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6:03:55 | 移动端: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所谓实验教学常规,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沿袭下来的实践经验和遵循的一些带普遍规律的被公众所接受的东西,也是指导实验教学的一些操作程序。实验教学常规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辅导、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现就这五个基本环节提出一些操作要点,供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一

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实验教学的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最后编写成教案。1.备大纲。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大纲,全面领会大纲的精神,并自觉贯彻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部分的明确规定,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备大纲时要明确:(1)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任务;(2)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目的;(3)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4)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2.备教材。教材(即教科书)具体详细地体现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备教材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正确领会编写意图。通过通读和精读教材,把握住教材中各部分实验的编排,全书的重点实验是哪些,分清实验类型,这些实验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安排等,对教材中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达到熟悉教材的目的。(2)在全面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和有关实验史料,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熟悉教材,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实验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好坏。一般来说,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类型的形式进行,因而准备工作有不同之处,现分述如下:(1)演示实验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在课堂特定的环境中,创造一些特定的条件,重视某些自然现象的实验。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a、实验原理的掌握。掌握实验原理,是设计、进行和改进实验的根据,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正确地操作,成功地演示。b、实验条件的准备。本节课所需的仪器、试剂、所需其它用品,必须考虑周全。对仪器的性能必须熟悉,对仪器的使用必须熟练,对仪器的装备必须完整。然后有序地放入演示实验提篮或者演示实验室。c、实验方法的选择。同一实验一般可用不同方法、不同仪器去做、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法。d、实验技术的处理。即实验程序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仪器器材的选用、故障隐患的排除等,甚至仪器先放在那里,什么时候上讲台,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什么时候收藏,都要通盘考虑好。e、实验效果的试做。即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做得十分熟悉的实验,都应在课前进行试做,通过试做能取得最佳数据、最优组合、最好配方、最佳效果的操作程序和物质准备。通过试做能排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不致因缺某件小物品如火柴等而延误时间和影响实验。(2)学生实验的准备。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起到掌握知识、学到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学生实验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实验的要求,预先提出学生实验计划,做好统筹安排,排好实验课程表,落实仪器设备,准备好实验器材等。制定实验计划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培养什么能力,都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阶段教学的目的要求,把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年级,落实到每个实验。b、实验环境的准备。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前,保持各项设施如水、电等就位,保持室内清洁、肃静,保持一种科学的氛围。c、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器材是开展学生实验的物质条件,通常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将完好的仪器成套,按组配置在实验台上。仪器的检验必须认真进行,哪些应作修理,哪些可以自制,都要在准备过程中及时完成,逐项落实。有的仪器,教师一定要试用,如果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排除,否则会导致学生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事故。d、指导学生准备。学生在实验之前,应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等。只有学生有了这些准备知识之后,才能动手做实验。6.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的结晶,是指导教学的方案,编写实验教学的教案应包括:班级;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类型;实验仪器及材料、用品;教学过程;实验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信息反馈及今后实验教学的改进意见。二

课堂教学教学就是按课前设计好的方案施教。实验教学通常分为演示和学生实验两类课进行,因而教学操作程序有些差异。(一)演示实验课的教学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操作为主,用以配合讲解、建立概念、总结规律为目的实验;演示实验以全体学生集体观察为特点,因而应力求明显、直观、简单、可靠,富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课的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实验演示、检查总结、作业布置。1.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2.实验演示。这部分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要求实验演示的整个过程使全班学生看得清楚,配合实验演示讲解的内容使全体学生听得明白,这就给教师提出操作要严格认真地按操作程序进行,不能随随便便,粗心大意,更不能违反操作规程、出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台上一般不要堆放仪器,更不要堆得好象杂货摊,凡是没有用到或已经用过的仪器(包括附件)应放在演示桌下,给学生一个观察主体,不致于注意力分散。(2)仪器放在讲台上要面对学生,矮小的仪器在前,高大的仪器在后,必要时,后排的仪器要用台架或木块垫起来,不要相互遮蔽,影响学生的观察。(3)仪器放置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观察,演示时,教师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和手遮住学生的视线,仪器的可动部分要左右移动,而不要对着学生前后移动。(4)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5)出现偶然情况,如演示不成功,要沉着冷静,分析原因,排除故障,不要理怨客观原因,甚至弄虚作假,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这对学生是一种误导,必须坚决克制。(6)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7)板画、板书与实物相对应,以免造成学生思维混乱。3.检查总结。这是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巩固新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课堂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并记住当堂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等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逐步转化成能力。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消化重点、难点以及为下节课作准备的预习作业。要求作业题精选,份量要适当,保证学科间作业的横向协调,防止加重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二)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实验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学生实验课的教学程序是:实验前的指导、实验中的巡回指导、实验总结和作业布置。1.实验前的指导实验前的指导是保证一节课良性运行的预备状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和操作规程的同时,还要做好:(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说明或示范实验要点,并用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向学生展示。(3)指导要精炼,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2.实验中的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整个实验课的中心环节,巡回中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顺序、要领,观察产生的现象,记录显示的数据等,具体还要做好:(1)适时质疑,及时发现问题,调控实验进程,坚持个别指导与面上指导相结合。(2)对个别组或少数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发现多数组或大部分学生对某一问题都感到困难时,及时让全班学生暂停实验,对问题作补充说明后,再进行实验。3.实验总结实验总结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没有实验总结,则是一堂不完整的实验课。这一环节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报告实验结果。教师应指定学生向全班报告实验的进行情况和实验结果。(2)实验情况简评。表扬实验按规程、守纪律、效果明显、观察仔细等方面的组或某些学生,指出实验方法不对的情况和克服的办法。(3)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报告。(4)指导学生整理好仪器、试剂。4.作业布置。实验作业的布置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和下节实验课的预习作业,整理完成实验报告等。三

