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
201*年
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民爆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为适应民爆行业发展形势,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建设,杨总对我公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公司领导以推进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力量向一线倾斜、领导在一线指挥,业务骨干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成绩在一线创造”的“一线工作法”.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促进工作落实、保障安全的一项保证措施来抓。着力深化“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四个到位”,引导干部扑下身子,静下心,真抓实干,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干部作风不深入、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一是上级精神传达到位。组织理论学习和座谈会使职工了解上级精神,加强理论、安全、专业学习,明确工作任务和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每个站、队传达上级会议情况都要做好会议记录。二是基层信息反馈到位。领导干部同一线人员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相互学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便于了信息反馈和沟通。三是工作总结评比到位。常言说:“一线是实施的现场,也是出经验的地方。”领导都亲自参加一线艰难、险重的工作,了解一线实际情况。便于总结取得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步工作要点。四是奖惩措施落实到位。依据爆破现场录像资料的档案管理,对爆破人员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优秀的,可直接作为评先树优的对象,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表现差、工作造成被动局面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罚,并采取“末位淘汰制”。公司正在建立完善一线检验员工、一线考核奖惩的长效机制。
实战大练兵,让典型在一线推广。队伍在一线磨练。领导带队静下心、沉下身,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切实做深做细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标准规范。适时召开有关爆破安全、技术培训现场会、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放大典型效应,切实做到在一线发现典型,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典型。
十分注重安全管理,推行化精细管理。从现场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整顿秩序、整顿现场”为内容的五整顿活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并努力做到“见于未萌,禁于未发”,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或使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得到预防。以查隐患、查质量、查劳动纪律、查工作作风为主要职责。把精细管理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按照发现问题、处理意见、整改落实的程序,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现场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防线。最终以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为目的,推动爆破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司领导以“下”为上,脚往“施工现场跑”,眼睛往“施工现场”看,心往“施工现场”想,劲往“施工现场”使,工作要往“施工重点”地方干,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有效实现了安全管理“零距离”。打破了单一的逐级安全管理体制,实现了整个管理过程的闭路循环,形成了安全管理人人有份、人人有责、人人能管事的管理格局,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际操作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管理环节中,以《爆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为标准,狠抓现场管理,每月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疑难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对违纪违章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维护正常生产。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的管理。做到重点部位不放过,重点人员不放松。配送、爆破作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和有前例的重要环节。从所涉及人员的工作、责任、思想进行全面考核,加强管理,保持“风路畅、风量足”,对违规者实行了重处重罚,造成事故者,都按四不放过原则追到人头。严肃处理,从不姑息迁就。
在安全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培养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继续通过宣传、专业培训、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考试、事故分析等措施来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增强公司安全工作严管严教严罚的认同感和抓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人的本质安全。克服困难、开拓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从自身教训中提炼出员工灵魂的警句,逐渐形成员工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务必优先,安全务必从严”,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抓好安全。按照“宁要亏损、不要伤死;宁停产整顿、不盲目生产的指导思想”,突出“天天安全、警钟长鸣”的观念,努力实现全年“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管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让人人都为企业献计献策、发挥好群策群力作用;继续推行层级管理制度,一级管好一级、一级抓好一级,抓落实、抓出成效;抓住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强化专业知识,思想意识、工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充分发挥督查作用,要求工作尽可能“严、细、实、真”,做到针对性强,让重点部位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挖掘工作中管理空白和真空带,及时消除隐患在萌芽状态。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此,公司制定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努力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依照《河北省民爆器材管理条例》及总公司制定的《百分量化考核细则》及时制定修改出台了等项职责、制度,并把制度全部上墙,定期组织学习,使规章制度深入人心。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规章制度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责任制,每月至少二次对各站、队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落实专人负责、限期整改,不达安全标准绝不生产。制定了安全隐患排查规定,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带班作业作为硬性规定来抓,对现场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对发现隐患进行主动整改和排除,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全面推进爆破、仓储、配送工作。
