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
第九单元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
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添加溶剂、升高温度、减少溶质
饱和溶液
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
不饱和溶液
注:①改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添加溶质或添加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为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A①t3℃时A的溶解度为Sg;
S②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③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
B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P⑤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C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0t1t2t3T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扩展阅读: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
第九单元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
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添加溶剂、升高温度、减少溶质
饱和溶液
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
不饱和溶液
注:①改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添加溶质或添加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为在20℃时,在100克水
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①t3℃时A的溶解度为Sg;AS②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③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
B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P⑤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C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0t1t2t3T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