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

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1:56:41 | 移动端: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

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知应会

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概念理解:

理解: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煤矿各各建设、生产环节中,预先对各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估,从而对危险源进行预先管控,通过煤矿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最佳匹配,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和将各类损失降低到人们的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闭环的风险管理过程。

图示说明

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势:

(1)遵循“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全员参与”的理念。

(2)采用风险预控的安全管理模式,重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3)重视高危操作、工艺变更、微小变化、应急管理,在生产运行中实施控制(即:正常情况下的重大危险源和高风险,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风险)。

(4)关注人员安全培训,重视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重视全员参与。(5)重视安全投入。

(6)遵循PDCA循环,强调闭环管理,持续改进。3、本质安全管理和质量标准化的关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体现在标准强制性要性质强调重全面性运行和评等级划分求点价质量标准国家强制管理结果性侧重物的无程序要特级、一化执行要求标准管理不安全状求,无周期级、二级态管控限制共三个等级本质安全行业推荐管理风险预人、机、按照体系本安一管理体系和企业进方法控环、管全程序运行级、二级、一步提升方位管控并有考核三级、四周期级共四个等级联系体现在:1、都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和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理念;2、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本安体系的基础,3、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阅读:本安体系应知应会11

本安体系应知应会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管”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

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特点是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煤矿特色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以人员不安全行为预控与管理为重点的,形成PDCA持续改进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3.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4.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5.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1)本质型危险源:(2)非本质型危险源:(1)本质型危险源是由煤矿自身特点决定的,存在于机器设备、设施、自然地质条件、工作场所等中的固有的危险因素。比如:断层、褶曲、地质破碎带;破碎的顶板;井下存在的煤尘、瓦斯、有毒气体、冲击地压、地热;通风井及溜矿井等易发生坠落的场所;易发生坍塌、冒顶的采空区等都是煤矿固有的危险源,危险是它们的本质属性,它们是系统产生风险和事故的内因。本质型危险源其危险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对其控制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工艺水平。

(2)非本质型危险源:凡不是煤矿本质型危险源的不安全因素都是非本质型危险源。非本质型危险源大多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对其控制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

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

6.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的过程。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1)工作任务分析法(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区别: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征兆,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辨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对危险源进行预先控制。危险源辨识不等于隐患排查。7.不安全行为: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按照员工在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型。

8.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的大小是通过风险值量化的。

风险分类:

(1)按煤矿风险的大小分类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2)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器设备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

(3)按照风险产生的管理层次分类可分为:来自决策层的风险;来自执行层的风险;来自操作层的风险。

9.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10.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11.本质安全基本原理:(1)最小化原理;(2)替代原理;(3)稀释原理;(4)简化原理。

12.本安体系的实施流程: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设计,PDCA循环强调持续改进。

13.本质安全管理特点:

(1)全员性;(2)动态性;(3)整体性;(4)闭合性;(5)超前性;(6)可控性。

14.本质安全管理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15.人员的本质安全:

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

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

16.人员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

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6)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17.机的本质安全:

一方面要求机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要求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

18.机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等;2)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的选型不符合实际需求;3)机器、设备、装置、工具的安装不符合规定或实际要求;4)机器、设备、装置维护(修)不到位;

5)机器、设备、装置、工具安全标识不齐全或不规范;6)机器、设备空间不满足作业条件。19.环境的本质安全

要求生产环境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无论在任何地点作业,作业场所都能确保职工的安全。

20.环境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

1)矿区及其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域的威胁;2)煤层岩层构造威胁;3)地热威胁;4)煤尘爆炸威胁;5)煤层自燃威胁;6)瓦斯突出威胁;7)其他自然地质威胁。8)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9)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10)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11)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巷道质量不合格;12)工作面布置、规格尺寸不合理;13)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14)路面质量不合格;15)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16)道路标示不齐全、不明确;

17)警示标杆和导牌不齐全,放置位置不合理。21.管理的本质安全

要求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

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

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相应的管理保障体系应保障:“每一项管理措施都有具体的人员负责,如果责任人失职,能够及时发现、制止,并有反馈信息”。

22.管理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组织机构不完备,机构职责不明晰;

3)本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实际情况;4)本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5)文件、各类记录、操作规程不齐全,管理混乱;6)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不符合规定,贯彻不到位;7)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不完善、不合理;8)岗位设置不齐全、不合理;9)岗位职责不明确;10)岗位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11)职工安全教育、岗位培训不到位;12)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23.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预控、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工作,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值,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风险,遏制事故发生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

24.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动态信息。

25.危险源监测模式

(1)危险源实时监测:由于某些危险对煤矿事故发生与否影响非常重大,因此这些危险源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处理,对这些危险源必须实施连续的检查和监测。

(2)危险源定期监测:某些煤矿危险源不能够也没必要对其连续的进行监测,企业可根据危险源对事故影响的轻重缓急,规定检查或监测该危险源的时间和间隔期限,由工作人员按规定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或监测。

26.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

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举报的方法、其他信息采集方法。27.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一是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贯彻执行的力度。2)全面性原则:一是指危险源要全面,覆盖所有的已知规律的危险源;二是指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风险源。

3)可操作性原则:标准、措施具体,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4)适用性原则:经济技术条件、具体、明确。

5)动态性原则: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矿井地质条件、人员状况、机器装备情况,不断修订、改进。

6)全过程性原则:贯穿煤炭生产组织的全过程:设计、建设生产、报废。28.本质安全文化: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

29.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风险预控管理2)组织保障管理

3)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4)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5)辅助管理30.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1)评价等级:本安体系分为5个级别(本质安全I级,得分90分以上;本质

安全II级,得分80分以上;本质安全III级,得分70分以上;本质安全Ⅳ级,得分60分以上;60分以下为非本质安全),最高级别为本安I级;我矿今年目标是达到本安一级。

2)管理的侧重点:本质安全体系重点为安全管理;

3)危险源的分级分类不同:本质安全体系将危险源分为五级(特大、重大、中

等、一般、低),风险类型分“人机环管”4类;

31.《程序文件》:每个程序均以PDCA的方法建立。32.《考核评分标准》:

1)考核评分标准共5大部分、28个系统、207个元素、962个五级考核指标。2)考核评分标准是检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判别煤矿是否达到了本质

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要求的综合性评价标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煤矿本安体系应知应会知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9653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