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2:10:22 | 移动端: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赣州市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龙南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周密计划、积极行动、团结协作,全面推进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并严格按照“不漏乡村、不漏社区、不漏地块”拉网式普查,坚决避免图形式、走过场等不良现象发生,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到201*年12月25日已全面完成田野调查,全县共普查了105个行政村(含11个社区),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9处,其中新发现331处,复查28处,普查率达到100%。现将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定位,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1、加强领导,夯实保障措施。为加强对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于201*年3月份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统计局、国土资源局以及各乡、镇(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县文化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促进了文物普查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201*年度安排了文物普查经费6万元,购置了普查必要的设备,满足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需要,确保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201*年文物普查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已到帐6万元,有效地保障了文物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科学谋划,精心制定方案。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有关文物普查文件精神,切实增强普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按照全县文物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几上几下的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龙南

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方案突出了龙南县文物的特色,把龙关公路、横黄沿线文物等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作为了此次普查工作的重点,促使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3、健全网络,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有效推进。一是建立了普查队伍。建立了由文化馆馆长、乡镇(场、管委会)文化站长组成的普查组,普查组下设由各乡、镇、分管文化的领导、一批热爱文化事业的离退休干部和部分文物爱好者组成的普查小队,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了县、乡、村文物普查三级网络;二是建立了联络员队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分别确定了一名专门的联络员,一但各级文保单位有损毁现象,联络员将一级一级层层递进,报告县文物普查办公室,有效做到了对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避免文保单位受到损毁;三是举办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班,对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并要求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文物普查取得新突破

1、普查工作取得新成效。截止目前,全县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9处,其中新发现331处,复查28处。在普查的基础上,经征求部分县政协委员、市民及有关部门意见之后,我县于201*年公布了西昌围、沙坝围、猫柜围、乌石围、杨太围、耀三围、新大围、田心围、荷恩堂等十一处为龙南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县将太平桥、玉石岩石刻申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乌石围、龙光围、沙坝围申报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批文保单位的公布是我县向文物强县跨越的重要举施。201*年,我县在全面完成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现次向县政府提出要求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扎实有效推进文物保护。随着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全面铺开,普查了解的文物点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但保存状况普遍不佳,个别的甚至面临损毁风险。我县根据普查进度,及时对普查了解到的文物点进

行了认定,公布了本区域内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纳入保护体系中,避免出现“前脚发现、后脚破坏”的被动局面,巩固好了普查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亟待保护。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大部分在乡村野外,普遍存在保存状况不好的现象。一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因认识不到文物的重要性,对普查发现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还存在有拆除破坏的想法,新发现的文物点亟待保护。

2、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前一阶段,我县虽然对文物普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也调动了社会民众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但仍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对文物普查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加强普查宣传,改善宣传措施,提高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然是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举措,完善措施,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成效1、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体系。历史建筑是龙南现存数量最大的城市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它是构成客家文化名城的基本元素。探讨多种保护模式,并抢救性保护一批新发现的文化资源,科学建立全方位、多种模式的保护体系,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为以后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创造良好条件,并建立起龙南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数据库。

2、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201*年初,我县邀请江西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完成了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杨村燕翼围维修方案的设计工作;编制了龙关线上精品客家围屋维修设计方案,并多方筹措资金完成里仁渔仔潭围、沙坝围的维修工作。

3、切实做好普查工作成果的转化。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保护方针,为更好地保护文物,发挥文物的价值作用,本着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对即将消失的文物资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以防止文物资源的灭失。同时,对此次普查工作中发现有开发价值的文物,要做好保护性开发,将文物优势转化了经济优势,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扩展阅读:铜仁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初稿)-

铜仁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201*.10

目录

第一部分普查工作背景

一、铜仁市基本情况

二、“三普”之前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组建、工作情况(一)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时间(二)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结构

(三)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建设、表彰奖励和新闻宣传等方面的重要决策事项和工作成果

二、普查队伍的组建、组织形式、人员培训、调查试点和工作情况

(一)普查队伍的组建时间、规模和组织形式(二)普查队伍接受培训的情况(三)本地区调查试点工作情况

(四)普查队伍在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工作情况(五)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起讫时间

(六)社会志愿者和其他行业人员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及工作简况

三、本地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情况

(一)普查队伍在实地文物调查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情况(二)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工作中普查数据审核、整改工作情况

(三)省级整体验收的数据接收、现场复核、数据整体审核以及整改工作情况

(四)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工作和省级整体验收工作的起讫时间

(五)本地区普查数据整体质量分析四、本地区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一)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原始纸质、电子档案的保管、管理工作情况

(二)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采集标本的保管、管理工作情况

(三)普查资料电子文本的备份工作情况

五、本地区普查期间的经济投入情况,应本着哪级投入哪级统计的原则第三部分普查成果

一、普查的整体成果和统计分析

(一)本地区普查成果的整体规模,包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规模、数据量、图纸、照片和标本的量化指标(二)本地区普查成果的主要分类数字二、普查数据的成果和成果转化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编制情况

(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情况

(四)各类专题、地区普查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情况三、专业队伍和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情况

(一)通过本次普查专业人员队伍规模、专业水平、人员结构和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情况

(二)通过本次普查文物保护专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以及基础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第四部分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分析

