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昆明、长沙等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成都、昆明、长沙等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市政协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组根据市政协201*年关于对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安排意见,今年3月8日至3月25日,市政协张大才副主席带领几位政协委员,分别到成都、昆明、长沙等市就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上述几个城市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成果显著,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下面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情况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李长春同志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些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都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使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组合、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分配激励机制得到日臻完善。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促进了各项文化工作的蓬勃开展。
1、公益性文化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通过改革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他们改变了用人制度,采取全员聘用制。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岗位等全部竞聘上岗,将“国家人”变为“单位人”。改革后,这些单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如博物馆利用文物资源大量的举办展览,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参观旅游;图书馆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群众艺术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2、公益经营性文化单位(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如歌舞剧团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通过改革市场意识得到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他们对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一是兼并重组,形成合力。对一些低水平、无特色、没有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实行兼并。成都市将原有的九院一所合并为六个院团;昆明市有交响乐团、花灯剧团、儿童剧团、滇剧团和歌舞团,属财政差额拨款剧团。改革后,将演出市场好的交响乐团推向市场,歌舞团与花灯剧团合并,儿童剧团移交电视台,没有演出市场的滇剧团解散。二是改进财政投入方式,解决剧团后顾之忧。财政对剧团的投入是将原给事业费改为与剧团演出(占70%)和创作(占30%)挂钩。专项经费管理引入有偿、借贷、奖励等动态投入方式。采取补事业不补单位的办法,对精品创作项目,送戏下乡演出给予一定的补贴;对离退休人员的“一费二险”或“三险”经费,实行政府统缴;凡从事艺术表演25年以上,男50岁、女45岁的演员可以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但如遇演出需要必须召之即来参加演出;灵活使用人员编制,养编不养人,按编拨款,正式编和临时编同时使用,但工资待遇不同。三是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现代艺术生产销售机制。采取剧组制、项目制、承包制、股份制以及制作人制等多种艺术生产方式。云南省丽江市民族歌舞团改革后,使原来人均收入800元一跃上升到现在的3000多元。
3、经营性文化单位(自收自支单位,如电影公司、书店)通过改革转变了体制改进了经营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昆明市新华书店201*年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划归云南省新华书店垂直管理。按新的管理体制运行,党务工作隶属昆明市文化局,业务工作归属省新华书店。书店享有投资权、人事权和分配权。市属县(市)区新华书店都为分公司或子公司。去年昆明市新华书店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码洋2亿元,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云南省丽江市电影公司实行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离,把原来电影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和公益性事业职能剥离并划归市文化局,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去年12月底挂牌成立了丽江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至今电影放映票房收入已突破150多万元。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在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这些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文化资源,运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1、整合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夯实发展基础。昆明市针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实施规模化产业运作的状况,对国有影剧院采取了两改(改革、改造)、两调(调整影剧院布局、调整经营结构)的方式对影剧院的资产进行重组。这个市的影剧院占全省影剧院的80%,其中有8家影院处于黄金地段,占商业区20多亩土地。他们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选了一个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入股,成立了昆明影剧院责任有限公司。同时还将三个演出剧场进行了资源整合,一个出租给民营文化企业,但保持原有文化演出功能,每年扣除成本仍有一些盈利;另一个经过改造,建成了大众化、多功能的演出场所,满足了不同文化消费群体的需求;第三个由政府投入160万元,贷款300万元,改造成一个条件比较好、档次比较高的剧场,主要接待国内外以及具有云南地方民族特色的演出团体演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实现社会融资,组建产业集团,壮大竞争实力。对于艺术表演团体人才流失、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的低水平运行状态,这些市基本上采取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与社会资金融合,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培育和组建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如成都市采取演出公司与金沙影视宫、艺术中心演出剧场、六个艺术表演团体、艺术培训中心,以及所属的餐饮娱乐场所等实行兼并重组,成立了成都市演艺集团公司。市政府又将会议中心划拨演艺集团,使演出业形成了合力,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昆明市将剧团、剧场与演出公司合并,组建了昆明市演艺集团公司。长沙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早,近几年的发展很快,已先后成立了广播电视集团、出版集团、图书发行集团。最近,这个市文化局已上报市政府拟成立长沙市文化产业集团。
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民族区域特色,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成都市打造以“三国”文化为中心,发展文化文物旅游产业的品牌。去年成立的兴文投资有限公司,采取以固定资产、经营资产、部分资金、无型品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去年注入资金1亿元)等进行投资和在社会上进行融资。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吸引和利用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启动了金沙遗址博物馆、船棺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争取二至三年内,将成都大剧院建设成为与成都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艺术殿堂。昆明市利用云南省26个少数民族区域特色文化与昆明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紧密联合,突出旅游产业的“人文核心”作用,拓宽文化旅游专线,从三个方面实行对接:一是文化与旅游部门联手合作。旅游部门组织客源,文化部门安排演出,双方利润分成。在这个市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剧场还是饭店、旅游景区景点都有这种“文旅”结合的演出,民族特色突出,场内气氛热烈,经济效益可观。二是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单位的影响作用,把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发展文化文物旅游产业。对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每年拨付200万元经费进行保护和维修。三是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通过每个节庆活动都把各个民族的民间艺术展示出来,形成一个民族文化的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三、几点感受
