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4:09:38 | 移动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201*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

教学工作总结

罗吏小学陈文雄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总体说来本期的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完成了学校给予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数学科教学,学生主要来至农村,竞争意识相对要差一些,学习成绩存两极分化现象。

二、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

通过在教学时的思想教育渗透,本班学生思想都有了好的转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有了较好的班风和学风,通过平时的学习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学生的出勤率提高,上课基本上能认真听讲,课后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的书写安排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小组也能积极开展,这为期末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和教学成绩方面。

我在教学时,一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经过本学年的教学,本班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通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师生间的密切配合,期末检测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是不错的。

总的说来,本期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但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相信下学期只要我们师生继续共同努力,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做到精讲,精练,脑劳结合,科学学习,我们的教学就将更加完美,成绩就更加优异。

扩展阅读: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18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0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

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单元一章节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二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简单的数据分析三平均数年、月、日的认识四24时计时法制作年历口算乘法五笔算乘法整理与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3课时4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3课时4月6日4月8日4月9日4月14日4月15日4月19日4月20日4月21日4月24日4月27日4月30日5月8日5月9日5月12日5月13日5月15日5月18日5月22日课时4课时3课时9课时2课时3课时时间安排2月10日2月20日2月23日2月27日3月2日3月20日3月22日3月27日3月30日4月3日小数的初步认识七小数的简单计算八九十解决问题数学广角总复习

3课时3课时4课时2课时4课时5月25日5月27日5月28日6月3日6月4日6月7日6月8日6月12日6月15日6月20日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预设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具、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预设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简单的线路图

学习内容:

教材第5-7页例3及练习一预设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学具准备:有关挂图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探究新知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四、拓展练习

1、练习一的3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2、练习一的4看地图。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习内容:

教材第8页预设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具、学具准备:

地图等。预设流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辨别方向的工具。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二、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介绍指南针的有关知识。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全课总结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3、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线路

学习内容:

教材第9-11预设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方向,认识线路图。教具、学具准备:地图等。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那么可以乘坐几路车呢?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从火车站出发向行驶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10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图上标出来,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2、独立完成课本第12页的第5题。3、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看图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2)叙述行走路线。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单元教学要求: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约十五课时

第一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学习内容:

教材第13-15页预设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等。预设流程:

一、出示情景图引入新知1、出示情景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图中是什么地方?你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行吗?(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提出问题引入新知(1)反馈不同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好吗?我们先解决“赵伯伯平均一次运多少箱黄瓜”,怎样解决呢?

A、学生反馈用除法做,60÷3=20(箱)

B、那“60÷3=20”,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呢?二、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反馈学生汇报:

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20×3=60,那么60÷3=20。

生2、想: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生3、60÷3=20,能不能这样想:先想口诀“二三得六”。就是算60÷3=20。

生4、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先不管60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3、小结:你们能想到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真是太了不起了!实际上这节课我们讲的就是除法的口算,也给你们小组加一个动脑标识。(师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三、体验新知:

1、下面请你独自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好吗?

这两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添上那两个字。“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王叔叔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全班汇服。

(1)学生反馈

(2)小结:同学们在口算除法时,可以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四、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第15页的“做一做”第2题,指名口算。2、“做一做”第1题,生独立解决,全班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

口算除法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学习内容:

教材第16页预设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除法估算。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等。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143÷4≈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124≈1201*0÷3=40124÷3≈40,124=120+4120÷3=40

4÷3≈140+1=41)

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合理解决。(2)学生独立估算:143÷4≈(143≈160160÷4=40143÷4≈40,143≈1201*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1*0÷3=6020÷3≈660+6=66最多能买66本。(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201*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七、随堂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口算除法与估算练习课

学习内容:

教材第17、18练习三预设目标:

1、能熟练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预设流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二、基本练习1、做P17第1、2题

思考第2题上下三道题目之间的联系。2、做P17第3、4题

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第5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7、8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3、教师分析引导学生了理解第6题的题意,结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解答。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1、游戏:神算子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先数出根数。接着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2、找规律五、课堂总结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学习内容:

教材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预设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预设流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600÷627÷3240÷8160÷42.笔算9÷337÷9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

