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方法期末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科研设计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实验/试验效应)
研究对象又称受试对象,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研究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研究因素也称受试因素或处理因素。广义的研究因素是指自然存在的,或受试者本身所具有的,或自外界给予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狭义的研究因素则是指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作用于研究对象身上可能产生效应的因素。
实验/试验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所呈现的结局,或是研究对象对研究因素作用的反应结局。
2科研设计五原则(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均衡)
对照的原则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随机的原则在抽样研究中,抽取或分配样本时,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而不受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主观意愿所左右。
盲法的原则指临床研究过程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时,应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前提下进行。
重复的原则要求研究样本对于相应的总体具有代表性:包含研究样本应具有与相应总体的同质性足够的样本含量从研究样本所得到的结论只能推及于与样本具有相同范围、性质、特征的人群。
均衡的原则试(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非处理因素的一致性。均衡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3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利用已知,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实践活动4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准备研究的课题提出一种假定解释。5抽样:6863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7大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7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8文献综述是以综合文献为特征的专题论文,是将一定时期内某一科学领域或专题的文献收集起来,对其提出的探索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评论,加工整理而形成的论文。二.简答论述
1.科研的三要素和五原则
科研设计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实验/试验效应)
研究对象又称受试对象,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研究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研究因素也称受试因素或处理因素。广义的研究因素是指自然存在的,或受试者本身所具有的,或自外界给予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狭义的研究因素则是指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作用于研究对象身上可能产生效应的因素。
实验/试验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所呈现的结局,或是研究对象对研究因素作用的反应结局。
科研设计五原则(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均衡)
对照的原则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随机的原则在抽样研究中,抽取或分配样本时,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而不受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主观意愿所左右。
盲法的原则指临床研究过程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时,应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前提下进行。
2.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满足时代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继承和发展优势和特色,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和升华,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过程。
3.中医药学的优势
1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中医学的生命观、健康观、整体观、“以人为本”
2个体化的诊疗体系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整体综合调节的医疗手段和方法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调节非药物疗法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
4丰富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天人合一、法于自然、形神共调的养生保健理念和实践经验
5浩瀚的古典医籍文献信息资源6融自然、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学科特色富含中华民族的古代科学深厚底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4.医学领域出现的巨大转变
1疾病谱的变化感染和营养失调→代谢和调控失常2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3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4健康观念的转变5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求性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中风、肿瘤、肝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肺炎、艾滋病、更年期综合症、肾病、抑郁证等。2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3科学性科研选题、设计
4可行性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
5效能性科研投资与预期研究成果的综合效能6.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题问题、文献、假说
设计专业、统计、进度、人员实践观察、实验、调查
整理分类、检查、表格、汇总、统计分析讨论、结论、论文
成果结题、鉴定、报奖、转化7实验动物选择原则
相似性: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证候
可靠性:特异地、可靠地反映某种疾病,或机能、代谢、结构变化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重复性:1)限定实验动物的条件2)实验动物的样本数适用性和可控性:例如,疏肝利胆法大鼠无胆囊
易行性和经济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使用8观察指标的选择原则1关联性
临床试验的关联性指标是关于疗效和安全性的指标。注意不仅从常规的解剖学、病理损害、生化指标出发,更要重视关于功能调整、生存质量提高的效应。
2客观性减少、克服研究者本身的观测性偏倚。
3精确性包括准确性与可靠性准确性反映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可靠性表示观测同一现象时,多次观测结果取得一致或接近一致的程度。
4灵敏性又称反应性。灵敏性高可以提高观测结果的阳性率,但要注意,过高的灵敏性容易造成假阳性。
5特异性特异性高的指标反映病证及效应的专属性,且常不易受其它因素干扰。
临床研究的结论,主要是从效应指标的数据分析,推导出来的。因此,一项研究的效应指标是如何选择和确定的,就成为评价该项研究结论真实性和价值的重要的部分9.临床指标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InclusiveCriteria):
合格受试者所应具备的条件。
被纳入研究的对象,除应符合诊断标准外,研究者还必须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及实施的可行性,对纳入研究的对象的其它条件同时作出规定。一般包括:①对于病情、病型、病期、病程的规定;②对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规定;
③对职业、居住地、个人嗜好状况等的规定。(2)排除标准(ExclusiveCriteria):
不应该被纳入研究的条件。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同时患有其它病、证或合并症者;已接受有关治疗,可能影响对效应指标观测者伴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它生理或病理状况,如月经周期;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体内代谢者;某些特征人群如被纳入研究则有悖于医疗道德者,如孕妇、婴幼儿、未成年人、高龄患者、过敏体质、病情危笃或疾病的晚期患者;不合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研究措施或因患有精神病未能合作者;其它:如住地过远,未能随访者。10.RCT实验,交叉试验和列队研究的设计方案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方案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和环境里,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试验设计。
