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
“三生教育”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目标点,其目的是通过认知以及实践让学生包括教师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健康的提高生存价值,明确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关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推而广之关心朋友、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最终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比较有社会公德心,能应对生存压力,以及乐观心态的合格社会公民。
建立有效地“三生教育”机制,应当从三个角度出发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一、基于学校的机制
学校作为教育输出的主体,需要从理论上承担三生教育的推广,发挥教育职能的主体作用。完成对于三生教育活动的开展,最基本的是从学校课堂做起。学校在根据教育局的规定使用基于基本教材作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享有最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让学校“三生教育”不千篇一律。
从“生命教育”出发,学校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通过教材,图片,游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过程,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对于所有自然生物生命的一种敬畏和保护情感;从“生存教育”出发,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应对自然的生存常识和应对社会生存的方法,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危机,培养学生危机处理能力。教会学生豁达的态度,从容的精神;从“生活教育”出发,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一点一滴的灌输中让学生耳闻目睹,在自觉不自觉的环境中纠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逐步增加深度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心态,有正确的能力把握休闲与工作的平衡性。
二、基于家庭的机制
作为学生在课后的“三生教育”衍生部分,家庭教育机制同样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在实际课后操作上比学校老师起到的作用还要重要。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永久的。父母的言行在学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榜样作用。所以父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校也有义务帮助父母完成一定知识的建构以促进父母在课后对于孩子的教育的准确监督与指导。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提供主要的理论指导,而家庭负责学生的课后持续发展,使学生把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此外,家长还应当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学校可以组织适当的家长培训讲座,帮助家长正确理解“三生教育”思想,同时掌握科学指导孩子的一些方法,巩固孩子在“三生教育”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三、基于社会的机制
社会教育同样是个重要的环节,无论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都离不开社会教育找个大环境,所以这是整个“三生教育”操作最为复杂的一个集合部分。社会环境对于“三生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育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个团体支持“三生教育”的开展。某些特定的时间允许向学生开放特定场合。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开放警察局、医院、消防局、政府部门、邮局等场合,而商业部门可以开放某些公司给学生进行参观,并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利用。
另外有所针对性。针对城市学生还可以组织一些吃苦活动,比如把他们带到乡村进行一些生活体验;针对乡村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城市教育,比如让他们体验城市的各种物质信息。政府部门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同时,学校也要主动联系社会各个团体为学生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利用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影响社会人群,改变社会不良风气,从而在长远目标上为和谐社会的开始做好铺垫。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身心健全、乐观向上、积极开朗、人格完整的学生。
扩展阅读: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设计
(201*-201*学年第二学期)
201*.2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P5例1、例2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教材计算的方法。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分析点。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目标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教学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重点教学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主题图引入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速解决。设计意图1、根据已学知识列式。2、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28+85=113(人)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教学脱式计算师: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错了。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本)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987÷3×6=329×6=1974(人)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6÷3×987=2×987=1974(人)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三、.巩固练习1、计算,脱式计算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板书72-44+85(1)987÷3×6(2)6÷3×987设计=27+85=329×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作业:课堂作业本P1设计口算训练P2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例3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学会教材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分析较同级运算而言,学生对两级运算的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从直观上知道“A*B+C”要先算“A*B”,但不清楚为什么要先算,尤其是“A+B*C”这样的形式。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目标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知道两级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两级运算的顺序。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引入1、出示主题图2、观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展开1、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2、学生尝试解答。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1、能在情境(2)24×2+24÷2中,用量的关=48+12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并明=60(元)确运算顺序。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2、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算的运算顺序。5、比较:3、能用递等式正确计算(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两级两、三步(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式题。(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加减)三、巩固练习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顺序吗?(一)基本练习1、口算2、校对答案:说说错误的原因。(二)巩固练习1、第5题(递等式计算)2、指名板演3、集体讲评(三)解决问题1、出示第2、3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3)集体讲评2、独立练习:第6、7、8、9(1)学生各自完成(2)看到第7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那应该补充什么条件?(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三、提高练习1、出示第10题:(1)学生各自尝试(2)讨论交流(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4)说一说想法2、思考题:(1)独立尝试(2)说一说想法(3)总结: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1?(3除以3等于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3,依次往前推就可以了。(1)24+24+24÷2(2)24×2+24÷2=24+24+12=48+12板书=48+12=60(元)设计=60(元)作业:课堂作业本P2设计口算训练P3
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练习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教材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分析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教学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目标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点: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重点教学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1、能划出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顺序。2、能说出确定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方法。1、能根据情境列出综合算式,并正确解答。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一、复习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2、划出P8-1,51的运算顺序。1)独立划出先算什么。2)展示、评议学生的作业。2、说说怎么确定运算顺序。1)学生发言。2)小结(板书):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3)背一背。2、学生尝试解答。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二、计算1、P8-1,5独立练习,教师巡指。选择展示,评议作业。2、P9-7,8,10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诊。展评,请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3、发展练习:P9思考题尝试,或与同学讨论。