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

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4:05:25 | 移动端: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

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

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

维护小区

时间地址编号维护员客户备注:维护当中,客户如需要遥控器、高清线均按营业价出售,遥控器35元/只,高清线80元/根,维护人员不得多收其他费用,维护人员出售时,要提供东方有线专用发票。

年月日

扩展阅读: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

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

(201*)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研究报告编写组

201*年12月

1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版权声明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1*年。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机构或自前言

高清是电视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

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有线高清频道。随后,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相继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高清频道。特别是201*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进行高清信号的制作,对我国高清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高清电视,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拉动内需,带动高清电视机、机顶盒等电子制造业,以及内容制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广播电视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平板显示器消费市场已充分启动,传输通道具备,许多电视台已具备高清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生产已向高清迈进,可以说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

为进一步推动高清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电总局及时制定了我国高清电视发展的基本思路:抓住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现有电视频道节目的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逐步实现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的过渡。所谓高标清同播,就是把现有的频道节目,以标清和高清同播的方式来同时播出,实现现有节目逐步的高清化,而不是开办新的频道。高标清同播方式可以减少初期投入成本,并解决节目层面的源动力问题,解决高清频道产业化运营问题,是我国推进高清技术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广播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过渡的必由之路。

201*年8月6日,总局发了58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正式批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频道(后又增加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等4个频道)在9月28日进行高标清同播。该文件的出台,使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不仅明确了高清发展的方式和时间表,而且通过新上9

3

个频道(加上原有的央视、电影、北京、上海4个高清频道,共13个高清频道),初步实现了高清电视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高清收看的氛围,进而加快高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各级电视台将迅速构建高清制播系统,新建的高清制播系统将与原有的标清制播系统共同形成高标清混合制播体系。但是高清电视不仅是技术上的一场革新,而且会给电视节目制作工艺、配套标准、管理政策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由于高清电视在画幅、清晰度、码率等方面与标清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在高标清同播方式下,如何处理好标清和高清的关系,兼顾高清和标清的收视效果,实现标清向高清的逐步平滑过渡,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全国高清电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实施,促进我国高清电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广电总局专门设立了“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及试验”项目,项目规定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完成高标清同播试验,撰写项目研究报告,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以及标清向高清逐步过渡的策略。江苏广电总台承担了该科研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高标清同播的9家电视台之一,江苏广电总台结合项目研究,对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实施手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积极做好高标清同播技术筹备工作,并在9月28日顺利开播卫视高清频道。同时,项目组通过调研问卷和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第一批高标清同播的其他8个台的详细情况,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项目组在综合9家电视台高标清同播实践宝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最后形成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报告。

该报告经过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杜百川、丁文华、王联、孙苏川、张建平、宋宜纯、陈默、田方、杨勇、盛志凡、范创奇、贾占林、肖亮、徐济众、李迅、黄伟、傅峰春、霍秋林、邓向冬、姚永辉、常健、黄永洪、王亚明、孙奉明、李军、王赋生、鲁泳、韩钢、徐静等同志的讨论、修改和审定,作为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系列专题报告发布,希望为正在或将要开展高标清同播的电视台提供规范和指导,为厂家设计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高管控的高标清同播网络化系统提供参考。

本报告指导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4

本报告的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本报告的主要起草人:

王联张建平孙苏川肖亮盛志凡顾建国薛兵何宁朱光荣吴昊王炯心李世萍王珂张和林马晨阳沈劲松席鲁江汪波李发枝徐忠强毛敏明梁枫葛加刚董璐徐斌轩献

在项目研究和报告起草过程中,项目组先后参加了多次高标清同播峰会、论坛和研讨活动,包括10月6日华东电视技术协作体在厦门召开的高峰会议,12月4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哈尔滨召开的高标清同播专题峰会,12月10日中国影视协会在西双版纳召开的高标清同播论坛,12月22日总局科技司在北京召开的高标清同播技术规范研讨会。通过这些会议和研讨活动,项目组获得了各电视机构及业内厂商在高标清同播方面的素材和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实到研究报告中,对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5

目录

1概述........................................................................................................................................................................12节目形态分析......................................................................................................................................................22.1高标清同播比例要求................................................................................................................................22.2各台卫视频道节目分析............................................................................................................................22.3各台高标清同播情况分析.......................................................................................................................32.4各种形态节目同播特点分析...................................................................................................................42.4.1新闻类节目同播特点.......................................................................................................................42.4.2综艺类节目同播特点.......................................................................................................................52.4.3影视剧类节目同播特点...................................................................................................................62.4.4专题类节目同播特点.......................................................................................................................72.4.5广告类节目同播特点.......................................................................................................................83技术管理策略分析.............................................................................................................................................93.1高标清同播质量要求................................................................................................................................93.2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93.3高标清同播图像制作策略.....................................................................................................................103.4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113.5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123.6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123.7高标清同播幅型变换策略.....................................................................................................................133.7.1幅型变换分析..................................................................................................................................133.7.2下变换策略.......................................................................................................................................143.7.3上变换策略.......................................................................................................................................163.7.4多次变换策略..................................................................................................................................183.7.5幅型变换的自动匹配.....................................................................................................................203.8高标清同播节目播出策略.....................................................................................................................213.9高标清同播质量控制策略.....................................................................................................................213.10高清节目磁带录制规范.......................................................................................................................233.11高标清同播制播流程设计方式..........................................................................................................243.11.1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243.11.2高、标清采用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254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274.1技术改造策略............................................................................................................................................274.2技术管理策略............................................................................................................................................274.2.1构图策略...........................................................................................................................................274.2.2聚焦策略...........................................................................................................................................284.2.3照明、布景策略..............................................................................................................................284.2.4曝光策略...........................................................................................................................................294.2.5轮廓校正...........................................................................................................................................29

6

4.2.6色域设置...........................................................................................................................................295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315.1技术改造策略............................................................................................................................................315.1.1网络化制播方案..............................................................................................................................315.1.2非网络化制播方案.........................................................................................................................335.2技术管理策略............................................................................................................................................335.2.1拍摄构图策略..................................................................................................................................335.2.2幅型变换策略..................................................................................................................................345.2.3图形字幕策略..................................................................................................................................345.2.4代理码率编辑策略.........................................................................................................................356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366.1技术改造策略............................................................................................................................................366.1.1总体策略...........................................................................................................................................366.1.2同步策略...........................................................................................................................................376.1.3逐行策略...........................................................................................................................................386.1.4监视策略...........................................................................................................................................396.1.5视音频同步策略..............................................................................................................................396.1.6网络化策略.......................................................................................................................................406.2技术管理策略............................................................................................................................................416.2.1拍摄构图策略..................................................................................................................................416.2.2幅型变换策略..................................................................................................................................416.2.3图形字幕策略..................................................................................................................................427制作环节同播策略...........................................................................................................................................437.1技术改造策略............................................................................................................................................437.1.1非网络化高清制作系统.................................................................................................................437.1.2全高清制作网络..............................................................................................................................437.1.3立足标清制作的高标清混编同播网络......................................................................................457.2技术管理策略............................................................................................................................................467.2.1幅型变换策略..................................................................................................................................467.2.2上、下变换质量控制策略............................................................................................................477.2.3图形字幕策略..................................................................................................................................488播出环节同播策略...........................................................................................................................................508.1技术改造策略............................................................................................................................................508.1.1纯高清模式.......................................................................................................................................508.1.2独立同播模式..................................................................................................................................528.1.3共享同播模式..................................................................................................................................538.2技术管理策略............................................................................................................................................548.2.1节目编单策略..................................................................................................................................558.2.2节目录播策略..................................................................................................................................558.2.3节目直播策略..................................................................................................................................568.2.4上下变换策略..................................................................................................................................57

