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8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何永波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多年的教学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并且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需要注重学习的自主性,想办法让孩子喜欢语文,想要学习语文;也让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鼓励与表扬的重要性。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比如在学对子之前,我会告诉他们明天学什么,并给予一些学习的建议,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我还是建议他们去找找对子,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地把自己找到的对子写在本子上,明天给大家听听。我让他们先去主动获取知识。曾经有人这样说:“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张扬个性的欲望。”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即使平常很少发言的学生也踊跃举手。学生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主动发言权做了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记得在教《两只鸟蛋》这课时,我建议孩子们去看看有关小鸟的故事,第2天有好多孩子找来了,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的课堂孩子们肯定关注,肯定乐于倾听。他们找的故事虽然很稚嫩,但比老师找的更有兴趣。如:在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过一百六十万种鸟类。以后由于地壳变化和冰川运动,使鸟类的种数急剧下降。到现在,地球上仅剩下8,500多种了。我国鸟类就有2,000多种,超过整个欧洲和北美洲的鸟类种数之和,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
二、注重多鼓励,少批评。
每个人都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这是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只要孩子说的对、有道理,就及时肯定,特别是平时自尊心强而自卑心理严重的同学,每当他们有闪光点我便会给予赞赏、鼓励。当然,如果他们说错了,也要委婉指出,让他们易于接受。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黄铭锋的声音象蚊子叫,如果当初我是狠狠地批评了他,我想下次也许就不敢再举手发言了。所以我听到有的孩子发言很轻的时候,我就这样说:“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有听清,请你再说一遍好吗?”绝大部分的孩子这时会提高嗓门告诉老师的。偶尔有个别孩子的声音还很轻,于是,我继续努力,“黄老师的耳朵有点问题,请你大声告诉我,好吗?”这时,孩子就会使足力气对我说了。当孩子这样做了以后,我马上表扬他,“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让老师听清楚了,奖你一个小博士!以后继续这样哦!”当孩子听到这样的激励后,他以后发言更有兴趣了。在学习中,只要给他们降低要求力所能及,他们也愿意干,在老师的赏识激励下,他们会干的更出色。
三、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
我们现在的学生思维有很大的惰性,换句话说不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字、词、句、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
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水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积极探索中学习,积极动脑,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而不再是以往老师灌学生塞的填鸭式教学,枯燥无味而且让学生感觉很吃力。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点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继续探索,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轻轻松松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扩展阅读:201*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8
读《苏霍姆林斯基(第五卷)》有感
育才小学杨玉萍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他的这本著作,书中介绍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谈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神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书中许多独到的见解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很大帮助,掩卷沉思,感受颇深。
在读伟人作品的时候,我不禁惊叹这位伟人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他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难道学校里面的琐事不够他繁忙?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就不难发现,他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研究的一生,总结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统统的交给了教育,交给了他所热爱的职业。他的事迹只向我们表明一点,做教师就做研究型的教师。
研究型的教师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名词,它是在“经验型教师”和“技术型教师”的基础上对老师又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的代名词,它要求教师要搞教育研究。它提出的大背景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上国力的竞争把教育推到了前线,我国能否很好的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变革这一历史机遇,能否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课程的改革也呼唤教育研究。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的工作。若想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单凭传统的教学是不行的。在一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只是简单的课本知识,而是更广泛的,更全面的知识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老师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走上教学教研之路。不管怎样的背景,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工作得心应手,教师应该做研究型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读各种各样的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里面这样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只有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才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为自己构建更广阔、更坚固知识结构。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反思,学会反思就是要学会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细节。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教研融为一体。一个例题讲解后,反思自己最满意的教学指点;一堂课结束后,反思自己最精彩的片段;一个单元结束后,反思哪些是收获等。这样的反思,让有价值的想法不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经过日积月累,教师手中便有了非常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也就理所应当的体现出教室的研究成果。这一理念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不难看出,那一件件教学实例便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过反思,慢慢积累起来的。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总结,学会总结就是要把平时看似简单的教学智慧,上升成一种理念,积累下来,编辑成文。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这样说“建议老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种日记不需要格式,随意而记。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个问题深入思考。”其实,在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不乏有教学智慧的火花,因了一时的耽搁或懒惰,这种火花便消失了,时间久了,这便是一种损失。教学智慧,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的总结,再回到时间中去,及指导实践,有经受实践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一方面使教育实践逐步走向深入;另一方面,使教育教学理论逐步丰富、完善。应该说撰写论文和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研究。教育研究不仅仅是课题研究,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性教学、行动研究等。观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各种著作,这些研究在他的教学研究中频频出现,他所取得的巨大教育教学成功,跟这些细小的研究是分不开的。教学研究可以把问题变成课题,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运用新课程理念的剖析、感悟、升华,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成果不是东拼西凑,不是纸上谈兵,是实实在在含金量高的解决问题的良方。
做研究性的教师还远远不止这些,他要求教师要有高瞻远瞩的教学意识,要有心细如丝的教学观察,要有勇往直前的教学气魄,要有坚持不懈的教学毅力。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等,全是因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持不屑的努力。纵观教育世坛,我们的教育已不再是可以尽收眼底、熟记在胸的图景,而是川流不息、无尽无休的长河。面对这样的教育,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研究。就让我们奔着苏霍姆林斯基铺开的教学之路,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更广阔的教学之路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8》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8: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