全年爆破炸药吨,管类万发;全年运输炸药吨,管类万发,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注重安全生产培训。利用停工民爆物品期间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每月定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并建档管理。安全生产,必须依靠较强的安全意识。为此,全矿职工经过全员培训上岗,特种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复训持证上岗。让全矿职工成为采矿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兼备的劳动者。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一线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每天利用班前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工作,使企业职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积极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公司普遍推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行动军事化、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语言规范化。几多耕耘,几多收获。通过“一线工作法”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深入实施,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一线工作法”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能真正起源于一线,落实在一线,提高在一线,完成了阶段性发展任务,理清了思路,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这必将推动我公司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对各站仓库进行整改,使仓库
达到安全生产标准。不仅如此,企业将继续加大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了主管部门的政策以及安全指导,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重要保障。一个企业的安全,完全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有的企业业主为了追求所谓的经济利益,却忽视安全生产,最终导致了悲剧以及更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我公司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为此,企业专门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零事故”的目标和口号。为了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办企业是要有经济效益,但是必须确保安全条件才具有真正的经济效益”。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任何会议,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由于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企业走向稳步正常规范程序。
人性化管理,以情为连接。以“同事相处,友爱尊重”的形式,在工作、生活中同甘共苦缔结友情。使得工作配合默契、优势互补,和谐完美地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扩展阅读:“一线工作法”相关资料
谈一谈“一线工作法”
什么是“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一线工作法”包括“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作风在一线检验、能力在一线提升”“十个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的核心是干部下基层,价值在于“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机制建设。实施“一线工作法”,切实提高了机关执行力。
“一线工作”多多益善
围绕“六个加快”,推行“一线工作法”,旨在全市机关干部中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笔者以为,“一线工作法”的好处主要在于“三有”。
一线有舞台。干部创业干事,一线是最好的舞台。真正投身创先争优,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乐于把一线当舞台,沉到一线,蹲点一线,扎根一线,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说,干部的吃苦精神有多大,一线的舞台就有多大。有的干部不愿深入一线做工作、化矛盾、破难点,很重要
的一点就是,怕直面问题,缺乏吃苦精神,总想“高空指挥”,喊喊口号,写写标语,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
一线有良策。当碰到棘手问题一筹莫展时,当开展某项工作寸步难行时,当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时,只要坚持走进一线,思想就不会僵化,精神就不会懈怠,办法就不会枯竭。因为一线有鲜活的实践,群众有闪光的点子。干部坚持走进一线,就能看到工作差距在哪儿,多分责任感和紧迫感,就会知道群众的所忧所虑,意识到自己的埋怨怠惰是多么不应该。当然,坐在车里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围着桌子坐一坐式的走进一线,是不会有啥收获的,因为良策是要用心去“挖”的,而“挖”就要耗时吃苦。
一线有民心。人们常说,群众盼干部下到一线、沉到一线。一个“盼”字,说明干部平时到一线实在太少。而这势必影响干群关系,时间一长,难免失去民心。群众希望干部帮助自己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乱放“空炮”。
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干部对群众面对面的服务,心贴心的交流,“一线工作”多多益善。学习“一线工作法”,贵在真正行动,需要长期坚持。
接近“真理”的好办法
“一线工作法”的核心是干部下基层,价值在于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机制建设。
它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体现了活生生的辩证法,有利于提升机关执行力。实践是主客观统一的能动活动,它既是认识
之源泉,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验证的东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认识之“水”清澈,是因为有来自实践的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一线”就是基层、实际,就是活水之“源头”实践。干部脱离了实际,那就只能思想僵化、思路混沌、经验欠缺、贻误事业。而只有沉入基层、融入实际,才能知实情、出实招、做实事。
它生动地体现、诠释了党的宗旨,是努力实现宗旨的好方法。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当牢记“权力为民所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下某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迷茫、服务意识退化,害怕下基层,不敢到一线,碰到困难就退缩、遇到矛盾就回避,所作所为离党的宗旨和“先忧后乐”的理想人格差之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一线工作法”,对于践履党的宗旨与“四为”要求,意义重大。
它是密切干群血肉关系的“粘合剂”,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净化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成功秘诀。“密切干群血肉关系”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要付诸行动。与战争年代相比,如今干部下基层的条件更为便捷,但不少干部却习惯于高高在上,害怕接触老百姓。即使下基层,也是作风飘浮、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盛行。“一线工作法”体现了联系、
深入群众的点与面、上层与下层、短期与长远的有机结合,有不少独特价值。
著名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有句名言: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对于新闻工作者是这样,对于党员干部更是这样。“一线工作法”正是接近“真理”的好办法。
关于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抓落实的新特点、新规律,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以情感教育活动激发各级干部走向一线开展工作的精神动力,以工作会办制度推动各级干部在一线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以工作点评制度提高各级干部在一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感情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促进各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进了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践行一线工作法的前提是各级干部要想干事,能够端正对工作的态度,带着感情主动投入一线工作。深入开展情感教育活动能够使各级干部永葆对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对工作的无限激情,为他们在一线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践行一线工作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对工作的态度问题,而最终决定领导干部工作态度的,则是其对群众的感情。领导干部对群众有了强烈的感情,对工作才会有激情,工作中才会有责任心,才不会因事大、事难、事繁而畏首畏尾。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精神状态不好,主动性、积极性、进取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做事不认真负责,怕吃苦、怕承担责任,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群众缺乏基本的感情,对工作缺乏应
