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1*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1*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后续开发;而电子商务与经济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多属于了解层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发展,只掌握基本的组网建网技术以及IP地址、子网、域名、网络基本构成及应用等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4)学生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分析。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我系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弱,而且也不成系统。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前期开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不多,只开出了《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不扎实,这就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开出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补充和加强辅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措施
2.1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而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我系的学生普遍来源于高中文科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若注重数据通信技术等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必要而且势必会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丧失学习网络知识的信心。况且这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专业可适当加强其对组网建网知识的学习,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目前出版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都较偏重于网络理论的阐述,具体操作应用部分叙述较少,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够用、重实际”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品高职教材,教学时间的分配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目前安排上机学时为16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数应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内容的选取上应向实际操作有所偏移,并且在课堂授课时还应多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和补充,课后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3)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的选取。但要选择一本真正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所以任课教师不妨自行编写课程讲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计算机网络前沿领域出现的新内容。2.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以下改进:(1)尽可能实施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将一些网络知识综合化,而且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知识,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不宜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而较好的方法是在教师作一定的启发讲授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互动性。(2)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可采用比喻法,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比如“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网络设备就像水管的阀门、连接器等”、“数据就像水管中的水”或“带宽就像道路的宽窄”、“数据就像要跑在道路上的车”;讲TCP和UDP时可用打电话和写信来进行类比;讲FDM和TDM时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进行比喻;在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来打比方等等。(3)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本人除了在课堂上用PPT演示文稿进行授课外,还使用Flash课件开发工具精心将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制作成CAI课件,然后结合课件进行教学。比如将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CSMA/CD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中数据的传输、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成CAI课件以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现;对于一些学生所不曾见到的仪器设备,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把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方式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媒体相互补充,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4)采用设疑、解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IP地址:211.95.178.10,然后提问学生对此有哪些认识,其实很多学生只停留在“211.95.178.10表示一个IP地址”的肤浅认识上,于是教师由此设疑:“该IP地址是怎么来的?”,“属于哪类地址?”,“属于哪一个网段?”,“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211.95.178.10,而是广泛使用诸如的方式来上网?”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则能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被逐渐解答。以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比平铺直叙授课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本人发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使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3注重实训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普通的大专院校、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3.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所以可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的网络现象,学以致用,防止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暂时还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到相关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只能让学生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上机实训教学。本人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多观察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现象;专门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学院的网络系统,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各项组网设备;在每次上机时遇到一些的网络设备,都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讲述其结构与功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2.3.2精选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上机课时为16个学时,除去一次上机考试,只有7次真正的实训机会,所以在实训内容上就要尽量做到精选,设计出7个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安排的几个可选实训题目是:(1)双绞线的制作;(2)网络基础操作,例如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P参数设置等操作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有必要打下良好基础;(3)小型局域网络的组建、安装与管理;(4)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5)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6)DHCP、DNS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7)邮件服务器的使用;(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或网络安全维护实验);(9)使用IE浏览Web。其实在每学期的实际实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以及实验教室安排等具体情况,这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在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本人将实训内容事先制成纸制材料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操作和再思考,提高了实训效率。2.3.3分小组进行
为方便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人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整体实训教学方式,事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78组,每组46人,然后每次的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上机实训,都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分发给他们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训临近结束的半个小时内再由教师仔细讲解,这样一方面起到总结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讲,如果个别学生依旧有疑问,则可再直接找老师进行单独指导。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小组实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研究的能力。另外,每次实训完毕,都让学生按时撰写实训报告、总结经验,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困惑并予以解决。2.3.4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备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使用具体实验设备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小型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比如HA_subnet10(子网掩码计算机器)、RouterSim4.0、SybexVirtualLab、思科网络学院FlashLab、CIM、BosonNetsim5.31等都是不错的软件。学生在课后用模拟软件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还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其中的Boson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单机环境下模拟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做诸如局域网组网等实验;HA_subnet10软件则能让学生通过设想和验证操作,逐渐领会子网的划分等相关知识。本人让学生到互联网上下载这些模拟软件,或者直接将软件拷贝给学生,学生最初只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操作这些软件,后来慢慢感兴趣,在对软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的网络知识。2.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等;终结性评价既是实际教学任务的需求,也是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的一种渠道,可以采用卷面测试的方式或撰写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本人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即在教授本门课程前,采取问答或是小型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如何实施教学提供参考。由于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中相应地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以及课堂测试等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约束学生按时上交平时作业,本人与学生达成约定,双方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师生相互监督和制约,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按时书写和上交作业,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良性制约,共同促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结束语