RCT设计模式阳性结局(有效)试验组合格受试对象Ne阴性结局(无效)R对照组阳性结局(有效)阴性结局(无效)R随机分配试验效应时期
分析模式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合计RCT试验结果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分析四格表合计aba+bcdc+da+cb+dN范围
主要是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
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用于病因学因果效应研究还可用于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
优点:
1可排除研究对象分组时选择性偏倚的干扰2研究对象诊断确凿
3试验研究的同步性、条件的一致性4试验期间的一致性
5研究结果在研究结束时方可获得6增强研究结果的组间可比性7增强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效能缺点:
1研究费时、人力与财力支付较大
2单个RCT研究的结果,仅限于合格的被研究对象
3安慰剂的不恰当应用,某种有害致病因子主动暴露于人体,有悖医德
对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将处理措施互相交换,最后将结果进行
对比分析的设计方法。
交叉试验的设计模式有效甲组:试验措施无效有效乙组:对照措施治疗期无效洗脱期试验措施治疗期对照措施有效无效有效无效NeR?本试验的每个受试者都要接受2种治疗措施,因而都有2种结果,其结果分析应采用配对卡方检验。
交叉试验的结果分析本试验的每个受试者都要接受2种治疗措施,因而都有2种结果,其结果分析应采用配对卡方检验。配对卡方四格表对照措施合计有效无效aba+bcdc+da+cb+dN有效试验措施无效合计
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临床上主要用于对症治疗药物效果研究,或预防药物的效果观察优点:
1病人自身先后比较,可消除个体差异。
2每个受试者都先后接受2种方案的处理,得到2种结果,可减少样本含量。3随机分组可避免人为的选择性偏倚。4可用双盲法实施,且有同期对照。
缺点:
1应用范围受限,只能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2需要一定的洗脱期,过短则难以避免治疗的重叠作用,过长则使病人长期得不到治疗,影响病情。
3用药周期长,病人失访、退出、依从性降低等概率增加。
4各个病例很难在第二阶段治疗前与第一阶段治疗前的情况一样。队列研究
又称定群研究,是群体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设计方案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
同群体队列研究
不同同群体队列研究
扩展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研究生考试复习总结 灏声颢语版本
第一部分:教育研究的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是以发现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向导,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控制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P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基本脉络?P20从古希腊到16世纪直觉观察期
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出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20世纪以来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是?P8
直接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回答“发生了什么”
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回答“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同样现象吗?”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P9(重点)三种分类:①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某一科学领域(具体方法论);
适用各种科学领域(一般方法论,如: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法等);适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领域(哲学方法论,如:唯物论、辩证法)②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
基础研究发展完善理论(为什么)
应用研究解决当下、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发展研究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如何改进)
评价研究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对教育目标和活动价值的判断(怎么样)预测研究分析事务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将会怎样)③按研究方法分:
历史研究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
描述研究通过手段(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相关与比较研究研究两个或多个数量的变量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的判定
实验研究根据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证明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探索事物因果关系。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理论分析,抽象概括,发现规律和一般性结论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P46①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经验论证与理论论证结合,不断提高理论概括程度是必然)②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方法论的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对教育认识逐渐深化的表现)③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特别是“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丰富发展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④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要考虑时代背景,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⑤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强调教育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版本一:笔记第一章第三节(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版本二:P53(方法论原则)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层面唯物主义辩证法)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力移植和借鉴(一般层面)③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注重定量分析,作出更为精确的科学说明)④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
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笔记第一章第二节二①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②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③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方法: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选择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者为了(目的:)解决教育问题或获得教育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采用:
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
方法论:也称为“元方法”科学意义:研究方法的总和及关于方法的学问。
哲学意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学说。
教育研究方法论:关于教育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教育研究设计
选题、课题
选题: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P71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P72①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②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③正确选择问题,是研究者的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同:研究课题的选择原则)P74①问题必须有价值。(理论上有突破,实践上对教育改革有指导作用)②具有科学的现实性。(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立论根据充分合理等)③问题具体而明确。(具体化,界限清,范围小,不笼统等)④新颖、独创。⑤有可行性(客观、主观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等)
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P78
两种基本类型:基础性研究课题: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本质联系。
