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4:36:06 | 移动端: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

第一题: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重点看看,概念和四个方面的要求,第11-12页)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失误,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此四点知道即可)第二题:教育法(概念,第18页)

广义的教育法: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法:指教育法律,既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第三题:我国教育法的渊源(7点,知道即可第28-30)

概念:教育法得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

第四题: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答题要点:定义,构成,知道5各方面即可,第31-32,或答书上10点也行)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邮寄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构成(5类):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第五题: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5-36)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题: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6)

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次课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39)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最终美德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题:教育法的基本原则(7点,尤其注意理解每一原则的含义,重点看看第40-43)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三、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四、教育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五、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六、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七、

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第二题:教育制度(蛮重要,第44-47)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学业证书的种类: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重视获得证书的条件)

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

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学位:学士、硕士、博士

学历: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

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第三题:教育投入制度(第53)

我国在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责任的体制。“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具体指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四题: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解。(掌握,需看,重点)

概念: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5个方面必须同时满足)

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必须明确)、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第五题:教师:

概念,内容提要中第62页

教师法上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育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第六题:教师法的立法宗旨(重视第64)。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法。第七题: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重点,与高等教育法中的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与义务,可对照看,以后者为重点内容看,当然可以看前面的第67-71)教师的权利(6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的义务(6点)

1.教师右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

3.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5.教师富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邪念岗位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6.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师权力与义务的特点(第72)

首先,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

再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使权利过度,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最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室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次课

第一题:教师资格要素(与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要素合并看,以后者为主,第73)国籍要素、道德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

第二题: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第75页)

《教师法》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受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教育法中的数字一定要看,考点)第三题:特级教师仅仅是称号不是职务。(第76)小学教师: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学: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等专业学校

文化课、理论课教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生产实习课教师: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第五题: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第77)招、续、解、辞

第六题: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第87)

第四次课

第一题:《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92)

包括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第二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第93)

①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②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原则。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④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实行帮扶的原则。⑤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原则。

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原则。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⑧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在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的原则。第四题: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两句话,第98)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称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设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两句话,第9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第100)第六题: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第105)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

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八题: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第109-111)①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权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权③高等学校的教学自主权④高等学校的科研与服务自主权⑤高等学校的海外交流自主权⑥高等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⑦高等学校的财产管理自主权

第九题:1989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112)第十题: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制度(第117与前对照)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包括以下方面:①必须是中国的公民;②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

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④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重点)⑤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⑥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格。

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就可以申请取得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第十一题: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第118-119)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聘任的原则:

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高等学校与受聘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自愿的协议。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

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包括聘任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形式要件的规定等。

聘任合同的类型: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

第十二题: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成分的条件、处分的程序、怎么做,新增加的内容,分值比重大(第123-124))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59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第十三题:《高等教育法》第60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第十四题: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第134-135)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的法律责任。②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③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题:高等学校学生违反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作弊行为(135页9个方面的内容)的法律责任(看书第135-137)

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生有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视情节轻重,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这里是指国家考试)(第137页)

第五次课

第一题:职业教育的概念(第138)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第二题:《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139)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第四题: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第142-143,三个方面的原则)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教育分流的原则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1)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

2)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3)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4)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第六题:职业培训(第146)

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驾驶学校不属于职业培训的范畴;跆拳道培训班也不属职业培训。第七题: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四个)(第148-149)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

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第八题: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159-160)知道即可强制性全面性权力性公共性

第九题:义务教育法的概念与特征(第163)

义务教育法是国家为了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特点:①概括性

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十题:《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165)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201*年9月1日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所作的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老师补充,知道即可)投入机制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安全法律责任

201*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不需要掌握)

第六次课

第一题:民办教育的概念(第205)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第二题:民办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203)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三题:民办教育的性质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四题: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四条,要掌握)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鼓励保护原则

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第五题:民办学校举办者的权利举办者的合理收益问题

民办学校在扣除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须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第六题:教育侵权行为

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特征(记住即可,内容不要展开)违法前提的特殊性违法主体的多样性违法性质的双重性救济方式的综合性