7

8.2.5图文播出策略..................................................................................................................................588.2.6节目监播策略..................................................................................................................................598.2.7播出应急策略..................................................................................................................................599音频制播策略....................................................................................................................................................619.1技术管理策略............................................................................................................................................619.2高标清同播音频播出策略.....................................................................................................................619.3支持环绕声的制播系统改造策略........................................................................................................629.3.1采用编码方式传输与交换的环绕声制播系统.........................................................................629.3.2采用分立多声道方式传输的环绕声制播系统.........................................................................639.3.3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比较.................................................................................................................649.4在播出环节实现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649.5在制作环节实现高标清同播音频制作策略......................................................................................659.6高标清同播声画同步处理策略.............................................................................................................669.7高标清同播电视节目响度一致性问题处理策略.............................................................................679.8音频声道指配............................................................................................................................................67

8

1概述

本报告主要包括:节目形态分析、技术管理策略分析、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制作环节同播策略、播出环节同播策略、音频制播策略等八个部分。

节目形态分析通过调研,对9个高标清同播频道的节目形态组成,新闻、综艺、专题、影视剧、广告等不同节目形态的特点、制作难度等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形态节目的高标清同播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

技术管理策略分析按照兼顾高标清收视效果、推动高清发展的总体要求,对高清制播码率、图像制作、图形字幕、特技制作、音频处理、幅型变换、节目播出、质量控制、磁带录制规范、制播流程设计等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规范。

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制作环节同播策略、播出环节同播策略、音频制播策略对高标清同播环节的业务需求、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各个环节的技术改造策略和管理策略,重点对网络化架构下实现高标清同播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1

2节目形态分析

2.1高标清同播比例要求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频道内容,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方式播出。同播的高清频道第一年度的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度要高于70%,力争第三年度达到全高清播出。第一、二年度高清频道黄金时段(18:30-23:00)应该全部播出高清节目,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

2.2各台卫视频道节目分析

总局对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考虑到原有制作体系存在的大量标清制作资源,以及卫视频道已经外购的标清影视剧节目情况,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投资,减少高清发展初期的投入,同时满足总局要求,有必要对各种类型节目的播出量、节目特点、高标清同播实施难度等进行分析。

项目组对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卫视频道的版面编排和节目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位:小时/天央视一套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平均所占比例影视剧9.219.069.9711.8311.019.7010.8811.5311.7910.5544%新闻4.374.943.851.461.842.102.873.111.292.8712%专题6.477.122.443.242.141.322.723.134.423.6715%综艺1.040.703.550.564.341.981.320.942.531.898%其它2.912.184.186.914.678.906.205.303.985.0321%(数据统计日期:201*年11月16日-11月22日)

由表格可见,影视剧占的比例最高,平均达到44%,其次是专题、新闻,最

2

后是综艺。其他类节目包括广告、宣传片、专题广告、信息类节目等,共占全天的21%左右。

其他,21%新闻,12%专题,15%综艺,8%影视剧,44%

各个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几个卫视频道中,江苏卫视播出的影视剧节目最多,北京卫视播出的新闻、专题栏目类节目最多,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类节目最多,黑龙江卫视播出的其他类节目最多。

2.3各台高标清同播情况分析

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的9个卫视频道,其对应不同类型节目的高清同播率如下表所示:

高清同播率央视一套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平均影视剧6/90/122/100/160/166/141/150/120/140.15新闻(评论)专题(栏目)综艺(体育)7/75/55/51/11/12/24/45/52/21.001/41/2无2/30/2无无无1/20.38无1/11/2无2/31/40/3无0/40.40其他2/40/40/70/40/20/40/20/70/20.06(数据统计日期:201*年12月14日)

注:1、该表格数据为人工观察统计得到,有一定的误差;

2、高清同播率=该类型节目高清同播时间/该类型节目在高清频道的总播出时间,其中高清同播时间指的是既同播、又高清播出的时间。

3

根据上表,各节目类型高清同播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

100%80%60%40%20%0%新闻综艺专题40%38%15%6%影视剧其他

100%该排序基本反映了各类型节目实施高标清同播的难度。

2.4各种形态节目同播特点分析

2.4.1新闻类节目同播特点

虽然新闻类节目高清同播比率较高,但是这是由于我们只对新闻节目提出了演播室高清化的要求,目前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新闻演播室的高清化,但是实现新闻素材高清化的只有北京、湖南、黑龙江三个台。根据调研,新闻类节目无论在技术平台建设还是技术管理策略上,都是实施最困难的一个节目类型。

从技术平台来说,既有演播室高清制作、演播室高清服务器播出,又有ENG前期采集、后期制作,还涉及到高清的SNG卫星连线等等,并且必须保证新闻的实效性,兼容不同宽高比画面构图,对技术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从技术策略来说,新闻类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例如有时必须保证高标清画面上出现的领导人数量完全相同,按照这样的要求很难实现画面兼容取景。可以说,对于时政新闻类节目,宽高比变换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成为政治问题。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北京、湖南、黑龙江三个台实现了ENG自采新闻高清化,都采用4:3保护框进行取景,在标清播出时采用左右切边的模式进行下变换。包括央视在内其他

4

六家电视台目前采用标清拍摄新闻素材,央视在国庆60周年直播时,采用了4:3画幅的高清(对16:9的宽幅画面进行两边切边,同时用灰底填充)。

素材采用高清ENG采集,3素材采用标清ENG采集,6

2.4.2综艺类节目同播特点

综艺类节目(包括体育赛事等)有直播、录播两种形式,直播节目与制作无关,只需要高清转播车、高清演播室和高清播出系统,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录播节目一般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实现难度要稍大一些。

从技术策略来说,综艺节目一般都偏重于娱乐,不涉及政治,因此画幅变换较为自由,可以根据导演的想法选择不同的变换模式。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大多数台都采用4:3保护框取景,在标清播出时采用左右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保证在标清电视机上图像撑满电视机画面,但是在高清电视机上观看时构图不是很理想。中央台较多采用16:9构图取景,采用上下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下变换在标清频道播出,优点是不损失画面信息,不存在构图上的问题,缺点是标清电视机观看时,上下有两个黑边。

5

较多采用16:9构部分采用16:9构图,1图,1采用4:3构图,7

2.4.3影视剧类节目同播特点

从实施的角度来说,影视剧类节目与台内制作流程无关,只需外购节目,配置高清播出系统就可以了,是实施难度最小的。

但是由于高清节目源稀缺,价格比较高,加上有的台已经签订了较长时间的电视剧购买协议,不容易变更,造成目前高清同播比率并不高。

影视剧类节目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策略包括:购买一个版本还是两个版本?如果只购买高清版本,采用什么样的下变换策略?如果购买两个版本,如何解决在保证同播的情况下,分别进行缩编和广告插入的问题?如果只有标清版本,采用什么样的上变换策略?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1.只购买高清版还是同时购买高标清两个版本

除湖南卫视外,其他频道基本上都采用购买两个版本电视剧的方式。

6

购买一个版本,1购买两个版本,8

购买一个版本的好处是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购买两个版本的好处是高清版本的字幕打在16:9高清画面上,标清版本字幕打在标清画面下方镶黑边的位置上,确保两个版本特别是标清版本的收视效果达到最佳。

2.下变换模式

湖南卫视高清电视剧在标清频道播出时,大部分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播出,部分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播出。

其他卫视基本上购买高、标清两个版本的电视剧,不存在下变换问题。标清电视剧制作、播出流程不变,高清电视剧以标清版本为参考进行缩编和插入广告,保证总时长的一致。

3.上变换模式

对于只有标清版本的,大多数采用左右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上变换在高清频道播出,但黑龙江台对于遮幅式标清电视剧,采用上下切边模式进行上变换在高清频道播出。

2.4.4专题类节目同播特点

与影视剧、综艺、文体等类型节目相比,专题类节目实现高标清同播难度较大,既有演播室口播,也有ENG采录,需要高清演播室、高清ENG、高清节目制作系统、高清播出系统的支撑。

从技术策略应用来说,专题类节目也比较灵活,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一般采用4:3保护框构图取景拍摄,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播出,对偏重于专题片性质的节目,则采用16:9构图,采用上下加黑边模式进行下变换。

