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中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
木瓜九年制中学刘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的提出,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也面临重大挑战.在课程改革中,引导教师认同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帮助教师接纳新的课程内容和完成新的教学活动,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环节.特别是远离城市、缺乏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支持的农村地区学校,这一任务就更显艰巨.近年来,我省农村小学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研修方式.“校本研修”被认为是培养具备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教师的重要途径而受到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尝试开展多种“校本研修”活动,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和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能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学校新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研修,呈现出可喜的变化,许多学校开始建立相应的教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教师们开始关注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观课、评课的方法,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有的教师开始自觉地阅读教育理论及相关领域的书籍,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实践证明,农村小学通过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从实际水准来看还处于初步的摸索、尝试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对培训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没有把校本研修作为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活动,而是等同于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口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学校缺乏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分析,也缺乏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没有分层分类的要求,盲目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加重了教师负担;还有的学校由于学校人员少、校点分散、财力有限,没有较好的研修资源,只能因此而放弃很多较好的研修设想.1、我省农村小学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涵、功能定位还缺少确切的理解和把握.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修制度.从调查情况来看,有12%和56%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收获或较有收获,29%的教师仅仅是略有收获.但是,对于校本研修所倡导的基于学校的观念,对于校本研修三大要素即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含义,对于校本研修要着眼于研究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的思想,多数领导和教师还缺少确切的理解和把握.有23%人认为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校本研修.我们认为,要使学校教研活动真正实现校本研修所追求的目标,学校领导和教师就有必要进一步清晰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以避免由于认识不到位而产生的教研方向和活动引导上的盲目性和追求形式的问题.
2、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活动还没有真正发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功能.校本研修以学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要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调查表明,一方面,我省农村小学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是有的.在调查中只有18%教师认为自己教学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校本研修,也有教师提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学,没有做研究的义务.有51%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60%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教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校本教研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没有发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功能.虽然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主要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在调查中有52%教师也意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只有47%的教师在研修活动前“查找资料,积极准备”,22%教师注重研修活动后应用,26%教师听课评课后改进自己的教学.可见,在研修活动后,教师没有具体的“行为跟进”.还有5%教师认为研修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差,有20%的教师认为学校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如何开展针对性强、贴近教学一线实际的专题研讨活动,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教学研究”功能是目前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3、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资源开发不充分.校本研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展的集体研讨活动.从理论上说学校中的任何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教师的发展造成影响,都可成为研修资源,但最主要的应是“人”的资源.调查表明农村学校校本研修资源不足,一是校内资源不足且开发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风格、学有专长的教师在村小较少,特别是把校内骨干教师或学有专长、教有风格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资源转化为群体特色,更显不足.教师在日常研修活动中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于网络信息和教学书刊也分别占61%、45%.校本研修中得到同伴的直接帮助的只占27%,有51.5%教师认为校本研修中最缺乏的是本校的骨干教师.二是校际资源利用不充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风格、学有专长的教师主要在中心小学,乡镇中心校多年来形成了“中心”优势,成为村小校本研修的主要校外资源.
4、我省农村小学教师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教师都能经常关注教育教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并经常查阅各种媒体获取教育信息,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更新,绝大多数教师都形成了自觉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习惯。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策略与实践研究报告
昝岗乡中心小学一、问题的提出
1、新时代的要求:在我国,大力提倡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体制是时代的要求,以体现教师培训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校本培训使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更为完善,突破过去以系统进修、离岗培训为主的培训形式,使培训更民主、更有鲜活力、更有效。通过校本培训将学校建成学习化组织,使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地方。
2、新课改的呼唤:新一轮课改具有改革力度大、推进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在许多地方感到不适应。随着新课改实验大面积的快速推进,教师每天都遇到新的问题,急需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参加学习和培训是全体教师的迫切愿望,如果仅靠教师培训机构和高等师范院校满足不了教师培训的需要,必须开展校本培训。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历史使命。教师专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发展为本,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想要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养,更新和拓宽知识,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
4、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教师培训属于成人教育范畴。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自我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教师培训是教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培训要引导教师特别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学习,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与自身教学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总结和反思。而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最有效的培训形式就是进行校本培训。
