅模式,实施规模上量。

实现3年内行业专业类报刊年均增幅最低达到10%,每年分别新增收入294.06万元、323.46万元、355.81万元。

3、狠抓教育类报刊发行工作,实现年均最少30%以上的增幅。

教育类报刊市场潜力巨大,据估算,邮发教育类报刊仅占市场订阅规模的20%左右。201*年度大收订,教育类报刊增幅达到了60%,实现流转额7355.9万元,折合收入1912.53万元,教育类报刊订阅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功,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继续以《小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河南教育报刊社和中学生学习报社产品为主,开展收订工作。

二是实践证明,行政+市场的运作模式是201*年度教育类报刊收订取得成功的关键举措,继续推广和用好这一经验,联合报刊社,做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通过教育部门动员各级学校开展订阅,邮局成立教育类报刊项目组,推广新乡经验,实行包联制度,积极深入学校、班级,与学校校长、班主任进行沟通,服务上门开展收订。三是大力发展教师订阅,以《河南教育》等教师类报刊为主,采取私订公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发教师订阅市场,最终实现教师类教育报刊与学生类教育报刊订阅比例达到1:2的结构目标。

确保未来3年内,教育类报刊实现年均增幅至少30%,每年分别至少新增收入573.76万元、745.89万元、969.65万元。

4、都市类报刊保持5%的增幅。

都市类报刊市场竞争激烈,以《大河报》为代表的报刊社强调有效发行,不追求发行份数的过量增长;同时,随着纸张成本的涨价,都市报费率下降,对整体收入和收投人员段道收益贡献度下降,加上都市报时限要求很高,分发套报工作量繁重,占据了收投人员大部分工作精力,也是投递负荷的主要部分。因此未来3年都市报发展规划是保持年均增幅5%发展目标,每年分别新增收入79.82万元、83.81万元、88万元,利用都市报收订扩大邮政发行社会影响力,为畅销期刊深入千家万户做好铺垫工作。

5、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类、幼儿类报刊。

目前,我省从医人员有289157人,人均报刊流转额仅16.01元,医护人员人均订阅报刊仅0.16份,医院报刊订阅市场开发程度很低,同时说明医院市场潜力巨大。

一是对收投人员侧面重点做好医院各科室及医护人员的征订。引导收投人员扩大投递深度,对时限较宽松的邮件实施逐科室、逐部门地投送,并借此机会,向各科室、部门及医护人员推荐报刊。

二是开展私订公助活动。由专职营销人员重点加强对医院领导的攻关力度,详细介绍医学类报刊对提高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力技能的重要性,让医院领导认识到,私订公助是一条建立学习型行业,低成本获取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对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开阔眼界和思路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单位效益好的医院,可由单位全额出资进行订阅,对效益不是很好的医院,可由单位出资一半,个人出资一半的方式进行订阅。

要实现未来3年医疗卫生类年均增幅保持20%以上,每年净增收入31.4万元、37.67万元、45.2万元。

据统计全省共有幼儿园4142所,共有幼儿园教师3.64万人,幼儿园在校人数达153.5万人。根据最新的城市儿童消费调查,每个幼儿家庭为孩子教育投资平均每年超过3000元,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幼儿教育。目前我省人均幼儿邮发报刊2.11元,整体水平较低幼儿类报刊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3年,一是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等中少总社幼儿类报刊为主,借助中少总社力量,对收投人员开展基础培训工作。二是以幼儿园为主,策划幼儿园市场开发方案,集中精力开发幼儿集中的区域,实现规模上量。要在未来3年实现幼儿类报刊保持30%以上的增幅,实现幼儿类每年最低新增收入31.72万元、41.23万元、53.6万元。

6、以畅销报刊为改善报纸、期刊订阅结构的主要抓手,动员收投人员大力开发畅销类报刊,实现年均增幅保持30%以上。对畅销报刊分4个层次开展工作:一是对集团公司选定的前80畅销报刊,由各省辖市局自选前20种确保完成,二是对集团公司选定的剩余报刊确保实现30%以上增幅目标,三是大力培育《百家讲坛》、《北大商业评论》、《婚育与健康》等豫版知名畅销稿费率报刊,四是优选畅销高费率报刊,作为提升企业效益和收投人员段道收益的主要抓手。

未来3年实现畅销报刊年均增幅30%,每年新增收入1011.7万元、1315.2万元、1709.77万元。

7、其他报刊年均增幅保持10%以上。其他报刊包括:老年类、农业农村类等,对其他报刊,要根据细分目标市场,进一步筛选,实现有针对性推介营销,确保未来3年年均增幅实现10%,每年新增收入317.46万元、349.22万元、384.12万元。