7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大多数电视台采用全高清的制播体系进行专题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在标清频道播出。江苏卫视建设了高标清融合的制播体系,前期拍摄、演播室采用高清系统,制作环节在保留原有标清流程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标清工程文件的上变换,实现高清素材的自动识别、替换和高清节目的自动生成。少数电视台还没有完全实现专题节目的高清化制作,制作的标清节目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上变换播出。

2.4.5广告类节目同播特点

按照总局的要求,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广告类节目一般有几种播出方式:一是以素材方式直接在播出系统播出,二是串编打包后作为节目在播出系统播出,三是串编打包后插入节目与节目一起播出,四是串编打包后在演播室播出。由于与台内制作流程关系不大,因此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目前的问题是高清版的广告还比较少。

由于目前主要还是标清电视观众为主,因此广告商更加关注标清播出的收视效果。为此,一般采用高清、标清两个版本的方式进行广告节目的同播,对于暂时没有高清版本的,采用标清版本上变换的方式在高清频道播出。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大多数电视台采用两个版本播出的方式,个别电视台采用高清版本左右切边模式在标清频道播出,虽然流程上较为简单,但会造成画面信息的丢失。对于只有标清版本广告节目的,大多数采用左右加黑边的模式上变换,但也有少数电视台采用拉伸变形的方式进行上变换。

8

3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3.1高标清同播质量要求

电视的发展是先有黑白后有彩色,在彩色电视诞生之前,黑白电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彩色电视要想占领市场,必须与黑白电视兼容。因此设计彩色电视制式充分考虑黑白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性,即当电视台播放彩色电视节目时,彩色电视机接收显示彩色图像,黑白电视机接收黑白图像。

与黑白、彩色电视的相互兼容不同,标清和高清是两种不兼容的电视制式,电视台播放高清节目时,标清电视机(机顶盒)无法接收,必须下变换后在标清频道播出,才能被标清电视机接收。标清、高清电视在宽高比、清晰度、伴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高清电视采用了与标清不同的16:9画幅,在充分体现电视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对高标清同播带来了复杂的宽高比管理问题。

在高、标清同播的方式下,必须兼顾高、标清的收视效果,但要完全做到高、标清收视效果的兼顾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到有所侧重。根据同一频道标清、高清观众数量的变化,我们把高标清同播分为前期阶段和中、后期阶段。在前期阶段,高清的到达率还不高,频道的收视份额、广告市场主要还在标清,因此在画面构图以及上下变换等策略上必须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确保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高清的收视效果。相反,在中、后期阶段,已经发展了高清观众为主,这时就可以优先考虑高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

3.2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

高清节目制播码流的选择必须兼顾质量和效率。码率选择低,会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特别是多代转码复制后的技术质量,码率选择高,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但同时也带来成本的增大和生产效率的下降。参考EBU(欧广联)R124建议书,结合我国高清摄录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建议如下:

1)主流高清节目的采集和制作推荐采用4:2:2取样(亮度1920x1080像素,色度960x1080像素),在制作流程中不应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亚取样处理;

9

2)主流高清节目至少采用8比特量化,更高质量的节目采用10比特量化;3)主流高清节目采用帧内编码时记录、制作码率推荐采用10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长GOP结构)编码时码率不应低于50Mbps;

4)常规高清节目采用比MPEG2编码效率更高的帧内4:2:0取样(亮度1440x1080像素,色度720x540像素)算法时码率推荐采用5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长GOP结构)编码4:2:0取样(亮度1440x1080像素,色度720x540像素或亮度1920x1080像素,色度960x540像素)时码率不应低于35Mbps。

主流高清节目制作编码格式及码率建议如下:

环节压缩编码格式XDCAMHD(MPEG2长GOP)高清素材拍摄DVCPROHD(DV)P2HD(H.264AVC-Intra)码率50Mbps100Mbps100MbpsHDCAM(基于DCT的压缩编码(帧内))144MbpsHDCAM(基于DCT的压缩编码(帧内))144MbpsHDD5(基于DCT的压缩编码(场内))演播室录制P2HD(H.264AVC-Intra)MPEG-2I帧DNxHDXDCAMHD(MPEG2长GOP)P2HD(H.264AVC-Intra)后期制作网MPEG-2I帧DNxHDProRes422高清频道播出MPEG-2IBP196Mbps100Mbps100/120Mbps120/185Mbps50Mbps100Mbps100/120Mbps120/185Mbps145/220Mbps50Mbps3.3高标清同播图像制作策略

按照《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为最大程度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高标清同播的图像制作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三是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

10

不同类型节目的图像制作策略建议如下:1)新闻类节目

该类节目(包括外拍素材、高清演播室图像)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并兼顾4:3保护框。

2)重大事件转播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3)综艺、电视剧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4)体育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5)专题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6)广告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提供高、标清两个版本。

3.4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

图形字幕贯穿于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各个环节,由于高标清画面的宽幅比不一样,如何在同播的高标清节目中将这些信息完整且美观地呈现出来,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高标清同播的过渡期内,高清制作的节目大部分都要在标清电视频道播出,观众的收视仍以标清为主。在此环境下,高清节目下变换后,图文字幕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高清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会因切边而丢失,特技、图文元素因切边而不完整;

2)高清节目采用上下黑边(信箱)模式下变换:有效画面变小,字幕缩小像素降低,不符合观众收视习惯;

3)高清制作经下变换后字幕可能不够清晰。

11

为此,可制定如下基本策略:

1)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

2)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图形、字幕放在4:3的保护框内,避免因切边下变换造成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不完整;

3)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熟的条件下,推荐采用视音频与字幕分离制播方式,使高、标清节目的字幕清晰度、质量、效果都达到最佳。

3.5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

当高清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时,部分高清特技过程会因切边而变得不完整或出现时间误差,为此在高清节目特技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应避免采用突显画幅比例的特技效果,并谨慎处理从画面的角或边开始的特技。

2)对于在标清同播频道中使用左右切边方式下变换播出的高清节目,在特技制作过程中应兼顾使用4:3模式监看,防止在标清同播中出现问题。

3.6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

各台普遍实行立体声或双声道播出。除黑龙江、广东全部双声道播出外,其他台专题、综艺立体声制播,新闻等节目双声道播出。

目前各台高清频道音频播出的情况如下:

央视一套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新闻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专题栏目立体声立体声部分立体声部分立体声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部分立体声综艺立体声/5.1立体声部分立体声立体声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部分立体声部分立体声影视剧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广告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12

各台普遍部署了环绕声制作系统,但是目前环绕声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除央视、黑龙江台在大型运动会转播中实际播出环绕声节目,其他各台无环绕声节目实际播出。

各台音频制播体系现状:

支持5.1制作支持5.1播出播出音频格式台内音频信号传输/交换方式DolbyE*DolbyEDolbyEPCM2.0DolbyEPCM8.0DolbyEPCM2.0上海是广东是深圳是黑龙江是浙江是中央是湖南是北京是江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MPEG1layerIIDolbyAC-3DolbyAC-3DolbyAC-3DolbyAC-3DolbyAC-3DolbyAC-3DolbyAC-3DolbyAC-3*磁带:立体声节目采用AES格式、环绕声节目采用杜比E格式;基带传输方式为分立8声道。

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建议如下:

1)在高标清同播过渡期内,高清伴音应采用立体声格式进行制作、播出,有条件的,应加大5.1环绕声制作、播出比例。

2)对于制作的5.1或立体声高清节目,在下变换时需要下缩混成单声道音频,用于在标清频道播出。为保证下混至立体声或单声道的使用需求,各声道间应保持正确的相位关系。

3)对于单声道的标清节目,在上变换时需要将1声道PGM信号复制到2声道,制作成双声道高清节目。

3.7高标清同播幅型变换策略

3.7.1幅型变换分析

高标清的混合编辑及同播问题离不开高标清的幅型变换问题。上变换有加边、切边、拉伸三种模式,下变换有信箱、切边、挤压三种模式。幅型变换对高标清同播有几下影响:

