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技术--总结007

技术--总结007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2:50:13 | 移动端:技术--总结007

技术--总结007

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唐远征,略阳工务段钢轨探伤工,从事探伤工作22年,热爱本职工作,曾多次在分局、路局参加工务系统比武竞赛,并获得好评,先后被西安分局授予“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同志与同事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勤于动手、动脑,刻苦专研业务,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反复核实校对,总结三个简捷的判伤方法,能够迅速对钢轨缺陷(核伤、螺孔裂纹、焊缝缺陷),作出正确的评估,确保了探伤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时基线参数法

探伤仪原有的时基线声程测距,较抽象,易引起错判和漏探,而把时基线声程测距转换成时基线水平、深度测距,并根据70°、37°探头实际折射角计算出时基线每一格代表的水平、深度参数。利用这些参数结合缺陷回波的特征、出波刻度、位移量、探头位置、钢轨状态等因素综合分析,就能够对钢轨头部的核伤埋藏深度、伤高和伤宽以及螺孔裂纹长度,直观迅速准确的作出判断。随着铁路大提速及年通过总重的

加大,在役钢轨中的核伤,螺孔裂纹也随之加快发展,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种形势下现场作业有针对性的探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01*年至今在宝成上行线K279至K307段探伤作业时,共发现22处核伤17处螺孔裂纹,并对其中5处大核伤及时采取加固措施,1处螺孔裂纹立即进行更换,定位100%准确,定量误差2MM,消灭了事故隐患,确保行车安全。201*年至今我段未发生一起因探伤作业引起的责任事故,连续两年被分局评为双文明先进班组。

二、焊缝超声波探伤技术

应熟悉钢轨焊接工艺和焊缝缺陷的情况,熟练掌握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了解并掌握CHF-1型钢轨焊缝超声波专用探伤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各项功能,利用试块ⅡW,CSK-ⅢA及GTS-60钢轨焊缝对比试块,正确校对和调整仪器的声程、垂直、水平测距参数及探伤灵敏度。用液晶显示屏和示波屏时基线可直读回波的深度和水平位置。在钢轨焊缝探伤作业时,认真观察伤损回波的特征,正确识别灰斑、裂纹、疏松等焊缝缺陷波型。根据伤损波位移量及探头横向移动距离,迅速准确对钢轨焊

缝缺陷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对超过定量线的伤损及时进行加固,短轨在焊等有效措施。201*年9月对略阳工务段新铺设的无缝线路(下行线)K268-K309段焊缝进行检查,共查出8处伤损,并及时采取了加固措施。对其中五处超过定量线的灰斑缺陷提出:短时间内进行短轨在焊方案,准确率100%,及时消灭了段管内无缝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利用通用探伤仪单K1探头有效检测第一孔轨端向下螺孔裂纹

我段管辖范围内,钢轨接头淬火层剥离、掉块及轨端压溃较多,经焊补修复后,超声能量衰减较大,探伤仪不能有效发现第一孔轨端向下斜裂纹,给GCT-2型探伤仪准确判伤造成很大困难。大家知道,钢轨接头端面(轨顶)掉块长度大于22.5mm,上述缺陷就无法有效发现线路上存在隐患就不能及时排除.

针对这种伤损存在的检查难点,我们反复琢磨,认真论证,发现若用CHT-1型探伤仪单K1探头检测,探头入射点距可加大至60mm,增大检测范围,可最大限度弥补钢轨探伤仪检查该种伤损的不足。

37°探头:22.5mmK1探头:60mm

利用该技术在宝成线K181K268间,在钢轨探伤后补充发现一孔轨端向下斜裂纹6起,有效减小了钢轨探伤仪37°探头检测的局限性,提高了伤损检出能力,及时排除了线路隐患.该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在全段范围内推广后,获得了一致好评,给铁路运输提供了可靠保证.