有的激情。为此,我们要求各级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到“四个经常”,即:经常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思考不同阶段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待遇和权力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经常思考权力是谁赋予的,是用来干什么的,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经常反思工资奖金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对得起纳税人给的这份待遇;经常和生活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特别是要多和农村群众比条件、多和下岗职工比困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促使其牢固树立察民意、谋民生、护民利的群众意识,防止和克服部分干部身上存在的情感缺失问题,促使广大干部做到“两个始终”,即: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无限激情。在具体活动中,我们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发动。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定期开展座谈、讨论、演讲、宣讲、观看影视片等形式,将本单位情感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二是加强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开辟“情感教育”专栏、专刊、专版,及时、全面报道教育活动动态,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统一到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上来。三是注重实效。要各部门始终把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与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找准存在问题,认清现实差距,理清发展思路,寻求突破举措,以实际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教育活动的效果。在活动中,我们注重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以“一班人”的模范作用,
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促进广大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奋、作风大转变、发展大作为。
随着情感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切实感受到各级干部身上呈现出的喜人变化。一方面,在感情上越来越贴近群众。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升华了各级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各级干部真正摆正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促使其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坚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这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在工作上越来越充满激情。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促使各级干部带着感情和感恩的心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自觉自愿地把工作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面对具体问题想办法、定措施,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最终把情感化为责任、责任化为动力、动力化为发展、发展化为广大群众普享实惠的富民成果。
践行一线工作法的关键是各级干部要会干事,能够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工作会办制度能够使各级干部始终掌握工作落实的主动权,为他们在一线工作提供有效手段。
领导干部在一线工作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具体参与工作落实的过程,就是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在推进工作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浮在层面说原则话、发一般性号召、作报告和开大会较多,深入一线处理问题较少;面上已有矛盾关注较多,潜在矛盾超前研究较少;对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关注较多、积极主动排查处理问题较少,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推进力度不够,甚至层层交办、层层落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全县各级、各项工作中大力推行工作会办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决摒弃传统的大会、“大呼隆”式推进工作的方式,突出一事一议,突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少开原则笼统的大会,多开具体会办会,多开解决问题的会,多到基层一线、面对广大群众抓好工作落实。首先,发挥县、乡领导干部在工作会办制推进中的示范作用。明确县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会办主体,坚持把“能不能抓会办、会不会抓会办、会办有没有实效”作为评价干部实绩的具体标准,促使他们切实增强“有位就要有为、有权就要尽责”的意识,主动对分管工作和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力促一些新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次,明确工作会办制的具体要求。会办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定期性会办,对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会办。如无具体问题则坚持“零会办”,对下一阶段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相关措施,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二是专题性会办,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按职责分工,对、重点工程建设、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专题会办,确保及时落实到位。三
是应急性会办,即对主要领导交办、批办的具体事项,以及各种突发性、应急性事件,要求分管领导快速反应,立即会办,迅速落实。在会办过程中,我们重点突出“什么人、什么事、谁来办、怎么办、何时办结”等重点环节,要求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会办范围、明确会办事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措施、明确完成时限,以此来提升会办质量、确保会办效果。第三,强化工作会办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完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制度,要求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其交办事项落实情况实施一线管理、一线监督,全过程进行催办、督办、查办。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根据目标要求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办,落实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惩处措施。
随着工作会办制度的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推进。一是进一步整合了有限的领导资源。工作会办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既各抓条线、各负其责,亲自会办问题、及时解决矛盾,又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有效地整合了领导资源,将领导干部抓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二是进一步畅通了推进工作的快速通道。推行工作会办制以来,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亲自对发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会办,亲自对会办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层层交办,增强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了各项工作高效、
快捷落实。三是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外在形象。建立工作会办制度,高效解决问题,快速推动发展,使得广大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广大干群和客商的一致好评,树立了良好的外在形象。实践证明,工作会办制度能够让各级干部做到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心中有数、推进工作时手中有方、落实工作时始终握有主动权,是新形势下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实效的有力手段。
践行一线工作法的目的是各级干部要干成事,能够拥有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确保办成办好每一件具体事情。实施工作点评制度能够使各级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他们在一线工作提供能力保障。