13

1)对构图的影响

高清下变换、标清上变换,都存在对画面的裁剪或加边和画面的缩放。这会造成原始画面信息的缺失或无用画面的填充,影响画面效果。

2)对画面质量的影响

上下变换不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标清上变换的节目或者是使用了标清上变换的素材,经过变换,图像质量下降。

3)幅型变换不当可能造成播出事故

素材的幅型与成品节目的幅型,节目源的幅型和播出后的幅型都存在多种组合变换的可能,如果匹配不当就可能造成播出事故。

采用不合适的上下变换模式会严重影响观众收看的画面效果,为尽可能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以保持画面不变形、不影响画面主要内容传达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四面黑边的画面;

2)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尽可能保持统一;

3)无论是高清播出还是标清播出,应尽量减少上下变换次数,上下变换次数不应超过两次。

3.7.2下变换策略

高清画面的宽高比为16:9,大部分标清画面的宽高比为4:3,高清制作标清播出最重要的问题是制定恰当的下变换宽高比管理策略,正确的宽高比管理策略可以保护标清观众的利益,不当的上、下变换组合会降低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图像质量。

下变换有信箱、切边、挤压三种模式。

14

LetterBox原画面上下加边EdgeCrop原画面两侧切边Squeeze原画面挤压变形

信箱(Letterbox):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但清晰度有损失;

切边(Edgecrop):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清晰度好,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

挤压(Squeeze):将画面横向压缩,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清晰度好,但画面产生变形。

各台下变换策略如下表所示:

央视一套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新闻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专题栏目信箱/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综艺信箱切边/信箱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影视剧信箱信箱信箱信箱切边/信箱信箱信箱信箱信箱广告切边所有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采用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大多数电视台专题、综艺栏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大多数电视台影视剧节目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大多由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大多数电视台广告节目采用两个版本分别播出。

15

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为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建议下变换采用以下原则:

1)原始的发送信号不能变形,就是下变换中的挤压变形(squeeze)在最终发送时不能使用。

2)尽可能采用保证标清电视机画面满幅的切边模式,减少标清电视受众的不满。为保证下变换后的画面构图正常,高清拍摄时需要在16:9的寻像器中加入4:3标志线,取景时画面以4:3构图为主兼顾14:9或16:9。

3)考虑电视观众的观看习惯问题。大部分观众已经接受了影视剧类节目采用信箱模式,虽上下有黑条,但观众基本已经接受,黑条部分也是字幕的最佳位置。对于准备采用信箱模式下变换的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以及部分文娱、体育等节目,在拍摄时应采用16:9构图进行取景。

4)对于制作网打包服务器、播出上载工作站或者播出服务器输出信号的下变换器设置默认的下变换模式,尽可能简化流程,避免出错。当需要与默认模式不同的下变换模式时,再手工配置。

高标清同播的中、后期阶段,可直接采用上下黑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播出。

3.7.3上变换策略

在高标清同播初期,高清播出率达不到100%,因此需要将部分标清节目上变换为高清格式后在高清频道播出。同时,在高清节目编辑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到标清素材,也需要进行上变换调整。

上变换有切边、加边、拉伸三种模式。

16

FullWidth原画面上下切边PillarBox原画面两边加边Stretch原画面拉伸变形

切边(Fullwidth):将画面进行纵向剪切,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

加边(Pillarbox):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

拉伸(Stretch):将画面横向拉伸,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但画面产生变形。各台标清节目的上变换策略如下表所示:

央视一套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

新闻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专题栏目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切边加边加边综艺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影视剧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切边加边加边加边广告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拉伸拉伸加边加边除个别案例,基本上所有台所有类型节目都采用加边模式进行上变换,总局在《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关于规范高清同播频道播出的函》中均明确要求,过渡期内,高清频道中的标清上变换节目、栏目,应按4:3格式播出。

17

对于标清素材的上变换,总局要求在高清节目、栏目中使用标清节目素材时,必须按16:9的格式调整,但是对于如何调整并未做具体规定。目前九家高标清同播电视台使用的策略不尽相同,大多数采用加边模式,只在在加黑边、加材质或者开窗口上有所区别,少数也有采用切边和拉伸模式进行上变换。

建议各高标清同播频道按照广发[201*]58号《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提高高清播出率和高标清同播率,确保201*年达到70%以上。同时加强高清频道编排的科学性、灵活性,确定高清、标清节目播出时段板块,避免节目画幅频繁变化,影响观众收看,提高高清频道的收视效果,

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为提高高清频道节目质量,建议上变换采用以下原则:

1)4:3满幅标清节目上变换后高清播出的,建议采用左右黑边模式,建议考虑两点:一是要结合节目类型来定;二是要防止填充区的边缘出现问题;

2)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上变换后在高清播出的,建议采用上下切边模式,从而避免四周黑边的情况。但是如果字幕在标清画面下方镶黑边的位置上,为了避免切边上变换后字幕信息丢失,也可采用左右黑边模式;

3)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

在高清节目中使用标清素材时,采用的上变换模式可根据节目和素材特点加以选择,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

2)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3)不能因为幅型的变化影响画面主要内容的传达。

3.7.4多次变换策略

在高标清同播过渡期内,高清节目需要在高清频道和标清频道同播,而节目编辑过程也会混合使用高标清素材,这就带来多次上下变换的问题。

1)标清上变换后再下变换模式:高清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标清格式的拍摄素材或历史资料,制作的成品节目以高清格式输出,并在标清频道同播或者下变换后送标清频道播出。下图为标清素材被高清节目引用后,多次变换的各

18

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上下变换方案选择的不恰当,会出现标清素材经过上变换和下变换后,产生画面内容损失或严重变形的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上下变换策略对于保证节目播出效果至关重要。

FullWidth原画面上下切边Stretch原画面拉伸变形PillarBox原画面两边加边Stretch原画面拉伸变形LetterBox原画面上下加边EdgeCrop原画面两侧切边Squeeze原画面挤压变形

2)高清下变换后再上变换模式:高清素材被标清节目引用,然后又到高清频道同播或者将成品节目上变换后送高清频道播出。下图为高清素材被标清节目引用后,连续变换的各种可能情况。

LetterBox原画面上下加边EdgeCrop原画面两侧切边Squeeze原画面挤压变形FullWidth原画面上下切边PillarBox原画面两边加边Stretch原画面拉伸变形

选择合适的上下变换策略对于保证节目播出效果至关重要,对于多次上下变换,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避免或减少多次变换情况的出现,节目制播过程中上下变换次数应小于2次。例如在高清节目制作时尽量采用高清素材,或者建立高、标清融合的

19

制作系统,标清节目用标清素材单独打包生成,避免标清素材上变换后再下变换的情形。

2)针对高清制作后需要下变换成标清节目的情况,如果节目最终要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那么使用标清素材时应采用左右加边模式上变换,这样经过高清制作得到的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后原有画面内容不变。

3)如果节目最终要采用上下黑边(信箱模式)模式下变换,那么使用标清素材时应避免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上变换,从而避免四周黑框的情况,如果画面内容允许,可采用切边模式上变换。

4)尽可能避免高清素材下变换后用于标清节目制作,然后又到高清频道同播或者将成品节目上变换后送高清频道播出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节目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多次上下变换的问题。

5)对于采购的已经经过信箱模式下变换的标清电视剧,如果采用上下切边模式进行上变换,虽然不会产生画面内容损失和画面变形,而且也不会形成四周黑边的情况,但是会造成电视剧字幕消失或者显示不完整,以及画面质量粗糙,因此建议还是按照总局关于严格规范高清节目和标清节目画面规格的有关规定,采用左右加边的模式上变换播出。

3.7.5幅型变换的自动匹配

素材的幅型与成品节目的幅型,节目源的幅型和播出后的幅型,都存在多种组合的变换可能,如果不能够自动匹配,将加大运行复杂程度,尤其在演播室和频道,可能由于幅型变换不当造成播出事故。因此,统一采用AFD(ActiveFormatDescription,有效幅型描述)能够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幅型变换的自动化程度。