作业批改和辅导作业批改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捕捉教学信息反馈的良好途径,因此,要做到:1.及时批改作业,以便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教学。2.批改作业时,对学生作业中做错的关键地方,如实验报告中的数据、现象、原理等,要给予启发性指点,让学生自己改正。3.教师要有计划地批阅部分作业,做好记录。对普遍性错误,必须在课堂上讲评、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有创见的要鼓励。4.学生间可相互批改作业,以达到交流的目的。5.辅导可采用个别与集体辅导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师生交流感情,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为后进生补食,为尖子生提高。四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3.举办科普知识技法介绍或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发明及小论文的撰写活动等。4.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组织学生为当地科技致富开辟门路,发展经济。五

成绩考核与评定1.成绩考核分考查和考试两类(1)考查是平时教学中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而采用的。通常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如提问、检查作业、抽测、观察学生实验的行为规范、实验态度、遵守实验室制度等。(2)考试多属于总结性测验。主要采取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是量化的一种客观方法。2.关于考试命题和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1)命题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立足于技能技巧的考核。难易和份量要适度,内容要有较大的覆盖面。(2)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把内容和要求归纳成评分细则,考核时违反操作要求者,按评分细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打分。(3)对实验能力的考核,可采用分组抽签进行考核评估,内容根据实验进度和大纲、教材而定,考核评估可参考下表的形式进行。实验能力评估表3.评分要客观公正,学生成绩要记入记分册,以备查和存档全面评价学生。4.考试结束后,对教学质量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中小学整个实验教学常规,备课是基础,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是关键,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整个实施过程是中心,作业批改与辅导是信息反馈的捕捉,组织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理论的具体实践,考查与考核是对学生的评价。总之,通过这些常规工作,才能全程履行实验教学的整体工作,优化整过实验教学。

扩展阅读: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建湖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征求意见稿)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常规包括计划、备课、上课、训练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考试、教学研究、学生评价、反思总结等“教”的环节,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复习、考试、实践活动等“学”的环节,以及“教”与“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两个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全县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常规。

一、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学校教导(务)处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根据市、县教学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学校教学计划,开学一周内上报县教研室。

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保障措施、教研活动安排。在主要工作中要把教学常规、特长教育和校本教研作为重点,统筹规划,周密安排。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挖掘地方教育资源,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上好综合实践课。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视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2.教研组工作计划制订。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县教研室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拟订,拟订后经教研组集体讨论定稿,开学一周内交学校教导(务)处。

教研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本学科各年级教学任务、主要教研活动及要求、活动日程表。

3.备课组工作计划制订。备课组在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全学期的教材,按照县教研室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本

年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制订要达到如下要求:

①内容全面。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具体措施与步骤、课时安排、授课进度、课外辅导安排、训练计划等。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应具体到每周的安排。

②计划要立足学年段几年整体教学安排,全面规划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详细具体,切实可行。

③计划应在备课组长召集下,全组全员参与讨论,共同制订。随后报教研组长、年级部审核通过,开学一周内交教导(务)处。

4.个人学期发展计划制订。结合三年成长规划,学期发展目标具体明确,措施切实可行。

二、备课

落实“一课三备”制度: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充分备课;集体备课时充分研讨;集体备课后设计切合教情、学情的个人教案。

1.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按照要求参加备课组、教研组或区域联片教研网络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必须提前一周进行,由备课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学科教学理论或文件内容,传达有关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信息,总结和反思上一周教学情况,共同研讨下个单元或章节的教学。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①个人初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紧扣课标,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明晰教学目标、设计教法、学法和安排教学过程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合理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教学策略的设计应体现有效性。教学策略设计包括课的类型、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领会编者意图,把握重点、难点。要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取舍增减,加工重组,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习热情。

②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时主备人系统说课,其他老师陈述自己的备课设想。备课组成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学案。

③二次备课。各位老师吸纳集体研讨的成果,结合不同的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对教案作修订和完善,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凸显自己的个性化风格。

④反思提升。通过自我回顾,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并与同行进行听、评课后的交流研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提倡编制学案。学案应突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理与反思。其基本结构一般为:课题、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提纲或预习题,典型例题,课后作业。要控制题量、难度,提高质量。

学案编制要做到:

(1)小组研讨,提前一周形成初稿。拟稿人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基础训练、典型例题和课外练习等作仔细推敲。所选的每一道题教师必须先做。

