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

“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6:52:15 | 移动端:“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

“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

“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

古田一中李文

“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技术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尽快提高高一、高二的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校课题组坚持以课题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发展促进校本教研发展的理念指导实验研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此,就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特作如下总结。一、搭建理论与实践平台,作好实验准备

(一)成立课题小组成员、推选课题小组负责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计划。(二)筹措资金,改善实验硬件及软件环境,为课题实验研究创造物质条件

学校通过积极筹措,现在有计算机教室两个,均与intel网连接,通用技术实验教室两个,配备有完善的物体模型,这些均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提供了保障。在软件建设方面,安装了“VB”、“Ofice201*办公软件”、“Photoshop”、“Cuteftp”、“Autocad”、“几何画板”等多种实用教学软件,这一切的建设与完善都为顺利进行“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三)学生的分班

实验前,对实验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进行检测,获取相关数据,按等组实验的方法划分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师的年龄、学历及业务能力基本接近。严格控制实验对象,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更新和提高信息素养(一)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质。

第一,组织全体课题小组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每周一都有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通过学习,使教师懂得“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化教育理论,懂得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教学领域,对教育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积极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现在,教师们制作的教学课件、小发明、小创作等作品论被分门别类地保存下来,以便在校内为所有实验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培训方式。(1)针性:在培训中,要求通用技术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熟练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2)校本性:在培训中,利用学校购买的实用教学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集中培训、教育博客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三、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实验的第二阶段开始,我们先后开展了三轮大型的“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讨展示课活动。共出展示课31节,累计听课人数达500多人次。展示课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也正是利用网络中形象生动的众多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师从课堂中心退居为辅导者,为学生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学习的后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四)所有上课教师都能综合应用动画、影像、图像、图形、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角度地将大量教学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纵观三次研讨活动的始末,我们看到了技术课程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效益,更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它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过老师们的教学活动展现出来。

四、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我们觉得可以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当前任务或作品中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二)、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包括是否新颖、美观,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这里提倡学生作品要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饱含自己创意的作品。(三)、协作能力的评价看一个组内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彼此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

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的技术教学就更完整、效果就更加有意义了。

五、加强课题管理,促进课题实验研究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课题实验不流于形式,让实验的生命力得到生长,必须用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激励和约束。为此,学校制定了“实验管理制度等”,这些措施的出台,规定所有课题小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培训学习和课堂观摩,经验交流等,必须按计划运用教学软件上好实验课;学校则定期对教师的实验情况进行检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也作为评优、晋职等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促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扩展阅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实验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1、实验背景

(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到21世纪的现代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在我国过分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是传授,忽视了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美国教育专家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教授指出: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对于教什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最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后产生的。这一观点标志着对教师教学行为更加深入研究的开始。

(2)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3)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的进行,使我国的教学发生了生命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们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且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技术。

基于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提出有效教学的问题,旨在通过使语文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并运用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研究目的和价值

重构教师角色,探讨课堂教学行为及有效性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绝非自然而然地生成,也不是对以往教师教学行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本课题属于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及其教学行动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其研究的意义体现在: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使语文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并运用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习富有成效。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能合理分解并分析教学行为的因素,并据此调整教师教学行为。2、通过研究,能提出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能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高效、低效甚至无效的。

3、通过研究,能反复论证并总结出一套评定有效教学行为的指标体系。

4、通过研究,能探索并总结出培养有效教学行为的途径和方法。三、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假设:

(1)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效教学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名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普通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差异。(3)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4)有效性教学行为可以从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等方面去研究和培养。

2、研究内容:

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总课题,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研究;(4)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5)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6)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7)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8)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有效性研究;(9)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四、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1、课题界定:

教学行为: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本课题主要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主要以《教学行为指导》、《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角色》等理论基础作为参考。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教学行为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

(2)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处于何种位置,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等。

(3)在教学形式上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教学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这个指标应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虑。本课题我们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性评价》等理论基础作为参考,利用观察、实践等方法来研究、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并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等变量方面开展研究。提出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探索出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研究在于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解决教育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因此,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它属于实践研究的范畴,根据教育发展的周期及范围,又属于近期研究和微观研究。2、支撑理论: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九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1983)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8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自我认识和自我观察者等。不同的人可能擅长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固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多元化是所有学校和班级正在面对的现实,为了取得更有效的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存在差异的一些重要表现方式和教学行为必须随之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调整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建立在认知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究的主要是人们如何思维。认知科学家试图推测学习时我们的头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认知科学在帮助我们了解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同时引出了两个意义、影响深远的概念:信息加工和意义学习。信息加工,它研究的主要是人们怎样接受、储存并在需要时有效提取信息的过程。意义学习涉及到在使用新信息时如何最有效组织、设计、传授这些信息的问题研究。四种认知主义的学习方法分别是指接受学习、互动式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法。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者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接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及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的观点;其次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观察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有这种观点和倾向的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并且“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其核心观点有:