四:带徒授课

我担任技师期间,带徒六名,其中二人担任探伤班长,四

人顺利通过铁道部二级探伤资格认证.都成为工区探伤骨干,201*年至201*年度通过办学习班形式向探伤工传授探伤技术,对钢轨伤损定位,定量,定性.焊缝新工艺的推广使用,母材伤损的判别。讲课学时220小时,人次:450人。使工区探伤工业务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十几年的钢轨探伤经历,深刻体会到钢轨探伤工作流动性大,技术含量高、安全责任重大的特点,是一门综合学科。

并时常鞭策自己努力学习超声波探伤的相关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本人的点滴经验,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局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略阳工务段:唐远征

扩展阅读:201*年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201*年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201*年,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坚持以学校

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让每一个人都成功”为工作原则,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为工作指导,以强化服务意识、水平为工作手段,以提高生源质量和“好就业,就好业”为工作目标,全面展开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整体工作情况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包括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入口,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出口,它们既是一个学校的“兴奋点”,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关键点”。这两项工作有所不同,但又有着千丝感情万缕的联系。生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就业,而就业的优劣又会直接影响到新一年的招生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工作中我们努力地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招生与就业机构的有机结合。(加:机构设置情况,举例突出分工不分家)2、招生与就业对教学水平反馈的有机结合。(加:招生与就业都是教学水平的“睛雨表”,举例突出招生对教学的影响,教学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对招生的影响)

3、招生与就业宣传的有机结合。(加:在宣传统一打大连大学这张牌,举例突出优秀大学文化)

第二部分招生工作总结

中心招生办公室认真贯彻教育部以及辽宁省招生办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精神,以让考生满意、让家长安心、领导放心为工作要求,以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为目标,圆满地完成了201*本(专)科生招生工作。201*年我校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招生计划数3680人,未报到人数289人,截至201*年11月30日,取消新生入学资格24人(本人申请退学),保留入学资格3人,延长新生复查期1人。门诊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对新生进行了体检复查;保卫处按照落户政策对新生的户口迁移证进行了审查并进行新生落户工作。各项复查工作进展顺利。各学院对新生整体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复查与总结。

一、招生工作思路突出两点:

一是分析当前生源之争,以及专业发展的预测,做好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招生工作的严谨、有序的开展。

二、招生的工作实施

1、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科优势以及大学文化,加大招生宣传。

加:大连,综合性大学、高考奖学金、每个人都成功。

2、以市场需求和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学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是招生工作的起始点,从源头上科学合理的规划招生人数,合理的生源地域分布以及各省的专业设置可以为提升生源质量创造条件。招生计划的确定分为研讨、拟定、修改、审批、报送、核对等步骤,每个步骤都要经过仔细的推敲、认真的研讨、及时的落实,从每年11月份到计划正式面向考生公布的5月份,均历时6个多月,其间经过与各学院的研讨、学校党委的论证、多次的调整,最终形成201*年招生计划。

201*年我校招生总计划3680人,其中辽宁省180人,大连市1530人,辽宁(朝阳)100人,外省1870人;本科3300人,专科380人。跟以往相比,201*年的招生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招生计划总数比去年增加了80人,增加专业均为专科专业。(2)外省计划数占招生总数的51%,比去年50.2%的比例又有所提高,外省的招生计划比例为历年来最高;(3)根据学校党委的指导方针,辽宁省专科招生计划由历年来的只在大连市招生调整为面向全省招生;(4)招生地域为30个省份,增加了北京、上海、重庆、四川。

3、严肃高考纪律,明确录取程序,确保录取工作顺利开展。寻取进行了哪些准备、教育。4、规范录取的后续工作。①、录取数据的整理

为录取的三千余名考生编排学号和财务编号,并完成全部考生录取通知书的打印和通讯地址的打印工作;将整理好的录取考生数据库分别以电子和纸质的形式报送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宿舍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并分学院分专业的将数据库抽取成17个小库报送17个学院。