第七题:法律救济的基本含义(2点)

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

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力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着呢工厂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

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即是指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此点更重要)

第八题: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3点)(如果你不清楚它们的具体含义,请看书)事后救济的原则(权利没有受到侵害是不能启动这一原则的。)

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一般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可以启动救济,而你仅能是请求救济)正当程序原则(现代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无程序则无正义原则)

第九题: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5种,只要知道即可,估计此类考但选的可能性较大)教师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第十题:教育申诉制度概念:

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股或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申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

主体(申诉人):教师和学生

被申诉对象: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特点:(1)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3)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4)

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第十一题:申诉书的内容包括(内容不要)申诉主体的姓名、职业、住址等必须被申诉主体申诉要求申诉理由附项

第十二题:教师申诉的管辖(知道即可)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

第十三题:行政复议的概念(要看,估计此类考名次解释的可能性大)

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体行政系概念为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内容不要)合法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迟到的正义就是不义)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

行政复议的管辖(知道即可)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制定管辖

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几个重要环节。第十四题:行政诉讼概念

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特征:

诉讼前提的特殊性。诉讼被告的恒定性诉讼主体的多元性程序启动的被动性审理对象的限定性

举证责任的倒置性(由被告证明自己无过错,保护弱势群体)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不适调解原则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教育法教程总结第一章导论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

答:依法治教的目的时要实现教育的法治化。教育法制化时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个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①主体合法,凡是参与教育领域活动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主体资格要有法律的明确授予。②内容合法,管理活动内容、教育教学内容都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③程序合法,教育主体的活动应遵循法定的程序要求。④救济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要能为受害主体提供相应的权利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行为,维护受害者的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教育法制化必然要求进行教育法制建设:主要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教育司法(违法必究,惩治不法的教育侵权行为,救济受害者,维护和保障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教育法制监督(加强监督才能保证依法治教有效进行)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1教育法的定义:是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据教育立法程序指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题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具有国家意志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国家强制性

狭义:仅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2教育法的本质①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关于教育的意志的体现,我国教育法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教育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教育法具有社会性③教育法的内容规根结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需要决定的。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重点、简答)答①依法治教的原则

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原则③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④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

⑤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掌的原则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法的渊源:法的来源或源泉,广义法的渊源包括: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法的形式渊源

我国教育法的渊源:

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②有关教育的法律

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

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

⑦我国最高人们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或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也是我国教育法的重要渊源。

5教育法律体系: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从教育法内部的横向关系的角度来看,教育法的结构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行政法、教育行为法(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6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P35

答: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③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④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教育法于政策之间的关系: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②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③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第三章教育基本法

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法颁行对我国教育的重大意义:①教育法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②教育法为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③教育法为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②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③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⑤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⑥教育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⑦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P40看)

3教育制度: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①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的制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②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③国家实行职业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④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各种入学考试、水平考试、文凭考试、

资格证书考试)

⑤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

但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肄业证书:虽有正式学籍,满一年退学的)

⑥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士、硕士、博士【理工农医历法,军文经哲教】)⑦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⑧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县级以上人们政府授予所属教育部门,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以保证基本办学质量的一项制度)

4教育投入体制:我国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的责任的体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法规定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三个增长”

5法律责任: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构成的要件: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第四章教师法

1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①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教师行业成为社会上受尊重的职业,是制定教师法的主要目的②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优化和提高③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师法的特征:①教师法是教育主体法②教师法是职业法③教师法是我国教育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3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4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5权利与义务的特点:①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6教师资格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资格四要素:国籍要素(中国公民)、思想品德素养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

7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8教师职务:小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

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9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关系平等、聘任关系表现为合同形式、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

10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11承担违法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12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第五章高等教育法

1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高等教育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的一切高等教育活动。

2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3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①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②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原则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④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实行帮扶的原则⑤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原则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活动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⑧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在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原则

4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P106)①有组织结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7高等学校的权利:(P109)①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相关其他权利(招生权、专业设置权、教学自