5、充分利用教师这支重要的培训资源: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非常重视教师个人成长经验对于教师教学理论建构的深层影响,强调教师自身是最好的专业成长资源。为了有效开发教师自身的培训资源,必须开展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加强教师之间的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教互学,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们决定开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二、实验假说
1、实验假说:依据现代教师教育理论和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展以校为本的参与式校本培训实践研究,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合作为核心,就可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2、课题界定: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三、实验依据1、理论依据
(1)16大报告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论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规定。
(2)教育部长周济《对“十一五”教育任务的解读》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3)校本培训理论。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终身教育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学校、教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从本质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2、实践依据
全国各地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研究成果的借鉴和我校“十五”教师素质提高研究的经验。四、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小学教师参与式校本培训模式,探索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具有良好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3、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实现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适应课改需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使我校成为一流村办小学。五、实验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校本培训是将目标直接指向学校的实际和全体教师,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宗旨的,培训内容、过程、方法要体现主体性、选择性,注重培训过程中的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从而提高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针对性、应用性原则: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既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又要关注现存的缺陷。培训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理论、课程方法,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
3、灵活多样性原则:校本培训在与课程改革工作紧密结合基础上,不断向多样性和开放性上转变,突出表现在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性。主要有专家讲座、课题带动、案例研讨、教学观摩、外出学习、经验交流会、校际互动等。
4、共同协作原则: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校本培训并不是自我封闭的,应与大专院校相互合作,争取高校理论支撑,使培训的内容、方式、甚至理论上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使教师的学习与提高及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全新的面貌。六、实验对象、方法和步骤
1、实验对象:本课题实验对象是我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2、实验方法:
自然实验法。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特点,确定选择研究专题,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空间与可能,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典型经验总结法。对学校及同类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反思,总结经验,形成规律,从中探求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方法和模式。
学习考察法。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请教授专家来学校对老师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或讲座,组织教师走出学校,与兄弟学校进行相互沟通、学习、相互研讨,总之,一切都要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一切都要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训更加实在,更有实效。文献研究法。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
供科学依据。自我总结法。引导教师在活动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观念和经验,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
我提高,并把学习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经验产生迁移的价值。3、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201*.67):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学习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进行调研,摸清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专家论证。
实验阶段(201*.8201*.2):全面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活动,探讨参与式校本培训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总结阶段(201*.34):全面总结验收,进行终端测试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总结,提交验收。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在实验进行中,我们与区教师学校师训部和科研室密切配合,重点进行了5个类别的培训。分别叙述如下。
(一)教师师德培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在学校营造鼓励教职工干事业,干成事的良好环境,以良好的品质感召人,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先进的事迹鼓舞人。通过师德培训,教师按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引导教师学习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高层次教育,其中包括:(1)示范-模仿。推出一批德高望重的著名教师作为名师工程的主角,总结反映名师风采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以他们的丰富学识来激励教师,以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感染教师,以他们的人格力量来鞭策教师。(2)专题讲座。从不同的层次与角度探讨当今科技发展的深刻意义与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3)注重身教。知人知心,尊重信任,加强沟通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党史教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4)引入竞争机制。以科学的考勤标准,从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定,对育人环节中的工作量、责任心、态度、效果做出具体的考核;做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出,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5)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使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参与传道、授业的活动之中。
(二)教育理论培训。抓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理论的价值体现在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两方面。教育理论的本体性价值即潜在意义,表现为教育理论的内涵的凝聚思想演进与方法论,而工具性价值即现实意义,表现为教育理论学习者的心理需求与借鉴意义。
我们从讨论主流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出发,构建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目前流行的有两种,一种是以“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另一种是以“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无论“理智取向”还是"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都有其可取的地方,但同时都有明显的缺陷,并且正好构成互补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构想了“理论实践反思”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专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反思的意义。教育理论。我们认为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包括两种,一类为教育理论共性地反映教育规律性的知识,一类为个人理论与教育情境相关的实践经验或实践智慧。教育理论与个人