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处于不同工作层面的领导干部来说有不同的要求。对县一级来说,由于要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和具体事务,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确保办成办好一件件具体事情。当前,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不仅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而且出现许多我们以往没有遇到但必须加以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然而,少数干部由于能力缺乏,面对一线中的矛盾和问题时往往感到茫然失措,集中表现为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致使不少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导致一些问题和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实践证明,提高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循环式往复、持续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坚持把办成办好每一件具体事情的实践作为
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倡导工作学习化,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开始,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大力推行工作点评制度,要求广大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着力在培养造就负责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严谨的习惯、开拓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在推行工作点评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进行点评,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达到两个主要目的,一是确保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二是确保把具体事情办成办好,努力做到在办成办好具体事情中提升工作能力,在提升工作能力中办成办好具体事情。点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定期点评,要求县级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组织召开一次工作点评例会,对分管部门和班子成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和相互点评。全县各级每年召开点评会5720余次,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二是专题点评,对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如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点评,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三是跟踪点评,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交办、批办的具体事项以及各种突发性、应急性事件,按序时进度要求,及时组织跟踪点评,必要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
工作点评制度的实施,在制度层面上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提升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努力办成办好一件件具体事情。首
先,推行工作点评制度能够让各级干部更深刻感受到“本领恐慌”。通过对负责的具体工作和具体事情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评点,使各级干部清醒认识到自身能力状况,从而更加注重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的根本之道,把知识作为提高素质的智慧之源,更加注重把学习转化成发展力和创新力,把知识转化成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办成办好具体事情的能力。其次,推行工作点评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点评,在指出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矛盾,促使各级干部主动查找工作推进中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吸取教训,确保各项工作看得准、抓得狠、管得细、干得实、做得好。在今年2月底正式启动的图书馆建设工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会办,先后就工程选址、建设质量、内部设计、外立面装修等17个专题性工作进行现场点评,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工程于6月底即可建成投入使用,比正常工期提前了6个月,而且大大节省了资金。第三,推行工作点评制度能够促使各级干部提高工作标准。工作点评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促使各级干部主动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一线工作的实践中、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群众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上、把工作标准定位在一切围绕把事情办成办好上。
浅谈“一线工作法”是改进领导作风促进社会
和谐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改进领导作风对于建设优良党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如何有效改进领导作风、促进社会和谐,一直是大家努力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洞口县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的“一线工作法”,广大领导干部切实投身到基层,以扎实严谨的作风和亲民爱民的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整合了人心人力,真正找到了一个改进领导作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
一、“一线工作法”是改进领导作风、促进社会和谐新载体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和逐步完
善期,也是社会复杂矛盾问题的凸现期,社会基层已成为社会矛盾的集聚地,群众生活中历年沉积的急难愁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民生问题、不同阶层的多元利益诉求问题等,仅靠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和领导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领导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广大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消除群众
的疑虑和困惑,洞口县自201*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把“一线工作法”作为改进领导作风的一种新载体,要求领导干部“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业绩在一线创造,作风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先后有1200多名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发或有组织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工作第一线,了解群众之所需所想,从群众最紧要的事情做起,切实为基层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一线工作法”有效改进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彻底改变了基层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看法和态度,消除了党员干部对领导干部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行“一线工作法”营造的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为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开辟了更加宽阔的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这样,“一线工作法”架设了领导干部在一线工作、为基层服务、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为改进领导作风、促进社会和谐找到了新载体。|“一线工作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有的一种群众工作方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这种人与人之间和谐又突出反映在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和谐上。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密
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而各级领导干部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因此改进领导作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线工作法”正是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一种新载体。