展评。三、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3设计口算训练P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P11教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例4,例5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分析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对比较陌生。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则。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目标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学重点: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二、新授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师: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①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②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60人要几位?90?多少游人要5位?你是怎么想的?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设计意图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2、能用量的(1)270÷30-180÷30=9-6=3(名)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90÷30=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理解运算顺序。3、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板书(1)270÷30-180÷30(2)(270-180)÷30设计=9-6=90÷30=3(名)=3(名)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作业:课堂作业本P4设计口算训练P
0的运算
教学内容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6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0的运算。教材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分析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对0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了解。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重点教学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引入1、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2、揭题三、展开1、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3、汇报: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关于0的运算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四、总结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知道有关于0的运算。2、知道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板书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设计关于0的运算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0乘任何数都得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作业:课堂作业本P5设计口算训练P6练习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4[练习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知识,教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①解决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漏写括号;②混合运算过程中,对后算部分漏抄。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和规范格式的训练。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明确任务师述:今天,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练习,提高计算能力。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计算练习1、完成P14-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1-1划出运算顺序。算顺序,正确计算1-2说出运算顺序。两三步式题。1-3讨论结果是否相同及其原因。1-4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1-5展示讲评。2、完成P14-42-1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2-2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2、揭题三、应用练习会用两三步计算的1、独立完成P15-7,8,10各题,再讲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1、独立完成P15-12,13各题,再讲评。问题。四、提高练习P15-9P16-14P16思考五、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6设计口算训练P7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内容本单元属于\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知识?(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通过寻找A号检查点,认识位置图,探讨并初步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AO二、探究新知: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生讨论。2、方位表达引导: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生1:量一量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4、距离表达引导: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师:只知道一段为500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计一下吗?5、小结。三、尝试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2、做一做:1、知道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四、练习巩固: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7设计口算训练P8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
教学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9例2内容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教材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分析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经过本单元例1的学习后,学生又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本课要研究的例2的内容是例1的“逆命题”即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目标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重点教学教学难点:在量角器帮助下确定方向;用标准长度表示一定距离。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2、复习: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二、尝试探索、学习方法:1、尝试。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3、问:东偏北40度怎么画?(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是40度。)距离为45千米怎么画?(1厘米15千米,45千米里面有3个15千米,图上要画3厘米。)2、小结: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3、注意:如果是北偏东40度呢?南偏西40度呢?(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三、再次尝试:(1)独立练习。(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行梳理。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4)提问质疑。生提问。师: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四、巩固练习: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8设计口算训练P9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教学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2-3内容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教材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分析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课要研究的是位置的相对性。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目标3、系的相对性。教学教学重点:由于参照点与目标点的不同,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会有两种方式。重点教学教学难点: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复习巩固1、完成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馈1、完成练习第1、2两题2、当堂汇报设计意图(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9题1、2设计口算训练P10
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