②、新生报到情况统计与核实录取结束之后,需要准确掌握新生报到情况,计算出分省、分专业的未报到率。201*级未报到新生289人,将未报到新生的基本信息情况在9月15日之前已经报送给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③、编辑201*年新生分班名册

招生办每年都会在新生报到之后,将包含学号、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出生日期、外语语种、生源地等详细情况的分学院新生名单下发给各学院,最终形成包含有126个班级的201*年新生名册,发放给每一个需要新生基本情况名单的部门,为各部门提供了翔实的新生基本情况名单。

④、收取、整理、核查各省录取新生审批表

各省招生办在每年的9月-10月期间,会将录取新生录取审批表陆续的邮寄到我校招生办。截止201*年12月,完成了对30个省市自治区新生名册的核对与整理,全部进行了复印留存,并已送交档案馆备案。

⑤、高考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发放

201*级共有36人获得了高考优秀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为5000元/生,获奖者均为各省文理科第一名。招生办进行了奖学金的发放工作,全部通知本人亲自来领取。

5、新生复查工作

201*年新生报到日为8月30日,新生复查期为3个月,到11月30日为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了具体的复查要求并向各学院下发了新生复查通知,各学院对新生进行了复查。基本情况详见下表:

省份招生计划未报到人数未报到率退学保留入学资格延长复查期实际注册人数289人7.8%3680人30个本科202人本科6%专科87人专科2%

三、招生工作的成绩

24人3348人3人1人本科3042人专科306人201*年录取工作从6月底开始8月中旬结束,各项录取指标在《大连大学201*年招生资料汇编》中有详细的数据作为参考。

1、201*年生源数量稳中有升。201*年我校共计录取3680人,其中本科生3300人,专科生380人。加:增加的学生数量。

2、招生地域首次覆盖全国,实现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招生。201*年我校面向26个省份招生,201*年增加了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四个省市,是招生地域覆盖面最为广泛的一年。3、生源质量历经几年的提升,逐步进入稳定期,并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1*年,外省普通类招生计划1426人,其中有560人超过各省一本线;各省录取分数平均高出各省二本线43分。201*年,辽宁省高考录取政策进行了改革,在辽宁省内实行二次补报二次录取。我校在辽宁省生源充足,未实行二次补报二次录取,在辽宁省的录取情况在同层次二本院校中处于前列。专科生源质量优异,录取分数大幅超过专科线。201*年,我校专科在辽宁、河北、广东、湖南四个省份招生,生源质量优异,录取分数远远超过各省专科线,其中辽宁文理录取最低分分别比辽宁省三本线高出4、9分,比专科线分别高出48、61分;河北省录取最低分均高出本科线;湖南省录取最低分均高出专科线191分,录取平均分达到二本线;广东省专科录取分数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提高。

四、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学校招生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1、良好生源质量依赖于大连的地域优势过大。

近些年,我校在外省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究其原因,大连的地域优势占了比较大的比重。为了保持这种招生的良好势头,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提高学校的学科势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招生工作的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全校师生参与招生宣传的热情还不高,学校在社会中、在考生中的声誉还需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还需要加强。因为,招生工作的时效性很强,有的工作需要在录取的同时同步处理,过期之后则无法实现。

3、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政策的研究、运用存在不足。

比如,继续实施中澳合作专业调整程序审查和备案。再如,第二学位招生考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进行。

第三部分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加强就业工作,开拓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环境,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一、就业工作思路

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的目标: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就业的指导原则: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毕业生数量以及年终就业率

201*年我校共有毕业生人就业或升学,其中研究生人,本科人,专科人,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本科生就业率为,专科生就业率为。

2、叫响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领导高度关注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大事来抓。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动员全体就业工作者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开展就业工作。学校已形成了“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动、机关部门配合、基层学院落实”的学校就业工作一条龙运行机制,为就业工作提供了管理体制上的保证。

