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2:22:13 | 移动端: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201*年9月7日)

在第2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教师致以崇高敬意!祝大家教师节愉快!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两基”攻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

教育兴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普及基础教育之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根本不可能普及基础教育。1949年之前,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人口文盲率达到8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总体上很低。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国家把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上重要日程,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大力普及初等教育,这也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随后颁布《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明确规定。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到201*年,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在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当时尚未实现“两基”的4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针对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自然条件差、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国家投入数百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重大教育工程,到201*年,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扭转。如今,在我国的许多边远山区,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

第二件大事,是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真正免费义务教育。从201*年开始,国家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住宿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并逐步推向全国,到201*年城市也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经费保障方面,201*年开始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财政保障范围。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实施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初步解决了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至此,全国城乡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1亿多适龄儿童少年上学不花钱成为现实。

第三件大事,是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通过完善和实施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和提供助学贷款等方式,为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保证学生不会因经济原因而中断学业。同时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支持。从201*年到201*年六年间,国家财政投入从53.6亿元增加到674.1亿元,增加了近13倍,累计投入242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从20.1亿元增加到317.4亿元,增加了近16倍。全社会投入助学资金总额更是达到3638.8亿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85年我们提出目标算起,经过几届政府和全社会2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年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广大教育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成就了亿万孩子的人生梦想,而且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完成了“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我国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基本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但更大的挑战是“上好学”。今后要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推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让教育更好地惠及全民。这里,重点讲三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领域。衡量义务教育公平性的主要标志,就是均衡发展。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的差距也很悬殊,由此出现“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很大。加快解决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消除,但我们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一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保证学校的师资配备和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配置基本达标,逐步实现同一区域不同学校软硬件配置基本无差异。要适应城市化、信息化的新形势,调整完善学校布局,逐步解决一些地方中小学“大班额”和“超级大校”的问题。农村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尽量让孩子们就近上学。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薄弱学校建设。中央财政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二是着力缩小校际师资差距。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师”。要建立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继续实施“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等政策措施,拓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国家教师培训项目也要重点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三是更加有效地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解决好留守儿童上学问题。认真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问题。对城乡低保和经济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按政策给予补助。此外,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做好孤儿照顾和教育工作。(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只有这样,学生、教师、学校才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学习、去教学、去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鼓励个性发展。二要改变教学方式。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三要合理设置课程。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切实解决课程和作业偏多、偏深、偏难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四要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当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压力大,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三)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不断深化改革。这里强调几点:一要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行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和监督,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二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不但大学应由教育家来办,中小学也应由教育家来办。要改变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管理和办学模式。三要完善升学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不改革,应试教育就很难破除。改革总的方向是,在保证公平公正这个根本前提下,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并让学生有多次选择机会,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四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这是解决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政府在教育发展方面最重要的职责是保基本、促公平。要加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不但要有民办高校,中小学也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办学。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三、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战国时代,荀子就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的至理名言。我多次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能够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实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使1000多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有了可靠保障,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教师。二是在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5年累计招收5.5万名免费师范生,已毕业的两届2万多名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湖南、江西、新疆等18个省区也开展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三是实施“特岗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201*年以来招聘近30万名特岗教师到中西部“两基”攻坚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留任比例连续三年达到87%以上,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自愿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施展才华。四是启动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近两年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培训了350万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许多农村教师第一次有了进城学习培训的机会。五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覆盖近百个地级市,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提高到正高级。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价值的认可,是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六是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近两年中央投入56亿元、建设宿舍10.5万套,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七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实施“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到201*年,高校共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171人,占全国总数的64.4%。八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学历水平、职称结构有了大幅改善,近4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20年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计划“十二五”投入26亿元,支持45万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万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这些措施,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还不平衡,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这里,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谈几点看法。

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大学教授特别是名教授,要坚持进课堂,给本科生上课。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要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要把教好书作为教师评价、晋升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师搞科研、发表论文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要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师范教育要造就大批教育家。要继续发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

第三,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边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编制,要考虑当地特殊情况,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薄弱问题仍是当前突出问题。要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探索建立省级统筹补充农村教师的机制。要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并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要增加农村教师津补贴,提高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总之,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地区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一定要大有作为。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扩展阅读: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年9月7日)