第三节以需求为抓手,实现报刊经营礼品化积极学习借鉴江苏省小卡片撬动大市场的成功经验,开展报刊订阅卡营销工作。

报刊订阅卡的实质是订阅报刊的有价证券,可作为员工福利、商务礼仪、奖品、礼尚往来及节日贺卡使用,持卡人可通过邮政的各种收订渠道订阅报刊,订阅卡把报刊以文化礼品的形式推向市场,具有品位高雅、质优价廉的特点,送礼送文化,送礼送报刊与感恩客户、积分回馈的结合,成为时下礼品市场的潮流。

目前,集团职工福利消费、报刊礼品赠阅、节日亲情订阅已成为报刊发行业务新的增长点,但传统订阅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不便于向客户推荐;二是限制了客户选择报刊的权利;三是市场开发需要非常专业的营销人员,难度较大;四是营销人员开发客户成功后,因为订户挑选报刊、订阅、收款过程麻烦,极大的占用了营销人员时间。报刊订阅卡丰富了营销手段,极大提高了营销效率。为成功开发集团和礼仪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激活客户的潜在需求,满足用户订阅报刊和支付报刊款分离的需求,对于将报刊使用者和购买者分离开来起到了关键技术和媒介作用。

一是要抓住集团客户福利市场,瞄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效益较好的企业,作为节日期间职工发放福利使用。二是开发集团购买回馈客户市场,瞄准商场业、通信业、银行业等单位客户,将报刊订阅卡作为集团客户营销活动的赠品(如充值赠品、积分奖励等)。三是开发礼仪市场,突出强调报刊订阅卡的文化品味优势,满足用户礼仪交往的特殊需求。四是要以90种畅销报刊为重点产品,以订阅卡+个性化目录的营销方式,扩大畅销报刊订阅规模。

第四节以资源为依托,实现报刊经营媒体化报刊发行专业经营了全国11000余种邮发报刊,与报刊社关系密切。为提高发行量,部分畅销高费率报刊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深化与邮政的合作,例如《特别文摘》出台了三免两减半政策,即前三年不收邮局包括广告在内的任何费用(邮局仅担负印刷成本),后两年只收取一半费用。相当于《特别文摘》成为邮政自己的期刊。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发行收益,同时也可以进行媒体广告经营,直接获取广告收益。作为掌握众多报刊资源的邮政发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实施媒体化经营。

1、继续拓展企业形象期刊广告市场。

随着报刊发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报刊社开始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拓展发行量,对邮发的市场占有量形成了冲击。在此情况下,河南省认真研究与总结,与知名报刊社协商,策划出企业形象期刊营销模式。201*年开封局与市区天成私立中学达成合作协议,率先开发了《特别关注》天成中学校园风采展示形象期刊一期201*份,赠予目标生源的家长和老师,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取得了扩大生源的预期效果。

企业形象期刊是指:邮局利用报刊社知名畅销期刊的文化品牌,为规模订阅的企业客户量身订做,由报刊社在订阅的期刊上登载其企业广告、人物专访、公司业务报道等,融企业宣传内容和杂志内容于一体,以赠阅的方式回馈企业VIP客户的个性化期刊。

按照这种营销方式,企业利用同样的价钱,可以更加有效地维系自己客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客户的业务宣传、可以在知名杂志上做广告扩大企业影响,同时杂志社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发行量,邮政在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实现了创收,从而形成了企业、杂志社、邮政的三赢局面。

未来三年,要以《百家讲坛》、《时文博览》、《家庭医学》、《人生与伴侣》、《婚育与健康》等知名豫版期刊为主要媒介,以《半月选读》、《特别文摘》等为重要辅助,瞄准学校、石油化工、医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目标市场,开发贺岁期刊、新年期刊等新形势,实现形象报刊有更大规模的突破。

2、以媒体经营的理念,站在打造豫企期刊传媒品牌的高度,在继续做好企业形象期刊开发的同时,重点推广广告期刊项目。201*年初,浙江宜兴一地的企业形象期刊即达到1.26万份,全年新增流转额75.6万元,新增广告收入35万元。