通过考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城市之所以改革的步子大、成效比较显著,我们理解他们最主要的经验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这些市的市委、市政府都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落实李长春同志讲话的具体行动,实实在在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无论研究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要条件给条件,要政策给政策。一是在文物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肯投入。成都市政府为建艺术中心,一次性投入1.3亿元,将武侯祠、杜甫草堂归属文化部门管理。市委、市政府为扩大武侯祠的宣传和影响,专门下发了《关于市南郊公园与武侯祠博物馆合并和文化强市有关部门工作的议事纪要》,进一步扩大武侯祠博物馆的展区范围。对兴文投资有限公司的收入,政府不收,并提供贴息贷款。市政府将一个原政府管辖的会议中心交与演艺集团使用。长沙市政府在原田汉大剧院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以及划拨土地,修建长沙市田汉文化艺术中心。二是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拨款逐年增加。昆明市政府对公益性文化投入逐年递增,在财政拨款不减少的前提下,还实行文化专项补贴。如:今年文物维修费200万元;社会文化60万元;农村电影60万元;图书馆信息工程30万元;传统文化研究20万元以及创作基金200万元。三是政策优惠,队伍稳定。在剧团改革方面,长沙市对剧团离退休、提前退休退养人员所有费用由政府统缴,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昆明市对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及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地,按国有划拨土地政策给予优惠,并酌情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这些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进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一是这些市围绕改革与发展成立了办事机构。分别出台了《昆明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成都市文化局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和举措》的文件,并确定文艺演出业、文艺培训业、电影发行业、文博业、会展业、文化娱乐业、特色文化旅游业、舞台美术业、图书发行业等产业规划。有思路、有目标、有措施,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为建民族文化大省,打造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把文化产业作大作强。他们大都采取发挥优势、资产重组、形成合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大量吸纳社会投资入股,走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先后成立了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演艺集团公司、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文化产业发展总公司等。三是注重选拔使用人才,运营机制灵活。他们采取特殊政策和特殊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并用优惠的政策稳定本地人才。用产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对优秀、确需的人才实行高薪聘用,在住房、职称、家属等方面给予照顾。成都市艺术中心就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总经理,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监督,与招聘的总经理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月薪3000元。年盈利额的40%作为奖励资金,其中60%奖励职工,40%归个人。总经理招聘副总经理和其他人员,并有人权、财权及工资分配权,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和新的运行机制。现已运行四年,效果很好。
3、产业发展,事业繁荣。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这些市的文化事业带来了兴旺和繁荣,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文化部门在该地区的形象和地位。一是高雅艺术的演出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成都市和昆明市演艺集团,每年都大量引进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演出团体来演出,交响乐、芭蕾舞更是深受人们的欢迎,提高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鉴赏水平,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二是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相得益彰,吸引了更多的人群到成都、昆明、长沙旅游观光。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古朴神秘的自然景观,让人向往,更叫人留恋。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服饰表演遍布成都、昆明、长沙和各旅游景点。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编导并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展示了浓郁的云南少数民族风情,演出场场爆满,观众反响十分强烈,目前在全国各地巡演。三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成都市演艺集团公司所属的艺术中心,几年来,年收入都在1600多万元,仅艺术培训收入就达到500多万元。艺术中心剧场每年接待演出400多场,芭蕾舞、交响乐票价都在1201*0元。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每年的门票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云南省丽江市金沙演艺有限公司的大型歌舞《丽水金沙》,总投资800万元,每天演出二至三场,每场收入10多万元。目前已演出700多场,收入7000多万元。总之,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增强了文化事业发展后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局面。
扩展阅读:关于深化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市艺术团体机构改革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近日,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市艺术团体改制后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市直单位
我市市直文化事业单位共10个。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单位有5个,分别为市剧团、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市电影公司、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其中:财政全额拨款单位1个(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差额拨款单位3个,(市剧团、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自收自支单位1个(市电影公司)。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积极稳妥,先行示范的工作思路,不断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现有市剧团、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市电影公司、市文化市场稽查队5家单位为基础,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市电视产业有限公司、市广播产业有限公司、市电影产业有限公司、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隶属市文化文物广电局管理。五月份,各公司完成了人员分流、在职人员聘用、企业章程制定,同工商、国资委协调了企业注册等问题,现正在办理企业注册和制定分配制度。这是我市市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市在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目前,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新成立的公司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新思路,运转正常。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较好履行了文化市场多个行业综合执法职责,运行不断规范。
(二)县(区)直单位
全市7县区文化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各县(区)剧团、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公司、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于6月30日前挂牌成立。目前,正在办理公司登记注册有关手续,符合政策的退休人员已经上报人社局待批,各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机构设立、人事聘用、工资分配等工作正在进行。