一、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所有权分析

第五部分普查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发现和采取的保护措施二、通过法律及其他手段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采取措施的情况

(一)在普查期间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以及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和规模

(二)在普查期间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级别

(三)在普查期间为保护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所实施的行政措施情况,如政府指定的规章、发布的通知等三、在普查期间为保护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经济投入情况

第六部分普查中的宣传工作

一、在各种媒体接受采访和以投、组稿的形式向社会报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成果的数量

二、以出版物形式宣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数量三、以展览形式向社会宣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数量

四、以宣传品、纪念品形式向社会宣传和普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知识和成果的数量第七部分表彰奖励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对工作成绩突出和有重要贡献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褒奖情况,获奖的单位、人员数量。第八部分体会和建议

附件: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部分工作成果统计表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印制规格要求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报送要求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号)、《国家文物局关于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发201*1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1*27号)和《铜仁行政公署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铜署发201*43号)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市自201*年与全国同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普查队员的辛勤努力下,各项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普查工作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铜仁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市区域不断扩展,文物原有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建设中破坏

文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求我们首先要摸清家底,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文物保护认识的深化,文物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延伸扩展。201*年底,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第一次在国务院的文件中,使用了“文化遗产”一词。“文物”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地域上,不仅有地上、地下,还有内河和领海的水下不可移动文物;在类别上,工业遗产、乡土建筑、老字号、革命遗址、文化线路、文化景观、20世纪遗产等过去被忽略的项目相继进入了保护视野。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广义的、多角度的文物普查,全面掌握各时代文化遗产的数量、类型、价值特点和保存状况,为将来进一步扩展文物保护范围,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后续力量。

201*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年起,用五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公布的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此次文物普查,实行全国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地方分级负责实施的

办法。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1*年初开始。依照《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与全国同步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一、铜仁市基本情况

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三千多年前,铜仁市锦江两岸已是人烟稠密、文化繁荣。铜仁汉为武陵郡,隋属清江、明阳二郡,唐初为辰州地,五代没于蛮,宋为思、珍二地,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以司治铜人有三,故名。明初改铜仁长官司,隶思州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铜仁府,隶贵州布政使司。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置铜仁县,1949年11月铜仁解放仍置县。1958年10月铜仁、江口、玉屏三县并为铜仁县。1961年7月又按原建制三县分开。198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地处武陵山脉中部,紧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重庆市秀山县。中心坐标为27°43′″N,109°11′″E。铜仁城市扩容2.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绿化率达51%,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市政府驻地谢桥街道办事处。

铜仁市全境总面积1410.19平方公里,辖4办事处、5镇7乡(河西、环北、市中、灯塔4个街道办事处,云场坪、川硐、坝黄、茶店、漾头5镇,桐木坪、鱼塘、大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龙山7乡),共98个村委会和21个居委会,

201*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6.67万人。有苗、土家、侗、仡佬、满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26.8万人,占总人口的72.4%。(一)地形

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湘西台地主峰雪峰山之间,地表形态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最高海拔1149米,最低海拔205米,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山地占67.8%,丘陵占28.2%,盆地(坝子)、河谷占4%。

(二)河流

境内河流多、密度大,俗称四十八溪。以锦江为干流,10公里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公里,主要有锦江、大江、小江、谢桥河、瓦屋河等,流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0%;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50至1400毫米,全市径流量39.207亿立方米,总水量11.4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丰富,全市干支流理论蕴藏量6.6万千瓦,可开发5万千瓦,人均占有水量居全省首位。(三)气候

铜仁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9,无霜期280天以上,日照数1171小时,热量丰富。

(四)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主要有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

1.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18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45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类13种、鸟类60种、鱼类47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大鲵(娃娃鱼)、山溪鲵、水獭、穿山甲、五步蛇等。

2.森林资源

全市林地面积80.93万亩,天然林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35.6%,植物种类3700多种,其中:各种树种320多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有珙桐、水杉、银杏、贵州紫薇等;中医药植物400多种,主要有治癌植物红豆杉,以及金银花、五倍子、桔梗等;经济林木100多种,主要有杜仲、猕猴桃、桠柑、淡竹、油桐、油茶、吴萸等;用材林上千种,主要有松、柏、杉和各种阔叶林木等。

3.旅游资源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旅游景观多达100多处,现已经开发、初具规模的主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和十里锦江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山古建筑群等。

铜仁城是一座与山相依托、与水相融合的山水城市,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景优美,神奇秀丽,既是民族民风淳朴的民族地区,又是极具革命传统教

育的红色老区。市辖区内有神奇壮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景点周逸群烈士故居、中南门古城、中国傩文化博物馆。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市全境,其上游的大小两江汇集于铜仁城中,并将城区一分为三,呈“S”状环城逶迤东去洞庭湖汇入长江。沿江两岸奇峰林立,峭壁嵌绿,碧波粼粼。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珍贵的文物古迹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百里锦江画廊,固而铜仁市自古就享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曾先后获得“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中国西部名城”、“201*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称号。

二、“三普”之前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

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前(201*年以前),铜仁市在全国的统一部署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展了两次文物普查。在两次文物普查中,铜仁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1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铜仁市东山古建筑群),省级不可移动文物两处(滑石复兴桥和新营垴屯墙、观音山莲花寺遗址),市级不可移动文物8处(文笔洞、白果树、岩懂遗址、牟家坡悬棺、莲池庵、清真寺、茶园山村寨、罗忠义烈士墓)。第三次文物普查查明,在118处文物点中,消失文物点51处,仍然存在的67处。