本人在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训教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学习热情以及考试成绩都有很大提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扩展阅读: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田力勤)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自承担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以来,大家全力以赴,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现总结如下:一、主要做的工作
◇在总结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教研室认真研究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结和研究了如何根据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现状,配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的变化,修改课程的教学大纲,新编教材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为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配合系里组织了“讲好一堂课”系列活动,教研室派杨阳老师参加这次活动,教研室教师都积极参加,人人受益。
◇教研室的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和教研活动,申报学校科研项目三项,全体教师积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编写教材。
◇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结合起来,配合教务处开展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并开办了C语言、Qbasic语言和VisualBasic语言的考前培训班,教师认真授课,耐心辅导,取得明显的效果,圆满完成了培训和考试任务。
◇为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派出两名青年教师去北京邮电和北京理工攻读硕士学位。一名教师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攻读博士学位。
◇制定了“老带新”工作计划,对青年教师指定了专门的培养人,制定了培养计划。
◇开展了如何将程序设计课与多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的研讨和交流,每个教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交流了心得,从而较大地提高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学效率。
◇在教研室内开展了演示教学和教学研讨,演示教学后,大家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讨。
◇把好考试关,完成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考试系统”,配合系里,力争做到零作弊,坚持考试和教学分离,实行全校统一考试,自行开发考试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计算机资源,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考试!学生普遍反映这种考试方式公平合理,杜绝了考试作弊现象,最近又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考试系统”,特别在安全性、实用性和增加题量上作了较多的多工作,并将新的考试系统应用于新机房中。
◇编写实验讲义和指导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由刘士杰、邹光华和耿子林教授主编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自编《计算机技术基础应用教程》(上册、下册)上册为教材,下册为实验讲义和指导书。使用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欢迎,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正在筹备计算机技术基础的网站,将课件,作业,习题,答疑与网络结合起来,预计201*年3月可以完成。◇加强作业的批改与习题的辅导工作,在历年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备课、讲课,还是作业的批改与点评,实验的布置与辅导,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各方面地工作,为了从制度上严把教学质量关,在讲授该门课之前都要进行课程的试讲,试讲的内容包括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准备如何组织这门课的教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准备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详细的理论教学日历和实验教学日历,教学首页,至少1/3的教案,由本系的教授、各教研室主任、主将教师和学校的督导组进行课前试讲,只有试讲合格的教师才能进行学期课程的讲授。
◇为了讲好每一堂课,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在学期开始后都能认真批改作业。一般在每次理论课讲授完成后都布置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供学生课下练习,做完思考练习题后交于教师批改。同时在上机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上机实践操作题,供学生上机操作使用,学生做完后以磁盘的形式交于教师批改。在每次上机时任课教师都积极的在机房辅导学生上机和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讲授、辅导和课后练习题的练习,学生一般完成作业的质量都比较高,每位教师批改作业量每学期都超过80%。
◇开发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的CAI计算机辅助系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阶段性的成果:
◇(1)该课程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毕业班学生普遍在毕业设计中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基础所学到的内容,特别是VB使用更多,这不仅仅因为Visual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简单易学,灵活方便,易于扩充,更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上不仅学到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应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年我校对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许多毕业生切身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为我校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教学环境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工作中受益非浅。◇后续课程评价: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编程在各门课程的作用是越来越大,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基础编程课,我校每个专业都开设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和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课等计算机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均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承担,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课程由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承担。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讲授为后续用到计算机编程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的老师和后续的专业课老师具有良好的交流机制,经常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对于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相互讨论和协商。专业课教师认为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为后续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态度认真、方法得当。学生基本功扎实,能力和素质较高,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他们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教学相当满意。担任后期课程的教师以及系部也给予高度评价。◇(2)教师教学态度认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点滴事情上做起,对学生严格要求,能利用恰当的时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言语举止上做学生的表帅,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欢系实际的能力,以及严谨的作风和求实的精神。在02,04年,张瑾、田立勤老师受到学生所在系的表扬。201*年张瑾老师被评为优秀师德奖。◇(3)讲课质量稳步提高
◇上课教师普遍由具有丰富的实际编程经验教师承担,大家能够认真备课,全部实现了电子教案,讲课熟练。每位教师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编程技能娴熟,具有较丰富的编程经验,上机时能够认真辅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深度,针对性强,更新意识强。都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授课,容量适当。教法灵活,重点难点突出,表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基本功扎实,板书清楚、字迹规范、讲普通话。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优秀学生有钻研的余地。从99年以来,教务处对上课教师的测评分数较高,每学期至少有一至二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在02、03、04年,有三名教师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三等奖。有二名教师获优秀毕业指导教师二、三等奖。◇(4)课程讲授效率不断提高
◇全体教师都能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理论科教学日历以及实验课教学日历,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中,不曾发现滞后现象,大部分教师都能提前完成教学进度。◇(5)程的辅导工作得到加强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学校的学生除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之外,更重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能力解决现实和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所以学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是把专业信息化、现代化的一项基本能力,是21世纪高级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直注重实践课、习题课及其讨论课的辅导与讲授,主要采取一下步骤来加强辅导的
◇总之,我们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课程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将继续努力,把此门课程办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星期五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