理论是可以融合的,教育理论能有效地指引个人理论,使个人理论在积累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个人理论也能够理解、补充与发展教育理论,使教育理论转换成一种与教育实践贴近的、能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发挥出指导作用的理论。教育理论可以通过与个人理论融合,通过融合后的个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认为教育反思是对教育过程的追问。教育反思教育反思既有赖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发生与体验,以及通过积淀的个人经验,更有赖于教育理论的引领。缺乏体验的反思是苍白的反思抑或虚无的反思,缺乏教育理论引领的反思是混乱的反思,肤浅的反思,没有实质意义的反思。
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既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过程。教育实践受教育理论引领,教育实践也丰富着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实践智慧的发展。
不难看出,我们倡导的“理论实践反思”为价值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构想,强调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同时也强调了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不应是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而应是以教育理论为载体的社会建构式学习。(三)课程改革培训。1、更新观念,引领课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搞好课程改革,首先是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1)关注焦点,集中培训。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密切关注课改焦点,进行不间断地理论学习。我们一是经常观看专家录像讲座,先后看了刘兼、付道春、于文森、叶子、卢永丽等国家级教育专家的课改专题录像讲座。二是利用每周三的课改专题学习日,根据课改方向结合教师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念。每次观看后,进行分组讨论,使课改内涵在同伴互动中得以进一步地明晰。
(2)关注个性发展,强化自主培训。我校教师自觉地坚持“自修自研与练功相结合”和“定向定量”的自学制度,根据所需,选择“光盘、书籍、月刊”观看、阅读,有效地推行了“五个一”,即:每年至少读一篇有价值的实践论文和教育教学案例;每月写一篇课改心得;每周写一次自学随笔。通过系列地持续不断地学习,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使教师不断掀起更新观念的冲击波,进一步明确了课改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的内涵,使课改成为教师自觉要求和自我需要,为课改新理念行为化奠定了基础。2、以研代训,实践课改
教研活动是内化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素质,进行课改理念行为化研究的快捷有效的平台。每学期我校都采用“一导二引三铺开”的工作模式,发挥典型效应,带动教师整体提高。(1)个人专题研究,内化课改。为实践课改理念,每学期根据课改焦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一专题,先由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然后人人上一节专题研究过关课。过关标准有两点:一是教学实践中体现某一具体理念;二是全员参与说普通话。每听完一个年组,组织一次评析研讨会,进行就事论理评课,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对于质量低下的课视为不过关,由教学领导参与备课指导后重新上课,直至过关为止。这样抓一批,带一批,促一批,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步扩大,整体提高。
(2)年组教研,同探课改。以年组为单位,分学科由各组长和组员共同商定做课教师和研究专题,然后向教导处审报计划、申请时间,教导处再统一编排,定期进行。年组成员及教学领导共同参与听课、评课,并且实行说课、上课、评课三课一体制,为各组提供了结合实际、自主研究的时空,强化了在集体氛围里教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搭建了教师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大胆创新的平台。
(3)教学汇报,传递课改。每次外出学习回校后,不仅由领导对全校进行理论辅导,同时由外出听课教师根据看课、理论学习,各自上一节模拟汇报课并进行说课,从而为外出学习的教师搭建二次内化提高的平台,为全校教师传递先进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操作途径,
使教师直观地感受课改,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4)交流互动,相互启迪。每学期的头一个月是教学开放周,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年级、学科等方面的需要,自愿互相组合,互相听课、评课,为教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整合中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
在以新课程理念为中心内容,以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为载体的四课并举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不断改变与课改理念相悖的传统做法,在多向交互磨合中生成教学技艺,较好地发挥了教研活动在锻炼培养教师,推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四)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提高学历、培养能力为目标,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充满生机活力且适应我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努力使我校教师的学历达到辽宁省“双高普九”要求。争取在岗一线教师大专学历达到98%,其中本科达到20%。创新培训体制,切实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培训措施。
学校实行教师学历培训提高的登记制度。每年对全校教师的学历进行一次统计与分析,从中了解教师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第一手材料。学历培训提高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与提高时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学历培训提高。引导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中央电大、东北师大举办的远程教育学历提高培训。达到学历培训提高的目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学历培训与提高。让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提高中形成学科的综合性与知识的广泛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基础。学校建立自愿参与培训和限期参与培训机制。对参与更高学历培训的教师要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应当参与培训而不参与培训的教师要采取限期参与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在限制的时间内取得合格学历。
(五)现代综合素质培训。为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发展需要,适应信息化教育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素质教师成长的规律,创设高层次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我校教师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水平,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需建成一支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推进学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组织教师重温《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强化以法治校意识,深入领会《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职业内涵,对照、排查、纠正不良行为,树立爱岗、敬业、爱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重塑21世纪教师的新形象。我校教师要求具有4个“特别”和4方面形象。4个特别:特别爱学生,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教书育人;4方面形象:爱生、严谨、敬业的师德形象,朴素、端庄、得体的外表形象,扎实、活泼、精博的教学形象,文明、有礼、大方的社会活动形象,开展“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促进教师铸造师魂,培养师德。
2、认真学习和掌握沈阳市教师“双百”工程内容。每天利用早上十分钟在校内开展“每日一句话”活动,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同时将英语口语引进课堂,将它作为我们对201*奥运会献上的一份贺礼。我们还利用周四下午时间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与要求,学会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不但要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更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3、建立培训网络,提高师资培训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是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建立两级培训网络的方法。
(1)区级培训
依托沈北新区教育局信息中心,对各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员进行培训。依托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使教师们逐步达到计算机省一级水平。同时,选送优秀教师参加沈阳市“Intelteachtothefuture”(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2)校本培训
培训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以农远设备实际操作和计算机应用为主。
