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2:09:36 | 移动端: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

的通知

来源:日期:201*-11-2719:53:04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稿】【关闭】

闽国税发〔201*〕170号

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商业税收征管,堵塞漏洞,提升我省商业税收征管水平,省局决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的主要对象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将所有商业增值税纳税人作为本次专项整治的对象,各设区市国税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及商业企业分布情况,确定重点整治的对象。要区别缴纳商业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实行定期定额管理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分别整治(具体工作方案见附件)。二、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

本次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商业增值税纳税人存在的税收违法行为,提高商业企业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发现商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税收政策缺陷,提出强化征管和堵塞漏洞的有效措施,实现我省商业税收秩序明显好转,保障和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争取在年内实现我省商业增值税税收收入的同比增幅超过或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三、专项整治的时间安排

专项整治从10月15日开始,分为自查阶段、检查阶段、总结整改阶段。(一)自查阶段为10月15日至31日。各地要充分利用媒体,做好自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并对商业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结合采用辅导约谈方式,鼓励和督促商业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二)检查阶段为11月1日至11月30日。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同公安、工商、地税、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检查合力,加大税收专项整治力度。检查过程要与正在进行的税务登记证换证工作和纳税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从商业企业的户籍管理入手,从税源管理角度强化对商业增值税的征管工作。

在检查期间,各地稽查部门要通过重点解剖的手段,选择2至3户大型商业连锁超市等企业进行重点剖析,整理发现问题的类型,以指导专项检查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要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详细分析财务会计和纳税申报资料,有针对性地从货物流、资金流、返利、农副产品采购等环节核实税基。

(三)总结整改阶段为12月1日至12月31日。要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强化征管,堵塞漏洞。

各县、区国税局应于各阶段结束后5日内向上一级国税机关上报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各设区市国税局于10日内向省局上报,并于专项整治工作后结束后上报总结整改材料。四、商业增值税专项整治的方法

根据当前我省商业增值税征管的实际情况,本次整治可采取下列步骤来实施:

(一)进行严密的商业税收征管分析。在纳税人自查阶段,各级国税机关针对所辖地区商业税源变化趋势,按照地区、行业、企业、税种、时限等对所辖地区的商业税收管理实施结构分析监控。定期对相关行业、税种、区域、重点企业的税负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对应性分析,以测算出相关行业合理税负下限,省局将开展分地市税负水平、行业税负水平等预警分析。各市、县、区国税局也要切实开展更加细致的、针对纳税人纳税质量水平的监督分析,形成全省的税收监控预警体系。(二)强化分类管理1.细化行业分类管理。各单位要在全面准确掌握税源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纳税人的性质、规模、行业特点等情况及税源管理的需要,将商业税收划分为总部经济、进出口业、农产品收购业、物流、汽车、钢材、家电、大型超市等批发业与零售业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并按细类查找管征上的薄弱环节,增强分析监控的可比性,提高管征的针对性。

2.突出专业市场管理。专业市场税收是目前商业增值税征管的一个薄弱点。各基层局应结合本辖区内的经营特色,扎实抓好各类批发市场和建材、钢材、汽车、古董、金银首饰等专业市场的管理,强化对专业市场的货源、物流、存货等环节的监控、评估和检查工作,制定分行业的商业税收管理办法,实行专业化管理。

3.按纳税信誉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在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区别对待,对纳税信誉等级高的企业,发票供应份数和版面要相对多(大)、纳税评估和检查次数要相对减少,对信誉等级较低或不佳的商业纳税人要加强监控,以杜绝商业税源的流失。

(三)开展全方位的纳税评估。各级税务机关要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相对应的征管措施。在全省自查结束后,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商业企业的结构、行业特点和纳税人报送、管理员调查掌握、其他部门提供信息资料,结合实际,运用总局确定的纳税评估指标,按照省局增值税纳税人税负预警系统确认的预警参数,确定纳税评估对象,按照评估分析、约谈辅导、调查核实、评定处理等程序,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特别是要将低税负、信用等级低、长期零申报、负申报的商业纳税人作为开展纳税评估重点。(四)重点稽查、重点打击。要选准案源:一是征管部门日常管征或纳税评估中发现问题需要移交稽查的案源,对评估发现有重大偷税嫌疑的纳税人,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二是稽查部门依照一定的方法筛选的案源。一般应选取销售额大、税负率低且纳税申报异常或纳税评估中发现有重大偷税、涉嫌虚开专用发票的大型商业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实施重点稽查。要找准打击对象,直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五、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以分类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专项整治。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将其作为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成立税务局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征管、流转税、稽查、法规、信息中心等部门参加的税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统筹规划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采取分类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项整治,要通过各种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重点突破,规范税收执法,提高整治效率。