SMPTE提供了幅型变换的标准,采用AFD对于文件和信号的画面幅型比进行统一标示。目前,主要的周边设备生产厂家,如Harris、Evertz、Miranda等均支持AFD的通过或对应幅型变换AFD识别与修改。包括Harris、Omneon、Thomson、Seachange在内的各个视频服务器厂商,也均支持根据注入的AFD信息自动识别并作出相应的上下变换操作。

幅型变换直接影响高标清过渡的节目运行规划和技术系统设计,涉及前期拍摄、总控、后期制作、演播室和频道播出多个技术系统,需要制定针对制播各环

20

节的具体运行规程,运用技术管理手段,使幅型变换得到正确处理,以便信号和文件在节目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系统间流转时AFD信息能够正确继承和使用。

在播出环节实现幅型变换的自动匹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确认在前期拍摄采集、后期制作、演播室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所有的文件和信号都嵌入正确的、播出上下变换器(包括播出服务器)所支持的AFD标识;

2)确认所选用的播出服务器或者播出系统中上下变换器支持AFD,并且对AFD的编码规范、使用流程的理解与标准相一致;

3)确认在技术实现上能够做到连续播出节目幅型变换的帧精度切换;4)合理规划AFD嵌入及处理的流程,并严格进行AFD信息的检查,确保AFD信息的合法性,AFD信息与节目单信息的一致性,变换效果的正确性。

3.8高标清同播节目播出策略

高标清同播有四种播出方式:高清节目源高清播出、高清节目源标清播出、标清节目源高清播出、标清节目源标清播出。其播出策略如下:

节目源16:9构图拍高清节目源4:3保护框构图拍摄、制作丢失。4:3构图拍摄、左右加黑边上变换播出,制作标清节目源上下加黑边遮幅构图画面信息不丢失。上下切边上变换播出,画4:3正常画面播出面充满屏幕,画面信息基本不丢失。16:9正常画面播出左右切边下变换播出。画面充满屏幕,保护框内信息不摄、制作高清播出标清播出上下加黑边下变换播出(信箱方式)。画面信息不丢失。3.9高标清同播质量控制策略

为了提高高标清同播的技术质量,建议考虑以下质量控制策略:

21

1)节目制作人员在完成节目后,负责在节目单上增加注明高标清类型、幅型比、声道等信息。

2)采用AFD(有效幅型描述)标识进行幅型自动变换时,播出前要严格进行AFD信息检查,确保与节目单幅型比信息的一致性,以及变换效果的正确性。

3)加强节目的播前技术审查,避免播出质量不达标或者不符合幅型要求规定的节目,确保播出效果。

4)在进行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上下变换等设备的选型时,不仅要关注厂家给出的性能指标,还要认真进行测试比较,并且充分重视主观评价测试。

5)加强对编码格式和码率的科学规划,既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要考虑对节目质量的影响,具体可参考EBU(欧广联)R124建议书,及本报告前面对高清节目制播码流的分析。

6)加强对高标清同播制播流程的优化,规划设计科学高效的下变换流程,上下变换次数不应超过两次,并尽量减少不同格式间的多次转换。

在高标清混合制播体系中,上、下变换是制播链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理论上说,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节目质量应该比标清制作的更好,但是如果上、下变换质量不好,也可能会出现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节目质量比标清制作的节目质量还差的现象。因此在制定技术策略和方案时,除了关注上、下变换模式,还要重视上、下变换的技术质量。目前,中高端上、下变换硬件设备的变换质量均能达到广播级标准,相对来说,软件或非编板卡的变换质量出现的问题较多。建议在系统建设或改造时,重视对相关硬件、软件进行变换质量的测试,选用高质量的上、下变换设备。

由于还没有被行业广泛认同的客观测试方案,用人眼观察的主观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主观评价使用的测试序列应包括多种静止和运动的不同画面,特别是必须包括含有静止和移动的斜线、圆形等不规则物体的画面序列。鉴于目前播出的主要是隔行扫描的高清信号,应重点选择隔行扫描的测试序列。对比观察是进行主观评价的最有效方法。具体方法是把经过A和B两个不同变换器变换的相同测试序列画面同时显示在并列摆放的同型号监视器上,或把两个画面用划像的方法分左右或上下同时显示在同一台监视器上,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到A与B两个画面的差别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22

3.10高清节目磁带录制规范

参考总局金帆奖对参评节目带的要求,建议高清节目磁带录制规范如下:播出节目带录制方式一(立体声):

声音磁带段持续时间图像声道1空白或黑保护≥10底视频标准校准引带部分提示识别提示51510运行实际节目部分时间带尾≥30黑底节目图像左声道右声道左声道无声右声道60信号黑底识别字幕识别语音或无声或黑底连续黑底立体声无声立体声立体声国际声国际声立体声连续无声音频校准信号无声声道2声道3声道4迹控制磁时间码

播出节目带录制方式二(环绕声):

声音磁带段持续时间图像声道1保护空白或≥10黑底视频标校准引带部分识别提示5黑底识别字15幕或黑底提示节目部分时间带尾≥30像黑底左声道右声道10运行实际黑底节目图立体声立体声无声DOLBYE声道无声DOLBYE声道识别语音或无声连续连续无声60准信号音频校准信号无声声道2声道3声道4迹控制磁时间码

23

1)保护引带不做严格要求,如果录制有控制磁迹和时间码,应与随后的控制磁迹和时间码保持连续。

2)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100/0/彩条。多讯道记录时,此信号应是经过信号处理和切换系统输出的标准彩条;用ENG方式记录时,彩条信号与随后的节目图像信号应取自同一编码器输出。使用多盘素材磁带进行编辑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可取自该制作系统的标准信号发生器。复制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必须是用放机从素材带引带上原录彩条重放的信号。

3)音频校准信号为基准电平+4dBu(或-20dBFS)的1000Hz正弦波。立体声记录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其左声道宜采用约每间隔3秒间断约0.25秒作为识别。

3.11高标清同播制播流程设计方式

从大的制播架构来说,目前主要有两种: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高标清采用独立播出通道播出。目前九家电视台中,只有湖南台采用了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架构,高清和标清播出采用同一套播出系统,标清播出信号由高清播出信号经下变换后得到,即“一个平台,两种格式播出”。

采用一个播出通道,1采用两个播出通道,8

3.11.1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

在这种架构下,高标清同播采用一个播出通道,包括节目上载和播出,平台只有一个,可以实现完全的高标清同播,优点是系统简洁、工作量小、成本较低,

24

缺点是标清频道也通过高清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在需要应用较为复杂的上下变换策略时,灵活性不够,风险较大,同时无法适应同播初期高、标清频道不一定完全同播的需要。

高清制作高清播出高清字幕高清传输标清制作上变换下变换/标清字幕标清传输

3.11.2高、标清采用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

在这种架构下,高、标清频道采用两个独立的播出通道进行同播,同播的高清频道完全作为一个新的频道进行管理。优点包括:

1)目前标清频道播出系统运行已经相当安全稳定,采用这种方式,新建一个高清播出系统,不影响原标清播出系统,原标清频道的播出业务流程不变,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标清频道的播出安全。

2)同播初期高清和标清频道的内容不一定相同,即不一定完全同播,即使同播,标清节目也不一定是由高清节目简单下并换而来,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两个播出系统实现起来就比较方便。

3)不同节目下变换到标清的策略可能不同,例如有的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有的节目需要采用信箱模式下变换,考虑到这种情况,在制作系统进行下变换处理显得更加灵活、安全。

高清制作下变换上变换标清制作上变换标清播出标清传输高清播出高清传输

目前除了湖南台外,其他电视台都采用了上图所示的这种同播架构,只是在细节实现上有所不同,例如有的采用文件送播,有的采用磁带送播;有的在播出上载时进行下变换,有的在制作打包时进行下变换;有的在上载或播出服务器进

25

行上变换,有的在标清播出后用上变换器进行上变换。这些都跟各台的技术系统、业务流程、管控模式等方面的情况有关。

26

4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

4.1技术改造策略

前期素材拍摄高清化是实现高标清同播的前提和基础,高清ENG设备的采购主要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1)性能指标高,操作性和稳定性好;