广告期刊概念:多家企业采用拼版广告的方式,通过邮政渠道,与知名畅销期刊社联合开发的广告期刊。

一是要认真学习推广新乡局以拼版形式开发广告期刊的做法,不断拓展广告客户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要学习借鉴江苏宜兴局以经营媒体方式开发企业形象期刊的办法,为企业形象期刊的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三是进一步规范企业广告期刊的产品种类和要数渠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节以渠道为平台实现图书经营特色化充分发挥订零整合优势,以订零渠道优势,瞄准两类客户,即学校客户(包括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专、高职高专、大学等)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客户;做好三项业务,即教育类读物、一般图书和挂台历等大项目。教育类读物包括学校需求的学生用教育类读物、教师用书以及学校装备用书,一般图书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党建图书、管理、励志、培训类图书、休闲类图书、少儿类图书、工具书等,大项目包括礼品类图书业务、挂台历业务以及结合社会热点和重大社会活动组织实施的项目。

第六节以管理为支撑实现零售经营市场化(一)市场分析

报刊零售业务是邮政报刊发行专业的重要经营形式,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报刊年流转额约420亿元,其中批零约256亿元,占到总流转额的近61%,并以年均12%增长率快速增长。我省报刊年流转额约16亿,其中批零市场所占比重与全国大体相当。全省现有规模不等的民营发行商约50家,自办报刊发行的报刊社约25家,市场竞争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态势。竞争的主体主要包括邮政、社会民营渠道和以都市报为核心产品的报业集团。竞争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县以上城市。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零售终端这一资源的争夺和掌控上。

(二)邮政报刊零售存在问题

一是对零售终端的掌控力不强,尤其是对各类社会销售终端的开发和一些区域市场渗透力弱。二是粗放经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批销折扣过高,经营成本较大,报刊亭综合效益偏低等。三是不注重对报刊品种新市场的开发,不能很好满足报刊社的需求。四是管理和服务上还存在一些弊端,拖欠报刊款,跨区高费率刊款,跨区高费率冲货时有发生,服务意识不强,规范管理不到位。

(三)未来发展规划

一是加大零售终端渠道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实力。3年内实现邮政报刊零售亭有较大突破。

二是大力开发社会零售终端资源。把重点放在社区、超市、书店、学校、医院、车站以及宾馆等人流量集中,有特定读者群的地方。积极开展报刊亭进校园、进医院、进社区活动,采取自办亭点和委办门面相结合的方式将业务拓展到这些区域。

三是积极推进邮政支局所零售专柜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高邮发市场份额实现社会零售终端的邮政配送率至少达到80%以上。

五是加大亭点服务管理力度,稳步提高单亭综合效益,实现未来3年邮政报刊亭单亭综合效益提升50%以上的目标。

第七节加强发行专业队伍建设,支撑五化发展河南邮政报刊图书发行要实现未来商品化、礼品化、媒体化、品牌化、效益化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专业队伍作支撑,包括专业专职营销队伍、收投队伍、零售亭点配送队伍。目前,报刊发行专业团队建设落后全省其他专业,整体素质较低,营销综合技能不高,严重制约了报刊发行的发展质量和速度。对于专业培训,各级要成立领导组织,严格做到四落实,即落实培训人员、落实培训时间、落实培训内容、落实培训目标考核。

(一)建立健全专业专职营销队伍

订零整合后,由发行专业专职营销人员和全省庞大的收投人员组成的营销队伍,真正实现了由全员营销向专业专职营销的转变,增强了发行专业在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全省发行专业专职营销人员已发展为227人,其中:高级客户经理5名,中级客户经理13名,初级客户经理154名,业务推介员55名。人均业绩达到2.52万元,比上年增长20%。要进一步强化发行专业专职营销队伍建设,一是从收投队伍中发现和培育潜在对象,确保每年有20%的收投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二是开展社会招聘活动,招聘原始学历大专以上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三是学习新乡局先进经验,撤销收投分局,保留投递班,将管理人员集中起来成立营销团队,提高专业经营效率。

(二)加强收投团队建设

以投递班为基本团队,结合半军事化管理,深入开展投递员互动式激励活动,健全晨会、周会制度,树立团队精神,增强收投员自信心,以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省会局、省辖市局和县(市)局的先进模板,在全省推行。通过团队建设,培养一批明星、优秀投递员,提升收投队伍整体战斗力,实现收投团队稳定率保持在90%以上。