(二)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创新整治方式。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具体的检查实施方案,对选定行业基本情况进行梳理,科学筛选检查对象,明确检查重点和检查要求,统筹安排检查时间,要根据行业特点,适应企业新的经营模式,创新检查方式方法。根据检查任务情况,各地要抽调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重点检查组。认真分析纳税人的征管资料,找准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保证专项整治查深查透,不走过场。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税收专项整治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纳税人对专项整治的认知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减少专项整治的困难和阻力。

(三)注重协调,增强合力。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专项整治工作中要注重系统内外的部门合作,即要加强内部税政、稽查、征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又要加强国地税部门之间、税务与公检法、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整治的效率和质量。要加强与公检法、工商、银行等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建立起有效的联合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遇到困难阻力向党委政府及时请示,尽可能化解阻力和矛盾,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四)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督导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和报告督办制度。省局将组织督导组定期对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查补税款入库情况以及征管整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遇到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对检查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既定方案顺利实施;各级税务机关要对查处的大要案件和工作遇到的问题、困难及时请示上报,便于省局分析商业增值税的征管规律和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指导。

(五)突出整治,讲求实效。各级税务机关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要按照依法治税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以查促管的原则,突出整治实效,既要抓“亡羊”,更要抓“补牢”。要建立健全案件分析机制和稽查建议机制,在严厉打击各种税收违法犯罪的同时,发现税收违法犯罪的发案规律和特点,分析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税收政策缺陷,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完善建议,以真正实现整顿和规范商业增值税税收秩序的目的。对整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力或整治走过场的单位,省局将按有关规定,对相关领导、人员予以行政告诫。特此通知。

附件:1、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专项核查工作方案2、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调整工作方案

3、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项核查统计表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

扩展阅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1*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1*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文件国税发〔201*〕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整顿规范税收秩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保障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税务总局决定201*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检查项目一、检查项目

(一)行业性税收专项检查(具体工作方案见附件1)1.指令性检查项目

(1)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2)资本交易项目;

(3)办理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退(免)税的企业及承接出口货物业务的货代公司。其中,对资本交易项目的检查,应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税务工商合作实现股权转让信息共享的通知》(国税发〔201*〕126号)的要求,及时获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项目信息;对办理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退(免)税的企业的检查,应按照201*年、201*年税务总局下发的检查企业名单、线索及要求继续进行检查。2.指导性检查项目

(1)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

(2)地方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3)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4)金融行业非居民企业;

(5)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项目。

(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各地税务机关要对辖区内税收秩序相对混乱、税收违法行为比较集中的地区组织开展区域税收专项整治。重点关注农产品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地区。税务总局将选择部分重点地区进行督办或直接组织查办。

(三)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税务总局将组织有关地区税务机关对下列企业进行税收检查:1.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中钢集团公司3.东风汽车公司

4.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6.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7.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8.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9.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1.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12.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广州宝洁有限公司14.壳牌(中国)有限公司

上述企业的税收检查工作,税务总局另行发文具体部署。二、时间安排

上述行业性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和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均于201*年3月份开始,10月底结束。其中,3月为组织部署阶段,4月至9月为检查实施阶段,10月为总结整改阶段。工作要求三、工作要求

税收专项检查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的主要工作任务来抓。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一是要建立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各级税务机关要及时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协调配合、各负其责的税收专项检查组织领导机构,并由稽查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查前培训。各地要针对所检查项目的特点,结合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以往案例,分析可能出现偷、骗税的环节,对检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检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三是要加大宣传和案件曝光力度。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纳税人对专项检查的认知度和税收遵从度,减少检查的困难和阻力。

(二)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一是要继续推行分级分类检查。各地要按照生产规模及纳税额大小对辖区内企业进行科学分类,统筹安排省、县三级稽查部门力量,市、合理安排各级检查任务。省税务局稽查局要抽调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重点检查组,直接组织重点项目的检查;二是要认真研究、制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计划和检查实施方案,综合利用现有各种征管资料,对选定的行业和地区的总体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科学筛选检查对象,明确检查重点和检查要求。三是要按照专项检查与大要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交叉检查、集中检查、下查一级等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注重协调,增强合力。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专项检查工作中要注重系统内外的部门合作,既要加强内部稽查、征管、税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又要加强国、地税之间,异地税务机关之间,税务与公安、工商、检察、法院、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执法手段,减轻取证阻力,有效形成执法合力。国、地税部门在检查中,应尽可能联合进户,统一检查,做到资源共享、各税统查、分别入库,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和税款流失;各地要高度重视案件协查工作,保证协查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利于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涉及总局国税函〔201*〕691号文件所布置开展自查企业的,稽查部门和所在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已部署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统筹组织专项检查。