教学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3-4内容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教材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分析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课要学习描述或绘制简单的路线图。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目标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重点教学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创设情境、介绍应用设计意图。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定向运动”!你们知道什么叫作“定向运动”吗?2、师介绍。(演示课件)大致估计方向。二、说说方向与路程:(1)这个图不是很清晰,我们来看看书上一幅差不多的图: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完成这个题关键是什么?(确定中心)中心怎么确定?昨天所学?今天的呢?你能根据这个路线图,说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吗?试一试。跟同能确定目标的方向与距离,并用语言桌说一说。描述简单的路线(2)反馈校对图。(3)小结2、校对25页第3题。三、画路线图:1、做一做。能根据目标的方向说一说怎么做?再试一试。(重点在第二部分:画到哪个地点就以哪与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个地点为中心。)2、26页第5题:四、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0设计口算训练P11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P29例1、例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教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目标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点教学难点: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四2班女同学有15人,男同学有19人,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自主探究(一)加法交换律1、学生提出问题:四(2)班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列式计算3、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4、这两条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么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5、这两条算式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40+56=56+406、能不能再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7、归纳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8、把加数换成其它任意的数算式还成立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表达设计意图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如:符号表示:△+☆=☆+△字母表示:a+b=b+a看看书本上是怎么说的?9、运用:想一想,在哪里我们运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10、对口令,完成做一做(二)加法结合律1、四(10)班36人,四(11)班34人,四(12)班35人,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列式计算,老师写在黑板上。你发现什么?不论哪两个班先加,总数不变。为什么先算36加34?后两个数先加能凑成整十数。3、出示相关的算式(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3、归纳:你发现了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4、你能用喜欢的方式表示。5、总结: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ABC可以表示哪些数?。6、运用:出示第3题(1)读题(2)列式计算(3)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1)练习(2)说一说运用哪些运算定律?2、生活中例子四、总结:你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1、〈〈作业本〉〉3、找生活中例子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1设计口算训练P12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0例3内容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教材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提高计算的灵活性。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2、能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目标教学重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重点教学难点:说出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的依据。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复习旧知明确任务1、用字母abc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口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揭题:今天我继续学习加法运算定律。二、应用加法运算定律1、出示: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132千米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2、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4、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5、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6、重点讨论:115+132+118+85=115+85+132+118=(115+85)+(132+118)==1)第一步运用了什么定律?为什么要用?2)第二运用了什么定律?为什么要用?*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7、小结: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用它们有什么目的?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应用练习1、练习P31-41)独立完成:有没有运用运算定律?运用了什么定律?2)交流:有没有?是什么?为什么是?2、练习P30[做一做]1)独立练习,指名板演。2)讲评。四、总结设计意图能复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今天,你用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2设计口算训练P13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4例1、例2内容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教材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点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4、揭题二、自主学习1、自学书P33-35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设计意图(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引导学生质疑、解决。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三、巩固运用1、口算:练习六第1题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2、102×1398×13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4设计口算训练P15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5例3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教材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乘法分配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目标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重点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引入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2、理解题意二、探新1、学生独自列式2、小组交流想法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25×(4+9)=25×4+25×9=32525×(4+9)=25×4+25×9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4+9)×25=4×25+9×25=325(4+9)×25=4×25+9×25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45×(4+9)=45×4+45×9(4+9)×45=4×45+9×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6、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7、概括总结: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a×(b+c)=a×b+a×c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三、巩固1、做一做判断并说明理由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第6题103×1220×5524×20525×24四、总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1、口算2、作业本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5设计口算训练P16
练习六
教学内容练习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7-38[练习六]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教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分析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复习乘法的三条运算定律,特别是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能初步应用。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教学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目标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重点教学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辨析作业错例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25+125)×4=25×125+25×4(25+125)×4=25×125+125×4(25+125)×4=25×125+12525×4+125×4=4×(25+125)25×4+125×4=25×4+125)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a+b)×c=a×c+b×ca×(b+c)=a×b+a×c和×一个数=积+积二、扩展乘法分配律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35×(2×5)=()a、35×2+35×5b、(35×2)×567×77+77×33=()a、77×(67+33)b、67×(77+33)(40-2)×25=()a、40×25+2×25b、40×25-2×25104×25=()a、100×25+4×25b、100×4×25125×3+125×4+125=()a、125×(3+4)b、125×(3+4+1)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三、练习1、P38-52、P38-73、P38-64、P38-95、P37-4与P38-8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四、总结设计意图今天,你用什么收获?乘法分配律板书设计(a+b)×c=a×c+b×ca×(b+c)=a×b+a×c和×一个数=积+积作业:课堂作业本P16设计口算训练P17
减法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减法性质及其应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9例1,P40例2内容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教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分析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减法性质及其应用。重点:认识减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目标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减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重点教学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我们学校举行了读书节活动,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如果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完整的习题二、主动探究(一)减法性质1、学生尝试列式设计意图2、根据回答板书:234-66-34234-34-66234-(34+66)=168-34=200-66=234-100=134(页)=134(页)=134(页)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4、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做一做第1题)(1)指名板演(2)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减法性质、最后一题有两种方法的理由)5、举例:像上面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多少?6、总结概括: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a-b-c=a-(b+c)7、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3)1035-497-2031035-203-497(4)1035-(497+203)三、巩固练习1、填空:436-236-150=436-(□+□)480-(268+132)=4802681321000-159-□=1000(□+441)□-(217+443)=895-□-□2、判断:638-(438+57=638-438+57901-109-91=901-(109+91)113-36-64=133-(36+64)3456-(481+519)=3456-481-5193、简便计算(1)1245-(245+673)(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四、总结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1、口算2、作业本3、寻找生活中关于减法性质的例子并解决。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7设计口算训练P18
