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1:51:06 | 移动端: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我院老年病科的持续发展,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治需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大约达200/10万,致残率高达60%~70%,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思想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回归社会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研究中医中药、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深入社区对脑卒中的防治和康复,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弘扬我县的中医中药事业。寻求最佳的理法方药及技术方案治疗脑血管病,建设名院名医,创立医疗牌品,使我院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科发展走上正轨,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发挥我院在德庆县的中医龙头单位的优势,在原有人才、技术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做精做强,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老年病专科,力争把本专科建设成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三、专科的现状与分析(一)专科的基本情况:

我院建院25年来,长期以来没有设立老年病专科病房、专科门

诊,对老年病的防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有效特色方法。建设专科有助于发挥祖国医学特色,形成我院医疗品牌。拟建专科主要有14名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14人,熟悉老年病专业知识,有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工作经验。

(二)专科负责人:

专科带头人张勤海副主任医师,在中医治疗老年病方面经验丰富。

专科病房负责人徐灶主治医师,内科主任,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多年,熟悉掌握脑血管病的新动向、新技术,近四年主持本院内科工作,在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较有心得。

梁宏业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从事中风康复期治疗十余年,在中风的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三)专科特色技术

专科配套各种仪器,现有中频治疗仪、电针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等多种仪器。

专科治疗方法:中医适宜技术有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针刺、艾灸、小针刀、推拿、拔罐、刮痧、中药敷贴、穴位注射、温针、天灸等;现代康复技术有物理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感应电疗法、功能电刺激、药物离子导入、中频电疗、超短波、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言语训练、构音障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等。

(四)预期目标:1.每年门诊量201*人次。2.每年收治专科住院病人200人次

3.专科门诊中医治疗率90%,专科病房100%。4.住院病人费用控制在3000元内。

5.住院病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率在80%以上。6.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7.病程利用率95%以上。

8.养出一批中西医结合专科人才,形成成熟专科技术力量,满足病人诊疗需要。

四、建设存在的问题

人才梯队建设未完善,尚需要引进部分人才,特别是中医老年病病专业人才。

五、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

1、通过强化管理,完善专科的各种设备及规章制度。5年内将老年病专科建设成医院的品牌科室,在肇庆市及广东省具有一定知名度。

2、主攻方向

立足医院的技术力量,引进人才,开拓创新,加强院外交流和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的方式形成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专科。通过系统的认真观察,总结经验,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中西医治疗老年病的方法,

提高的治疗水平。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院内科内培训、参加学习班研讨会、院外进修、自修学习多种方法缩短成熟技术力量的培养周期,使年轻医生尽快掌握本专科的相关诊疗技术,同时形成专业特长,力争使科室形成结构合理的临床技术骨干梯队。

六、策略与措施

(一)完善老年病科的组织管理。

1、成立专科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医务科和护理部等部门领导和专科负责人组成),定期举行工作会议。由专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管理、监督。

2、确保合理的人员编制、必要的设备及相应的工作场所。保证预算资金如期到位,专款专用。

3、建立专科内分配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专科人员的积极性。

4、根据5年发展规划,将目标和指标分解为各年度安排及病区规模、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相应的发展计划,根据进展情况逐年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必要时作出修改。

(二)加强专科信息管理,多渠道进行学术交流

1、专人负责专科文献资料的收集管理,方便专科人员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最新技术的发展,开拓视野。

2、对专科开展专科病案资料、科研资料的电脑统计,实现门诊病历、科研病案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整理,探索适合我专科诊疗方法。

3、积极参加国内,省市的相关学术活动。

(三)加强宣传工作,扩大专科的知名度。

1、院内宣传,团结院内各科室,使之了解专科,支持专科。2、印发宣传册子及健康教育册子。3、在院内及街道设置专科宣传栏。4、积极参加各种义诊及咨询活动。5、争取上级领导及社会团体的支持认可。(四)多渠道筹集专科建设资金,积极安排经费

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医院每年争取筹集5万元资金用于专科建设,同时可以采取集资、入股、引入社会资金等方式筹集发展经费。争取专科建设早日走上正轨。

七、检查与评价

(一)医院把本专科发展规划纳入医院整体规划,对规划提出的重点工作要加强领导,保证规划的实施。

(二)每年请县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按本规划要求,对专科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使专科建设有序地快速发展。

