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

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5:04:12 | 移动端: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

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

1.(201*盐城)下列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浓硫酸滴到棉布上B.用金刚石裁玻璃C.氢气燃烧D.铁钉生锈2.(201*泰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滤毒罐B.用洗涤剂洗餐具C.液化气做燃料D.干冰用做制冷剂3.(201*潍城区)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Li2CO3属于有机物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D.检验生成Li2CO3可用稀盐酸和石灰水4.(201*徐汇区)探究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B.C.D.

5.(201*新民市一模)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步操作,其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砂纸打磨铁丝B.将铁丝绕成螺旋状C.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D.点燃火柴后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6.(201*徐州)一种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N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uO是绿色粉末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D.产物中NO2属于氧化物7.(201*威海)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8.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常用来形容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其实该诗句中也蕴含着许多化学含义,认真思考后请回答:

(1)诗句寓意着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纤维”、“蛋白质”或“油脂”);(3)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_____________等气体以及少量炭粒;(4)句中“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梧州)201*年8月11日,某地化工厂氯气管道出现一处泄漏,导致125人受伤.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氯气密度为3.21g/L(空气为1.293g/L),高压下可呈液态;在常温下,l体积的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所得溶液称为氯水),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ClO为次氯酸根)和金属氯化物等.

(1)氯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氯水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向氯水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开始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

(3)氯气泄漏发生时,常用高压水枪连续喷洒NaOH溶液吸收氯气,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氯气扩散.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南宁)某校在“国际化学年”中开展了以下趣味活动。

(l)l+1<2“: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充分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两者混合过程发生变化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2)“白纸显字”:取一张白纸,用酚酞写字,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立即显示出红色字迹.这一表演应用氨水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纹鉴定”:向指纹上喷硝酸银溶液,指纹汗液中含有的氯化钠会转化成不溶物.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河北)如图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示意图.其中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乙是一种碱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蓝色沉淀,则A为_______,甲可能为________;写出A跟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C是一种黄色溶液的溶质,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C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吉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上述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除水之外,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曝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择酸、碱、盐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检验.请各举一例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酸_________________、碱________________、盐_________________。13.分析、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1)小东用“三”总结化学知识如下:

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是:生成沉淀或生成气体或生成水;

②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铁生锈的三种反应物质是: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2)在C+2CuO

2Cu+CO2↑与CO+CuOCu+CO2两个反应中,C和CO都是将CuO还原为Cu的物质,故在该

反应中作还原剂。

①分析并归纳上述两个反应中还原剂的化合价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你的规律,判断反应Fe+H2SO4=FeSO4+H2↑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贵州)如图所示:已知A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B是一种紫色固体单质.C是一种红色固体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体氧化物,E、F各表示一种化合物:A、C、D、E、F几种物质中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请根据图示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和E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作业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作业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子和沙的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白糖在形态、形状、气味和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个实验属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正确操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明白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为本单元后面知识作好铺垫。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三、作业设计一、填空题

沙和豆子的混合实验记录表实验情况混合前观察沙的特点描述豆子的特点描述充分混合后观察用筛网分离后观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把分离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沙和豆子比较,我们发现它们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的变化,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加热白糖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过程加热前的白糖观察加热中的白糖观察白糖的特点描述记录加热后的白糖观察我们的结论把加热后的白糖与加热前的比较,我们发现它们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的变化,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二、选择题

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A、没有明显变化B、变成了其他物质C、豆子发芽了2、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会()。A、变成液态的糖B、变成水C、不变

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四、设计意图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只做简练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五、作业完成情况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正确率在94%以上。在选择题的4、5两题中学生还是有些错的,可能对于认知上还缺少一些小实践。

方春谊201*.4.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1162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