主权、科研与服务自主权、海外交流自主权、人事管理自主权、财产管理自主权)

②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制、民主管理和监督)1989年至今主

要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8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P115)①享有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权利②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③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④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利

9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条件:①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②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③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④承担相应职务规定的课程的教学任务10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任职条

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③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④订立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11聘任合同的类型: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12纪律处分的种类: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开除学籍开除学籍的条件:

①违宪,反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③违法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④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

行为严重的

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

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⑦屡次违法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

处分决定书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期限

13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第六章第六章职业教育法

1职业教育: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2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职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宪法、劳动法、教育法

4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小学、初中、高中后分流,以初

中后分流为重点)

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5职业培训: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其他职业性培训6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第七章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性质是国民教育。四个基本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公共性。

2义务教育法:国家为了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众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特点:概括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义务教育法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学校安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第八章第八章民办教育法

1民办教育: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2民办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4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公益性原则、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鼓励保护原则、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5民办教育的合理收益:民办学校在扣除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回报有一定的限度(扣除办学成本、有一定的限度、依法纳税、学校终止时的财务清算和回报挂钩、严格区分贷款办学与出资办学)第九章第九章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1教育侵权行为: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法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四个特征:违法前提的特殊性、违法主体的多样性、违法性质的双重性、救济方式的综合性

2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

基本含义有二: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商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

到恢复和补救;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3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事后救济原则、救济主体决定的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4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5教育申诉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驶申诉权,向法定的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

特点:①教师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步分组成②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③教育申诉制定时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④教育申诉制度时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6申诉书的内容包括:申诉主体、被申诉主体、申诉要求、申诉理由、附项7教师申诉管辖: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

8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

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迟到的正义等于不义)、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

9行政复议的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10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11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特征:①诉讼前提的特殊性②诉讼被告的恒定性③诉讼主体的多元性④程序启动的被动性⑤审理对象的限定性⑥举证责任的倒置性

12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

13第三人: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4行政诉讼的程序:①起诉与受理②法院审理案件的第一审程序③第二审程序④审判监督程序⑤执行程序

扩展阅读: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

第一题: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重点看看,概念和四个方面的要求,第11-12页)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失误,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此四点知道即可)第二题:教育法(概念,第18页)

广义的教育法: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指教育法律,既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第三题:我国教育法的渊源(7点,知道即可第28-30)

概念:教育法得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第四题: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答题要点:定义,构成,知道5各方面即可,第31-32,或答书上10点也行)

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邮寄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构成(5类):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第五题: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5-36)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题: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6)

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第二次课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39)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最终美德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题:教育法的基本原则(7点,尤其注意理解每一原则的含义,重点看看第40-43)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三、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四、教育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五、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六、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七、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第二题:教育制度(蛮重要,第44-47)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学业证书的种类: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重视获得证书的条件)

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学位:学士、硕士、博士学历: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

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第三题:教育投入制度(第53)

我国在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责任的体制。“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具体指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四题: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解。(掌握,需看,重点)

概念: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5个方面必须同时满足)

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必须明确)、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第五题:教师:

概念,内容提要中第62页

教师法上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育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第六题:教师法的立法宗旨(重视第64)。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法。

第七题: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重点,与高等教育法中的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与义务,可对照看,以后者为重点内容看,当然可以看前面的第67-71)教师的权利(6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

2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的义务(6点)

1.教师右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3.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5.教师富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邪念岗位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6.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师权力与义务的特点(第72)

首先,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

再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使权利过度,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最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室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第三次课

第一题:教师资格要素(与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要素合并看,以后者为主,第73)国籍要素、道德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

第二题: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第75页)

《教师法》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受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教育法中的数字一定要看,考点)第三题:特级教师仅仅是称号不是职务。(第76)小学教师: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学: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等专业学校

文化课、理论课教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生产实习课教师: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3

高等学校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第五题: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第77)招、续、解、辞

第六题: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第87)第四次课

第一题:《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92)

包括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第二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第93)

①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②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原则。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④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实行帮扶的原则。⑤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原则。

