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报告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报告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的报告
课题题目: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课题成员:园长各班教师活动时间:三月份十二月份
活动次数: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40分钟小组成立时间:201*年2月25日一、分析原因:
幼儿园区域活动做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美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完成幼儿园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它通过教师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知识教学,成为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教育活动形式。二、实施对策:
我园在区域活动的工作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近距离接触阶段,二、以理论为指导的学习阶段,三、实践阶段,四、展望阶段,大家都知道根据幼儿园所采用的教材而制定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为了完成这些目标,幼儿园会安排相应的时间,同时教师也会投入相当的精力去实施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可是有些教师在完成了一天制定的教育活动后,觉得这一天的任务完成了,就会让孩子进行自由活动,或者让孩子坐好、静息,孩子们就会一个个无事可干,孩子的天性好动,怎么会安静的呆坐着不动,于是活动室里渐渐的就会出现嘈杂、打闹的场面,这时老师如不加以制止意外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为了让孩子有事可干,也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从99年开始,我们园里组织各班教师开展活动角,每个班开设几个活动角,放入相应的材料。例如:图书角、体育活动角、美工角等,在图书角中放入画报、小人书、让孩子们随意阅读。在体育活动角中投入沙包、自制拉力器、跳绳、高跷、球等器械,让孩子自由取用、玩耍,当时以体育活动为主,还辅助美工
,图书角,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事可干,让教师有组织的带领进行活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象现在所说得区域活动计划,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材料如何投放等系统的规范根本没有,纯粹是玩儿没有目标性,所以说只能是接触阶段。
近年来,区域活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去年参观了实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后,觉得区域活动确实是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同时,区教委也提倡各园开展区域活动这项工作,于是我们园也就积极响应。05年初,园里给各班配备了一批间隔柜,把床铺也做了一些调整,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紧接着,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区域活动的理论知识,任何工作只有了理论作指导,才能更好的开展。我们通过对区域活动知识的书籍、杂志、光盘等的学习,汲取了不少知识。例如:创设区域活动不仅要根据年龄特点,也要根据各班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各区角的划分应考虑动静特点、各区角的材料应如何投放等。经过了一段学习后,就要求各班进行区角创设。开始的时候小一班老师要求在他们班开展“小舞台”区角,大家都知道,“小舞台”作为表演区,不但要求幼儿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并且主动性要强,于是我说“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合小舞台这个区角,我们刚刚学过小班幼儿应以操作为主。”可是这个老师说我们孩子可能了,肯定能行,老师有积极性,也不能打击呀,试试吧。没两天,这个老师说了,我们班只有仝嘉仪一个人愿意去玩,还只是背儿歌,唱歌,其他人都不玩,就这样小一班的小舞台就撤了。这件事我们在集体学习时让大家进行了讨论,也得出了结论,就是不要盲目的做一件事,做之前要想想可不可行,有没有理论作为依据。
有了这些铺垫,在今年9月份我们的区域活动进入了实践阶段。有一句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中一班开设了“超市”这一区角,刚开始时,老师用点钞纸让孩子来买东西,可是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没学过货币,不认识元、角、分。这怎么办,换了好几种办法,确定了让孩子用数卡来代替,进区的孩子每人10个卡片,要买得物品上是数字几就给收银员几张卡片,在玩的同时让孩子也复习了10以内的数量。我们还鼓励老师们开展“模拟社区”的创设,比如:小医院、超市、美发屋等,让幼儿在这个虚拟的社会里,通过学习成人社会各类角色应有的行为方式,从而理解成人世界,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且遵守社会准则,并能够掌握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会技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但是幼儿知识经验少,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也就更加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遵守两个方面,1、要以观察、鼓励为重。观察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鼓励幼儿,不要指责、不要轻易批判,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2、以适时、适度指导为要,适时就是什么时候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适度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三、效果与反思
这些是我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的开展下去,比如在环境创设上,
我们要变高低床为活动床,为孩子们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教师的理论学习,更要加强,提高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还有一点就是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刚开始为了和我们老师做的幼儿个案观察区分开来,就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可是通过实践和学习,发现了表格设计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重新设计观察记录表,便于老师更加详细的记录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再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我们园有效地教育手段。