(2)每次集体备课对下阶段所用学案进行修订。先由拟稿人对上述内容做出解读,阐明意图,后逐项逐题进行讨论,对初稿进行调整修订。

(3)修订后的学案经审核签字后付印。编写人、审核人应署名。3.认真书写教案。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度进行个人备课,认真书写教案。教案要分课时设计、编写。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从教不满三年的教师要写规范教案,其他教师要在规范教案的基础上编写特色教案。鼓励教师挖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编制多媒体课件,但绝不可以直接转载网上教案和资源。

三、上课

1.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教学中不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音乐、美术、体育、实验、劳动、信息技

术、综合实践课,要严密组织,加强指导,注意安全。做好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循环教材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2.选择适当教学模式。要认真研读《建湖县课堂教学模式汇编》中相关学科模式解读及教学案例,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优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安排要紧凑、合理,重点要突出,难点有突破。坚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强化教学信息的适时捕捉、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实验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同时要兼顾训练的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量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围绕目标组织教学。用好学案或导学提纲,指导学生充分预习,主动学习;紧扣教学目标,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设定教学起点;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向学生展示学科思维的过程和一般规律,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难度。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立足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多用启发式、体验式等高效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基本素养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课堂上要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剥夺学生的听课权、实验操作权、活动参与权。

5.合理使用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6.重视实验阅读教学。认真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体育课、实验课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留意对有关器材的检查和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阅读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条件的学校阅读课应安排学生到图书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进行。

7.遵守课堂基本规范。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到所上课班级候课;按时上课下课,准确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得擅离课堂,不得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接(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严禁私自调课;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教态自然、亲切,穿着端庄整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力求生动、简炼、准确,抑扬顿挫,富有感情;板书工整、规范、得体。

8.加强学法指导。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指导学生看书、搜集积累知识、观察、记忆、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等方法。重视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强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习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内容要精选。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重点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的能力。要精选习题,反对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作业。要建立作业设计审核制度,即任课老师提前一周将作业设计交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审核,把好作业质量关。

2.作业形式要多样。根据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设计布置不同形式的课外作业。要改革学生作业的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课外阅读等要相得益彰;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个人独立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统一要求作业和学生自主作业等要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3.作业难易要适度。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度。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分层布置作业,力求让全体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4.作业总量要适当。要控制作业总量,突出重点,精选精练,减轻过重作业负担。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课外作业,要严格按照省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2小时。小学中高年级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初中和高中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7篇;要有写周记或日记的要求。

5.批改反馈要及时。要按时收发作业,加强对作业的检查。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当天作业,尽可能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写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边批和总批。作业批改应规范、及时、认真,一律用红笔,字笔工整、字迹规范,提倡写鼓励性评语。必须逐题批改作业,不得“一页一勾”,还应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要做好分析统计工作,收集整理批改作业中学生典型的、带倾向性的的差错,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对一些共性问题、突出问题要做好批改记录。讲评时要突出讲解重点内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与理解、分析问题的深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少数自行订正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订正。严禁罚抄罚写。

五、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

1.课外辅导要得到有效落实。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等情况,确定“培优”和“辅困”的名单,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确定具有实效性的辅导目标、形式、内容、时间。要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针对性要强,不加重学生负担。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下到班级辅导。

2.要维护好早晚辅导的秩序。有住校生的学校要安排好早、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要求值班教师全程跟班,维持好自主学习秩序,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认真解答和辅导。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学科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研组、备课组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在各年级开展学科竞赛辅导和知识讲座、兴趣讲座等。竞赛辅导要确定专人负责。

六、考试和评价

1.提高命题水平。任课教师要能自己独立命题,试题要科学编制、精选改创。试题难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2.认真组织复习。考前要帮助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指导复习方法和迎考技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规范考试过程。期中、期末考试时,监考教师考前15分钟领取试卷,考前5分钟进考场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开考和结束。监考时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不得擅自离开考场,严格考试纪律,杜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考试结束时认真清点并整理考卷,如实填写考场记录。

4.客观评定成绩。试卷原则上密封装订,严格按评分标准阅卷,提倡流水批阅试卷,以确保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肯定学生的创见,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和谐发展。应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5.强化质量分析。考后教师要及时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分析的指导,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改进学法。

七、教学研究

1.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所有老师都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级培训、教研组或备课组例会、集体备课、公开课教学以及省市县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落实“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专业成长策略,每学年开展“六个一”专业成长活动: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制作一份有质量的课件,写一篇高质量教学反思,阅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发表或交流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参与一项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校长、分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听课要做好听课记录,要及时与听课老师交换意见。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1次学科教学讲座、学科知识讲座或竞赛辅导讲座。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或总结。要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每位教师每周要写不少于1/2新授课时的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写出书面教学总结,其中包括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绩效、本学期教学得与失。

3.扎实开展常规教学研究。以校本课题研究为依托,深化教研活动内容。校本研究过程要牢牢植根于课堂,切切实实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做到问题即课题,使课题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融为一体,使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课题成果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实践,真正做到教学与教研的无缝对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小学教学常规》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小学教学常规: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小学教学常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1645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