3、重视就业指导在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就业指导在转变学生、提高其择业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培训工作。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并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活动;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以及教师资格认证培训;举办“关注就业”系列讲座;就业政策讲解说明会。

(2)加大就业宣传工作力度。201*年编辑《招生就业指导专刊》7期,《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简报》16期,设计《招生就业指导专栏》10期,编辑《毕业生就业指南》、《毕业生信息册》,每月编辑《招聘信息》等宣传材料,为毕业生提供了详尽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动态、政策咨询、招聘信息等有关资讯。

(3)定期对学院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进行毕业生就业政策、程序知识培训。从基层学院开始加强就业政策、程序的宣传。

4、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随着就业环境的严峻,本着“以学生为本”、“让每个人都成功”的大学文化理念,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下大气力为迎接毕业生积极有效地寻找就业途径,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选择,通过与用人单位联系,多渠道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说明会或供需见面会。

201*年我们共接待用人单位的来访577家,来电13439个,接收传真1313件,发送传真776件,在招聘信息宣传栏上发布招聘信息807条,就业网上发布就业信息807条。

201*年我们共举办201*、20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双选会117场。其中大型招聘会2次,其他类型专场招聘会115次。累计参会单位数量463家,较往年新增加参会单位10家。提供就业岗位将近8000个。我校201*、20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双选会累计需求人数总量7650人。

通过对春秋大型招聘会的回访,我们看出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日语专业的需求岗位名列招聘会的前五名。结合两次洽谈会的有关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专业的需求一直持续稳定,仍占上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这两个专业此次需求岗位比以往大量增多。从中还可以看出,法学、历史学(城市环境文化)、中医治疗(高职专科)、中药学少有需求岗位。

5、重视调查反馈工作,不断促进就业工作的发展

从十月份开始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到大连地区大型国企、三资企业、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为我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以及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6、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宣传。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用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毕业的选择,更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体现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实践。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多渠道收集我校自主创业的优秀学子的事迹,共采访81人,并整理出版《大连大学自主创业学子风采录》。

积极推动学生工作室向自主创业孵化器转变,中心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鼓励学生工作室研发新项目,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工作室成为学生创业的开始。

(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基层学院在具体管理和运作中主动性不够,主要领导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不同,没有采取适当的手段抓就业,导致就业率无法保证。

2、就业工作保障条件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场所配备、资金投入和配套制度规范等不健全,使学校就业工作的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就业培训等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3、就业指导工作是我校就业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就业指导工作有待于全面提高。三、其他工作

(一)、深刻领会“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1、201*年正值大连大学建校20周年,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全面梳理大连大学建校20周年来在招生领域取得的成绩完成了招生20年材料的整理,积累了有价值的材料。出版了《飞扬的青春》十佳创新大学生事迹画册、《志愿者风采录》等宣传册,为大连大学20华诞献礼。

2、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设立的学生作品展示也不断在学生中广泛收集作品,展现我校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3、以创新团队建设为牵动,带动就业在学生中开展。招生就业中心在201*年年底成立学生就业团队,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通过参加创新团队的活动了解就业、了解社会。通过团队活动锻炼自己,从而达到“人人都成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态度,尽心为学生做好服务。

1、认真落实辽宁省“关于实施辽宁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的意见”的指示精神,做好我校201*届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在就业援助工作中能及时地向领导汇报工作进程情况,积极地与学院沟通协调。按照要求,我校共有147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申请到了求职补贴,共获得援助资金73500元,其中有12名学生申请到了就业见习补贴,共获得援助资金21600元。

2、认真摸索、遵循咨询接待工作的规律,不同时期侧重抓好不同工作重点,把咨询接待工作做好,让广大考生满意,考生家长满意,毕业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向

1、工作要更加规范化、细致化、科学化。今后,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2、工作效率不够高,拓展领域不够广,缺少创新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增加创新意识,开拓工作领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技术--总结007》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技术--总结007: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技术--总结007》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0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