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积评查两项活动汇报
“清积评查”两项活动工作汇报
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和“百万案件评查”两项活动开展以来,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有力抓手,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手抓积案化解,减少涉法涉诉信访“存量”;一手抓案件评查,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控制涉法涉诉信访“增量”,不断推动两项活动深入开展,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现将两项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县成立了由***为组长,政法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政法各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清积评查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全县工作开展。把清积评查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清积评查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完善办公设施,解决工作经费,保障工作用车,组织协调各相关
部门积极支持参与,搞好协调配合,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强力推进两项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二、深入摸排、掌握实情
将深入排查、摸清底数作为开展积案清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县委政法委组织政法各部门深入细致排查梳理,切实摸清了涉法涉诉积案的底数,并逐一做好登记,建立台账,确保了数据全面客观、真实可信,做到了“底数清、原因清、症结清”。经过摸排,县公安局排查出信访积案3起,县法院、县检察院没有信访积案。
三、夯实责任、全力化解
我县在积案清理工作中做到了领导既要挂帅,也要出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带头包案化解***信访案,政法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也以身作则,严格按照“亲自包案、亲自接访、亲自阅卷、亲自协调,亲自回访”的要求,对信访积案或新受理的涉法涉诉案件带头包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审查研究案情,采取有力措施
化解,做到息诉罢访。为把责任落到实处,县委政法委要求各部门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一明确包案领导、责任人、执行期限,对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过程中,我县通过法律程序息诉一批,通过改善民生解决一批,通过教育疏导化解一批,通过依法终结处置一批,确保了“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目标的实现,公安局3起信访积案现已全部得到妥善化解,政法各部门办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也全部得以妥善化解。
四、多措并举、确保实效
我县政法各部门均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深入开展“百万案件评查”,对有影响力的、具有典型性的自办案件进行严格自查,现已评查200件(其中法院评查80件,检察院评查40件,公安局评查80件)。对政法各部门已经评查的案件,县委政法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查,截止目前已复查30件,对查找出的问题,均一一反馈办案单位并要求限期整改。县委政法委还委托检察院抽调专业人员认真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其他重点案件评查剖析,现已评查20件(其
中公安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10件,法院重点案件6件,检察院重点案件4件)。经评查,我县政法各部门对涉法涉诉案件及其他重点案件的办理均程序合法,处理妥当,未引起当事人上访。我县还将案件评查与清积化解、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评查促化解,通过评查找出问题,督促整改,不断促进了执法整体水平提高。
五、健全制度、力求长效
我县在两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规律特点,及时总结清积评查工作的经验做法,不断探索建立健全预防和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办案过程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真正实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依靠基层解决问题、依法妥善解决问题。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凡属原有信访积案漏排漏查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扣减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终考评分数;对因排查不实、化解不力,发生信访极端事件的,坚决实行责任倒查,对单位予以“一票否决。
总之,两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县政法机关集中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案件;认真开展了案件评查工作,整改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积案化解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共同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强大合力。但同时,工作中还存在清理排查工作不彻底,化解任务不断增加,案件评查工作不深不透等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把积案化解与案件评查、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把县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政法部门的内部监督紧密结合,做到清积“不留尾巴”、评查“不走过场”、化解“不留后患”,全力提高政法干警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为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扩展阅读:汇报材料要清重实
汇报材料要清、重、实
[作者:康家珑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点击数:
【字体:
881更新时间:201*-10-1文章录入:jlyhx]】
写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
下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写作“汇报材料”的质量,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助性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一是报喜要报够,勿揽功。报喜只有报够了,才能让上级全面了解过去决策的真实效果。报喜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会有启发,有利于上级今后工作的再决策。如果报喜不够,既不利于领导认识过去决策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上级了解下级,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影响上级对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利用。必须注意的是,在报喜的时候,界限一定要拿捏适当,不要夸大吹牛,不要把一切成绩都攫为己有。要分清所取得的成绩,哪些是上级的,哪些是本单位的。属于本单位的,又要分清哪些成绩是属于哪些领导、哪些部门的。只有把功劳分清了,才有利于帮助上级总结制定工作方针政策的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本单位内部的团结,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单位领导的号召力。
二是报忧要报透,勿推卸。报忧要报透,就是要把工作不足或缺陷完全地实事求是地向上级说清楚。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对工作中所出现的失误和不足,要按照要求进行汇报,即使是丢面子伤筋骨的事情也得汇报。在汇报这些失误和不足的时候,不要轻描淡写,不要避重就轻,更不能遮丑护短隐瞒遮掩。报忧要报透的作用,既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工作经验教训,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可以提醒上级以后在制定方针政策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在汇报这些失误和不足的时候,要敢于承担责任。既不能一切往下推,责怪这个部门不负责,那些群众不努力;更不能一切往上推,怪上级这项政策不完善,那项制度不严密。
(作者单位:南昌陆军学院科文室)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清积评查两项活动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清积评查两项活动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