培训形式强调和突出四个结合:脱产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系统性与专题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培训内容。被培训者至少要求达到计算机省一级水平,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字处理(WORD),汉字输入法,多媒体计算机配置及使用,各相关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简介,网上资料查询,各种有关名词(如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HTML、WWW等);了解和掌握PowerPoint,计算机辅助教学基本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Internet基本知识及简单网上漫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操作,各相关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利用沈阳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为契机,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业务不熟练的,采用示范-模仿和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提高。
时代的进步,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毋庸置疑。但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却是弱势,因此,在这种师徒结对的学习方式过程中,青年教师要在学习英语、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老教师予以帮助,这样就把“师徒结对”的方式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个别指导”也真正落到了实处。八、主要结论
两年以来,我们努力发扬“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抓教育科学研究,以《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本轮实验完成了预定任务。(一)科研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研究探索,初步构建了我校校本培训的目标体系,探索出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培训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培训的基础;其二是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本课题的实验中,我们确立了立足于校本研修教师素质提高的思路:在实践中培训,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行动研究的最大优势就是使研究者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行动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自身素养的提高与飞跃。课题组在选择实验研究方法的时候,充分地考虑了校本培训的特点: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指向学校及全体教师;校本培训是以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共同学习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方法灵活,如现场诊断、研训互动、师徒结对、观摩听课、个人修练、校际交流等;组织管理具有自我主体性、支持系统共同协作性、培训质量的动态性。我们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是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有必要将行动研究引进教师校本培训,让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
我们在研究中,确立了行动研究的新理念:教师即研究者;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在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中,构建了基于校本环境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五种培训模式:1、专家讲学模式。
我们先后请来东北师大的王小英教授、沈阳市教育科研室的李铁军主任、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马永春主任、许占忱主任和我乡的陈鑫主任等来校就新课程的理论与实施做专题性的辅导报告。将理论学习作为教师的必修课。定期开办专家咨询活动,实施导师制培训,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分别参加专家工作室的活动,建立“多对一或一对一”的咨询室。通过面对面、电话、网上等多种渠道进行教育研讨。2、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通过研究课题的方式来实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一是选择课题,课题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切实反映学校的需求。二是围绕课题选择学习和研究的材料。三是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学习与工作、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教师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四是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并反思学习中的不足,从而确立下一步的研究课题,继续接受校本培训。3、系列研讨模式。
我们分别进行了“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教师座谈会;“解读新教材”教学研讨会;“自主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创设平等互动、人人参与的研讨氛围。4、协同评课模式。
协同评课模式即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评、自悟和互评,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思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和自我概念水平的提高以及增强自主构建的能力。一是学理论。教师要系统学习最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及其他教育理论,以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角色转换,按新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二是研教学。指导者现场听课、记录并进行录像,课后了解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的听课情况及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三是自评、自悟、互评。教师通过录像回放进行反思,自我发现问题,并与指导者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对照原有教学设计和评课标准自评、自悟,指导者应针对教师没能认识的深层问题,提出启发性、本质性的问题,促进教师深入反思和自我概念的自主构建。四是再学习。教师按新思路设计教学,重新上课。在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再次自评、自悟,对新思路进行检验、总结。指导者介绍学生反映,提出启发性问题,并集体讨论、互相评议,达成共识。5、反思教学模式。
反思教学模式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一是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环境、课程、学生和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二是分析问题、确定对策。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并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实施方案、检验效果。尝试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提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达到程度如何?哪些方面有待改进?等等。(二)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初步具有了良好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掌握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验,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现有市级先进3人,区学科骨干6人。区级先进6人,1人被评为区课改标兵。全校教师共撰写市级以上优秀论文80多篇。(三)学校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实现了“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适应课改需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把我校建成以科研兴校为突出特色,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
九、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拉大。而最大的差距是质量的差距。但质量背后的差距是师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等。省教育厅张德祥厅长将农村师资状况堪忧的原因归结为一是回不去,二是往外跑,三是层层拔。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后两条。201*年和201*年共调走2人,全是骨干教师。
最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农村小学的政策扶持,我们却左右不了。肖川教授曾指出,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任其自然,那恐怕永远不能得到解决。(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深化“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继续进行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保障作用,以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积累新课程的教学规律为目的,以规划课题为龙头,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做到科研与课改结合,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提高教师的素质,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