“一线工作法”作为改进领导作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载体,主要突出了两点:一是解疑释惑,帮困解难,自我教育。解疑释惑,就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这是对领导干部的考验,因为有些领导干部重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很难,且群众的思想具有反复性,需要领导干部反反复复地去做工作。帮困解难,就是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解决问题时不能简单化,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时要有针对性,要从建立长效机制、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入手,以达到彻底解决的目的。自我教育,就是通过“一线工作法”不断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中尤其要关注与群众的思想交流、感情融洽,克服纠正“重帮困解难、轻思想交流”的片面认识。二是畅通三个渠道,即畅通群众向党和政府、向领导干部反映问题建议的渠道,避免群众对领导干部产生误解;畅通党和政府的要求和工作向群众宣传沟通的渠道,发动组织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畅通群众急难愁问题得以快速解决的渠道。
二、“一线工作法”是转变领导作风、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新途径
过去有些领导干部总怀着高于群众的优越感,喜欢摆架子、
讲排场,指手划脚,工作在办公室开展、调研在车子内进行、决策在想象中产生、措施在会议上落实、问题在口头边解决、业绩在数字间排列,导致干群关系疏远,有的甚至紧张。“一线工作法”则开通了一条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紧密联系的新的“直达车”,成为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新的途径。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可以深入基层,经常到群众中间去坐一坐、谈一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群众自然会视干部如亲人,有困难找干部倾诉,有问题找干部解决,有麻烦找干部帮助,干群之间感情就会更加融洽,友谊就会更加深厚,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一是促使领导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有了“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化“被动”为“主动”,放下领导架子,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基层,发扬躬身亲为的务实精神,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急、难、愁”的问题。
二是拓宽领导干部向群众宣传通道。“一线工作法”是一种宣传群众的机制,有了“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会再停留在纸上、会上和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与群众同心同德谋发展,维护社
会的安定团结。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可以把党和政府的工作和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送到群众手中,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不变形、不走样,保证党的惠民政策能够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
三是消除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误解。过去基层群众对领导干部
的误解比较深,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坐车子,干工作念稿子,做实事没影子”。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变“上访”为“下访”,真真实实来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和生活追求,与群众交心谈心,疏导群众情绪,解开群众思想疙瘩,化解群众在处理问题时的冲突,从而消除群众误解,赢得群众信任。
三、“一线工作法”是强化领导素质、提升发展能力的新形式
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学习
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脚踏实地、接受实践检验的精神。“一线工作法”改变了过去有些领导干部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作法,成为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的新的形式。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来到一线开展工作,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弄清楚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在真心诚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提升促进发展的能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是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的能力。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一线工作法”使领导干部
改变了过去比群众高、离实际远的官僚主义作风,不再是围桌子、驾车子、念稿子、做样子,而是走出房子、放下架子,真正到“一线”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基层真实的情况,然后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出符合实际、反映民愿的科学决策,并由“点上”到“面上”组织实施、认真落实,把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建立领导干部定时定期走访基层和群众制度,定期蹲点调研、访贤问计、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做到调查与指导相结合,经常进行政策性、应用性、前瞻性、战略性调研及理论研,究研究分析和总结经验相结合,努力缩小决策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
二是增强领导干部组织社会、凝聚人心的能力。领导干部经常在一线工作,就能掌控“一线”,就会赢得最广大的群众,就占领了组织、领导社会的制高点。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为新的形势下积极融入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进而凝聚社会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了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构通机制、社情民意“第一时间”畅通机制、社会矛盾“现场处”机制,通过巩固单位组织、激活群众组织、培育民间组织、引领自发性组织,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互动、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格局,并立足于对社会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增强领导干部的资源汲取与动员能力,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提升领导干部自我教育、促进发展的能力。“一线工作法”的参与过程也是领导干部自我教育、增强素质的过程。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真切感受人民群众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群众的积级性和主动性,干部群众就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为基层工作想方设法,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一线工作法”是转变领导作风、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手段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过去强
调构建和谐社会注重利用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惩处,没有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加强与群众沟通在其中的重大作用。“一线工作法”架设了干群之间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找到了一种新的手段。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当中,能够广泛获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化解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消除不安定、不和谐因素,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一是有效疏通群众表情达意渠道,顺应群众利益诉求。“一线工作法”改变了过去群众意志表达不畅的情况,群众可以面对面地向领导干部诉说心里话,反映他们的真情实况,表达他们的思想意愿。领导干部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及时有效地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到了群众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应,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铺设“零距离”排解矛盾通道,及时调处社会矛盾。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进行调查处理,使许多容易激化的矛盾排解在萌芽状态;不能及时处理的,主动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防止了因矛盾拖延导致基层群众不满意,避免了矛盾扩大,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坚持“抓早期、抓小处、抓苗头、抓基层、抓重点”的“五抓”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干部工作会办制度,坚持少开大会,多到工作一线召开现场办公会,多到前沿阵地召开解决问题的会,做到日常工作定期会办、具体工作现场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