回答师板演)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2: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让学生讲解,若学生有困难师边演示边讲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充分说。)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2、教学例42÷2=21

(1)刚才我们口算,那么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4、指导看书质疑四、基本练习

1、练习反馈P20做一做1

2、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五、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P20做一做22、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六、全课总结七、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练习

学习内容:

教材P21练习四预设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2、出示课本练习题。(1)学生独立计算。(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二、笔算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略)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1)同桌交流,说说错在哪里?(2)各自独立改正。(3)全班交流。三、解决问题1、第21页第3题。(1)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解答。(4)全班交流。

2、第21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解答再交流。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3,练习五第14题。预设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师:先估算一下“238÷6≈”。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2、师;如何笔算?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二、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的下面。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三、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1、解决例3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生2:24×6=144,144四、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P23页第1、4题。五、课堂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五

学习内容:

教材P23-24预设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3、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估算商是几位数的?二、解决问题1、P23第3题(1)学生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2、P23第6题

在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两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3、P23第7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4、P23第8题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能力来解答。

三、课堂总结四、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25页例4预设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寓言故事》每本5元《科普知识》每本7元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二、探究新知

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学生讨论、交流20×5=100(元)

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3、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得出:商×除数+余数=被乘数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三、综合练习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出示:108÷6=18325÷7=418×6=10846×7+3=325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375÷5=75156÷8=19475×5=()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四、基本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除法验算的练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26-27页第17题预设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计算找联系

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1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学生演算后说说你的验算方法。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为学生提供除法估算的生活事例。

3、夺红旗。这是对学生加减乘除计算能力的检验,也是避免学生相互之间的格式影响。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三、解决问题1、P26-2

这题与P21-4类似,因此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再交流。2、P26-4

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要加强格式方面的指导。389÷9=43(人)2(人)43人398人所以租9辆车够了。3、P27-7

引导学生从份数上考虑:儿童是一份,成人是这样的2份,总共是这样的3份。儿童就是3份中的一份。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28-29页例5、6预设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3、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4、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故事引入,得出规律

将书中四幅图逐一显示,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2、你说孙悟空会怎么分?

3、这时猪八戒说我来分,却偷偷的把西瓜全吃光了,

4、沙僧急了,忙问:我们3人怎么分呀?每人能吃到几个西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5、0÷3=0说明其它3人分不到了,6、做一做:0÷2=0÷4=0÷5=7、讨论:0÷0=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8、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9、做一做

0÷2=0÷4=0÷5=0÷102384393=0÷0=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6。

(1)出示例6,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数,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得:309÷3=(2)你认为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尝试用竖式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4)反馈,比较得出简便写法,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5)独立解决“万青平均每月用电数”,及时纠正。三、练习巩固

(1)竖式计算:604÷2=840÷7=296÷4=835÷5=比较今天学习的与以前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联系揭题: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判断题:书第30页,让学生在改错中巩固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第30页第4题四、课堂小结(略)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学习内容:

31页例7(1)及做一做预设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复习1、口算:(略)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2、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3、小结:这两种计算的写法都是正确的,熟练后用第二种方法,可提高计算速度。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615÷3624÷6218÷2525÷5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⑶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⑵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学习内容:

教科书32页例7(2)及做一做预设目标:

运用知识迁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

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2、小结: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为什么要商0?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⑶集体订正2、改错P33-2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错误地方。

3、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⑵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练习八

学习内容:

教科书33页4至8题预设目标: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计算。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二、综合练习1、P33-4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2、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⑵集体订正

3、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票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⑶全班汇报。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整理复习(一)

学习内容:

教材P35页预设目标: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系统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二、练习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三、巩固。

完成下面各题: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3242÷4896÷8644÷7753÷5417÷6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整理复习(二)

学习内容:

教材P36-37页预设目标:

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且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复习1、估算P36-2:

⑴练习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⑵全班指名说。2、解决问题:

⑴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⑵P36-3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逐题分析讲解。二、练习:

1、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783÷6584÷5824÷4920÷8720÷3204×3238+647412298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第6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课堂总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

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四、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同时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进一步体会统计功能。3、提供丰富的素材,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单元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等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6、小组合作学习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展示数据、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1、第4题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钜形统计图

学习内容:

