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5:46:12 | 移动端: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论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居住区不同功能同步运转机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文明、舒适、健康的居住区;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保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的需求、建设居住区文明与居住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这些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原则。概括为两方面:居住区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一、居住的物质舒适性

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内容。

卫生包括: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和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运转及处理等)。

人均公共绿地、人口密度、绿化率是保证小环境的规划指标。舒适指健康环境与居民心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二、精神的享受性

1、归属感和认同感;2、美学的要求;3、文化

第二节居住区的类型、规模及相关概念

一、邻里单位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制定了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下学不比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4)、邻里单位中心建筑是小学,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不超过半英里(0.8Km);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二、居住区与居住小区

20世纪50年代,各国提出了居住小区的居住组团的组织形式,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为: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2)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3)、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居住组团的基本特征为: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地块不为小区道路穿过,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10003000人,户数300700,用地46hm。

居住区:将四五个或更多居住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

规模:人口3万5万;户数1万1.5万;用地:50100hm2.

三、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居住综合区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四、社区与住区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对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住区:对所有现代居住形式的统称。

五、居住区与社区的含义的解释

居住区是“城市居住区”的简称,与社区的概念及要素相比可知,社区具有物质形态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内涵。居住区、居住小区主要强调了物质、地域空间,而忽略了建立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及地域归属感内涵。

第三章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第一节影响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可归为用地、设施、交通、景观、空间五部分。

用地规模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影响:主要由文化及商业服务设施组成,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

(有沿街线状布置、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两者相结合等方式),以形成居住区中心。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影响:托幼是组团公共服务设施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项目。

道路系统:既是住区的空间骨架,支撑起住区中的各个功能区;又是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道路,有着其最基本的交通功能。

道路系统的组织有人车混流和人车分流等形式,路网布置有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以及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自由式等多种形式。

特点:环通式:车行、人行畅通,组团划分明确,但居民易受交通干扰;半环式:车行分区明确,区内联系不便;

尽端式:减少汽车穿越干扰,节约道路面积,自行车交通不通畅。

绿地系统

居住区绿地是指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还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主要功能: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空间与景观系统

居住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构建宜遵循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

一般说,私密性越强,尺度宜小、围合感宜强宜强、通达性宜弱;公共性越强,尺度宜大、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构成等级

二级构成:居住区居住小区

三级构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主要形式:

1、“中心式”布局形式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2、“围合式”布局形式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3、“轴线式”布局形态

应注意空间的收放、长短、宽窄、急缓等对比,并仔细刻画空间节点。4、“隐喻式”布局形式5、“片块式”布局形态6、“集约式”布局形态

第四章居住区的建筑构成

居住区的建筑类型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设施建筑两大类型。其中住宅建筑包括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中小学及幼托、市政公用设施等。

第一节居住区的住宅设计

住宅套型概述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住宅套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

低层住宅设计

低层住宅的类型与特点

一般可分为独立式、并列式和联排式。

优点:低层住宅住户的生活活动空间接近自然环境,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低层住宅的低层数和小体量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自然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其自重较轻,结构施工技术简单,有利于节约造价。

缺点:密度较低,不利于节约用地;底层和顶层面积较多,增加了基地和屋顶的处理量;较大的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的人口密度不利于道路、管网及其他设施的使用效率。

扩展阅读: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也快结束了,今天交大设计的文本了,心情很轻松,也有太多的感想了!早上拿着这半个月奋斗的成果去打印有一种莫明的轻松,也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轻松的是自己独立并且按时完成了作业,做出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文本,这文本可能有很多不足与错误,但是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过程;失落的是我们这半年自己学到的东西还不够多这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打印的时候看着清晰的文本一张张从机器里出来那种感觉就好像一段黑暗过后重见了光明一样,兴奋与激动!

回首这半年,我们学到的东西也不少。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每个阶段的收获:

1,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关于小区课程设计的要求以及介绍了相关的案例,顿时感觉难度好大,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后来在张老师的一步步的指引下我们逐渐清楚了每个阶段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2,从一开始的选地不知道如何下手到成功选取一块比较合适的地块。当然,本来想选一块比较有挑战性的有很大高差的地块,但是结果组员们觉得是难度太大而放弃了。最终我们选择了东郡那块正在开发的小区地块,东郡是由上海的一家设计公司设计的,现在还在施工阶段。接下来进行了小区案例的分析,这个阶段收获挺大,我们除了分析东郡外,还分析了东方名都,明珠山庄,以及翠林别院,里面有正面的案例也有反面的。我们小组到明珠山庄得时候得知这座小区是我们三峡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不过在05年那时候有这样的小区已经很不错了,在我们在与一位做水工建筑的大哥在交谈的时候他就谈到了他所在小区的诸多问题,例如出入口设置不够,停车位太少,以及物业管理很不到位,还有小区周围的交通问题等等。当然正面案例也不少,像东郡的规划设计就非常成熟。