《人民日报》(201*年09月10日03版)

在第2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教师致以崇高敬意!祝大家教师节愉快!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两基”攻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

教育兴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普及基础教育之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根本不可能普及基础教育。1949年之前,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人口文盲率达到8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总体上很低。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国家把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上重要日程,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大力普及初等教育,这也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随后颁布《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明确规定。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到2000年,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在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当时尚未实现“两基”的4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针对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自然条件差、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国家投入数百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重大教育工程,到2007年,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扭转。如今,在我国的许多边远山区,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

第二件大事,是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真正免费义务教育。从2003年开始,国家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住宿生活费的“两

免一补”政策,并逐步推向全国,到2008年城市也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经费保障方面,2005年开始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财政保障范围。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实施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初步解决了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至此,全国城乡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1亿多适龄儿童少年上学不花钱成为现实。

第三件大事,是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通过完善和实施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和提供助学贷款等方式,为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保证学生不会因经济原因而中断学业。同时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支持。从2006年到2011年六年间,国家财政投入从53.6亿元增加到674.1亿元,增加了近13倍,累计投入242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从20.1亿元增加到317.4亿元,增加了近16倍。全社会投入助学资金总额更是达到3638.8亿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85年我们提出目标算起,经过几届政府和全社会2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广大教育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成就了亿万孩子的人生梦想,而且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完成了“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我国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基本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但更大的挑战是“上好学”。今后要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推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让教育更好地惠及全民。这里,重点讲三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领域。衡量义务教育公平性的主要标志,就是均衡发展。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的差距也很悬殊,由此出现“择校热”等突出问题,

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很大。加快解决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消除,但我们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一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保证学校的师资配备和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配置基本达标,逐步实现同一区域不同学校软硬件配置基本无差异。要适应城市化、信息化的新形势,调整完善学校布局,逐步解决一些地方中小学“大班额”和“超级大校”的问题。农村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尽量让孩子们就近上学。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薄弱学校建设。中央财政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二是着力缩小校际师资差距。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师”。要建立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继续实施“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等政策措施,拓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国家教师培训项目也要重点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三是更加有效地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解决好留守儿童上学问题。认真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问题。对城乡低保和经济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按政策给予补助。此外,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做好孤儿照顾和教育工作。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只有这样,学生、教师、学校才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学习、去教学、去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鼓励个性发展。二要改变教学方式。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三要合理设置课程。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切实解决课程和作业偏多、偏深、偏难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四要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当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压力大,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三)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不断深化改革。这里强调几点:一要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行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和监督,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二要倡导教育家办学。

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不但大学应由教育家来办,中小学也应由教育家来办。要改变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管理和办学模式。三要完善升学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不改革,应试教育就很难破除。改革总的方向是,在保证公平公正这个根本前提下,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并让学生有多次选择机会,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四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这是解决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政府在教育发展方面最重要的职责是保基本、促公平。要加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不但要有民办高校,中小学也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办学。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战国时代,荀子就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的至理名言。我多次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能够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实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使1000多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有了可靠保障,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教师。二是在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5年累计招收5.5万名免费师范生,已毕业的两届2万多名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湖南、江西、新疆等18个省区也开展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三是实施“特岗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2006年以来招聘近30万名特岗教师到中西部“两基”攻坚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留任比例连续三年达到87%以上,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自愿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施展才华。四是启动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近两年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培训了350万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许多农村教师第一次有了进城学习培训的机会。五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覆盖近百个地级市,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提高到正高级。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价值的认可,是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六是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近两年中央投入56亿元、建设宿舍10.5万套,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七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实施“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到2011年,高校共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171人,占全国总数的64.4%。八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教师学历水平、职称结构有了大幅改善,近4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2011年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计划“十二五”投入26亿元,支持45万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万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这些措施,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还不平衡,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这里,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谈几点看法。

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大学教授特别是名教授,要坚持进课堂,给本科生上课。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要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要把教好书作为教师评价、晋升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师搞科研、发表论文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要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师范教育要造就大批教育家。要继续发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

第三,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边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编制,要考虑当地特殊情况,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薄弱问题仍是当前突出问题。要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探索建立省级统筹补充农村教师的机制。要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并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要增加农村教师津补贴,提高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

总之,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地区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一定要大有作为。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9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