教材39页例2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画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你对这个统计图的画法有什么建议?二、探究新知

1、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

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2、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练习。P4041的练习。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求平均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

PPT等预设流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移多补少!先假设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教材P43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教具、学具准备:预设流程: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小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

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三、拓展与应用

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2、选择正确的算式: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A:(195+212+205+198)÷52=16(元)B:(195+212+205+198)÷4=208(元)①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③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④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

3、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4、公司的平均工资。

通过以上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它提供了数据的什么信息?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掌握。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3、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单元教学要求: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年、月、日

学习内容:

教材P46-48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年历等。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介绍国家大事的年份

①同学们都是新中国的小主人,谁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②(出示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欢庆场面)看到这幅照片,你们想到了什么?201*年7月13日是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日子。因为北京获得201*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③(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照片)你们知道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说明:201*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1*年10月16日6时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小结: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板书:年)哪一月(板书:月)哪一日(板书:日)。年、月、日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1、认识年历。

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二月28天或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④请学生拿出201*年的年历,在201*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今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几月几日?201*年的7月1日是星期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今年的教师节和国庆节各是星期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把这些日子圈出来。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7个大月心中装,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三、巩固练习

1、P48做一做

2、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男生起立,是小月女生起立。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法?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年、闰年

学习内容:

教材P49-51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学习重点、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年历卡等。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学生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追问:明年二月有28天?全年有多少天?二、平年和闰年1、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板书:闰年366天,平年365天2、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①学生寻找规律。

②教师补充小知识: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

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

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③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推断一下,201*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师小结: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④、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自我验证。

3、认识世纪和季度

①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呢?世纪季度旬等②指名说自己对上述时间单位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五、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24时计时法

学习内容:

教材P52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2、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3、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学习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教具、学具准备:计时卡片等。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二、激活经验,形成方法1、介绍钟面,知道一天有24时

①质疑:钟面上明明只有12个数,这18是从哪来的呢?和同桌说说看。②你们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

③小结:对呀,一天等于24小时,所以,人们也会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来表示时间,称为24时计时法。

2、学习24时记时法

①介绍普通计时知识: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止这一段时间里的时刻。②教师拨钟,指名用普通计时法说,再指名用24时计时法说。其余当评委纠错。③你转换得真快,有什么好办法吗?举例说说看。

④拨钟验证。拨一拨。说一说。(一人说普通计时法,一人说24时计时法)

⑤小结: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比如:凌晨4时,时刻不变;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加上1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三、加深理解,运用方法。

练1:观察生活素材,发现时间信息,在四人小组里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转换。练2:模拟训练约朋友。反馈练习

(1)P53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题。(2)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9时下午6时晚上10时下午2时(3)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6时12时5时30分24时16时18时45分

四、课堂总结说说你有什么想法?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计算经过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P53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区别,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钟表等。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换算。2、动画片是在18:30分开始,小民应该什么时候去看?二、计算经过时间

1.下面是电视节目时间表(部分)。7:30金色年华17:20儿童英语9:00动画城19:00新闻联播10:00电视剧19:45阳光剧院21:00晚间新闻请你回答:

①从《儿童英语》节目开始到《阳光剧院》节目开始经过了多长时间?②小明下午3:40放学,路上要花费1小时15分,到家是什么时候?

③星期六,小明7:10起床,他准备收看《金色年华》节目,最多还有多少时间?起床后,小明必须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脸(5分)、烧早饭(10分)、听早间新闻(10分),小明能准时收看《金色年华》节目吗?你能不能替小明想个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19时5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3、练习十三2、3、4、5、6、7四、拓展练习

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如下:第一次:6:00~10:00第二次:11:00~15:00第三次:19:00~0:00全天播放时间共()小时。

五、课堂总结

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制作年历

学习内容:

教材P56-67预设目标: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见和互相学习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

推算具体日期及制作步骤。教具、学具准备:白纸等。预设流程:

活动一:

1、今年是201*年,明年是(),我们一起来制作201*年的年历,好吗?2、回忆: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了什么?3、介绍不同的年历。活动二:1、制作1月月历