第二部分、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自国务院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铜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省、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会议精神,积极行动,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工作。

一、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组建、工作情况(一)、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时间

为确保第三次文物普查顺利开展,二00八年三月十七日,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成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铜府发201*41号)文件,成立了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次日,办事机构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成立。办公室设于铜仁市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局全体工作人员和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为成员。

铜仁市十七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在201*年3月底以前成立了由乡(镇)长、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站股所长为成员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自的普查办公室,在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开展本辖区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二)、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结构

根据《关于成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萍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张虹、市文广局局长李益

民任副组长,各乡镇及财政、发改、经贸、统计、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民宗、商务、供销、人武、文广、文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物局,由文广局分管副局长王俊任办公室主任,文物局全体工作人员和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参照此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设立模式开展工作。

(三)、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建设、表彰奖励和新闻宣传等方面的重要决策事项和工作成果。

政策保障二00八年二月,铜仁市人民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三月,市政府召集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召开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要求相关单位“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在会上下发《关于开展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铜府发201*11号)文件和《铜仁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对总体要求、普查目的、普查范围、内容、主要任务、普查原则、时间安排、工作宣传、数据和资料管理进行了明确,将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划分为建立机构、培训队伍(201*年10月至12月)、开展文物调查(201*年12月至201*年12月)、资料整理汇总、建设数据库、公布普查成果(201*年1月至201*年12月)三个阶段。同时,市政

府分管副市长与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各部门签订《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标责任书》。

组织保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普查工作总原则,文广(文物)部门在整个普查工作中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编制普查方案、普查经费预算、组建普查队伍、开展队伍培训等工作;发改、财政部门负责普查项目的核准立项、拨付普查经费与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经贸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作好工业文化遗产普查;水利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具有时代特色和重要价值的水利设施普查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林业设施方面的文化遗产普查;统计部门负责统计方面的业务指导;人武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军事设施方面的文化遗产普查,做负责保密工作;国土、建设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文化遗产普查中的测绘、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等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交通设施方面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民宗、民政部门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涉及宗教方面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各乡、镇、办事处负责协助文化文物部门做好本区域内的文化遗产普查,并收集基层信息,联系相关村、组。

物质保障铜仁市财政较为困难,但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市政府将文物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市财政根据普查工作需要逐

年拨付。市级财政共拨付资金31万元,其中201*年16万元,201*年10万元,201*年5万元。为市三普办协调专用普查车一辆,并购置数码相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录音笔,GPS定位仪,打印机,复印机,皮尺、圈尺、指南针、绘图板等工作设备。落实上级有关文物普查野外工作补贴政策,兑现普查队员的野外普查工作补贴,普查队员进行野外普查时按每人每天50元标准给予补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普查队员工作积极性。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根据《铜仁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工作分工,在普查过程中全力配合、协助文化文物部门搞好相关工作,确保基础资料的全面、准确。特别是各乡、镇、办事处在线索提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第三次文物普查搞清了各自辖区内的文化遗产分布保护现状,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

制度建设机构组建后,三普办公室注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确保三普工作规范高效。先后制定了铜仁市三普工作办公室《考勤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宣传制度》、《物品保管制度》等。普查队立足市情,制定三普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划分出最佳的普查路线和时间安排,以乡镇为单元,将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实行分片、分区域普查。深入全市17个乡镇,逐乡镇驻村入户扎实开展文物田野调查工作,做到了村不漏组、组

不漏户,做到了乡镇踏查率100%,行政村踏查率100%,自然村踏查率100%。

表彰奖励立足市情,充分提高普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补助办法和标准,对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人员,按照每人每天50元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共对11名田野调查人员发放田野调查补助2万多元(201*至201*年)。在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及时召开阶段性的总结表彰会议,对在该阶段的突出工作者给予全市通报表扬和表彰。在宣传发动、田野调查等阶段性工作结束时分别表彰3人次,对组织得力、配合到位、积极协调的单位部门和乡镇办事处给予表扬,对在三普工作中积极提供线索、向文物管理部门移交文物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新闻宣传通过市、乡、村三级联运宣传,综合各种运用宣传手段、宣传渠道、宣传平台,在全社会很好地形成了共同参与、共同关注三普工作的社会氛围。将全市三普工作宣传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与综治宣传相结合,丰富我市三普工作宣传手段。通过“文化遗产日”、三普专题成果展、在电视、网络、报纸开设专栏、在市内建立专题宣传橱窗等形式,不断深化三普宣传主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进行专题咨询、在农村书写宣传标语、开设流动宣传车、在城区建立宣传广告牌等形式,不断扩大我市三普工作宣传面。自我市开展三普工作以来,累计在市电

视台播放专题节目七期,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报纸、网络采用各种信息、简讯十一条,设立宣传拱门4个,制作宣传展板六块,专题宣传活动四场,观众近五万人,电视报道3条。将宣传工作与田野调查工作有机结合,走到一处,宣传到一处,有效地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文化遗产保护责任感。