(四)以查促管,标本兼治。各级税务机关要本着依法治税、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的长效机制,研究探索宏观分析机制、个案分析机制、延伸检查机制、稽查建议机制等工作制度。在依法查处税收违法案件的同时,摸索发案规律、特点和新的动向、趋势,分析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税收政策缺陷,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完善建议,真正实现整顿和规范行业、地区税收秩序的目的。材料报送要求四、材料报送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指定专人负责有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和材料报送工作。有关数据的采集、汇总要及时准确;上报的经验材料和典型案例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具有借鉴价值;工作总结要具体详实、客观全面,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各级税收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对上报数据和材料严格把关,杜绝敷衍应付的现象发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于201*年3月底前向税务总局(稽查局)报送本单位部署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正式文件;201*年7月5日前报送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半年总结及统计表;201*年11月15日前报送全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分行业专题分析报告及统计表;随时报送专项检查的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及行业检查指南等。金融行业非居民企业的各类数据、报告均直接报送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重点税源企业总部所在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于201*年3月底前向税务总局(稽查局)报送本单位部署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工作的正式文件;201*年7月5日前报送此项工作的半年总结及统计表;201*年11月15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及统计表;随时报送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工作动态。

联系人:税务总局稽查局系统工作处联系电话:010-63584598刘淼

附件:1.201*年税收专项检查指令性检查项目工作方案2.201*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统计表

3.企业成品油购入、耗用、销售、结存情况统计表4.企业成品油自耗情况统计表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信息公开选项:不予公开国家税务总局校对:稽查局201*年2月28日封发附件1

201*年税收专项检查指令性检查项目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年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201*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税务总局制定本工作方案。

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检查方案一、检查对象

(一)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二)开具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二、检查年度

一般检查201*年至201*年两个年度的税款缴纳情况,有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的,应追溯到以前年度。三、检查方法

省级国家税务局从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和CTAIS系统中调取辖区内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和抵扣的相关数据,组织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加工、筛选和汇总,形成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和开具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两个风险企业数据库。(一)确定专项检查对象根据CTAIS系统中行业代码的划分,将行业代码为5264(机动车燃料零售)、5162(石油及制品批发)和251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确定为专项检查工作开具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将购入成品油一般纳税人确定为专项检查工作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二)制定风险指标和筛选疑点企业

1.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风险数据库中设五个风险指标:(1)企业整体税负低于全省同行业税负;(2)企业取得的成品油专用发票,单组发票金额较大;(3)企业取得的成品油专用发票,异地开具且比例较大;(4)企业成品油进项税额占其全部进项税额比例高于全省同行业;(5)企业成品油进项发票金额合计额度较大。综合以上指标,依据风险点的数量及程度,筛选确定省级成品油购入疑点企业。2.开具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风险数据库设四个风险指标:(1)企业税负低于全省同行业;(2)企业开出的专用发票合计金额较大;(3)企业开出专用发票金额合计占销售收入比例高于全省同行业;(4)企业开具单组大额专用发票。综合以上指标,依据风险点的数量程度,暂筛选出省级成品油销售疑点企业,各地、市级国税机关在专项检查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疑点企业库进行上报扩充。四、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检查重点

(一)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系统掌握其行业特点和成品油耗用特点,根据选案疑点,分析制作检查预案。

(二)检查企业会计账目、凭证,确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油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企业合理油耗的定额和实际购入量。

(三)深入企业实地检查;实地检查车辆及耗油设备与账载是否相符;实地检查车辆及耗油设备成品油耗用的相关记载;实地检查车辆及耗油设备的用途;对有成品油存储设备的企业进行实地盘点,与账载期末余额比对。

(四)检查实施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准确填制《企业成品油购入、耗用、销售、结存情况统计表》《企业成品油自耗情况统、计表》等专用底稿(附件),进行数据分析,排查确定疑点。

(五)检查企业外购成品油具体情况,如有下列问题,可能存在虚开发票行为,需作深入调查。1.是否存在成品油购入量与合理耗用量严重不符的情况。2.是否存在小额、零散、多次购入成品油情况。3.是否存在同一时期在多个加油站购油情况。4.是否存在大型车辆在闹市区加油站购油情况。5.是否存在无运输车辆而购油情况。6.是否存在数量较大的异地购油情况。

(六)企业购油业务真实性检查1.企业购油业务核实注重核查运输车辆运输线路加油的可能性,特别是对没有销售和采购地取得的加油发票要重点检查。对大额发票所附的加油小票要比对企业车辆号牌。2.对连续多日大额、整数发票应重点核实,可结合当月销售情况进行运输总量耗油比对。3.核实企业运输发票,统计总量,比对企业实际自运货物数量,剔除虚增购油业务。

(七)检查成品油购入资金支付、发票取得和货物提取单位是否一致,对相关记账凭证、往来账目进行认证检查。

(八)对相关人员进行讯问。对检查存疑问题要对当事人或相关人员进行讯问,问明原因,查清事实,确定问题。

(九)检查中对已确定的涉税问题及时取证或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十)加强税警协作。在检查中发现虚开专用发票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提请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保证案件查处工作的顺畅开展。五、开具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检查重点