(三)加强零配售队伍建设

终端为王,谁能够服务好终端,谁就能够最终拥有终端,进而拥有市场。为此,我们要对这项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全省零售配送体系虽然已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局对配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人员的配备和投入上不到位。二是配送队伍的综合职能发挥不够,对销售终端的配送覆盖率普遍较低,特别是对社会销售终端的配送尤为薄弱。三是配送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其激励约束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合理规划配送网络体系,加快报刊传递上市时限。对市场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可借鉴上海、北京、重庆、南京等地的先进经验。建立二级配送网络,即根据市区网点的分布情况,建立23处配送分站(对配送分站的建立可利用订零整合的资源优势,在有条件的发行分局内部场地中予以解决),形成市零售处理中心配送分站零售终端的二级配送专网。对市零售中心到配送分站的一级配送应采用汽车配送,以加快传递时限。对中等以下城市的配送网络体系的建设采取市零售处理中心零售终端的一级配送网络。

对配送网络的建立,各局要合理划分配送段道,并按照省公司规定的每1520个亭点配备1人的标准足额配备人员,配送频次每天不少于3次,畅销报刊要做到随到、随分、随送,确保1个小时之内配送上亭。对新发展的社会零售终端,及时纳入配送服务范围,并根据实际需要认真测算用工成本,合理增加配送人员,对确需增加的配送人员计划要向当地局人教部门进行报批,并纳入用工制度考核。

2、强化配送队伍服务职能,展现邮政良好服务形象。制定配送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配送人员认真做好对零售终端报刊及其他产品的配送、调剂等服务工作,同时注重对配送队伍的综合职能发挥,要赋予配送人员对所辖段道内自办亭点的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社会零散网点的吸纳以及重点报刊的推介宣传等职能,从而有效扩大邮发报刊辐射范围。

3、完善配送人员考核机制。

对配送队伍的考核,在落实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配送质量、吸纳社会网点加盟和段道配送业务量等指标完成情况可量化奖励标准,以有效激发配送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零售终端定期走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配送人员服务情况,对确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配送人员及时予调整。

(四)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加强队伍素质建设1、重点抓好收投人员职业素养等综合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收投人员基本技能操练工作。按照《邮政投递员操作技能达标考核标准》(豫邮局“201*”60号),定期组织收投人员开展技能操练和比武活动,缩短作业处理时间,加快传递时限。二是加强收投人员职业素养培训工作。围绕报刊产品内容、礼仪、沟通技巧、营销技巧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形式,采取模拟演练等方式,联合发行专业培训师,以投递班为基本团队,对收投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习保险专业成功经验,强化培训,以段道就是责任田,用心经营夺高产的经营理念,引导收投人员盘点段道客户资源,梳理经营思路,主动出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2、强力推进零售配送队伍培训工作。

对配送队伍的培训要按月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强化对营销服务技能、相关产品知识、业务操作流程和信息采集归纳等内容的培训,以实践融合培训工作,提升配送人员的亭点管理、市场信息收集、市场营销等能力。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将零售亭点配送队伍建设为集配送、管理和信息反馈、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素质团队。

3、着力做好专业专职营销人员培训工作。

围绕产品内容、特点、营销策划、客户开发等基础知识、营销和团队建设知识,推广代理保险专业成功的营销团队培训经验,积极探索职场培训新模式,突出培训与实战相结合,在提高实战能力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省、市两级优秀营销人员和专业讲师作用,聘请报刊社、代理保险专业等外部专家,深入一线定期组织培训,实现省级讲师全年培训超过70个课时,切实提升专业专职营销人员素质。

第八节突出重点区域,抓好社区建设和报刊村建设

(一)注重城市社区目标市场开发

一是在居民聚住密集,社区规模较大的城市社区建立综合服务站,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办代收代投邮件、报刊,代缴电话、煤气、水、电费用,零售报刊、图书、电话卡等业务。

二是借助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选配好综合服务站代办员。

三是开展社区间的星级社区服务站创建评选活动。(二)注重农村报刊村目标市场开发

一是与农家书屋建设紧密结合,靠政策形成规模增量。二是创新营销方式,与邮政三农服务站、通信、金融等部门开展报刊优惠订阅、套餐订阅业务互动,选准目标读者,做好精准营销。

三是利用代办政策发展村委会干部和威信高的村民代收代投报刊。

四是联合县乡文明办开展星级报刊村创建评选活动。

第七节叫响一句口号

从今以后,我们要在全省发行专业叫响这样一个口号,一个属于我们邮政发行专业的口号:我们在从事伟大的职业,我们为之骄傲和幸福。这句话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发行专业在全省邮政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了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首先,报刊发行是邮政工作的政治灵魂。这句话是杨海福总经理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提出的政治口号。邮电分营十年来,这句话已成为河南邮政发行专业的座右铭和全国邮政发行的名言。

其次,没有发行专业,就没有邮政;没有发行队伍,就没有大邮政这是杨海福总经理在201*年度全省大收订动员会议之后讲给省邮政发行局的同志们的。他说:邮政网络的运行靠的是发行队伍,这是支撑中国邮政的脊梁!