二、普查队伍的组建、组织形式、人员培训、调查试点和工作情况

(一)普查队伍的组建时间、规模和组织形式铜仁市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建后,于201*年4月份组建了普查队伍,普查队伍共分市和乡、镇、办事处两级组织,其中市级普查队由文博专业人员构成,乡镇办事处由文广站级相关人员构成,业务上接受市级普查小组的指导。市级普查小组共有8人,乡镇办事处普查小组共有队伍17个,人数为34人。市级普查小组负责主要专业技术方面的调查、录入、登记,乡、镇、办事处普查队主要负责线索收集和提供、协调配合等有关工作。

(二)普查队伍接受培训的情况

二00八年,铜仁市选派四名三普业务骨干分别参加了贵州省文物局和铜仁地区文物局举办的三普业务培训。201*年6月,我市举行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乡镇主管领导、文化站长进行了业务培训。按照“熟悉业务、精通技术、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年

轻力量为主”的组队原则,抽调8名同志组成文物普查队,负责全市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各乡、镇、办事处的文化站工作人员为线索联络员和基层普查人员,成立了一支34人的义务普查队伍。

(三)调查试点工作情况

经充分调查,结合铜仁市文物分布和遗存实际,铜仁市确定瓦屋乡为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试点乡。按照“先搞试点,后推开”的工作要求,201*年6月份,铜仁市三普办完成对瓦屋乡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于201*年7月提请铜仁地区三普办组织专家进行市级试点验收。通过试点,三普办工作人员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程序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发现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和缺点,为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

(四)普查队伍在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工作情况铜仁市普查队伍在实地文物调查中,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五勤”要求,即:手勤(多记录)、嘴勤(多了解)、脚勤(多深入)、眼勤(多观察)、脑勤(多思考),发杨“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危险、四不怕认真”的普查工作作风,在计划时间内走遍了全市的17个乡镇办事处和150个行政村及所有自然村寨,做到“市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时效性,普查队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全市划分为六个不同的普查区域,制定科学的普查线路,把文物普查与非物质文化调查等工作

相结合,主动拓宽普查面,确保文物普查内涵和外延信息的全面准确。

(五)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起讫时间

铜仁市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起始于201*年6月,完成于201*年5月。

(六)社会志愿者和其他行业人员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及工作简况

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得到广大社会志愿者和其它行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帮助。在普查过程中,铜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积极发挥主管部门作用,组织协调系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到普查工作,特别是图书馆馆长田晓东同志,担负了田野调查、资料查阅、照像、绘图等大量工作。图书馆、文化馆的其它同志也对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从各自的不同专业角度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同时,铜仁市通过积极引导和组织,组建了一支以退休教师、退休文博工作人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为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情况

(一)普查队伍在实地文物调查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加强日常监管,控制普查进度和质量。普查前期先由各乡镇办事处提供调查征集初步线索,后市普查组再根据划分的区域和线路深入乡村、社区,通过召开老同志座谈会、社区居民座谈会,印发文物线索调查表,进一步广泛征求文

物普查线索。市普查办多次组织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前来授课,进行专业指导。

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后,普查办按时举行工作例会,深入开展业务培训,协调掌握好普查的进度和质量。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协调解决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普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和难点,逐级上报请示铜仁地区三普办和贵州省三普办,确保普查工作的数据统一和标准规范。

(二)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工作中普查数据审核、整改工作情况

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阶段和数据录入于201*年11月份基本结束,同月接受铜仁地区三普办验收。在验收前,铜仁市三普办进行了认真自查和复核。在验收过程中,铜仁地区三普办提出了铜仁市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有关说明、描述、记录、登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不符合普查要求的登记点进行了局面反馈和说明。铜仁市三普办根据地区三普办的意见和要求,逐一进行整改,共整改登记点十二处,问题四十三个。同年12月全面完成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验收阶段普查数据审核和整改工作。

(三)省级整体验收的数据接收、现场复核、数据整体审核以及整改工作情况

201*年3月27日,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通过省级整体验收。经贵州省三普验收组数据接收、现场复核、数据整体审核,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合格”。同时,验收组

针对在验收过程发现的问题,指出了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表述需进一步规范,并要力争发现更多的文物点。根据省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铜仁市三普办对已经登录的文物点在表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共整改四个点。

(四)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工作和省级整体验收工作的起讫时间。

铜仁市基本单元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工作的起讫时间为201*年12月至201*年3月。省级整体验收工作的起讫时间为201*年3月26日至201*年11月24日。

(五)本地区普查数据整体质量分析四、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自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始,铜仁市始终注意各种普查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柜,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这是普查工作的见证,是直接的普查成果。

(一)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原始纸质、电子档案的保管、管理工作情况

铜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共形成原始纸质档案5卷17册,其中文物点登记册16册,民族文化村寨登记册1册,文书档案2卷,原始登记资料2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档案》8册,工作照片1册,录像资料20余

盘。光盘5张,责任书17份,电子档案4G。已全部收集整理并建档,由专人管理。

(二)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采集标本的保管、管理工作情况

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共采集标本1200多件,铜仁市收集保管26件,其余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管。同时,在实地文物调查中,铜仁市征集到国家二级文物巴蜀时期铜钲一件和二件熊猫牙齿化石,由铜仁市文物管理局保管。