应用性研究课题:为基础理论寻找应用途径,改造或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版本一:P80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解决发展中带来的问题)②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③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如,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矛盾)④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⑤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⑥国内外教育信息分析版本二:笔记第三章第一节①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②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③对已有理论、传统观念和总结的怀疑④思考与观察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筛选过程及方法?P83
选题形成并筛选的过程:初步的研究假设→查阅资料了解动态→清晰现状进行筛选。
理论构思:通过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准确地表述研究目的,并按照研究目标决定研究方法。P104假设: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者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P104
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
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P106①科学性(要有科学根据,不是无事实推测或主观臆断)②推测性(是有待证实的)③表述明确④可检验性
教育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P108两种分类:
(一)按假设的“形成”:归纳假设在观察的基础上的概括。经验性
演绎假设从某一理论或一般性称述推出新结论。理论性(并列)研究假设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或不同。实验性
(二)按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描述性假设研究对象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描写。
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内部联系。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递进)预测性假设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
教育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类型?笔记第三章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纵观研究,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P114历史法(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理论研究法。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P115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
象时,就叫做总体。P116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取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取样的基本方法?P122
①简单随机取样,具体方式:抽签,随机数目表。②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③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④整体随机取样。
研究的变量:指某一群体、其组成成分间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可操纵和测量的条件、现象或事物的特征。
P125比如一群学生,可以有学业,成绩,智力,动机,兴趣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变量。
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如: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惩罚方式,学习次数,活动方式等由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控制变量: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但是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
要加以控制。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P128
①研究题目②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的简要说明③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历史、现实、方法研究;理论问题研究、实际问题研究)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指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文献、实地、调查、实验研究)⑤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参加人员水平、研究工作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⑥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和使用范围⑦经费概算以及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
第三部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研究法
历史:人类社会生活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所经历和创造的一切。P135
历史研究法:借助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
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P138
①历史性②具体性通过对过去具体事实的分析研究③逻辑分析法为主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
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P140
一般而言,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概括为:
①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②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③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④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评判分析⑤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⑥开拓新的教育领域
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P143史学包含三个不同层次
①史料、历史文献为基础层次(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②历史过程、本质规律的完成层次(揭示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是历史研究的核心)③史学理论与方法则为历史哲学层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历史研究法的作用?
①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特点,帮助认识现代教育实质②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③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总:教育的调查研究法(调查表、问卷、访谈、观察法)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
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P158
调查: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研究:对所搜集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
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P159
①按对象的选择: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也叫德尔菲法)②按内容: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多属专题性研究),反馈性的普遍调查(制定政策和政策执行),预测性的抽
样调查(主要对某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动向进行预测)
③按方式方法(四类):一类: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被调查者自我报告的方式搜集资料
二类: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三类:测试法通过测试题搜集有关资料四类:总结经验法④综合分类:一般调查研究学校、社会、公共意见调查
溯因调查研究个案、因果比较、相关研究发展调查研究儿童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P161
教育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对教育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手段。