第三,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河南要从文化大省转变为文化强省。而我们从事的报刊发行工作恰巧是一个文化行业,我们何其幸运!

(二)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为每一个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员工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

自191号文件出台,我省投递员工资待遇每年都在以100-200元的速度在增长,201*年199号文件的出台已经是省公司对投递员酬金待遇的第四次调整。不论你是出类拔萃的领导干部,还是单位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或者是默默无闻的乡村投递员,每一个邮政职工都能从订零整合、专业负责人岗位职级晋级、三工转换、千名优秀投递员评选等一系列政策中为自己找到人生坐标和奋斗目标。邮政大环境为每一位职工、包括投递员设计出了美好的职业生涯,等待我们的就是为之努力和奋斗。杨海福总经理明确表示:发行专业的员工(含收投人员)可以到其他专业竞聘,其他专业不允许到发行专业竞聘,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对这一指示已经向全省进行了传达。可以说省公司对我省投递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已经到位:每年将有20名投递员可以转换为本专业或到其它专业从事专业专职营销人员,100名投递员转向报刊发行专业专职营销人员,投递员可以竞聘到各级管理岗位中来。

(三)发展环境的变化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集团公司龙头作用日益凸显。集团公司发行局彭敏安局长提出了服务、品牌、效益的发展战略,201*年又确定了优质服务、重点发展、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的四大发展举措。201*年度大收订80种畅销报刊的推出,在全国树立了邮政畅销报刊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发行专业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

其次,受报刊纸张涨价、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等一列因素的影响,报刊社与邮政的合作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来不与邮政合作的大刊社纷纷向邮政抛出橄榄枝,逐渐要求回归邮发渠道。

第三,营销理念不断增强、营销方法日益市场化。各局在报刊营销方面不再使用简单的计算器的方法分解给每个投递员,而是牢固树立市场意识、项目意识,逐步增强项目策划、运作能力,靠项目营销拉动收入增长,走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走长远的发展之路。

第四,发行专业自身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发行专业从邮政独立运营之初就开始实行收投合一,逐步建立起了省市合一、订零整合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以专业为龙头,以地面局为支撑,贴近市场,反应灵敏,集约高效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专业自身能力,增强了专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软实力看,发行专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乡邮标兵柴书朝、郑州市局百佳投递员马娟、焦作局投递员刘华敏等一批优秀投递员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一步步完成了三工转换,现已成为在岗职工,为全省投递员树立了楷模;从硬实力看,201*年全省投递网建设总计投入资金超过2600万元。杨总经理亲自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按集团公司要求做好投递网建设工作。首批达标的8个省辖市局,新建收投分局5个,新建普邮投递网点3个,所属的53个分局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和装修,全部安装了空调;新增投递生产作业场地面积合计超过4000平方米;新增大客户、社区投递车辆7台;投资近600万元为全省3084条城市投递段道配备了电动自行车等等,达标后的发行生产作业场地面貌焕然一新,投递和发行生产作业场地宽敞明亮,整洁规范,生产用品用具崭新统一。

(四)在我们周围有一批先进典型的带动

从全省邮政系统来看,双拐局长王德武、拥军模范赵海菊、吃苦创业的坝头精神指引着全省邮政职工奋勇向前,勇争一流。从发行专业内部来看,远有乡邮标兵柴书朝,近有优秀投递员刘华敏,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旁样将带动着我们去开拓,去进取,去实现人生目标,去体现个人价值。

(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怀为我们增添了信心和动力杨局长对发行专业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并且这种重视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具体的行动,在全省的大部署中得以体现出来。订阅和零售的整合,是渠道的整合、产品的整合,增强了发行专业核心竞争力;三保证、三关爱活动单独对山区投递员增加一项内容:每年为山区投递员加发600元的补助,专项补贴山区投递对生活品的磨耗;职工小家建设在农村收益最大的将是发行专业的广大投递人员。张力扬局长对发行专业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年的大收订工作,他都要亲自部署,研究方案,每逢重要会议他都亲自参加,安排工作,事无巨细。

所以,有省公司领导对专业如此的重视,有这么优秀的员工和这么先进的生产条件,我们怎能不为我们从事的发行专业感到骄傲和幸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8690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