3,后来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些关于小区设计的资料,例如宜昌市技术管理规定,还有住宅设计原理,以及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这些都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也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付诸了实践,知道如何控制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日照应该如何满足,还有高层建筑的一些防火知识。

4,我们对基地周围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我觉得这是我们以后出去工作会经常做的事情,很有用,让我们知道做小区需要了解基地周围的环境,周边的娱乐,餐饮,商业以及金融等都是我们考察需要了解的,要充分挖掘地块的优势,因为我们以后面对的是地产商和消费者,就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没什么收获,后来我们又去了两次,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综合这些资料得出我们的地块的优越性还是不错的。

5,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我们正式开始了平面的设计,对地块在控制建筑间距的情况下进行强排和初步的日照分析。这阶段我们了解了该如何进行日照分析以及常用的日照分析软件有众智、天正、ectect等。还知道现在行业内部主流的软件是什么,我们需要去着重学习和研究,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6,模型制作,这个阶段我感触特别多,也纠正了自己的一个误区,以前认为那些推敲模型也要做的非常细致,其实不然,推敲模型是用来推敲空间布局和建筑体量还有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还有就是建筑应该从体型入手。体型这个概念,是从大的建筑类型的功能特色、大的功能分区、基地环境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大的建筑体量。请注意,这个体量应该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的平面。它既不是绝对的功能,也不是绝对的形式,也不是绝对的空间,而是初步的功能设想和初步的形式设想及初步的空间构想结合的产物。

这一步做过之后,再往下的深入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功能的细化,在大的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功能作细,与此同时,造型和空间也应该同步细化。功能做到什么深度,造型和空间也应该跟到什么深度“每次设计都要从平面开始,但是作好后都会限制我对外型的考虑。”作为学生,这种困惑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老师的引导,走到“架子和薄膜”的错误道路上去的同学是不少的.

至于最初的“体型”,要考虑的功能特色如:根据基地入口放在那里比较合适,主入口和辅助入口都要考虑;建筑的功能需要分几部分,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可以是什么;每一部分(如很多功能的商业)可以接受的是什么形体,什么样的空间,有几种可能性;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什么样的体型更好。在这个深度上最好能够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工作模型(比如用泡沫切割)来研究。这一步确定后,功能的基本关系和形体及空间的基本模样就确定了。再下一步确定结构方式并对第一步的形体关系、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进行细化。深入的过程是将其细化,但如果第一个阶段做得好的话,细化肯定不会离最初确定的大体型太远。可以保证你的设计是在深入而不是不断地在错误方法指导下于“深入”过程中一次次推翻自己。

总之三点:

a.建筑设计决不应该从平面开始再作立面,也不应该先做形象

再塞功能。

b.“形式”和“功能”都有大的关系和细部处理之间的差别,一开

始把握大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反对一开始就拘泥于细节。

c.强烈建议第一个阶段使用模型来研究建筑形体,尤其作为初

学者,应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7,户型的选择,这个阶段也至关重要,他是由你的客户定位、地块特征以及以后的造型来决定的,否则你找的户型就是随便找的,没有任何依据,这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得到充分体现,毕竟我们要面对的是市场,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后开发商也不会再找你。8,造型,我觉得这次做的最不好的就是我的造型,总觉得他是很神秘需要做的特别精确,再加上自己的美学功底很差,以及电脑建模工作量太大,最终造型没怎么做,我觉得这是我这个设计最大的败笔。9,文本,这就是设计的最后阶段了,出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建总体模型用SU比用revit要好,revit对电脑的要求很高,而我们都是笔记本电脑,一栋单体建筑大小建出来就有几十兆,而SU建完总模型才几十兆。但revit的单体效果比较好,平面立面都可以按照构造要求生成。在就是要用到PS排版和鸟瞰图以及彩平面总图的制作,这是一个最陌生的软件,都没用过,全靠现学现卖,上一学年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封面,这次的锻炼让我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他在建筑表现和排版方面的应用,至于做出的效果图如何那就要靠美学素养了,我觉得自己这方面极度欠缺,下一学年应该更多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养,设计人员就得有美学感觉,不然设计出来的东西就是失败的,不被人所接受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P图技巧,例如将彩平总图导入SU建总模中不要给建筑加阴影也不要加绿化,因为最后P图要加立体的素材,阴影会导致渲染时候总图阴影和建筑单体阴影混淆,一看就是明显的错误!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还有太多太多的感想由于篇幅限制就留着自己分享吧,拿着沉甸甸的图册,小有点成就感,可能设计做的不怎么样,但深入了解了做小区设计的很多步骤以及方法以及最终的成果表现。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感谢张老师的辛勤教导!

谢锦波201*102221201*-06-1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1497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