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

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3:09:05 | 移动端: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

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

《晏子春秋》(第三课时)201*.11.8

课前准备●卡片①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至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将外形相似,实则不同的橘、枳说成是因水土异而产生了变化,暗含“民生长于齐不盗”,而“民入楚则盗”之义,推论出即便是齐人善盗也是“水土异”所致,将责任推给楚国。晏子始终以守为攻,化解了正面冲突,迫使楚王就范,直到“自取病焉”。在这则故事中,多种对比与衬托被巧妙运用,如楚方群策群力与晏子的势单力薄,楚王的精心策划与晏子的随机应变,楚方的咄咄逼人与晏子的不卑不亢,结果是楚王“自取病焉”,而晏子是“不辱使命”。

罪在寡人。”

(摘自《晏子春秋》)●卡片②晏子使吴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之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予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予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敝、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摘自《晏子春秋》)授课过程:一、课文悟读

读罢晏子故事两篇,使人不得不折服于晏子超人的胆量及机巧善辩的才能,使楚不辱使命。全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晏子的雄辩口才。表面上两则故事仅是对话式的白描,实是各方斗智斗勇。

在第一则故事中,可谓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晏子的雄才大略。一开始,“楚人以晏子短”,欲以小门迎之来辱其人格,显示出楚王的用心良苦。可哪知晏子机敏地将“狗国、狗门”与“楚国、大门”巧妙地用一个三段论的形式联系起来,使得楚王自讨没趣,不得不打开大门。紧接着;楚王又欲以“齐无人耶”“何为使子”来辱其国格。面对楚王的傲慢,晏子却冷静自若,先是虚夸声势予以回击,接着又用一个严密的假设三段论,得出自己的“宜使楚”的原因,乃楚为“不肖主”,反辱其楚,楚王无言以对。本文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除了这种严密的逻辑力量之外,还在于对比手法的成功应用,这突出表现在楚王的傲慢与晏子的自信有礼,严峻的环境与晏子的沉着冷静,楚王的自负与自食其果等方面。

在第二则故事中,楚王及众人绞尽脑汁,精心设计,诬齐人善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局面,晏子另辟蹊径,不予正面驳斥,反而将计就计,巧换概念,设喻论证,

二、亮点探究

1.从文中找出现在还使用的成语,写一段话用上这几个成语。出自本文的成语有:挥汗如雨、比肩接踵、张袂成阴。2.结合课文说说晏子某一方面的说话技巧。探究学习:

两则短文叙事简洁明快,在对话中展开矛盾冲突,在反驳中展示晏子的雄辩口才。晏子十分注意说话的分寸,寓刚于柔。晏子是在楚强而齐弱的前提下出使楚国的,由于肩负着国家利益的使命,因此,在他面临人格侮辱的时候,用十分肯定的反击语言借助一些弱化的语气,以疑问的形式表现出来,多次运用了“得无”、“耶”、“乎”等虚词及疑问句,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义正辞严从容自信反击对方,顺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3.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读晏子的这两则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探究学习:

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因他忠于齐国又机灵善辩,所以他与楚王的斗争始终是针锋相对,但又很注意分寸,有理有节,他回驳的出发点及选材均是站在国家利益这个至高点上,文中的“狗国”推论,对齐国人才的虚夸以及对“楚王水土使民善盗”的讥讽均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扩展阅读:初二传统文化07 晏子春秋1

《晏子春秋》(第一课时)201*.10.25

教学目的:1、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适当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外交家出使出国的两个故事,了解一下他出色的外交才能。三、学生自学程序(目标1):(39分钟)

教师列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解决。(投影显示)

1.阅读注释①,了解《晏子春秋》一书的基本内容。

2.熟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中有关晏子的三个典型事例,整体把握文义3.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4.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①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②曼子是一个怎样的人?③由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备学生)教师巡视,并根据巡视情况点拨学生:

1.养成看注释、查字典、深人思考的习惯,相信自己的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把握文意的方法。朗读是帮助理解文意的一种手段,朗读的要求是:

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读出情感。其中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建立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

如:"其贤者/使使贤主",如果读成"其贤者使/使贤主",就没有准确理解文意,也不符合文言文组词造句的规律。

其它的例子如:然则润为使子橘生淮南侧为橘所以然者3.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①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法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如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易熙四、小结:(1分钟)

这节课主要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纲进行自学,基本了解了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五、布置作业:(1分钟)1、完成自学提纲。(A)2、翻译课文。(B)

3、小组分角色扮演两个故事。(C)

六、总结:课文故事性强,让学生自学,老师提供自学提纲和自学程序,并进行点拨。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二传统文化09 晏子春秋3》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0241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