(一)检查成品油专用发票开具情况。重点掌握专用发票开具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二)检查加油站成品油日销售表,核对发票开具情况,是否隔日开票或集中开票情况,通常情况下购油者均在当时索要发票,补开发票或将几次购油集中开票,可能存在虚开发票问题。

(三)检查品种油销售记录,检查有无篡改品种开票情况。确定汽柴油实际销售情况,检查发票开具情况,如开票情况与实际销售情况不符,可能存在虚开发票问题。

(四)检查企业销售成品油资金结算情况,核对资金支付方、货物提取方、发票取得方是否一致。

(五)检查有无大宗、异地(跨市)开票现象。如果存在需对购油单位的结算方式、运输方式作进一步深入调查。

(六)核对加油站开具专用发票时所附的加油小票,查清小票登记的车号、加油日期,与企业的车辆号牌比对。

(七)企业耗油业务真实性检查1.矿产品采选企业耗油的检查。根据企业生产剥离、采掘土石方总量测算开采阶段挖掘机等设备耗油总量,根据土石方和矿产品总量及运距测算运输车辆耗油总量,比对二者之和与企业总购油量差距,如果差距过大则可能存在虚进购油业务情况。2.有大量运输业务的生产经营企业耗油的检查核对运输货物的总量及运距测算运输车辆实际耗油情况。查清货物的起运地和到货地,比对加油发票看是否与运输线路相符,如不符则有可能存在问题。3.核实企业采购和销售货物运输量和运距的总和,比对企业同时期的运输能力,看企业是否存在外雇车辆运输并为其加油的情况。4.加强对销售石灰石、水渣、粉煤灰、石子、石膏等低值大宗商品以及铁粉、煤炭等高附加值耗油企业的检查,检查应延伸至下游购货企业,核对货物的运输方式、运输发票结算单位名称以及资金结算方式,防止企业一方面将油品发票抵扣税金,另一方面用地税代开发票结算运费或将应税收入转变为地税项目。

资本交易项目检查方案一、检查对象

不论是从事实业投资、上市融资、企业内部业务重组,还是从事收购兼并、持股联盟以及企业对外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投资等事项,凡有资本交易(如股权交易、资本溢价、金融信托产品交易等)事项发生的企业与个人,均列入本次检查的范围。二、检查年度

一般检查201*年至201*年两个年度的税款缴纳情况,有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的,应追溯到以前年度。三、检查重点

1.收入总额的检查。

一是检查被查企业的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是否并入收入总额。检查中,要特别关注其从各种来源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收入是否并入收入总额。有债务重组事项发生的,是否在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时确认收入;有信托投资事项的,其信托投资收益中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和“项目业绩报酬”是否并入收入总额;有股权转让事项的,是否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转让股权收入、股权转让所得。有资产处置事项的,内部处置的资产有无转移出境,转移出境时是否视同销售处理;企业对外处置的资产,是否及时足额视同销售处理。有融资性售后回租事项的,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是否确认销售收入。二是租金收入未按收入确认时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三是信托投资取得的应税收入应当以信托公司为纳税人,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2.扣除项目的检查。

一是被查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及其他支出,是否属于其当期实际发生的、且与其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有权益性投资事项的,其权益性投资业务是否列支应由被投资企业承担的费用;有信托投资事项的,信托项目中列支的“营业费用”是否合法、真实并与收入有关;有股权转让事项的,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是否将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一并扣除。有融资性售后回租事项的,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是否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如何在税前扣除。201*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是否先冲减201*年初职工福利费余额、职工教育经费余额,不足部分再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是否超出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是否超过工资总额的5%;是否超过规定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是否税前列支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是否税前扣除税法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是否税前扣除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为投资者或雇员个人支付的商业保险费是否在税前扣除。

二是各项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重点检查其是否准确界定各项资产,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税前扣除;是否自行在税前扣除未经报批的资产损失;未按税法规定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者低于税法规定的计提折旧年限造成折旧计提不实;是否将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在税前扣除或摊销。

三是检查是否存在多列支出的情况。税前扣除是否超过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或实际发生额未过规定标准但按规定标准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税前扣除;超过规定限额列支手续费及佣金。四是检查企业取得的各项票据,是否存在以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凭证列支费用。

3.企业重组的检查。一是债务重组事项的检查。企业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国境外,是否视同企业清算、分配,股东重新投资成立新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及股东投资的计税基础均是否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发生其他法律形式简单改变的,除另有规定外,其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包括亏损结转、税收优惠等权益和义务)是否由变更后企业承继。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税所得额占其当年应税所得额50%以上的,是否在5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税所得额。检查中应特别关注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债转股等特别事项。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是否将该事项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发生债权转股权的,是否将该事项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损益的,其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是如何确定的。