①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在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中促进教育的发展。②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③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是?P161
①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地点,选择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②拟定调查计划③组织准备,选用工具④编制调查计划⑤制定调查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测验题目等⑥实施调查⑦整理、分析材料⑧写出调查报告
分:调查表、问卷和访谈(问)
调查表的基本特点?P162
①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是某一教育群体或某一区教育现状)②偏重于事实资料的搜集。③可靠性。(由被调查群体有关承办人依据实际情况填写)④便于统计。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P167优点
①方便实用,省时,费用低②结论比较客观(匿名)③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④便于整理归类,结果具有代表性
局限
①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②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真实情况③若被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原因,影响效果
问卷类型和问题形式?P168
①结构型问卷(也称:封闭式问卷):问题的答案事先限制,在限制范围内挑选答案。
问题型式:(1)是否式:“是”与“否”
(2)选择式:从多种答案中挑选一个或几个答案
(3)判断式:多个答案,要求依照重要性评定等次,排列,编序等(4)划记式:按同意或不同意,作记号“√”或“×”②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
问题形式:填空式,问答式③综合型问卷: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偏见的事实材料的一种方式。
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的类型?P180
①正式访谈②非正式访谈③个别访谈④团体访谈
访谈研究方法的优点或缺点?P180优点
①非常容易,方便可行。②范围广③深入性
缺点
①样本小②费用大,时间长③调查结果可靠性易受到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教育的观察研究
观察: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是认识论范
畴,而不是生理学范畴。P183
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
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分为两种:广义的观察(也叫:日常观察,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科学的观察(特点:有目的,客观性,能动性)P184
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与局限?P185作用:
①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全面、充实、客观的获得事实材料。②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③帮助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④操作简单,适用于广泛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发展。
局限:
①不能判断“为什么”这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是什么”问题。②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③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④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所获资料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观察的基本类型?P186
①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按观察条件分)②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观察方式分:直接是人的感官,间接是仪器)③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者参与方式分)④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结构是有明确目标,对资料定量分析对比研究)
教育观察研究的步骤?P189
①明确目的和意义(界定研究问题)②搜集资料,访谈等,做准备(进入研究情境)③编制观察提纲④实施观察⑤收集、记录资料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观察记录的三类方法?P190
①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中国最早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轶事记录法(某
种价值行为记录)、连续记录法(更详细、更完善的记录))②取样记录(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③行为核对表(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
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194
①观察的目的性确定的目标作为标准②观察的客观性减少主观因素、无意过失、假象错觉的影响③观察的自觉性(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育的测验调查
测验调查法: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况,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P196具有量化分析的特点,在心理学中广泛使用,测试某种意义上是标准化的过程。
测验调查法与传统考试的区别?P197
①取材范围不同(测试范围更广)②编制试题手续不同(由专家而不是老师编制)③测试过程不同(严格控制过程)④对分数的解释(客观的、参照系评分)⑤应用范围方面
测验的基本分类?P198
二分法: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验(按方法)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按对象)速度和难度测验(按测试时间)发展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按目的)文字和非文字(按呈现材料)目标、内容分法,分为四大类: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人格测验
测验调查法的主要功能?P199
①诊断功能所得数据支持某一论点或得出新的结论,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②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的功能③评价的功能为科学评价提供依据④预测、选拔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重要条件
测验调查的实施步骤?P200
①决定测验目的、目标(干嘛用,测谁?)②制定测验计划③编制测验栏目(栏目应与每个目标相匹配)④检查、判断测验题目质量⑤进行正式测试⑥搜集、分析反馈信息
测验中的目标分类?P204
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分为认知、情感、操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布鲁姆分类理论的特点是:
①以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重点(可观察测量)②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类别的依据③具有连续性④具有积累性(后者包括前者,在前者基础上产生)⑤具有层次性⑥具有超越性
加涅的分类水平:能力技能,认识策略,文字信息,运动技能。
任务分析: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信息加工或过程分析,一是学习任务分析。
测验的题目类型?P206
第一类:备择式(答案固定,解答迅速,容易编制,但有猜测成分,受机遇影响大)
①多重选择题②是非、正误题③匹配题(配对)④排列题⑤改错题
第二类:自由反应式,也称自由选择答案(答案灵活,能提供较深层次信息,但不易作题目分析评分不易客观)
①简答题②填空题③论问题④应用题⑤操作题⑥联想题
测验的评价指标?P203
①准确性要高效度②可考度要高信度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
的质的规定性。也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具体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
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教育比较研究与其它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P224
①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②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③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P224
①旅游者的传说马可波罗,以直接观察到的国外教育情况内容,口述出来。②记实研究阶段19世纪,实地搜集不同国家教育制度,教授方法资料简单类比。③分析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因社会学发展,采用分析教育因素的方法。④多样、综合的系统比较研究阶段用定量定性资料深入分析。
当今比较研究方面面临的挑战是?P225
表现在: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将单一国家或个体作为唯一研究的框架,更强调区域性的大型研究;强调以群体为研究对象,改变过去那种线性单向的输入或输出的二元比较研究格局和简单的归因分析,更强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比较分析,要求跨文化多学科的参与;要求改变过去那种量化方法的盲目迷信,更关注实际的生动丰富的教育实践和过程的定性研究,同事注意定量分析。比较学科必须现代化、科学化。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P226