(三)普查资料电子文本的备份工作情况

普查资料电子文本由专门的普查电脑储存,为加强安全性,专门购置一移动硬盘,对普查电子文本进行备份,作为普查档案由专人保管。

五、普查期间的经济投入情况

铜仁市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市级财政共投入53万元,其中201*年匹配18万元(包括201*年追加经费),201*年10万元,201*年5万元。201*年锦江流域铜仁市专项考古调查20万元。铜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铜仁市文物管理局筹措并投入工作经费14万元,合计67万元。在经费开支中,包括电脑、硬盘、相机、打印机、复印机、GPS、圈尺、皮尺、直尺等工作设备购置,锦江流域铜仁段芦家洞考古发掘,文物征集,资料打印,田野调查补助等。

第三部分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汇总

一.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总量统计: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总量统计表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东屏山寺刘道忠墓刘道忠神道碑丁家溪保家楼遗址丁家溪刘氏宗祠漾头粮仓观音山莲花寺十字坡营盘遗址司前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瓦屋文昌阁遗址白岩河堤黄氏宗祠徐如澍墓锡堡遗址宋家坝遗址茅溪遗址笔架冲遗址磨刀湾遗址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黄土坎渠马元熊就义处油库石器采集点陈建华烈士故居铜漾古驿道上塘于出土点张家祠堂新营垴屯清真寺明德中学旧址湘黔驿道石灰坡段茶园山庄寨门刘元晃宅周逸群故居城南小学旧址府文庙遗址中南门福音堂天主堂铜仁城墙遗址202122454647云寨董营盘遗址方田坝铜钲出土点方田坝遗址龙井遗址蓼沟桥茅溪渡口记事碑424344676869路腊杨氏民宅茶店化石出土点中南门码头西门码头东门大桥中南门龙舟节看台遗址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光涵仁寿摩崖石刻牟家坡岩洞葬坪茶中学旧址莲池庵遗址响塘龙寺遗址火神庙遗址市政府办公楼旧址施滩遗址落鹅遗址杨令婆庙遗址广济桥岩董遗址黄腊关遗址坳田董遗址落箭坪遗址新屋遗址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国立第三中学旧址瓦窑河电站川主宫飞山庙杨家大院刘建桃宅水星阁外国专家楼跨鳌亭铜仁行政公署旧址保保溪化石出土点东山寺三元桥石阳洞古井桂花树唐宅铜仁化肥厂旧址铜思公路鹭鸶岩段646566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双峰庵遗址苗塘山石拱桥白水石拱桥唐心德墓沈氏百岁坊谷坳上屯墙遗址谷坳屯遗址紫金寺遗址团结水库梅花水库万家堰兴隆桥大坪红军标语文基石拱桥黑岩化石出土点茅溪化石出土点吉星高照摩崖石刻木杉河桥遗址毕冲杨氏宗祠毕冲石拱桥开泰桥遗址瓮坑水库卜口场红号军战场遗868788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杜家园陶器采集点明山和尚墓坳上坪遗址复兴桥陈金桥宅刘开朝宅长坪公社旧址孙氏宗祠保龙泉老羊坪石拱桥茶园山古井凉湾水库杉木溪飞山庙遗址杉木溪桥新塘染坊遗址天王庙遗址金盆营盘遗址老屯桥羊寨供销社旧址柳大建宅清塘古井兴旺场公社旧址牛亚古道铜仁段遗址址109110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伏魔庵遗址铜仁汞矿旧址徐冠群宅徐绪九宅徐永喜宅徐松宅孟溪杨氏宗祠罗河溪桥挞扒洞化石出土点楠木桥罗树奎烈士墓滑石营遗址打石场屯遗址云场坪汞矿遗址杨氏窨子屋宋家坝张宅文笔塔文笔洞摩崖石刻邓光沅墓十三烈士陵园郭养性墓徐以暹墓131132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孟溪回龙寺碑杨氏功名桅杆四面碑秤杆坪杨氏民宅张金顺宅稿坪古井万式炯故居万久平宅稿坪寨门向氏民居杨光才宅路腊古井杨志明宅姚志军宅西门大桥木莲溪桥遗址玉头冲石拱桥洪世配宅廖家水井洪世江宅桐木坪文革标语刘洪兴宅153

徐穆墓174刘简能合葬墓二、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统计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分类统计表

类别古遗址

名称丁家溪保家楼遗址十字坡营盘遗址云寨董营盘遗址谷坳上屯墙遗址谷坳屯遗址滑石营遗址打石场屯遗址新营垴屯茶园山庄寨门铜仁城墙遗址金盆墚营盘遗址观音山莲花寺瓦屋文昌阁遗址莲池庵遗址响塘龙寺遗址火神庙遗址杨令婆庙遗址双峰庵遗址紫金寺遗址伏魔庵遗址府文庙遗址杉木溪飞山庙遗址天王庙遗址锡堡遗址宋家坝遗址茅溪遗址笔架冲遗址磨刀湾遗址方田坝遗址龙井遗址施滩遗址落鹅遗址岩董遗址黄腊关遗址类号123456789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古遗址坳田董遗址落箭坪遗址新屋遗址坳上坪遗址铜漾古驿道湘黔驿道石灰坡段牛亚古道铜仁段遗址木杉河桥遗址开泰桥遗址木莲溪桥遗址卜口场红号军战场遗址云场坪汞矿遗址上塘于出土点方田坝铜钲出土点油库石器采集点中南门龙舟节看台遗址杜家园陶器采集点新塘染坊遗址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123456789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28