二是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的检查。被收购方是否及时足额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损益;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否按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三是业合并的检查。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是否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其亏损是否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合并企业是否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四是企业分立的检查。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的资产是否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损益;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的,其股东取得的对价是否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的,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都是否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企业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是否相互结转弥补。五是备案事项的检查。企业发生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9号)规定的特殊性重组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是否提交了书面备案材料。凡未按规定书面备案的,一律不得按特殊重组业务进行税务处理。

4.资产持有期间增值减值的检查。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5.境外投资抵免的检查。一是企业定性的检查。检查主管税务机关对被查对象的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身份的界定是否准确。特别是对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境外企业,要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依据实际管理机构标准认定为居民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1*〕82号)关于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的规定进行判别。二是境外投资收益的检查。检查企业是否及时足额地申报了其境外投资收益。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都应逐一核对。

三是抵免税额的检查。复核其抵免限额的计算是否准确,其申报的实际负担的境外税额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特别是对境外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虽有所得来源国(地区)政府机关核发的具有纳税性质的凭证或证明,但因客观原因无法真实、准确地确认应当缴纳并已经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税额的,有无将属于上述规定以外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等投资性所得一并适用以其境外应税所得额的12.5%作为抵免限额。

四是共同支出分摊的检查。在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为取得境内、外所得而在境内、境外发生的共同支出,与取得境外应税所得有关的、合理的部分,应在境内、境外〔分国(地区)别,下同〕应税所得之间,按照合理比例进行分摊后扣除。五是境外亏损弥补的检查。在汇总计算境外应税所得额时,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地区)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可以用同一国家(地区)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六是其他事项的检查。企业从境外取得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凡就该所得缴纳及间接负担的税额在所得来源国(地区)的法定税率且其实际有效税率明显高于我国的,可直接以按本通知规定计算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和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抵免限额作为可抵免的已在境外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办理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退(办理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退(免)税企业检查方案一、检查对象(一)自营或代理出口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的外贸企业(以下简称“外贸出口企业”;)(二)自营或委托出口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的自营生产型企业(以下简称“自营生产出口企业”;)(三)供外贸出口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外贸出口供货企业”。)二、检查年度一般检查201*年至201*年两个年度的税款缴纳情况,有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的,应追溯到以前年度。三、检查重点

(一)外贸出口企业检查重点

1.是否存在假自营、真代理等“四自三不见”行为骗取出口退税行为。

一是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国税发〔201*〕24号文第二项列举的七种违规行为。二是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异地报关、舍近求远报关行为,从而违规取得发票或骗取出口退税。特别是电子、服装类产品要重点分析检查。

三是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从商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后再报关出口的行为,特别是体积小、价值高的电子产品(如CPU、手表、手机、照像机等),从而违规取得发票或骗取出口退税。

2.是否存在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有无采取以下手段,造成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一是出口与进项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出口退税。二是同一笔出口业务或同一出口商品涉及多个供货方。三是按商品扩展码多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四是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五是委托加工出口货物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未按规定办理免税证明,等等。

3.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是否申报纳税。(二)自营生产出口企业检查重点1.计税出口销售收入的准确性。

一是检查计税出口销售收入依据是否与企业账面外销收入一致,是否存在少记、漏记、瞒报出口销售收入等情况。

二是检查对红字冲减出口销售的“运保佣”,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虚设“运保佣”项目转移企业利润行为。

三是检查退关退运的出口货物是否按规定冲减出口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未退运的出口货物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行为。2.“运保佣”项目的真实性。

一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保费所获取的支付凭证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接受虚假票据的情况。

二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所列支的范围是否扩大、保费对应的险种是否属货物运输保险。三是检查企业佣金的支付形式、合同(协议票据)、方向(与收款人关系)和佣金率的比率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虚设从而转移企业利润。3.进口保税料件核算的准确性。

一是检查核实企业实际进口料件与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商品名称、数量、价值是否相符,有无高报、多报等情况。

二是检查核实进口料件流向是否合理,即其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出口等是否符合海关有关管理规定。加工后的成品是否全部出口;手册核销申报的边角料、剩余料件和残次品、副产品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与实际发生是否一致。三是检查核实进料复出口货物的进料实际单耗与报关核销单耗是否一致,对实际单耗低于报关核销单耗标准的,多余进口料件是否如实申报。

四是检查核实进料深加工结转情况,对进口料件的转入、转出是否如实申报。

五是检查核实有无发外加工情况,外发加工运回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是否如实申报,有无将加工贸易货物转卖给承揽企业。4.使用出口商品编码是否准确。

检查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其自产的出口货物是否使用不同的商品编码,是否存在将低退税率出口货物按高退税率商品编码申报。5.外购出口货物申报免抵退税是否符合规定。