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对资料材料进行定性鉴别;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比较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研究事物发展过
的过程和规律。②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③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P229
我国学者一般将教育比较研究法分为三类
一、同类比较研究与异类比较研究
同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同中求异)
异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比较表面相异的两类对象以发现异
中之同。(异中求同)
二、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
横向比较研究: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在相互关系中比较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
定性分析比较: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比较: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
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步骤?P232
①明确比较目标,选定比较主题(确定比较内容、范围、标准)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③对材料的比较分析(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④作出比较结论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P234
①要保证可比性(比较对象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有一定内在联系,能用同一标准衡量评价)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③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通过大量的典型的材料分析内在关系)
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
教育实验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P237伽利略是第一个将实验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必要方法,培根制定了实验方法论原则而被誉为“实验科学始祖”。他们创立的实验方法论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条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形成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
1、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进教育领域: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德国费希纳提出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为定量的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条件,而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创办世界第一个独立与生理实验室之外的心理实验室,根本标志着实验心理学产生。
1901年德国心理学家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和赖依(著作《实验教育学》)是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正是实验与数学的方法结合并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形成了注重定量研究的教育实验基础研究方式。它的形成,有利于克服以往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偏见,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文艺复兴以后收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瑞士教育家裴泰洛齐开办孤儿学校,并进行教学制度、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与实验,之后福禄培尔、罗素、蒙台梭利等都按照自己的设想和理论长期从事教育实验活动。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可称之为范型。他的实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自变量的操作,有目的地变革实现,探讨教育发展内在的因果关系。在中国,陶行知进行的乡村师范教育实验,晏阳初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实验,梁漱溟先生进行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等。对教育实验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的三点概括:
①两种基本型线索形成了两种各具特点的教育实验基本模式类型。一种模仿自然科学,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一种是选择教育自然环境,强调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对象的整体性以及定性的说明方法。②两种基本型的共同本质是变革,是创新。是探索教育现象和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③教育实验的发展经历了一条艰苦曲折的道路。
当代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①日益重视哲学方法论对教育实验的理论指导②重视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③教育实验类型的多样性、丰富性④教育实验技术的变革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
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他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P244
不同教育实验间的共同点是?P244
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要主动变革研究对象,即要使研究对象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这就是对自变量的操作。实验研究必须控制条件。人为地控制或创造某些条件以证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实验法的含义和特征?
实验法的含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创设一定的情境,控制一些无关因素,主动地操纵某些实验因
素,从而验证假设,确定实验因素与实验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的特征
教育实验法有如下特征:①实验法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②实验法是通过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态来研究的方法;③实验法是用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④实验法要求有验证,有严格的操作规则,精确地测量手段和数据处理,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准确
性。
教育实验的种类?
①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a)前实验(Pre---experiment)b)准实验(Quasi---experiment)c)真实验(True---experiment)
②开创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改造性实验③单科单项试验、多科实验和整体实验④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⑤单因素实验、双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教育实验的功能和局限?
①教育实验能准确地揭示教育的必然规律;
②教育实验可以检验某一理论的正误,甄别某一方法的优劣,为教育改革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③教育实验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④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研究问题的志趣。局限:
①更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较少且清晰的问题②研究对象是人,所以容易产生交互影响,从而影响观察和资料收集的方向③受到现有分析手段水平的限制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P263
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实验的设计:
选定研究问题,形成实验假设决定实验目的,构建实验框架选择被试形式
确定实验处理和测量方法
判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并形成实验方案
试验程序执行分析资料数据
形成结论并撰写报告进行重复试验或扩大实验
教育实验的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设计是研究者针对实验课题,为验证实验假设,对整个实验过程所做的周密而详细地
安排计划。(进行教育实验的计划、构架和策略)P265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的条件?