古墓葬刘道忠墓徐如澍墓邓光沅墓郭养性墓徐以暹墓徐穆墓唐心德墓刘简能合葬墓牟家坡岩洞葬明山和尚墓古建筑

东屏山寺文笔塔清真寺东山寺丁家溪刘氏宗祠司前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黄氏宗祠毕冲杨氏宗祠孟溪杨氏宗祠张家祠堂飞山庙孙氏宗祠白岩河堤蓼沟桥广济桥苗塘山石拱桥古建筑

白水石拱桥兴隆桥文基石拱桥毕冲石拱桥罗河溪桥楠木桥中南门码头西门码头三元桥复兴桥老羊坪石拱桥杉木溪桥老屯桥玉头冲石拱桥川主宫跨鳌亭徐冠群宅徐绪九宅徐永喜宅徐松宅杨氏窨子屋宋家坝张宅刘元晃宅路腊杨氏民宅杨家大院桂花树唐宅陈金桥宅刘开朝宅柳大建宅张金顺宅万式炯故居万久平宅向式民居杨光才宅杨志明宅姚志军宅洪世配宅洪世江宅刘洪兴宅石阳洞古井保龙泉茶园山古井清塘古井稿坪古井路腊古井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1122123124廖家水井稿坪寨门刘道忠神道碑刻茅溪渡口记事碑光涵仁寿摩崖石刻吉星高照摩崖石刻文笔洞摩崖石刻孟溪回龙寺碑沈氏百岁坊杨氏功名桅杆漾头粮仓坪茶中学旧址明德中学旧址城南小学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国立第三中学旧址铜仁市政府办公楼旧址铜仁行政公署旧址中南门福音堂天主堂团结水库梅花水库万家堰瓮坑水库黄土坎渠瓦窑河电站凉湾水库大坪红军标语兴旺场公社旧址桐木坪文革标语四面碑铜仁汞矿旧址铜仁化肥厂旧址罗树奎烈士墓十三烈士陵园马元熊就义处陈建华烈士故居周逸群故居东门大桥铜思公路鹭鸶岩段西门大桥水星阁外国专家楼长坪公社旧址羊寨供销社旧址刘建桃宅秤杆坪杨氏民宅636412345678123456789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30

石窟寺及石刻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黑岩化石出土点茅溪化石出土点其他挞扒洞化石出土点茶店化石出土点保保溪化石出土点12345170171172173174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分类统计柱状图80604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20石窟寺及石刻石窟寺及石刻其他0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

古墓葬古建筑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分类统计饼状图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古墓葬古建筑

三、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单体文物分类统计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单体文物分类统计表

类别古遗

名称军事设施遗址丁家溪保家楼遗址十字坡营盘遗址云寨董营盘遗址谷坳上屯墙遗址谷坳屯遗址滑石营遗址打石场屯遗址新营垴屯茶园山庄寨门铜仁城墙遗址金盆墚营盘遗址寺庙遗址观音山莲花寺瓦屋文昌阁遗址莲池庵遗址响塘龙寺遗址火神庙遗址杨令婆庙遗址双峰庵遗址紫金寺遗址序号12345678910111234567832

址古遗址伏魔庵遗址府文庙遗址杉木溪飞山庙遗址天王庙遗址聚落址锡堡遗址宋家坝遗址茅溪遗址笔架冲遗址磨刀湾遗址方田坝遗址龙井遗址施滩遗址落鹅遗址岩董遗址黄腊关遗址坳田董遗址落箭坪遗址新屋遗址坳上坪遗址驿站古道遗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古战场矿冶遗址窖藏址其他古遗址铜漾古驿道湘黔驿道石灰坡段牛亚古道铜仁段遗址木杉河桥遗址开泰桥遗址木莲溪桥遗址云场坪汞矿遗址上塘于出土点方田坝铜钲出土点油库石器采集点杜家园陶器采集点新塘染坊遗址910111212345678910111213141512312311124512345612121233

卜口场红号军战场遗址1中南门龙舟节看台遗址3古墓葬名人或贵族墓刘道忠墓徐如澍墓邓光沅墓郭养性墓徐以暹墓徐穆墓普通墓葬其他古墓葬唐心德墓刘简能合葬墓牟家坡岩洞葬明山和尚墓东屏山寺文笔塔