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原则。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⑧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在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的原则。第四题: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两句话,第98)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称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设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两句话,第9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第100)第六题: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第105)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

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八题: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第109-111)①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权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权③高等学校的教学自主权④高等学校的科研与服务自主权⑤高等学校的海外交流自主权

⑥高等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⑦高等学校的财产管理自主权

第九题:1989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112)第十题: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制度(第117与前对照)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包括以下方面:①必须是中国的公民;②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

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④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重点)⑤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⑥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格。

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就可以申请取得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第十一题: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第118-119)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聘任的原则:

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高等学校与受聘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自愿的协议。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

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包括聘任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形式要件的规定等。聘任合同的类型: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

第十二题: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成分的条件、处分的程序、怎么做,新增加的内容,分值比重大(第123-124))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59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第十三题:《高等教育法》第60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第十四题: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第134-135)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的法律责任。②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③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题:高等学校学生违反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作弊行为(135页9个方面的内容)的法律责任(看书第135-137)

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生有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视情节轻重,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这里是指国家考试)(第137页)第五次课

第一题:职业教育的概念(第138)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第二题:《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139)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第四题: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第142-143,三个方面的原则)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教育分流的原则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1)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

2)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3)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4)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第六题:职业培训(第146)

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驾驶学校不属于职业培训的范畴;跆拳道培训班也不属职业培训。第七题: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四个)(第148-149)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

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第八题: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159-160)知道即可强制性全面性权力性公共性

第九题:义务教育法的概念与特征(第163)

义务教育法是国家为了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特点:①概括性

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十题:《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165)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201*年9月1日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所作的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老师补充,知道即可)投入机制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安全法律责任

201*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不需要掌握)第六次课

第一题:民办教育的概念(第205)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第二题:民办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203)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第三题:民办教育的性质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四题: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四条,要掌握)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鼓励保护原则

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第五题:民办学校举办者的权利举办者的合理收益问题

民办学校在扣除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须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第六题:教育侵权行为

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特征(记住即可,内容不要展开)违法前提的特殊性违法主体的多样性违法性质的双重性救济方式的综合性

第七题:法律救济的基本含义(2点)

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

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力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着呢工厂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

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即是指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此点更重要)

第八题: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3点)(如果你不清楚它们的具体含义,请看书)事后救济的原则(权利没有受到侵害是不能启动这一原则的。)

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一般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可以启动救济,而你仅能是请求救济)正当程序原则(现代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无程序则无正义原则)

第九题: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5种,只要知道即可,估计此类考但选的可能性较大)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第十题:教育申诉制度概念:

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股或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申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主体(申诉人):教师和学生

被申诉对象: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特点:

(1)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3)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4)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第十一题:申诉书的内容包括(内容不要)申诉主体的姓名、职业、住址等必须被申诉主体申诉要求申诉理由附项

第十二题:教师申诉的管辖(知道即可)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

第十三题:行政复议的概念(要看,估计此类考名次解释的可能性大)

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uff行政复议的管辖(知道即可)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制定管辖

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几个重要环节。第十四题:行政诉讼概念

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特征:

诉讼前提的特殊性。诉讼被告的恒定性诉讼主体的多元性程序启动的被动性审理对象的限定性

举证责任的倒置性(由被告证明自己无过错,保护弱势群体)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不适调解原则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教育法教程总结第一章导论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

答:依法治教的目的时要实现教育的法治化。教育法制化时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个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①主体合法,凡是参与教育领域活动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主体资格要有法律的明确授予。②内容合法,管理活动内容、教育教学内容都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③程序合法,教育主体的活动应遵循法定的程序要求。④救济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要能为受害主体提供相应的权利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行为,维护受害者的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教育法制化必然要求进行教育法制建设:主要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教育司法(违法必究,惩治不法的教育侵权行为,救济受害者,维护和保障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教育法制监督(加强监督才能保证依法治教有效进行)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1教育法的定义:是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据教育立法程序指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题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具有国家意志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国家强制性狭义:仅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2教育法的本质①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关于教育的意志的体现,我国教育法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教育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教育法具有社会性③教育法的内容规根结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需要决定的。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重点、简答)答①依法治教的原则

