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
201*年3月26日到27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络培训。这次培训主要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沛曾教授和杨志强教授为我们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做了本课程的示范教学。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指导作用,现结合我教学部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教学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建设已有三年,现已被我校评为“优质课程”。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待提高。龚沛曾教授总结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要点对于我校今后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很大启示。精品课程建设的总原则是:早规划、日积月累;不是为评精品而做,而是为学生能力培养努力,精品课程就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首先长期的工作积累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不是为评精品而临时抱佛脚,平时要注意材料的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或使用优秀的教材、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逐步取得教学成果和展示学生效果;同时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不是为评精品,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为培养学生能力而努力。除此之外,建设精品课程需要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需要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总结突出重点,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总之,要建设成为一个精品课程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寻找适合本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建设方面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本学校特有的教学理念,与广大同仁及学生分享。
2、“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是各高校计算机入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内容多、比较杂、更新快、学时紧;学生程度不一,教与学效果不理想等等。通过此次培训,我发现我们的课程在许多方面与同济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一致的,如:开设的基础课程“2”均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或C”、周课时的安排均为2(理论)+1(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原则均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等等,当然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在夯实基础之上开设选修“X”课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面向应用的课程)、在正常的周课时之外还安排有课外上机实践的1课时等。除此之外,对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
我教学部在最近几年一直进行着教学改革:其中在教学方法上,从最初采用的“问题驱动”到后来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直至今日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我看到了同济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章节的内容采用案例驱动,明确学习目的;每次实验后上课前,采用问题驱动,倡导自主探索;Office软件等章节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由此给我的启示是,要分析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管理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同济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上机固定机位,保证出勤率、随时检查实验效果;实验课随时递交实验作业,减少复制现象、提高实验效率;课堂随机做小练习,点名作用和掌握教学情况;机房随机、定期检查实践情况。这样的管理,使我看到教师的责任以及学生的努力,我们学习与借鉴这样的管理,也将会保证我校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保证了课堂、上机出勤率和作业递交率,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考核方式
我教学部对考核方式一直也进行着改革:采用的是过程考核+期末笔试考核+期末上机考核,但各部分的分值一直发生着变化。通过培训,我们学习到了同济大学的考核宗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每次实验作业网上递交;课堂、机房随机检查。为防止到期末考试积重难返,而增加期中测试。最终的期末考核实现无纸化考试,杜绝了作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对学生的优秀的创新作品进行网上公布,并加分。采用如此的面向过程的考核,能够全面、科学评判学生综合能力;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打的扎实,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提高;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的受益不止以上几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很好地实践两位教授教给我们的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以及新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步完善我的教学;同时要与各位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将我教学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成为优秀的精品课程。
布克阅读范文:
尹树玲
运城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201*年3月28日
参考:
文学:
扩展阅读:计算机网络精品课培训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培训心得体会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鹭
201*年5月8日至10日,我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团队主持的《计算机网络》全国精品课程网络培训,受益匪浅。冯博琴教授讲授的《精品课程建设和探索》和李波副教授讲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实践》以及陈文革副教授讲授的《面向理工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和程向前副教授讲授的《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框架》,使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陈文革副教授讲授的《面向理工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和程向前副教授讲授的《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框架》贯穿着整个《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下来我就阐述一下我的感想,与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老师与同学们共勉。1.体系清晰,重点突出讲授一门课程,必须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清晰的把握该课程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专业背景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层次是什么样的。高校的层次结构不一样,而且本门课程针对的专业也不一样,专业不一样侧重点肯定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只有明确了这些信息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2.明确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影响重大。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学习此课程的需求。而且本门课程会和后续的一些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叠,这就需要对其内容有所取舍。因为定位面向的学生不同,我认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侧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并加大实验力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侧重于网络应用。
3.验证性实验的取舍
现在很多课程都开始设置实验,而且多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但是在本门课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给学生开展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合适一些。4.课程中关于教学安排和实验安排的问题在本次培训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理工类《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的安排。此次培训中,几位教授都说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作为后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础,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会介绍到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应用的知识比较少,在后续《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基础较差,兴趣不高,在听了这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安排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应从应用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网络应用入手,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应用实例,理论教学贯穿于应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也偏重于网络应用,让这类学生真正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以致用。5.总结
精品课程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丰富的。在《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培训中,大家通过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不管培训的目的是在课程上还是在精品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把我们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有兴趣的学好这门课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