一是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将外购货物按自产货物申报免抵退税。

二是检查出口企业外购出口货物是否符合总局规定的四种视同自产货物的范围。

(三)外贸出口供货企业检查重点

1.是否具有所销售货物的生产能力,生产厂房和生产设备与其生产的货物、产量是否符合逻辑。

2.是否发生生产所必需的费用,如工资薪金、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3.进项发票是否有棉花等免税农产品,是否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4.是否存在委托加工经营行为。四、检查方法

(一)外贸出口企业检查方法

1.采取假自营、真代理等“四自三不见”行为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

(1)查找假自营、真代理等“四自三不见”行为的出口业务。通过《出口退税信息管理系统》将出口企业出口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所有出口明细数据汇总,通过以下五种方法查找:一是了解企业机构设置和业务人员构成情况,查找企业出口业务是否借权挂靠等不属于该企业自营出口的业务。二是了解境外客户信息,结合业务人员经办出口业务具体情况,比对被查企业出口业务,查找不属于被查企业自营出口的业务。三是按运编号汇总出口货物经营费用,查找运编号项下没有发生经营费用或虽发生但明显不合理的出口业务。四是通过《出口退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口企业已申报的出口退税数据提取毛利率数据,查找毛利率偏低的出口业务(一般代理出口的业务,外贸公司每美元出口获取0.2元人民币以下,折算为毛利率为3%左右)。五是查找新增出口业务和国内供应商所对应的出口业务。(2)询问相关人员,了解出口业务全过程。询问所有涉及出口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如:向国际业务部门询问业务的发生与洽谈、货物的种类与价格构成、合同的具体条款和相关约定;向国际结算部门询问客户信息的审核、资信调查与动态跟踪管理情况;向信用管理部门询问信用限额申请与出口信用保险情况;向单证管理部门询问单证缮制、单证审核、托单管理、相关许可证明的审核与办理等情况;向财务核算部门询问资金流转、货款收付与跟踪结汇情况;向物流储运部门询问货物的运输、仓储、订舱、装箱、理货等流程情况及货代公司资质审核情况,等等。

(3)外围调查取证函调。一是向各主管机关取证。主要包括海关、商检、外管和其他税务机关。二是向其他机构或公司取证。如: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调查海外买方的资信情况,向报关行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报关情况,向货运公司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装运提付情况,等等。

(4)凭证资料的审核、比对与分析。一是对已收集的外销合同、国内采购合同、出口退税申报单证(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备案单证和企业内部自制的凭证等各种原始凭证资料的审核。二是在各种凭证之间,对照正常业务流程以及通过多渠道反映的出口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总价等方面进行逻辑关系比对。三是分析出口交易的真实性。通过对出口货物的货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的分析,进一步判断被查的出口业务是否真实。

2.异地报关行为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通过对企业出口退税明细申报表进行分析、筛选,查找出异地报关的出口业务。按以下方法开展检查,以核实出口货物是否真实存在,出口业务是否真实发生:一是检查相对应的出口合同;二是到供货商进行实地调查或进行发票协查;三是了解异地报关出口货物的操作流程;四是重点去货代公司了解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

3.从商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外贸企业从商贸企业购进货物(电子产品类较多)后再报关出口的行为,对此类出口业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检查:一是摸清该批出口货物的货款支付情况。二是到商贸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三是了解国外客户的信誉情况。四是向被查企业了解该批出口货物的操作过程。五是去货代公司了解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4.多申报出口退税项目的检查(1)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的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核对同一关联号项下的报关单上注明的数量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与申报的电子数据是否一致。二是核对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明细单、运输单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出口货物名称、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出口单价等是否匹配。三是计算该笔出口货物的进货换汇成本(进货金额/美元金额)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超过上限时,存在多退税情况,可能部分进货票已开但货未出口,企业多申报进货。