寺观塔幢古建筑古建筑

清真寺东山寺坛庙祠堂丁家溪刘氏宗祠司前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黄氏宗祠毕冲杨氏宗祠孟溪杨氏宗祠张家祠堂飞山庙孙氏宗祠堤坝渠堰桥涵码头桥涵码头白岩河堤蓼沟桥广济桥苗塘山石拱桥白水石拱桥兴隆桥文基石拱桥毕冲石拱桥罗河溪桥楠木桥中南门码头西门码头三元桥复兴桥老羊坪石拱桥杉木溪桥老屯桥玉头冲石拱桥驿站会馆亭台楼阙宅第民居川主宫跨鳌亭徐冠群宅徐绪九宅徐永喜宅徐松宅杨氏窨子屋宋家坝张宅刘元晃宅路腊杨氏民宅杨家大院桂花树唐宅陈金桥宅刘开朝宅柳大建宅张金顺宅34123456789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1234567891011121314古建筑万式炯故居万久平宅向式民居杨光才宅杨志明宅姚志军宅洪世配宅洪世江宅刘洪兴宅池塘井泉石阳洞古井保龙泉茶园山古井清塘古井稿坪古井路腊古井廖家水井其他古建筑稿坪寨门刘道忠神道碑刻茅溪渡口记事碑光涵仁寿摩崖石刻吉星高照摩崖石刻文笔洞摩崖石刻孟溪回龙寺碑其他石刻沈氏百岁坊杨氏功名桅杆漾头粮仓坪茶中学旧址明德中学旧址城南小学旧址国立第三中学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宗教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铜仁行政公署旧址中南门福音堂天主堂团结水库梅花水库万家堰瓮坑水库黄土坎渠瓦窑河电站凉湾水库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坪红军标语兴旺场公社旧址桐木坪文革标语四面碑碑刻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112345612112342121234567123435

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铜仁市政府办公楼旧址代表性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烈士墓及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名人故、旧居交通道路设施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金融商贸建筑传统民居铜仁汞矿旧址铜仁化肥厂旧址罗树奎烈士墓十三烈士陵园马元熊就义处陈建华烈士故居周逸群故居东门大桥铜思公路鹭鸶岩段西门大桥水星阁外国专家楼长坪公社旧址羊寨供销社旧址刘建桃宅秤杆坪杨氏民宅黑岩化石出土点12121121231211212345其他茅溪化石出土点挞扒洞化石出土点茶店化石出土点保保溪化石出土点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单体文物分类统计柱状图25201*105传统民居交通道路设施烈士墓及纪念设施水利设施及附属物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碑刻宅第民居桥涵码头寺观塔幢名人或贵族墓0矿冶遗址驿站古道遗址军事设施遗址军事设施遗址古战场普通墓葬桥涵码头其他古建筑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烈士墓及纪念设施金融商贸建筑军事设施遗址寺庙遗址聚落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古战场矿冶遗址窖藏址其他古遗址名人或贵族墓普通墓葬其他古墓葬寺观塔幢坛庙祠堂堤坝渠堰桥涵码头驿站会馆亭台楼阙宅第民居池塘井泉其他古建筑碑刻其他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宗教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烈士墓及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名人故、旧居交通道路设施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金融商贸建筑传统民居其他37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单体文物分类统计饼状图传统民居金融商贸建筑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交通道路设施名人故、旧居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工业建筑及附属物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宗教建筑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石刻其他军事设施遗址寺庙遗址聚落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碑刻其他古建筑池塘井泉古战场矿冶遗址窖藏址其他古遗址名人或贵族墓普通墓葬其他古墓葬寺观塔幢宅第民居亭台楼阙驿站会馆堤坝渠堰桥涵码头坛庙祠堂

四、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文物点分类统计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复查点分类统计表

类别名称分序号123412345678911121112123451123412311总序号古遗址军事设施遗址寺庙遗址打石场屯遗址新营垴屯茶园山庄寨门铜仁城墙遗址观音山莲花寺莲池庵遗址响塘龙寺遗址火神庙遗址杨令婆庙遗址双峰庵遗址紫金寺遗址伏魔庵遗址府文庙遗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聚落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矿冶遗址窖藏址其他古遗址岩董遗址湘黔驿道石灰坡段木杉河桥遗址开泰桥遗址云场坪汞矿遗址上塘于出土点中南门龙舟节看台遗址杜家园陶器采集点徐如澍墓邓光沅墓郭养性墓徐以暹墓徐穆墓牟家坡岩洞葬东屏山寺文笔塔清真寺东山寺古墓葬古建筑名人或贵族墓其他古墓葬寺观塔幢坛庙祠堂堤坝渠堰黄氏宗祠张家祠堂飞山庙白岩河堤蓼沟桥古建筑桥涵码头桥涵码头广济桥兴隆桥罗河溪桥楠木桥中南门码头西门码头三元桥复兴桥2345678911123451123123121211211211234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驿站会馆亭台楼阙宅第民居川主宫跨鳌亭徐冠群宅徐绪九宅徐永喜宅徐松宅杨家大院池塘井泉碑刻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宗教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茶园山古井光涵仁寿摩崖石刻吉星高照摩崖石刻文笔洞摩崖石刻明德中学旧址城南小学旧址国立第三中学旧址中南门福音堂天主堂万家堰黄土坎渠大坪红军标语罗树奎烈士墓十三烈士陵园马元熊就义处陈建华烈士故居周逸群故居东门大桥黑岩化石出土点茅溪化石出土点挞扒洞化石出土点保保溪化石出土点石窟寺及石刻烈士墓及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名人故、旧居交通道路设施其他

铜仁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复查点文物分类统计柱状图108642筑施施建设设筑性念路建道馆居刻碑教表纪通幢堰会民宗代或站第宅及地交渠0坝迹念址址墓塔观堤驿史纪军事设施遗址堤坝渠堰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址址遗藏族寺要件遗落不窖贵或重事施聚码人名代史设梁现历事桥近要军他重其

军事设施遗址寺庙遗址聚落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不遗址矿冶遗址窖藏址其他古遗址名人或贵族墓其他古墓葬寺观塔幢坛庙祠堂堤坝渠堰桥涵码头驿站会馆亭台楼阙宅第民居池塘井泉碑刻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宗教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烈士墓及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名人旧、故居交通道路设施其他41