三是搭建干群共创健康文化生活平台,营造和谐安详氛围。通过“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长期深入到基层,与基层群众共同生活、工作和学习,共同组织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活动,就会以优良的党风带动良好的民风,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在群众中建立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关系,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
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伟大的事业需要良好的作风,良好的作风推动伟大的事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突出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我们一定要从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实现志丹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发展的立足点放到改进作风上。要做到这一点,推行“一线工作法”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何谓“一线工作法”?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以“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煅炼、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方法。这看似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其实反映的却是工作作风问题。
“一线工作法”是一种“求是”精神。“求是”,即研究客观事物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做决策、出主意、谋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求”得客观规律之“是”,光听听汇报、翻翻简报、看看调研报告,似乎还不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迈开双脚,亲临一线,到生动具体的实际当中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才能具体,思考问题才能深刻,解决问题才有
办法,从而使我们的决策工作和领导工作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反之,如果不深入基层一线,决策搞主观主义,凭经验、想当然,把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这样即使有好的动机,也会因脱离实际而造成损失;决策搞形式主义,唯上、唯书、不唯实,这样只会出台“花架子”决策,劳民伤财;决策搞官僚主义,不讲民主,不听民意,独断专行,这样就难免决策失误。
“一线工作法”是一种实干状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对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提出来后只热闹了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追根寻源,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做到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这一问题,仅凭文件上部署、会议上要求、工作中遥控指挥是难以解决的,最实的办法就是深入一线、亲自上阵、狠抓落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冲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就是无声的命令,就会不言自威,干部群众就会不令而行,奋勇向前,这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线工作法”是一种爱民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县时的感怀。关切之情中,透着沉甸甸的责任。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同志更是把“做官先做人、万事
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然而,在新形势下,我们一些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交通条件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与群众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了。少数干部这些思想上、感情上脱离群众的问题,必然导致工作上、行动上脱离群众,出现诸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作风。“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作为共产党员,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只有对群众充满真情,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深入到基层一线去,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体察群众的甘苦、了解群众的需求,体贴群众的困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积极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从而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我们党就能无往而不胜,我们的事业就能如马克思所言:“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一线工作法”是一条“强兵”之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都要亲历亲为。干部到基层去,对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是一个难得的煅炼。同时,干部到基层去,零距离地
接触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同甘共苦,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也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这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干部到基层去,也意味着到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去。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就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作风,这对于干部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
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带头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首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这是因为,“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事实正是如此。近年来,党中央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之所以在有的地方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就作风方面的原因来看,主要问题不在于普通党员和群众,而在于领导干部。在我国,历来有“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说法。领导干部是一般干部的榜样,上级是下级的榜样,党员干部是群众的榜样。如果上级领导干部作风好,那么就会潜移默化地带动下属形成好的作风,无形中约束下级不敢恣意妄为。否则,“己不正,焉能正人”?可见,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具体地说,就是要有“十干”精神:亲干、谋干、比干、敢干、快干、细干、真干、恒干、乐干、合干。其中,“亲干”,