(2)同一笔出口业务涉及多个供货方的检查。一是根据申报的退税凭证及发票号(大多数外贸企业填运编号)等相关资料,要求被查企业提供相对应的内外销合同,检查人员根据已签订的内销合同,判断用于申报退税凭证上的供货商是否为被查企业的合作伙伴。二是检查同一关联号项下所出口的货物,是否属同一笔出口业务,出口的时间、出口货物名称、出口总额、境外客户是否相匹配。三是分析同一关联号项下所涉及的供货方销售的货物,相互之间有何关联,与境外客户签约所指的货物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都要延伸到供货方,重点调查供货方的生产能力。(3)按商品扩展码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的检查。检查人员可通过《出口退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对照商品扩展码进行查找,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一是根据“申报年月+序号”查找企业已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照海关编码,分析判断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物名称应适用的海关编码。二是当检查人员认定的海关商品编码与该企业申报出口的海关编码不一致时,可到海关、货代公司进行调查,或向专门行业协会咨询,通过多方调查确定相对准确的商品编码。三是到供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一方面向当地主管税务部门了解如何管理供货方销售该货物,增值税税率的认定情况等;另一方面了解该出口货物的生产过程、原材料耗用及采购情况等。(4)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审核被查企业申请人工处理时所陈述的事实是否合理;二是检查该笔出口货物的真实性。(5)委托加工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检查外贸企业申报的委托加工出口货物是否真实,检查企业与开具加工费生产企业是否签订了加工合同,加工的品名、数量、加工期与实际是否相吻合,核实所购的原辅材料与所加工的货物之间关联点。二是实地到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加工企业是否具有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入库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的记录,车间领用材料的记录,将加工货物运至机场、码头、港口等地的运输记录等。三是通过出成率(成品数量与主要原材料之比)来检测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合理,出成率高于本地区同行业水平的,说明申报出口货物的数量不足或者虚增了原料数量,可能存在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四是检查加工费发票上注明的数量与实际出口数量是否一致;检查申报退税的凭证中,有没有加工费的发票,特别是当原材料所适用的退税率高于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时,更应检查加工企业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规定,外贸企业申报的退税率是否准确。五是检查开具原辅材料上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纳税人与实际销货单位是否一致。(6)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查清被查企业从事的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所采用的材料核算方式。检查人员可根据主管退税税务部门已出具的《外贸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所对应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上的手册号,与进料加工贸易海关信息比对,核对一致的为作价加工形式,不一致的为不作价调拨。二是进料以作价形式加工的,检查作价的进口料件是否低于进口时的到岸价格,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申报的进口料件征税率是否准确,初级工业品是否以农产品名义按13%征税率申报;是否存在申报办理免税证明时复出口货物的商品代码与报关出口不一致,且按低退税率申报,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的情况。三是进料以不作价形式调拨的,检查该笔进料加工业务是否己开具了销售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加工企业是否与被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加工的数量、品种是否如合同所签;是否取得加工费发票;其他辅料的进货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将调拨的进口料件还原,重新计算该批复出口货物的出口换汇成本。5.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有无申报纳税的检查一是检查视同内销征税出口货物的范围。

二是检查视同内销征税出口货物的纳税申报情况。将全部属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与企业实际申报情况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未申报纳税的出口货物;将己申报纳税的出口货物,其应申报所属期与实际申报所属期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迟申报的情况。三是检查视同内销征税出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包括:检查已申报纳税出口货物的计税依据是否准确,要与企业账面收入金额、发票开具金额、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额以及海关电子信息进行比对,是否存在少报出口收入的情况。检查申报抵扣的进项凭证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将已申报退税或办理代理出口证明的进项凭证用于抵扣;申报抵扣进项凭证上注明的货物名称、数量、金额与出口货物是否相吻合,是否将其他出口货物的进项凭证用于申报抵扣;已抵扣的进项凭证是否在规定期限内申报,超过期限抵扣的进项凭证是否到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进项税额抵扣证明》。(二)自营生产出口企业检查方法

1.出口销售收入的检查(1)比对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海关出口信息反映的收入与企业账面反映的明细收入,查找差异原因。(2)检查大额出口业务。要求被查企业提供与客户交易情况,从中选择出口量大或有异常的业务进行重点检查。(3)退关退运出口货物的检查。①对于退关退运出口货物已收汇、已核销的,一是检查是否有外汇管理局出具的“已冲减出口收汇核销证明”,是否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付汇手续,并作相应的对外付汇国际收支申报;二是检查是否盖有海关验讫章的退运货物进口报关单;三是检查是否有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四是检查外管、海关、税务三部门出具的退运证明所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与原出口是否一致,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②对于在出口收汇期间发生货物全部退运进境的,一是检查海关签发的进口报关单与原出口报关单是否一致;二是与出口销售收入核对,对已做出口销售收入的是否作冲减处理。③对于部分退运出口货物的,一是检查海关在出口报关单上批注的实退运数量、金额与海关重新签发的出口返运货物进口报关单(备注栏上注明原出口报关单号)是否一致;二是检查实际退运的出口货物与税务部门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上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三是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2.“运保佣”项目的检查(1)运费的检查。一是根据被查企业已发生的冲减出口收入的运输费用,按运输方式的不同,《货物运输费用明细表》编制(要区分自营报关、委托报关)二是检查运费凭证的是否合法。。三是审核运输费用支付真实性。(2)保险费的检查。审核保险费凭证的合法性以及保险费用支付的真实性。(3)佣金项目的检查。一是根据佣金支付的明细情况,检查外销合同的签约条款和企业内部核算表,确定支付的佣金性质(明佣还是暗佣),是否有佣金协议。二是检查实际收款人的真实性。可通过对收款人与交易双方的关系,判断收款人与交易双方是否存在分支机构、雇员、代理人或代表人的关系;核实付佣协议与出口合同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支付是否合理;核实收款人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收到此笔佣金(通过国际情报交流)。三是检查过程中要区分佣金和折扣的含义。