练习七
教学练习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1-P4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1-P42内容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教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减法性质的应用与练习,提高计算技能。1、能复述连减的两条性质,并能用算式表达。3、培养学生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教学2、能应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复习性质1、独立完成P41-1,并用字母表示出来。2、复述“性质1”。3、用字母表达“性质2”,并举例。4、复述“性质2”。二、解决问题P41-2,3,41、独立练习,提示“简便计算”。2、展评,强调合理运用简便运算。三、应用性质P42-5,81、独立在自备上练习,指名板演。2、讲评。四、总结今天,你用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能复述连减的两条性质,并能用算式表达。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简便计算。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7设计口算训练P18
除法的性质教学内容除法的性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3例3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教材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除法性质及其应用。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目标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重点教学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2、简便计算(略)3、联想: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a+(b-c)a×b×c=a×(b÷c)a÷b÷c=a÷(b×c)二、探究除法性质1、讨论: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2、学生证明3、汇报:举例说明三、巩固练习1、填空16÷2÷4=16÷(□□)210÷(7×6)=210(76)□÷(25×7)=350(□□)设计意图2、判断:35÷14=350÷2÷73000÷4÷25=3000÷(4+25)3、简便计算(5)81÷3÷3(6)210÷(7×6)四、总结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1、口算2、作业本3、寻找生活中关于除法性质的例子并解决。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9设计口算训练P20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4例4内容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教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能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或把25、125这样的特征数看成整百、教学整千数,或把这个两位看成两个数相加,再计算。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教学重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一位数相乘。重点教学教学难点:根据另外一个因数的特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一、复习运算定律性质能口述运算定律或性质。1、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教师板书字母表达式)2、请学生根据字母表达式说出定律或性质的内容。3、议: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1、适用于连加:a+b=b+a(a+b)+c=a+(b+c)2、适用于连乘:a×b=b×a(a×b)×c=a×(b×c)3、适用于乘加或乘减:(a+b)×c=a×c+b×c(a-b)×c=a×c-b×c4、适用于连减:a-b-c=a-(b+c)a-b-c=a-c-b5、适用于连除:a÷b÷c=a÷(b×c)a÷b÷c=a÷c÷b4、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异同?二、明确学习任务设计意图今天,我们要巧妙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三、巧算一个数乘两位数1、自学例4,说说12×25求的是什么?是怎么简便计算的?2、议:方法一为什么要把12拆成3×4?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板书:25×4=100,乘法结合律3、议:方法二把25看成了多少计算?为什么要÷4?4、还有什么办法?能不能把12看成8+4计算?试一试。4、同练(左)5、议:这里为什么要把12拆成4+8?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板:25×8=200,乘法分配律6、议:还有哪些特征数可能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板:125×8=10007、小结:进行简便计算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四、应用性质1、例4余下的两个问题。2、P47-53、P47-61、解决余下的两个问题(先练再评)。1)25×323)330÷5÷22、完成P47-5,说说错在哪里?3、完成P47-6,怎样简便能怎样算。(指名板演,再讲评)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20设计口算训练P简便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简便方法解决问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5例5例5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主要讨论乘、加两级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教材将简便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方法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测发现,学生大多可以自主设计两种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的方法;部分同学具有初步的策略选择意识。这表明学生有进行新学习的基础和优化算法的需要。教材的例5较完整地展现了该类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甚至给出了两种算法,压缩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空间,也不全面。我们考虑,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课以丰富学习材料,扩大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把“练习八”中的2、7两题作为学生应用简算知识、强化简算意识的练习。1、进一步巩固关于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知识。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中,对中上学生要求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中下学生只要掌握一两种即可,个别能模仿即可。3、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与交流,体会不同的简便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研究南极科考日程的计算1、材料: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从201*年11月18日出发,到201*年3月28日返港,经过了多少天?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及数周数的方法。3、月历表:供学生研究问题时使用。通过讨论,明确第22次南极科考的起止时间。自主探索“这次南极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简便方法。准确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4、参与对多种方法的评价,优选出“自己的”最简方法。二、研究学期天数的计算1、材料:阳光小学上个学期于201*年9月1日开学,计划于201*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风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们上个学期有多少天?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三、研究一周费用的计算1、材料:课本P46第二题。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四、研究菜地面积的计算1、材料:课本P47第七题。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和组合图形(菜地)的分割、旋转、拼接。五、回顾总结1、能通过对月历表的观察,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2、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计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按周列式计算”等方法。3、能按自己的尺度优选出最简方法。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7设计口算训练P18
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营养午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8-49这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教材用表格和专家发言的形式,提供了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教材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分析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由于本课的综合性很强,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正常进入研究状态,需要利用学习小组展开活动。1、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3、小组: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五、对饮食习惯的讨论对偏胖、偏瘦的同学提出建议。六、总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本P18设计口算训练P19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小数的产生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2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教材分析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本课是让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