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原则③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④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

⑤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掌的原则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法的渊源:法的来源或源泉,广义法的渊源包括: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法的形式渊源我国教育法的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②有关教育的法律

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

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

⑦我国最高人们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或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也是我国教育法的重要渊源。

5教育法律体系: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从教育法内部的横向关系的角度来看,教育法的结构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行政法、教育行为法(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6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P35

答: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③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④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教育法于政策之间的关系: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②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③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第三章教育基本法

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法颁行对我国教育的重大意义:①教育法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②教育法为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③教育法为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②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③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⑤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⑥教育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⑦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P40看)3教育制度: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①②③④⑤⑥⑦

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的制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职业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各种入学考试、水平考试、文凭考试、资格证书考试)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肄业证书:虽有正式学籍,满一年退学的)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士、硕士、博士【理工农医历法,军文经哲教】)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⑧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县级以上人们政府授予所属教育部门,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以保证基本办学质量的一项制度)

4教育投入体制:我国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的责任的体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法规定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三个增长”

5法律责任: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构成的要件: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第四章教师法

1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①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教师行业成为社会上受尊重的职业,是制定教师法的主要目的②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优化和提高③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师法的特征:①教师法是教育主体法②教师法是职业法③教师法是我国教育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3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4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5权利与义务的特点:①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6教师资格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教师资格四要素:国籍要素(中国公民)、思想品德素养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

7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8教师职务:小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

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9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关系平等、聘任关系表现为合同形式、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10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11承担违法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12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第五章高等教育法

1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高等教育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的一切高等教育活动。

2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3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②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原则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④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实行帮扶的原则⑤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原则

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活动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⑧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在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原则

4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P106)①有组织结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

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7高等学校的权利:(P109)

①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相关其他权利(招生权、专业设置权、教学自主权、科研与服务自主权、海外交流自主权、人事管理自主权、财产管理自主权)②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制、民主管理和监督)1989年至今主要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体决策,个人负责”8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P115)

①享有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权利②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③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④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利

9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条件:①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②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③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④承担相应职务规定的课程的教学任务10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

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③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④订立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11聘任合同的类型: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

14

12纪律处分的种类: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开除学籍开除学籍的条件:①②③④⑤⑥⑦

违宪,反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违法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

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屡次违法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

处分决定书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期限

13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第六章第六章职业教育法

1职业教育: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2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职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宪法、劳动法、教育法

4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小学、初中、高中后分流,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5职业培训: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其他职业性培训6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

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七章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性质是国民教育。四个基本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公共性。

2义务教育法:国家为了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众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特点:概括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4义务教育法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学校安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第八章第八章民办教育法

1民办教育: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2民办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4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公益性原则、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鼓励保护原则、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5民办教育的合理收益:民办学校在扣除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回报有一定的限度(扣除办学成本、有一定的限度、依法纳税、学校终止时的财务清算和回报挂钩、严格区分贷款办学与出资办学)第九章第九章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1教育侵权行为: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法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四个特征:违法前提的特殊性、违法主体的多样性、违法性质的双重性、救济方式的综合性

2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

基本含义有二: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商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3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事后救济原则、救济主体决定的原则、正当程序原则4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5教育申诉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驶申诉权,向法定的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

特点:①教师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步分组成②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③教育申诉制定时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④教育申诉制度时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6申诉书的内容包括:申诉主体、被申诉主体、申诉要求、申诉理由、附项7教师申诉管辖: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

8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迟到的正义等于不义)、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9行政复议的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

10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11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特征:①诉讼前提的特殊性②诉讼被告的恒定性③诉讼主体的多元性④程序启动的被动性⑤审理对象的限定性⑥举证责任的倒置性12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13第三人: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14行政诉讼的程序:①起诉与受理②法院审理案件的第一审程序③第二审程序④审判监督程序⑤执行程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0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