201*年4月12日

扩展阅读: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4

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目录1.拼音2.一、总则3.二、基本条件4.三、人员队伍5.四、服务技术6.五、环境形象7.六、附则

8.附件: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常用方剂目录9.相关文献

《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年9月14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4号印发,自201*年9月14日起施行。

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老年病科管理者加强老年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在老年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老年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老年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老年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老年病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座椅、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三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根据专科特色设置配套的诊断设施、治疗室。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老年病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和中医治疗室,中医治疗室可开展针灸、火罐、音疗、、中药熏洗、中药外治疗法、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可配备中药超声导入治疗设备、针灸设备、经络治疗设备、中医磁疗设备、中药泡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特色疗法开展情况,建立针灸、耳穴治疗、音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灌肠等老年病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医师应接受过中医老年病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应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监护和抢救的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老年病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老年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老年病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老年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的转科培训后,在老年病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老年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技能、老年病中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等,了解老年病防治新进展,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老年专病的诊疗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级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老年疑难、急危重症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老年病科防治新进展。第十五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老年病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老年病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老年病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六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老年病专业学习和工作20年以上,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老年病专业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老年病学科防治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护士应熟悉中医药诊疗常见老年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老年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本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能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是老年病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1年以上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2年以上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要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急危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老年病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具备常见、多发老年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开展郁证、不寐、骨痹、消渴、淋证、便秘、胃脘痛、汗证、胸痹、眩晕、中风等老年常见病诊疗的能力。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呆病、颤证、心悸、喘证、水肿等老年疑难、急危重症诊疗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开展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足浴、穴位贴敷、脐疗、拔罐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砭石等服务项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七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疗的指导作用;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科普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老年病专业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宣传形式。

六、附则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老年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白虎汤(《伤寒论》)4.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7.萆解分清饮(《杨氏家藏方》)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1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13.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4.大补阴丸(《丹溪心法》)15.大柴胡汤(《伤寒论》)16.大承气汤(《伤寒论》)17.大建中汤(《金匮要略》)18.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20.当归四逆汤(《伤寒论》)21.涤痰汤(《奇效良方》)22.地黄饮子(《圣济总录》)23.定喘汤(《寿世保元》)24.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25.二陈汤(《和剂局方》)26.二仙汤(《妇产科学》)27.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28.附子理中丸(《奇效良方》)29.甘露消毒丹(《杂病证治新义》)30.葛根芩连汤(《伤寒论》)31.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32.瓜蒌薤白白酒汤(《伤寒论》)33.瓜蒌薤白半夏汤(《伤寒论》)34.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3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36.桂枝汤(《伤寒论》)37.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38.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39.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4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济川煎(《景岳全书》)42.解语丹(《妇人大全良方》)4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44.理中丸(《伤寒论》)45.苓桂术甘汤(《伤寒论》)4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4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48.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9.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50.牵正散(《杨氏家藏方》)51.羌活胜湿汤(《脾胃论》)52.青娥丸(《摄生众妙方》)53.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54.清骨散(《证治准绳》)55.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56.清胃散(《脾胃论》)57.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8.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59.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0.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61.三仁汤(《温病条辨》)62.桑菊饮(《温病条辨》63.桑螵蛸散(《本草衍义》)6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65.肾气丸(《金匮要略》)66.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67.四逆散(《伤寒论》)68.四神丸(《证治准绳》)69.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0.酸枣仁汤(《金匮要略》)71.天麻钩藤饮(《杂病诊治新义》)72.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73.温经汤(《金匮要略》)74.乌梅丸(《伤寒论》)75.无比山药丸(《备急干金要方》)76.五苓散(《伤寒论》)77.五皮饮(《华氏中藏经》)78.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79.五子衍宗丸(《摄生众妙方》)80.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81.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3.小蓟饮子(《济生方》)84.小建中汤(《伤寒论》)85.小青龙汤(《伤寒论》)86.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87.旋覆代赭汤(《伤寒论》)88.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9.一贯煎(《续名医类案》)90.银翘散(《温病条辨》)91.右归丸(《景岳全书》)92.玉女煎(《景岳全书》)93.越鞠丸(《丹溪心法》)94.真武汤(《伤寒论》)95.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96.止嗽散(《医学心悟》)97.枳术丸(《脾胃论》)98.炙甘草汤(《伤寒论》)9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100.左归丸(《景岳全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9607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