①充分的实验控制②不加人为的修饰③比较的基础④非污染的数据⑤代表性⑥省力原则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内在效度是决定实验结果的解释,外在效度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推广。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
的,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决定着实验结果的解释)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因素影响实验的内在效度?P267
①偶然因素(历史)②成熟③测验④测量手段(工具)⑤统计回归⑥被试选择的差异⑦被试的流失(缺失)⑧取样成熟程度交互作用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涉及到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四类因素影响教育实验的外内效度?P271
①测验的交互作用;②抽样误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③实验安排效应;④多重处理干扰。
提高外在效度的措施主要有?P272
①使被试取样具有代表性;②使实验情境与教育教学环境尽量接近;③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性实验。
组间设计:也叫被试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每一组被试
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组内设计:也叫被试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一组被试中的每
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P279
我们借鉴坎贝尔和斯坦利的研究成果,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因素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包括前试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实验设计。另一类是多因素设计(两个或多个自变量)
X表示一种实验处理,即自变量。C控制的变量。O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实验处理前或后的数据、结果)。R被试已被随机分配和控制。表示不同组间的水平线。单因素设计分析:①前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
包括三种形式:
1、单组后测设计,也叫单一性个案研究。基本模式:XO,(实验+实验后数据的简单组合)2、单组前后测设计,基本模式:O1XO2,(实验前数据+实验+实验后数据,量数据对比)
3、固定组比较设计,基本模式:XO(参加实验的数据对比不参加实验的数据,此法变种较多)
O②准实验设计,用于在真实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拉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通俗说就是在自然环境下,强调对自变量的控制,但对无关变量控制较差。
包括三种形式:
1、不等控制组设计,基本模式:O1XO2(在X中调整C)
O3O42、时间序列设计,基本模式:OOOOXOOOO(作周期性的一些列测量)3、平衡设计,也叫拉丁方设计,基本模式:X1OX2OX3OX3OX1OX2OX2OX3OX1O③真实实验设计,这种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真实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派到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
包括三种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为防止两组不相等,在实验前进行测试)
基本模式:RO1XO2实验组(有R表示随机分组,没有R表示自然环境下)RO3O4控制组
(一组施加实验因素作为实验组,一组保持原状作为控制组)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XOR
O23、所罗门四组设计,(把上述两种模式合并即为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O1XO2RO3O4
RXO5RO6
优点:综合上两种设计的优点,克服缺点,等于做了四个实验,做四种比较,用2×2方差分析处理数
据局限:增加了实验难度,必须经过复杂的统计检验,只能判断外部因素对因变量是否有影响,但无法
确定哪些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多因素设计分析:P295也称为析因设计,指同一个实验中同时施加二个或以上实验因素的设计。多因素实验一般分为全面实验和部分实验。
全面实验:把每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一切可能组合都做一遍
部分实验:把从所有因素组合中选出其中数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来做,由此来推断全面实验情况。
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评价(简答论述)
教育实验价值的表现?P301
可以从教育实验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两方面分析。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要求实验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着应用价值。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要求,要求实验有利于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是理论价值的体现。
如何判断一个教育实验价值的质量?P303
基础性,实验研究所确定的总课题将对教育科学有关领域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创新性,该课题的研究对原有理论框架、思维模式或实践方式将有所突破、更新和再创造。操作性,实验将抽象的理论研究假设转化为操作化的经验,能在一定范围推广,具有外在效度。变异性,该课题研究不仅引发一些列的内在联系深化发展,而且对相邻学科的研究产生影响。
教育实验过程中质与量、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P311
定性分析是对研究对象的质的分析。它关心有效性,关心过程,注重整体。主要方法有:价值判断,逻辑分析,因果分析,矛盾分析等。通过定性分析以确立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教育现象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过程。
定量分析是采用数字、符号来分析、描述事物发展的变化,对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数量分析。它关心可靠性,关心结果,注重普遍性。通过量的分析,从而准确判定事物性质的变化
教育实验方法论的科学性如何体现?