活动源自于开放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将活动室布置成几个学习区,设置充分的教具,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取用、探究,最终的目的是为幼儿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并借此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及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区的意义,在于鼓励并提出幼儿自主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才能使区域活动的设置成为“有源之水”。教师在运用学习区,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相信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有依据幼儿的能力、需要及兴趣来设计学习区,把它布置成开放式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自已选择活动,依自己的个体能力不同而学习,教师有了这些认识后,就会正确引导幼儿,幼儿也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而更喜欢学习。其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这样的模式尤其明显,这对教师的专业及经验要求较高,教师首先是观察者,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困难?为什么那个学习区老是很乱,是不是不方便整理?------除此外,教师还是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也可以和幼儿在某个区域玩,不过介入及退出应把握好。作为协作者,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并不是代劳。再者很重要的一点教师也将自己做为学习者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空间,在自由气氛中达到学习目的,下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落实,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开放教育的精神,那么规划的环境也将失去生命力。二、遵循区域设置的规则,寻找不同需求的平衡点对于学习区的设置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教师还不是了解得很全面。我们觉得起码应关注到安全、舒适、控制噪音、可活动性、吸引幼儿等因素,才能成为有效能的探索环境,达到蕴教育因素于环境中的目的。1、色彩谐调搭配,从所周知暖色调会使人兴奋,而冷色调则反之,幼儿的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受色彩左右,我们应视各区域性质不同而选择色彩,如,在较需安静思考成份较多的棋类、图书、科学区等就多用浅蓝、灰色等冷色系,而在粘土、音乐等区域则可用暖色调如粉红、黄、橘色等。2、难易及活动量高低的平衡,为年龄较小幼儿所提供的环境应较单纯;而接受较快,年龄较大的幼儿应增加环境的复杂性,比如,一个塑料瓶或一个小桶是单纯的玩具,但如果它们配合压力阀、接水管、转轮就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学习环境。功能过于单纯或复杂都不利于幼儿学习动机的引发和注意力的维持。环境同时也必须提供平衡高低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做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近两年来,我们到本地区各类幼儿园发现,区域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缺失,有必要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缺乏对区域活动理念的全方位理解
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幼儿教师更多是通过参观学习而吸取的外来模式,看看别人开展的效果挺好的,于是,自己也照着设置各种区域。较少系统地思考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采用它?是全盘照搬就可以呢?还是借鉴思想精髓,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进行嫁接呢?我们往往是较肤浅地学习他人的表面形式,别人设置了这样的区域活动,看起来挺不错的,于是自己也照着做一做,这样常常导致表面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回事,其实难于从区域的规划设置、运用中的指导等方面达到开放教育所追求的“鼓励并提供幼儿自主并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一个目标。开放教育是一种存在于内心的理念、态度。教师如果没有理念的支持,不能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有一个开放的空间设计,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任何的改革都必须根植于理念,因为实践是理念的鄣显。我们认为在区域活动理念方面,老师们还有待进一步全面学习提高。二、区域的设置较少全面地考虑必要的规则
大部分幼儿园区域的设置都是凭借教师认为幼儿会感兴趣内容以及教师开展主题网络教学的需要而设置,大部分都设有音乐区、手工区、图书区、娃娃家、益智区等常见的几个类型,但在这个过程中较少很好寻注意高低活动量、难易程度、大团体与小个人、一定的昌险度、干预与隐退等方面的平衡。除此之外,幼儿园活动室不够大,每班都有大约30名左右的幼儿,活动室又同时是用餐的地方,二教一保的人员配置,使教师在维护、更换添置学习材料上存在着一定困难,因而易使幼儿丧失兴趣,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个性幼儿的需求。三、教师对于自身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把握困难
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索外,究竟自己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老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半日的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开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地失去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觉得幼儿自己玩就行了,教师只要管管不要出什么事故就可以了,并未更多观察幼儿,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的缺失,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求对策,谋取平衡点: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理念,把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首先要开展区域活动必须较系统地了解有关的理念,区域活动量的器材与空间。高活动量,必须有大肌肉运动的空间如攀爬、骑和,低活动量如拼图、拼插等小肌肉运动环境。3、干预与隐退、个人与集体的配合
在所设置的区域中,不可缺少的,既要关照幼儿与同伴一起协作的集体活动区域设置如娃娃家、积木区等,还要有相对独立的个人自娱的空间或少数两个人交谈、互讲故事等空间,所谓隐退与干预,指室内外的人、物、声音,需要有能与群体分享、具有刺激性环境也要有能避开刺激的环境,如图书、棋类区的设置最好采用隔的半隐设计,这样幼儿会少受外界干扰,增进专心,当幼儿想独自呆一会儿时,有私密室,能让他有隐退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如此丰富的环境中满足不同幼儿需要,避免某些拒绝学习、焦虑等情绪的出现。
总之,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完整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如果大教师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的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区域活动模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