二、我市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市属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前无遵循的文化大变革。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把文化体制改革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加大力度,合力推进。对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关指示和部署进行了集中研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的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宣传,全面安排部署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明确、细化了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落实。
(二)抓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我们组织我局干部职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中省市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全面细致部署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制定改革工作时间表,落实改革工作任务,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认真学习中、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领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改革实质。通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切实增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按期完成。
(三)抓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根据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排查摸底,全面了解掌握改革单位的基本现状及市场潜力、人员编制、工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关系等,对我市的文化体制机制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把完善政策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并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反复商议拟定改革方案,上报市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我们组织了市直相关单位进行了方案实施。
(四)抓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广泛开展宣传文化活动。电视台摄制了8集反映革命老区的电视片,开设了“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专题栏目,开展了“红色影视”片展播,开展了“三唱三颂”、全民阅读、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6月9日成功举办了红色经典大型交响乐永远跟党走演唱会。农村电影放映9838场次。市直文化单位开展了“文化走进新农村”活动、深入下赵塬村、黑漆河村、保安镇进行文艺演出、书写春联。
(五)抓文艺创作,推进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焕发了全市文化工作者的活力,催生了我市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去年以来,全市共创作大小剧本100多个,其中:
三、当前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在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地方对文化体制改革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上去了,缺乏在新的起点上的文化自觉,对文化改革发展关注不够、支持不够;一些同志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甩包袱,减人减钱,就是一味地把文化单位推向市场,对改革的目的缺乏全面的认识。。有的单位改革意识和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创新意识不强,认为只有事业体制才是保护支持文化事业的最佳选择,实行企业体制会使文化单位失去发展优势,甚至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淹没,对推动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存在畏难情绪;有的片面强调国家的扶持和保护,认为文化必须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来发展,对市场机制有效配资源、释放全社会文化创造力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推进改革上表现为内外协调不力,干部举棋不定,职工等待观望,稳慎有余,主动不足,改革思路停留在方案上。
(二)缺乏整体配套措施,改革阻力较大。在改革工作中,虽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件,但涉及“人”、“财”、“物”等关键问题的相关规定操作性还不够强,一些政策措施与单位、职工的期望值尚有较大差距。改革涉及各种利益的协调均衡,文化体制改革本身更具有复杂性,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于贫困县级文化事业单位而言很不实际,各项文化体制改革优惠政策很难落实到位。
(三)文化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我市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培育阶段,文化经营单位普遍存在产业项目少、规模小、层次低、经营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特色不鲜明、文化经营人才缺乏、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缺乏规划引导等问题。
(四)投入不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我市文化事业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文化事业发展速度仍然落后,目前我市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均没有建立,其他公共文化设施也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时,与我省其他地市比较而言,我市公益文化单位财政拨款较少,制约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致使文化事业发展受阻,也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缺少产业领军人物。大多数文化事业单位存在“进不来、出不去、上不来、下不去”的人事管理格局,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文艺创作人才、专业表演人才等都严重匮乏,远不适应引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深化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紧迫任务。要进一步抓住有利时机,按照中、省、市关于逐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具有商洛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注重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细致稳妥、有序推进。必须充分考虑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有组织有领导、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一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二要注重分类指导,加强改革措施的配套协调,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三要认真总结改革经验,逐步加以推开,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的改革态势。
(三)增强统筹协调,优化文化体制改革环境。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总体指导和综合配套。要加强领导,督促各相关部门有效协调配合,深入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出台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使文化体制改革与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相衔接,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加以推进。(四)加大对改革的投入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议一是要确保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本,改革的成本除单位自筹一部分外,主要靠增加财政投入来解决;二是要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切实做到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三是要提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支持一些有市场前景、科技含量高和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成都、昆明、长沙等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成都、昆明、长沙等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