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5:15:03 | 移动端: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数据库系统阶段功能:解决多用户,多个应用进程共享数据的需求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程度高,冗余性程度低;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数据控制功能: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数据恢复(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在引入数据库后的所构成的系统。主要有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等构成(3)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扩展性,并为各种用户共享。(4)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从逻辑上分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对用户而言可分为,一般用户级模式,概念模式和物理级模式。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单用户结构,主从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5)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数据局部逻辑结构,数据库中的同一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都存在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确定了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与全局逻辑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数据与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库中的模式和内模式都只有一个,唯一的,它确定了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与子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6)数据模型中的概念模型处于中间层次,逻辑模型处于第二层,物理模型处于最底层

(7)数据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它又表名,表头,和表体三部分构成,表名及二维表的名称,表头决定了二维表的结构,表体即二维表中的数据,每个二维表有称为关系

第二章

(1)关系的性质:1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必须来自同一个域必须是同一类型的数据;2不同的列可来自同一个域,每一列成为属性,不同的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字;3列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4关系中元组可任意交换;5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6关系中每一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2)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结构的描述,或者是对关系数据库框架的描述。(3)关系的键与关系的完整性:候选键:能唯一标示关系中元组的一个属性或属性集;主关系键: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键,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查询,插入或删除元组的操作变量,被选用的候选键成为主关系键;主属性:包含在主关系键中的各个属性成为主属性;外部关系键:关系中的一个活一组属性不是r的主码,而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

第三章(1)视图: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中导出的表,是一个虚拟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放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任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

第四章

(1)不好的关系模式会出现以下问题: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第五章

(1)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数据库保护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非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和破坏。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向数据库中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和语义的数据

(2)数据库安全的措施:用户标示和鉴定;用户存取权限控制;定义视图;数据加密和数据审计。

(3)一个衡量授权机制的重要指标就是授权粒度,即可以定义的数据对象的范围,在关系数据库中,授权粒度包括关系记录和属性,一般来说,授权定义中粒度越细,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对于违反实体完整性和用户完整性规则的操作一般都是采用拒绝执行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违反参照完整性的操作,并不都是拒绝执行,一般在接受这个操作的同时,执行一些附加的操作,以保证数据库的状态仍然是正确的。

(5)完整性约束从条件使用的对象分为值的约束和结构的约束。值的约束即对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取值范围和空值等进行规定,结构的约束即对数据之间联系的约束。从约束对象的状态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6)事务:数据库系统中执行一个工作单位,它是由用户定义的一组操作序列,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包括多个事务。

(7)事务的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8)数据的不一致性包括:丢失数据;误读;不可重读

(9)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性封锁和共享性封锁,封锁的协议包括三级封锁协议。(10)封锁技术科有效解决并行操作的一致性问题,但也可产生新的问题即活锁和死锁,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先来先服务的策略。避免死锁的方法有一次加锁法和顺序加锁法(11)数据库恢复:系统检测故障并把数据从错误状态中恢复到正确的状态;数据库恢复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利用数据的冗余。生成的冗余数据最常用的技术是登记日志文件和数据转储(12)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可分为三种: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13)实施数据完整性的方法有约束、默认值、规则、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第六章(1)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用户需求研制数据结构的过程,具体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有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使之能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也就是把现实中世界中的数据,根据各种应用处理的要求,加以合理组织,使之满足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性。(2)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是:强调结构设计与行为设计相结合。(3)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是系统分析报告中的主要内容

(4)数据抽象:将现实世界的事务进行数据抽象,得到实体和属性,一般有两种数据抽象:分类(将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和行为的对象抽象为一个实体)和聚集(将对象类型的组成成分抽象为实体方的属性)

(5)合并,消除局部E_R图之间的冲突,冲突包括: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果冲突。

(6)转换原则: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均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该关系的键有三种:1;如果联系是1:1,则每个实体的键都是关系的候选键,2,如果联系是1:n,则n端实体的键是关系键。3,如果联系是n:m,则各实体键的组合关系的键

(7)存储记录结构的设计;决定存储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和维护代价三个方面。聚集:为了提高查询速度,把一个活一组属性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地存放在一个物理块上。索引:建立多个索引文件可以缩短存取时间,但是增加了索引文件锁占用的存储空间以及维护的开销。

扩展阅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数据库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数据库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1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