就是要放下“架子”,不畏劳苦,亲历亲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攻坚克难,不能高高在上,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只当“指挥员”、不当“战斗员”,只当“巡洋舰”、不当“潜水艇”;“谋干”,就是要身在一线,谋在全局,见微知著,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干”,就是干工作、谋发展要和士兵站方阵一样看第一名,树立一种见贤思齐、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开拓进取精神,不能看左右,搞低标准、低水平发展;“敢干”,就是敢于负责,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敢于介入错综复杂矛盾,敢于解决突发事件,不能畏首畏尾、见锋就避、见硬就缩;“快干”,就是雷厉风行,对定下的事和职责范围内的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特办、快办,不找借口、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不搞工作“欠账工程”;“细干”,就是要有像“认针”那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仅要抓全盘工作落实,而且要抓具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具体抓、抓具体,切实把工作做细,绝不能“做戏”;“真干”,就是要真下一线、真出汗、真爬坡、真出力、真抓落实、真求务实,不能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应付应付、吃吃喝喝”就完事;“恒干”,就是抓落实要有“愚公移山”的恒心,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切忌抓抓停停、虎头蛇尾、一阵风;“乐干”,就是把干事当作一种幸福,把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当作一种追求,把得到一方百姓认可当作一种满足,并乐
在其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合干”,就是不仅要亲自干,而且要善于抓班子、带队伍,通过团结和带领大家一起干,形成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强大合力。
推行“一线工作法”,应着眼于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来培育和弘扬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推行“一线工作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做到持之以恒,也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沉”的工作机制。采取领导包乡联村、干部包村到户、推行党员承诺制、从机关中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到信访部门轮岗值班、给干部交办信访案件等方式,把干部推向一线去,交任务、压责任、定目标、要结果;对于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抽调各级干部进驻第一线,组织强力攻关。要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和落实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亲自处理来信来访、下基层调研和蹲点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实际,了解实情,转变作风。二是要建立“目标责任实下去,督查考核严起来”的落实机制。要坚持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抓落实的有效途径,对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都要落实包抓领导,层层分解到乡镇、部门、单位,落实到人到岗,排出时间表,严格责任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里有压力、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同时,督查工作一定要跟上,领导干部要适时介入,随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三是要建立“让干事者有所得、有所获,让
不干事者有所愧、有所畏”的奖惩机制。对抓落实有力、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干部要及时表彰奖励,对反面典型要严肃批评教育,公开曝光,直至采取组织措施,切实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四是要建立用干部重实绩的导向机制。切实把工作落实与政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以实绩论人、注重在一线考察干部、用群众的口碑认识干部、用抓落实的成果检验干部的良好机制;要在政治上重视一线干部,尤其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关注、不能亏待,对那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一心做事的“老黄牛”要主动留意、格外看重,对那些左顾右盼、不集中精力做事、搞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对群众和事业不负责任的要坚决纠正,不予使用。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一线工作法”的有效执行。同时,要在工作上支持一线干部,让他们放手大胆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在生活上关心一线干部,通过积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帮助解决好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等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扎根基层、一线创业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某省推行一线工作法通知
为推动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
能力,根据《云南省行政机关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各级行政机关要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一、组织领导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指导全省各级行政机关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本级行政机关实施一线工作法的牵头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推行一线工作法的第一责任人。二、工作内容
各级行政机关推行一线工作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实施一线工作联系制度。各级行政机关要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领衔主办、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形式,深入一线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实施一线工作联动制度。对群众关注的急、难、愁问题,建立以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涵盖问题收集、梳理、分
发、处、督办等环节在内的,衔接紧密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流程通畅、高效快捷的一线公共服务体系。做到一个部门能一线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其他部门合作解决的,互相联动,共同解决,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三)实施社情民意沟通制度。要充分依托各种媒体,构建与一线群众快捷方便的联系沟通平台,了解一线群众诉求,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及敏感事项等问计于民,将群众的谏言献策作为政府决策、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就与民生相关的重大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群众诉求问题处理结果等及时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施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要对重点工作、重大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在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一线群众诉求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严格按照明确的事项、标准、时限、要求,进行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杜绝各种扯皮、推诿现象。三、工作实施
各级行政机关要于每年3月底前制定年度一线工作计划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各级行政机关根据一线工作计划,结合一线工作内容,细化方案,扎实深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详细记录本单位一线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做好统计。
四、监督检查
各级行政机关每季度对实施一线工作情况进行1次自查,年终形成年度自查报告于12月10日前报送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府督察、行政监察部门要对同级行政机关实施一线工作制度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每半年不少于1次;每年12月中旬选取50%的行政机关与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一起同步进行一线工作情况的抽查。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于12月底综合同级行政机关年度自查情况和年度抽查情况形成行政机关实施一线工作制度情况报告,报本级政府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审定后进行通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线工作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线工作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