2)图像质量高,包括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两个部分;3)记录介质先进,适应网络化流程;

4)记录格式先进,并与本台后期非编制作网相一致或兼容;5)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并且耗材费用较低。

4.2技术管理策略

与单纯的高清节目或者标清节目制播相比,高标清同播给素材拍摄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取景构图、肤色轮廓校正等。此外新闻画面要求以真实还原为主,色彩再现平实而自然、清晰度高、亮度层次丰富,这对高清拍摄在聚焦、照明和曝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2.1构图策略

对于高标清同播的节目,拍摄构图需要兼顾16:9和4:3画幅,具体如何构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清发展的不同阶段,拍摄构图策略不同。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拍摄构图以4:3为主兼顾14:9或16:9构图;高标清同播的中、后期阶段,拍摄构图以16:9为主兼顾4:3。

2)下变换策略不同,拍摄构图策略不同。对于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进行标清播出的高清节目,应以4:3构图为主,兼顾16:9构图,即在保证4:3画幅取景完整性的情况下,位于4:3画幅以外的画面内容也应尽量保证一致性和完整性。对于用上下黑边模式下变换进行标清播出的高清节目,应按16:9构图。

27

3)节目类型不同,对拍摄构图要求不同。对于新闻类节目,考虑到政治因素,在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并兼顾4:3保护框,在按照标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4:3保护框构图,并兼顾16:9;对于重大事件转播,考虑到素材的重要价值,应采用16:9构图拍摄;对于其他类型节目,可由导演根据需要选择构图方式,一般来说,综艺、电视剧类节目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体育、专题类节目建议采用采用16:9构图拍摄,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4)采用4:3构图为主拍摄时,可在16:9寻像器内加入4:3区域标志线,便于取景。

4.2.2聚焦策略

高清系统具有更小的像素点,尤其是16:9宽画幅扫描密度更高,因此,在原来扫描线较少的标准清晰度图像中看不出来的焦点粗糙,在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中会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聚焦要格外小心,即便用变焦镜头进行广角拍摄时,也不要自认为所有焦点都已调实。建议使用标准监视器,而且尺寸越大越好。在拍摄新闻和专题节目时,若不便于使用监视器,摄像就要更加注意焦点调整问题。

此外,我国高清电视采用1080/50i格式,在奇数场获得540行的静态信息,在偶数场获得540行的信息,再利用视觉暂留,获得1080行的图像静止清晰度,动态分辨率会有所不足,当镜头快速推、拉、摇、移时,图像会比较模糊,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推、拉、摇、移镜头应尽可能缓慢。

4.2.3照明、布景策略

为充分体现高清晰的画面,需要更好地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有可能会使粗糙突显。如果是室内采访,至少需要对人和背景各使用一台灯光,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使用3~4台灯光。尽管高清晰度摄像机的灵敏度比原有标准清晰度摄像机要高,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就要布光均匀,照度不是重点,主要是要注意对比度。考虑到高清晰度摄像机的景深小、焦点“软”的特点,照明用灯总是要比拍摄标准清晰度时多。

由于高清摄像机清晰度高,因此要求服装、化妆、道具等更加精致。例如演

28

播室布景板,以往多以补刷油漆遮掩损坏的地方,但日后这些修补处将无所遁形。所以要尽可能减少使用油漆,改用墙纸、墙布代替。

4.2.4曝光策略

曝光是摄像的基本问题,曝光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成像质量。资料显示,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景深是标准清晰度电视系统的一半,拍摄时,为获得相同的景深,必须缩小镜头光圈。实际拍摄中,摄像机寻像器中的光圈检测值与镜头的刻度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能准确反映出半挡光圈的变化,因此,要把握好曝光的精度。

4.2.5轮廓校正

高清电视1980*1080的图像分辨率将电视的清晰度大幅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原来看不到的主持人脸上的瑕疵,现在用高清一拍所有的缺点都出来了,可能使用高清化妆粉底也不一定有用。虽然一般高清摄像机有肤色轮廓校正功能,可以降低肤色部分的清晰度,但是如果降得太多,虽然高清看起来很好,但是下变换到标清后,人脸看起来就比较模糊。因此,只能根据主持人的年龄、皮肤等情况,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肤色轮廓校正数值,做到兼顾高清和标清。

4.2.6色域设置

标清电视色域标准有美国的NTSC、SMPTEC和欧洲的EBU,以及国际电信联盟的ITU-RBT.601,NTSC彩色电视标准以C光源为基础,这个标准过于理想化,无法实用。之后,欧洲和美国分别在实用化的基础上制定了EBU和SMPTEC标准,这两个色域标准覆盖的范围都比NTSC色域小。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从事电信领域工作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它把美国提交SMPTE的参数放在601里面,作为525行系统的参数;而把欧洲提交的EBU的参数也放在601里面,作为625行的参数。

高清的色域标准则是全球统一的ITU-RBT.709。ITU在制定高清电视色域标准时参考了EBU和SMPTEC标准,其色域范围几乎就是两者的折衷,因此ITU-R

29

BT.709色域与EBU和SMPTEC非常接近,特别是和EBU的色域几乎相同。1998年,ITU又制定了宽色域视频系统标准,即ITU-RBT.1361建议书“未来电视和图像系统的国际统一色度和相关特性”,确认RGB信号扩大到负区的扩展色域应是未来电视系统和其它成像系统共同的彩色复现色域,以便增强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降低互相转换的难度。计算表明,在标称亮度和色差信号范围内,扩展色域方法能明显改善高清电视的色度特性。

201*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GY/T155-201*“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行业标准,标准规定了高清电视常规色域系统和扩展色域系统,其中常规色域系统与ITU-RBT.709-3相同,扩展色域标准与ITU-RBT.1361相同。

用不同色域拍摄相同的彩色对象时,同一彩色在不同色域中的彩色饱和度是不一样的。对相同的彩色物体而言,拍摄色域范围越大,得到的彩色饱和度越低,而拍摄色域范围越小,得到的彩色饱和度越高。宽色域拍摄时得到的彩色饱和度比较低,但可以区分出相近彩色之间的差别,而窄色域拍摄时得到的彩色饱和度虽然比较高,但无法表现出相近彩色之间的差别。

NTSC色域GR709色域0.7用R709色域拍摄时绿色饱和度为0.7用NTSC色域拍摄时绿色饱和度为0.50.5拍摄色域范围大,得到的彩色饱和度低BR拍摄色域范围小,得到的彩色饱和度高

在高标清同播前期阶段,为了照顾大多数标清电视观众的收看效果,色域管理建议采用以下策略:

1)保持摄像机色域管理的一致性,以保证节目图像质量的一致性,避免高清播出采用不同色域的混乱局面;

2)摄像机色域空间设置应遵循行业标准GY/T155-201*。

30

5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

新闻节目制播环节对政治性、安全性、时效性要求极高,并且素材来源多样,涉及自采、地方台通联、卫星收录、天气预报、广告插播等多种来源;素材格式多样,既有高清,又有标清,还有来自互联网的较低分辨率格式;此外各台在组织架构上一般都设有新闻中心,为各个频道制作新闻节目,目前卫视频道的新闻采用高、标清同播,而其他频道则采用标清制播,增加了节目制作的难度。同时,新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涵盖采、编、播多个环节。这些因素决定了新闻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是最复杂的。

5.1技术改造策略

新闻节目制播主要包括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演播室播出等几个环节,首批进行高标清同播的9个电视台,全部建设了高清的新闻演播室,实现了口播新闻(全部或部分新闻栏目)的高清化,但是只有3个台实现了ENG新闻素材的高清采集、制作,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需要时间来进行技术方案论证和系统搭建;二是新闻节目政治性强,考虑到构图、聚焦、景深、灯光等各方面的问题,记者不愿意使用高清设备。

为了真正实现新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前期拍摄和演播室必须换成高清设备或系统,这两个部分另有章节进行阐述,本章重点对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播出技术改造策略进行分析。根据各台的情况,分为网络化制播、非网络化制播两种类型。目前三个实现自采素材高清化的台中,有一个采用传统设备制播,另两个台采用网络化制播。由于网络化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打通多种媒介业务、实现多平台分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是值得推荐的方案。