3.进口保税料件的检查(1)全面核对进口保税料件的进口情况。根据出口企业提供的材料等相关会计科目,按已核销的进料手册号或核销年度(实行联网监企业)账上记载情况与海关信息上反映的进口金额进行比对,查找与企业账面金额不一致的原因,判断差异合理性。(2)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的流向。在核实清楚进口保税料件金额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材料”等材料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的检查,确定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或一个年度内是否存在外发加工领用、深加工结转转出、结转其他手册、进料退回、转内销以及发生自然损耗或自然灾害损失等。(3)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生产耗用情况。在确定生产车间领用进口保税料件金额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的检查,确定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或一个年度内是否生产副产品、残次品分摊耗用进口保税料件金额以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半成品损耗等。(4)进料加工贸易项下特殊货物的检查。加工贸易项下的特殊货物主要包括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检查出口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或一个年度内是否发生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销售行为,销售的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是否报经海关批准;销售的边角料是否在企业的账上反映;发生的特殊货物在手册核销或年度进口料件结算时,是否已足额申报。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检查,重新确定进料复出口货物实际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与企业申报的进口免税料件进行比对,对差异部分进行调整。实行实耗法的企业要重新计算实际分配率,实行购进法的企业要重新确定进料复出口货物实际耗用的免税进口料件。据以调整进口保税料件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抵减额。

4.使用不同出口商品编码的检查在深入到企业检查之前,可事先到主管的退税部门,根据海关出口信息,统计被查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的出口情况,据此来查找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商品编码的出口货物。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检查:一是了解企业的投资情况。检查“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看其借方发生额是否发生,如新增了固定资产,与新增出口货物有何关联。二是了解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及耗用的主要原材料,根据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的生产工艺情况,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借贷方记载的明细情况,判断与生产工艺所需是否一致。三是根据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产品用途、规格型号、使用对象等情况,与海关商品编码注释进行核对,判断企业新增出口货物所报的出口商品编码的应用是否准确。

5.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1)对出口企业没有注明有外购货物申报免抵退税的,检查人员在未知被查企业有外购货物直接出口的情况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是全面分析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情况,对新增的出口商品、其一出口商品增幅很大或出口总额大幅提高要重点关注。二是检查“产成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否存在将外购的货物入“产成品”账,是否存在报关出口的商品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中没有反映。三是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否存在直接将外购的货物入“原材料”账。四是查找被查企业是否有异地报关的出口货物。五是评估被查企业的生产能力。(2)对出口企业已注明有外购货物申报免抵退税的,对照文件规定,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确定申报免抵退的外购货物是否属视同自产货物范围,该企业是否属总局批准的试点单位。(三)外贸出口供货企业检查方法

1.企业生产能力的检查。调查供货企业成立时间,特别是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是否符合新设企业开发业务、人员招聘、组织生产销售等必须的常规;调查企业注册资本数额,有无设立后即抽走资本情况;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是否具备生产所售商品的能力,有无原材料、产成品的堆放场地;调查企业职工人数,是否具备生产所必须的人员,通过询问职工,查明工资表所列员工人数有无虚列;调查企业生产设备,是否能够生产所售商品,有无正常运转等。

2.与生产、经营有关费用的检查,如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查明企业是否发生必须的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到当地供电、供水部门了解发生的水电费是否真实;对大额的办公费用、差旅费核实原始凭证是否合法,费用发生是否真实。

3.对企业取得进项是否有棉花等免税农产品的检查。核查企业进项税金对应的货物是否是所售货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的情况。对服装生产企业来说,是否存在取得皮棉、籽棉、棉纱等离服装产业链较远的原料的进项抵扣。4.通对对工人、仓库管理人员询问,核实企业是否进行过相关服装的生产。

通过以上检查,核实企业是否具备服装生产能力,是否生产过所售服装。除以上检查外,针对虚开发票所进行的货物流、资金流、票流的检查,参照其他一般虚开发票案件的检查。(四)其他常见项目的检查方法

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涉及的其他税收问题的检查与一般增值税、所得税检查类似。目前,生产型企业由于产品专一,如果涉及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生产,一般均以该产品经营为主,检查也相应涵盖该企业所有涉税事项。外贸企业通常经营品种较广,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只占其经营范围一小部分,对其进行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检查时可不考虑整体纳税情况,只对涉及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发票使用、单证规范、增值税申报、退税申报、所得税申报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除以上所列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业务检查重点及检查方法外,其他项目检查参阅一般增值税、所得税检查方法。对出口业务涉及较多的汇率折算、运保佣、财政补贴、配额申请及购买等应加强审核。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商业增值税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9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