铜仁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复查点文物分类统计饼状图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交通道路设施名人旧、故居或纪念设施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及代表性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宗教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碑刻池塘井泉宅第民居亭台楼阙驿站会馆其他寺庙遗址聚落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不遗址矿冶遗址窖藏址其他古遗址名人或贵族墓其他古墓葬寺观塔幢桥涵码头坛庙祠堂堤坝渠堰

五、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分类统计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分类统计表

类别名称分总序序号号古军事设施遗址丁家溪保家楼遗址十字坡营盘遗址云寨董营盘遗址谷坳上屯墙遗址谷坳屯遗址滑石营遗址金盆营盘遗址112233445566771829310111212313414515616寺庙遗址瓦屋文昌阁遗址杉木溪飞山庙遗址天王庙遗址锡堡遗址宋家坝遗址茅溪遗址笔架冲遗址磨刀湾遗址方田坝遗址遗址聚落址龙井遗址施滩遗址落鹅遗址黄腊关遗址坳田董遗址落箭坪遗址新屋遗址坳上坪遗址71781891910201*21122213231424125226驿站古道遗址铜漾古驿道牛亚古道铜仁段遗址桥梁码头遗址古战场木莲溪桥遗址卜口场红号军战场遗址方田坝铜钲出土点12712812923033113213323433513644

其他古遗址油库石器采集点新塘染坊遗址古墓葬名人或贵族墓普通墓葬刘道忠墓唐心德墓刘简能合葬墓明山和尚墓

丁家溪刘氏宗祠古建筑古建筑

坛庙祠堂司前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毕冲杨氏宗祠孟溪杨氏宗祠孙氏宗祠23733843954064114224334444554664774884915025135245355465575685795845

桥涵码头苗塘山厂拱桥白水石拱桥文基石拱桥毕冲石拱桥老羊坪石拱桥杉木溪桥老屯桥玉头冲石拱桥杨氏窨子屋宋家坝张宅刘元晃宅路腊杨氏民宅桂花树唐宅陈金桥宅刘开朝宅柳大建宅张金顺宅宅第民居万式炯故居万久平宅向式民居杨光才宅杨志明宅姚志军宅洪世配宅洪世江宅刘洪兴宅池塘井泉石阳洞古井保龙泉清塘古井稿坪古井路腊古井廖家水井其他古建筑稿坪寨门刘道忠神道碑刻茅溪渡口记事碑孟溪回龙寺碑其他石刻沈氏百岁坊杨氏功名桅杆105911601261136214631564166517661867168269370471572673174175276377178279石窟寺及石碑刻刻石窟寺及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漾头粮仓180坪茶中学旧址铜仁市政府办公楼旧址铜仁行政公署旧址18118228318428538648758818929039119229319429519629719819947

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团结水库梅花水库瓮坑水库瓦窑河电站凉湾水库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物兴旺场公社旧址桐木坪文革标语四面碑铜仁汞矿旧址铜仁化肥厂旧址交通道路设施铜思公路鹭鸶岩段西门大桥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水星阁外国专家楼长坪公社旧址金融商贸建筑传统民居

羊寨供销社旧址刘建桃宅秤杆坪杨氏民宅其他茶店化石出土点21001101铜仁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分类统计柱状图201*105筑他址筑施建其设贸刻筑旧建路商建性道融头泉碑构性机表通金表要代交0代及址址葬码井墓涵塘重址及迹遗遗通桥池及军事设施遗址池塘井泉金融商贸建筑址落迹史头古普件遗聚史要码他事施其要史重设梁重历代事桥代要现军现重近近他其军事设施遗址寺庙遗址聚落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古战场其他古遗址名人或贵族墓普通墓葬坛庙祠堂桥涵码头宅第民居池塘井泉其他古建筑碑刻其他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物交通道路设施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金融商贸建筑传统民居其他

48

铜仁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分类统计饼状图传统民居其他金融商贸建筑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交通道路设施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军事设施遗址寺庙遗址聚落址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石刻驿站古道遗址碑刻其他古建筑池塘井泉桥梁码头遗址古战场其他古遗址名人或贵族墓普通墓葬坛庙祠堂宅第民居桥涵码头

六、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点时代统计

铜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年代分类统计表

统计年代总旧新夏秦明清中中待序类别名称石石、、华华定号器器商汉民人年时时、国民代代代周共和国丁家溪保家楼遗址●1十字坡营盘遗址●2云寨董营盘遗址●3谷坳上屯墙遗址●4谷坳屯遗址●5军事设施滑石营遗址●6遗址打石场屯遗址●7新营垴屯●8古茶园山庄寨门●9铜仁城墙遗址●10金盆营盘遗址●11观音山莲花寺●12瓦屋文昌阁遗址●13莲池庵遗址●14响塘龙寺遗址●15火神庙遗址●16杨令婆庙遗址●17寺庙遗址遗双峰庵遗址●18紫金寺遗址●19伏魔庵遗址●20府文庙遗址●21杉木溪飞山庙遗址●22天王庙遗址●23锡堡遗址●24宋家坝遗址●25茅溪遗址●26笔架冲遗址●27磨刀湾遗址●28方田坝遗址●29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9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