教育实验是一种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抽象的理论思维才能克服经验的狭隘性,为教育实验活动提供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在教育实验的科学性,要处理好实验中四个基本关系①教育实验中的主客体关系。即实验者与实验对象相互作用过程的双向结构。实验者是否提出明确的实验目的,
提出“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实验者是否立足于教育自身的现实性,考虑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制约来采取措施。②教育实验中的科学理论与检验事实关系。经验事实是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原始资料,科学理论则反映客观真
理的系统化知识。即经验性原理和普遍本质的理论原理。要想检验因果关系的推论,就要从经验事实引出思想、观点和意见。③定性与定量分析。(见上题)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有什么不同?P313他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和实验等均属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理论研究则是一种理性的研究方法,是以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交织在一起,也有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掌握理论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和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非逻辑的方式进
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特点?P314①抽象概括与间接性。(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纯理性的思维活动)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③层次性(结构体系的层次,经验性层次,理论性层次)④超前性和继承性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P317①构建理论体系②对各种教育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③发展和完善原有教育理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理论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P319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有哪些?P326①发生学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把被人知的现象从某种初始状态中分离出来,进而探究这个发展过程的各个基本阶段和趋势。理论研究中利用发生学方法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它实际上是一种纵向研究,按时间进程对研究对象发展规律进行考察,已得到结果对事物发展进一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发生学方法:是在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时以分析他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和要素,分别抽取其个别属性加以考察,从而把握事物的内部结构,确定事
物不同特征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从内在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
的思维方法。
2、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
归纳:从个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从个别到普遍的认识方法。演绎: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逻辑起点、逻辑中介、逻辑顺序、逻辑终点四个环节4、历史逻辑方法
5、系统科学方法(包括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结构方法、功能研究方法等)
从教育理论研究角度简要分析系统科学法的应用。P333
系统方法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进行定量化、模型化、则优化的研究方法,揭示系统的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系统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们整体把握研究对象。我国目前主要应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思想来分析研究教育问题。
信息方法是通过对信息的获得、转换、传输和储存过程来研究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律的方法。是研究复杂运动的新形态,是把握事物的复杂性、系统系、整体性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我国学者以信息方法从新的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了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发展和评价等问题,尝试构建了“教学信息论”的理论框架,张铁明《教学信息论》结构功能方法,对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上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
第四部分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特点和适用范围?P339特点:
①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为了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必须整体分析对象。与定量不同,定性分析关注事
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揭示相互之间的关系、过程和联系,探求说明对象变化发展的真正原因。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反应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不是量的资料。通过文字或图片等形式
表现,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形式。③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其分析不是一个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质量往往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具
有很大灵活性。区别与定量分析的标准化程序。④分析方法是对搜集资料的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先列出事实材料,归类后获得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
理的过程。⑤主观因素影响和对背景的敏感性。容易受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且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适用范围:
注重过程的探讨,而不是十分注重结果;个体发展,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行为上的演变和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定性的评价分析;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将研究对象符号化。
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P344
①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②对数据资料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③对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句不去推断总体情况。④帮助教育研究者进行科学的抽样、分组和分析,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
元分析:用统计分析程序对某一问题的大量单独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方法。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评价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和论文的一般步骤?P358
①确定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和研究报告的类型②拟定写作提纲③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④对初稿内容、结构、文字的推敲修改
二、确定实验课题
(一)教育实验课题应是教育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教育实验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三)实验课题的范围应恰当
(四)实验课题应是能够解决的问题(五)实验课题的表述应简洁明确二、建立研究假设
三、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分解(一)实验变量的分类
实验变量分为三大类: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1、自变量
自变量是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变量。2、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被试对所呈现的刺激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3、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变动而对实验结果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4、三类变量的处理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二)实验自变量的确定
实验自变量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数量的变化和性质的变化两种。它们都具有下列特点:1、可变性;2、确定性;3、操作性。
实验自变量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实验自变量的数目;
第二、确定每一个自变量的水平数目;第三、自变量各水平的具体化。(三)实验因变量的确立与分解
实验因变量的指标应具有下面的特点:
1、因变量的变化发生于自变量之后或与自变量同时发生;2、具有可观测性;
3、与实验自变量的相关性。
实验因变量的确立与分解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依据实验目的,寻找因变量;第二、分解因变量,寻找具体指标;第三、确立具体指标的观测方法。四、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实验因素非实验因素实验因素的水平实验处理被试实验效果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教育实验法的基本特点?P244
①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区别于教育研究的其它方法。
(●科学实验: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
具备科学实验的几个基本特征:因果关系的推论
自变量的操作(自变量:变化的措施、条件)控制无关变量(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②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教育实验具有与自然科学实验相区别的特征,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实验范畴。实验研究对象上,以人与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实验物质手段上,教育实验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上,更强调的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P252
①按实验假设命题分:因素型实验(A构成B)、反应型实验、函数型实验②按实验研究对象分:定性实验与定量试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③其它分:试探性、探索性、验证性、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④我国教育实验类型: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改革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与教法实验、
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实验。
⑤按教育实验目的分: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推广验证性实验实验教育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和局限?P259功能:
①检验现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并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②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基础※③对引进教育理论的检验、变通、改造与发展④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局限:
④更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较少且清晰的问题⑤研究对象是人,所以容易产生交互影响,从而影响观察和资料收集的方向⑥受到现有分析手段水平的限制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P263
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
实验的设计:
选定研究问题,形成实验假设决定实验目的,构建实验框架
选择被试形式确定实验处理和测量方法判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并形成实验方案
试验程序执行分析资料数据形成结论并撰写报告进行重复试验或扩大实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研究生科研方法期末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研究生科研方法期末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