5.1.1网络化制播方案

新闻节目高标清同播网络化制播系统的建设改造有两种方案:1.全高清的新闻制播网络

新建一个全高清的新闻网络系统,或者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实现

31

完全的高清化。

由于新闻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在高清网络化的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高效率的原则,即改造后的高清网络不能明显降低目前标清网络的制播效率。

对于前期拍摄的素材,为提高上载效率,由非线性存储介质的ENG设备拍摄的素材,可采用文件导入的方式,不做转码,不做上下变换,这样可以最忠实地保留原有图像的质量,并且因为非线性存储介质上存储的都是文件,因此一般都可以实现超实时的导入。对于线性存储介质的ENG设备拍摄的素材,则通过采集的方式进入系统,不论高标清素材,都统一采集成高清格式。制作完成的新闻条目成片全部为高清节目,送新闻演播室播出。

优点:系统结构清晰,流程简洁,制作环节与纯标清环节相同,不会有额外工作,技术维护相对简单。

缺点:升级成本较高,在节目不能停播的情况下,网络升级难度大。2.高标清混合的新闻制播网络

该方案考虑到系统既要为高标清同播频道服务,又要为其他标清频道服务,节目制作仍以标清新闻为主,同时又兼顾高清新闻。所采取的策略是对现有网络进行部分升级,将部分站点升级为高清站点,在网内实现混合制作;或者新建一个规模较小的高清网,对高清素材进行高清制作,对标清素材进行标清制作。

这种情况下的素材上载,我们关注的重点是:

1)对于前期自拍的高清素材,为提高上载效率,由非线性存储介质的ENG设备拍摄的素材,可采用超实时的文件导入方式;对于线性存储介质的ENG设备拍摄的素材,则通过采集的方式进入系统,高清信号采用高清编码格式,标清信号采用标清编码格式,不做上下变换;

2)对于地方台收录信号,通过采集的方式进入系统,高清信号采用高清编码格式,标清信号采用标清编码格式,不做上下变换,制作好的成片再进行上下变换,这可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带宽;

3)对于卫星收录等素材,在进入网络时都保留其原格式,不做转码,不做上下变换。

总之,无论是何种格式的高清素材,在进入网络时都保留其原格式,保留原格式不作转码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图像的质量,即使日后有新的高清格式出

32

现,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从容应对。

优点:改造成本较低,部分升级或另建高清小网,对正常节目制作影响较小。缺点:网络内存在多格式、多版本,制作难度增加,流程复杂,维护难度也相应增大。另外,如需支持全面高清制作,还需再次升级。

总之,在高标清同播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各台的战略目标、业务发展和原有技术系统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升级方案。

5.1.2非网络化制播方案

非网络化制播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对编线加字幕机的方式进行高清剪辑,另一种是用非编工作站单机进行高清制作。对于时效性强的新闻节目,由于目前高清网络在部分环节还需要转码,为确保节目的及时播出,可选择与ENG拍摄相同的格式进行传统单机制作与播出,省去上载和下载两个步骤,实现采、编、播环节格式的统一,提高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当然,也可在高清非编单机完成节目制作后,下载或回写到存储介质上,然后送演播室进行播出。显然,这两种方案对单条新闻的制播有一定时效意义,但由于无法实现对全部新闻素材的共享,整体节目的制播效率并未提高,只可作为网络化制播的应急备用方案,或作为高标清同播初期的过渡方案。

5.2技术管理策略

5.2.1拍摄构图策略

考虑到新闻节目的政治性,该类节目(包括外拍素材、高清演播室图像)在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并兼顾4:3保护框,在按照标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4:3保护框构图,并兼顾16:9。在后期制作和审片时,要对高清节目和下变换后的标清节目分别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不出政治问题。

33

5.2.2幅型变换策略

在同一个新闻条目内,画面幅型比应尽可能保持统一。高清新闻节目制作在使用标清素材时,建议采用左右加边模式,确保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后,画面内容不丢失。如果高清节目和标清节目分别制作,那么在使用标清素材时,也可以采用上下切边或者在16:9画面中开4:3窗口等更加灵活的方式。

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考虑到新闻节目的政治性、新闻素材来源的多样性,制作完成的高清新闻节目下变换到标清频道播出时,建议统一采用切边模式。标清新闻节目需要上变换到高清频道播出时,建议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也可以做成4:3窗口的方式。

5.2.3图形字幕策略

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制作完成的高清新闻节目,一般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播出。为了确保切边后图形字幕信息的完整,在制作图形字幕时,应将所有图形、字幕放在4:3的保护框内。如下图所示:

34

5.2.4代理码率编辑策略

在素材上载的同时,可生成代理码率用于后期编辑,以提高制作效率,降低系统开销。即在非编合成之前,使用标清非编进行编辑,在直接输出标清播出版的同时,将完成好的EDL码单套回高清合成用于输出高清版节目,从而提高高清节目的制作效率。节目编辑完成后生成EDL表,不同格式的高码率素材根据EDL表完成打包,同时转码为播出所需的格式。显然,采用代理码率编辑减少了网络流量、减轻了对存储的压力,有效解决多格式混编、高标清混编的问题,这对时效性强的新闻类节目非常有意义。

35

6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

6.1技术改造策略

要实现高标清同播,必须对演播系统进行高清改造。与单纯的高清演播室相比,高标清同播演播室需要同时考虑高清、标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因此在技术策略上有所区别。

6.1.1总体策略

高清和标清的行频、幅型比、带宽、定时等完全不一样,因此很难在一个独立切换系统中,不通过某种变换而同时得到高、标清信号。根据切换台的功能分类,满足高标清同播的演播室系统主要有下面三种方案。

1.纯高清加上、下变换系统

该系统从信号源输出,经切换台处理,只有一个高清信号通道。在通道最终输出端加入下变换产生标清信号。经下变换后的信号既可用于直播,也可用于节目录制,因此该系统既可录制高清信号也可录制标清信号。

信号源HD切换台信号源SD上变换下变换SD节目输出HD节目输出控制面板该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相对简单,与标清演播室系统相比基本相似,可同时录制高清、标清信号。但由于在输入端对标清信号源进行了上变换,在输出端加入了下变换,系统必须考虑由上、下变换所引起的视、音频信号的延迟差异、变换模式等问题,这些在单一、非兼容系统中不会遇到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中都会产生。

2.双主机切换系统

该系统采用由一个控制面板同时控制两个主机的方式,一个为高清信号通道主机,另一个为标清信号通道主机。除信号源之外,相当于形成了高清、标清两套分离系统。

36

信号源HDHD切换台HD节目输出信号源SDSD切换台SD节目输出控制面板该方案的优点是高清、标清信号可同步切换,可同时获得高清、标清信号,不存在由上、下变换而引起的信号延时和转换损耗。其缺点是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

3.高/标清多格式切换台系统

该系统采用高/标清多格式切换台,所有的标清、高清信号源无需上、下变换即可直接进入切换台,经过处理后可同时输出高清节目及标清节目。

信号源HD切换台信号源SDSD节目输出HD节目输出

该方案的优点是系统布线简单,高清、标清信号能同时接入系统,不需考虑上、下变换,不存在延时问题,可完成高清、标清信号的双版同时输出。在高标清同播阶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大多数高/标清多格式切换台,高清和标清节目输出信号在字幕及特技构图上只能兼顾一种。但是也有部分切换台可以根据16:9和4:3幅型比的要求随意设定字幕及特技构图。可以分别自由定义为高清或标清输出。

控制面板6.1.2同步策略

在演播室系统中,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有两种,一种是高清专用的模拟三电平同步信号,另一种是与现有标清系统完全相同的BB(BlackBurst,即黑色同步)信号。构建高清演播室系统时有三种选择:

1.高清三电平同步机

该同步机被台内的BB信号锁相,系统中所有设备都使用三电平同步,这时要求系统中所有需要锁相的设备都是高清设备。

37

2.标清BB信号同步机

系统中所有设备均使用BB信号同步,这种情况要求系统中的设备都配有BB同步信号输入接口,并且没有24P模式应用需求,同时此同步机不能产生高清测试信号。

3.高/标清兼容的同步机

该同步机同时可以输出标清BB同步和高清三电平同步,系统中的设备根据同步输入接口配置,有的采用BB信号同步而有的采用三电平同步,该方式可应用于任意配置和任意模式的高清系统,但同步机价格较贵。

6.1.3逐行策略

数字高清电视的720p、1080i和1080p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201*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GYT155-201*《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文件,正式确定了1080/50i为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和播出标准。EBU(欧洲广播电视联盟)声明采用逐行扫描,因为经评估表明,就压缩格式、传输格式和接收格式而言,逐行较隔行更好。

模拟时代为消除显示图像的闪烁感必须同时提高拍摄、制作和显示的刷新率,数字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显示端的刷新率高于拍摄和制作,因此采用较低帧频的逐行扫描拍摄和制作节目就成为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选择之一。逐行拍摄、制作,隔行(Psf)播出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有效方法。这种采用逐行制作、隔行播出的节目既可以在普通电视机上显示隔行信号,也可以配合LCD、PDP平板电视或LCD、DLP投影机显示更高质量的逐行扫描图像。

目前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是串行数字分量接口HD-SDI。根据SMPTE292M标准规定,HD-SDI的码率为1485Mbps,足以处理1080i和720p的高清分辨率。但是,质量更好的1080p全高清视频有更高的带宽要求。

如果在摄制过程中使用1080p,会很容易转换到1080i或者720p,而且不会降低质量。SMPTE424M标准和SMPTE425M标准,使SDI电缆带宽由1.485Gbps提高到2.970Gbps,增加了一倍,足以处理单条链路上的全1080p串行视频传送。建议在没有价格差别或相差不多时,优先选择同时支持隔行和逐行扫描

38

的设备,以便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6.1.4监视策略

图像监视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节目监视,另一部分是信号源监视。节目监视是指切换台输出PGM和PST以及系统输出的技术监视。由于导播及技术监控人员都是以这几台监视器作为节目质量评判标准,因此这几台监视器需要选择广播级的高清监视器。另一部分属于信号源监视,如摄像机、录像机及字幕机等主要关注其图像内容的监视。为降低系统成本,没有必要使用价格昂贵的高清监视器,可采用普通标清监视器监视各信号源的标清信号。

在高标清同播时,必须兼顾高清和标清的画面效果,为此,可以利用监视器控制单元在16:9监视器上调出4:3安全线,使导播和相关技术人员同时看到两种不同宽高比画面的构图,在制作过程中,16:9监看建议使用93%保护框设置,4:3监看建议使用88%保护框设置。

6.1.5视音频同步策略

数字系统中的一些设备需要对声音、图像进行大量的存储、计算,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声音或图像延时。高标清系统中延时量较大的设备有帧同步机、数字特技机、上下变换器等,有时整个系统中的图像延时会大大超出三帧。实践表明,对于声画不同步,一帧以内普通人不会有觉察,接近一帧专业电视人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二帧普通人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专业电视人能感觉到声画不同步,三帧普通人能感觉到声画不同步。因此要对声音做相应的延时处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延时问题:

1)利用音频系统中的数字调音台对每路输入信号都具有独立可调音频延时的功能,补偿标清视频信号经上变换后带来的延时,对于下变换带来的视频延时,依靠下变换自身对音频的同步延时,使标清信号输出达到声画同步。

2)调音台输出两组音频信号,一组用于高清节目,另一组用于标清节目。对于下变换带来的延时,依靠调音台对标清节目的音频信号加一次延时,使标清信号输出达到声画同步。

3)在音频系统中引入音频延时器,对需要延时的声音进行延时处理。

39

对演播室监听来说只能监听一个信号,否则会造成声音监听的混乱,是监听与高清信号同步的声音还是监听与标清同步的声音?由于所有的源监视器包括主监和预监(主监和预监一般习惯配置高清监视器)的视频信号都没有经过延时,如果监听与标清同步的信号,会使导播从源监视器或主监和预监上看到的图像与现场拾取的声音是不同步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导播对节目的处理。因此,在演播室要监听与高清信号同步的声音,使演播室监视器上的图像与监听声音完全一致,便于导播与技术人员监听和监看。

6.1.6网络化策略

为了提高高标清同播的节目质量和效率,应当用网络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技术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将演播系统纳入全台网的总体架构,从而全面实现节目制作的网络化、无带化。演播系统的网络化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案:

1)建设演播共享网络系统

建设一个专门应用于演播室节目录制和制作的网络板块,该板块与一般的综合制作网在结构上基本相同,由网络、存储、编辑工作站、管理服务器等组成,并且通过主干平台与全台网互联互通,只是增加了演播室录制和播放设备,承担演播室录制节目的制作合成,直播节目中精彩集锦、快慢镜头的即时制作,以及素材的回放功能。

摄像机信号切换台PGM信号摄像机信号录制服务器网络存储现场快编工作站数据库编辑工作站播放服务器全台网主干平台

2)通过录放服务器简单实现演播与后期制作的互联互通

40

使用高清录放服务器代替原有的磁带录像机,同时将高清录放服务器与后期制作网系统联网。录播情况下,通过高清录放服务器对节目素材进行录制,并以边录制、边迁移、边转码的方式高速迁入制作网络,实现演播制作的网络化。

高清演播室系统高清PGM、单挂信号高清录放服务器网络迁移后期制作网络系统6.2技术管理策略

6.2.1拍摄构图策略

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以及导演的不同意图,演播室拍摄构图主要有4:3和16:9两种。

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好处是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后比较符合目前观众的收视习惯,缺点是会丢失原有的16:9信息,削弱大场景的气势,而且录制的素材将来作为高清素材使用时,画面效果不好。采用16:9构图的优缺点正好相反。

6.2.2幅型变换策略

在演播室环节,高清16:9节目下变换到标清4:3在标清频道播出时,分为两种情况:

1)对于采用4:3为主构图的高清节目,应采取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2)对于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应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在演播室环节需要插播标清素材、广告,对于标清素材的上变换,也分为两种情况:

1)对于最后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的,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上变换;2)对于最后采用上下黑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的,为了防止出现四周黑框的情况,需要对标清素材进行处理,例如两边加材质进行上变换,或者采用上下切边模式上变换。

41

6.2.3图形字幕策略

直播节目中的图形字幕、在线图文包装是演播室关注的重点,建议采用以下策略:

1)如果高清节目使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频道播出,为避免下变换造成信息损失,在制作唱词、游滚、多视窗、特技等包装元素时应充分考虑4:3构图,尽量将有效信息置于4:3画面范围中。为了避免下变换后字幕可能不够清晰,缺少笔划,高清同期字幕的字号建议不小于60×60,尽量使用中对齐方式上同期字幕。角标、字幕尽量不用飞入方式,否则高清观看时,会感觉是从屏幕中间飞进来,主观感受不好。

2)如果高清节目使用上下黑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频道播出,在制作唱词、游滚、多视窗、特技等包装元素时应按照16:9构图,为了兼顾标清收视效果,高清字幕的字号应当适当放大。

3)为求高标清画面的完美,也可采用分离字幕的方式,对高标清画面分别制作字幕和图文信息。有些高标清兼容切换台具有“双版节目同时输出”的功能,并且同版输出的高清和标清节目,其字幕位置可以在切换台上单独调整,可按照16:9和4:3两种版式分别进行构图,保证高标清节目的字幕效果都达到最佳。

4)角标、字幕条等包装文件采用带通道的1920x1080分辨率的TGA序列文件,其他视频可采用不带通道的1920x1080分辨率的TGA序列文件或JPEG序列文件。

5)为保证风格统一和包装质量,录播类节目应尽量将图文和特效制作放在后期制作环节。

42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东方有线高标清售后维护》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0684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