下面请同学们用书上第51页表格试做一张201*年1月的月历。2、反馈、交流

①同学们都制作好了,谁来说说你们的制作过程。

②刚才我们制作了一个月的月历,如果制作一年的年历,你会吗?③那谁能说说制作201*年一年的年历时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问题?④你知道哪些节日呢?3、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①这是明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完整吗?计算后,在小组中交流、开始。②小组汇报4、动手制作年历

①指导学生用尺在16开纸上分割出12个月。②展示教师制作的年历。

③学生动手写清每个月和每个月第一行写好星期几。排列:日六一日

4、交流、并展示。活动三:

1、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2、通过这节课的制作、交流、欣赏,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请你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口算乘法包括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层次上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便于学生掌握。

2、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单元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

教材58页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等。预设流程:一、复习

1、听算: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板书:口算乘法

二、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问题A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300×30,60×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3、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四、巩固新知。第58页做一做。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第1、2两题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七、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

教材59页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预设流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51×789×522×837×371×6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教学例2.

“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1*×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

学习内容:

教材63页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学会乘法笔算。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星期天妈妈带着小丽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请你帮小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

4、怎样才能知道谁估得最精确,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

你能想办法算出24×12的得数吗?试试看。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3、全班汇报

4×10+24×2=288(1)20×12+4×12=288(2)24×20-24×8=288

(3)24×2×6=288

4、发现最佳方法

(1)第一位同学先算10本书的价钱,再算2本书的价钱,在生活中较常见,计算速度也较快。

(2)如果用竖式来表示这一计算过程,你行吗?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先从个位开始算,二四得八再算十位,一四得四,想一想得的4应该

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练习1:第63页做一做(选做2题)2、练习2:练习十五2、3、4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

学习内容:

教材65页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羊;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了解围棋,认识棋盘。

2、你能根据这个棋盘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请你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2、组织交流。①估算;②口算;③笔算。3、师生评议

①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②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补充。③重点评口算:

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5、说说今天学习的与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三、练习巩固,主体发展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的“做一做”,并组织交流。2、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3、完成练习十六第7、8题。四、全课总结大胆延伸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教材6869页预设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整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结合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一篇文稿。预设流程:

一、练习整理

1、口算练习(P691)2、笔算练习

23×3356×473、说说计算的方法。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基本练习1、P692

连线:要求学生先笔算再连线。2、P675

学生选择两题计算后同桌批改纠错。三、解决问题1、P693

①学生说说图上提供的信息。②学生独立解答。③交流小结。2、P694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面积)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4)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单元课时安排:

约7课时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内容:

教材71-74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学习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面积观念。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单位学具等。预设流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长度单位有多长。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二、建立概念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④数学书与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重叠比较)⑤比较不规则物体表面面积的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几组封闭的规则和不规则图形问: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纸剪一剪,建立表象)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

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学生动手操作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学习内容:教材P74-76预设目标:

1、进一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2、通过比较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教具、学具准备:

线和图形等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比划一下。2、说说你知道的面积单位?比划一下。3、1厘米与1平方厘米比一比。

二、学习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不同。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①比划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②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③哪里要用到厘米?哪里要用到平方厘米?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①学生同桌研究讨论。②汇报交流3、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①你能比划出1米吗?②你能比划出1平方米吗?4、小结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疑惑?三、巩固练习1、P75做一做2、3

2、P763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3、P764明确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四、课堂总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面积计算

学习内容:

教材77-78预设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获得新知的学习过程;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和并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正)方形面积。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预设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吗?

2、能说一说并比画一下多大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吗?3、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处?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出示一张报纸)想办法测量长方形报纸的面积。①这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能估计一下吗?②选哪个面积单位最合适?你有办法吗/③同桌合作,动手测量。④展示交流

2.测量课桌面的面积3、长方形的面积①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算出面积吗?学生操作,提出猜想。

②学生独立操作。边拼边填表。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③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三、巩固知新1、P78做一做

学生练习后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解决实际问题

教室内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再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

3、帮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的办公桌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多大的玻璃呢?四、课堂小结五、随堂作业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练习十九预设目标:

1、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面积。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剪刀等。预设流程:

一、基本练习1、练习P792①学生独立解决。

②说说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公式。③说说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知道什么?2、P805

①学生估计,说理由。②学生计算面积。

第四课时面积计算练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0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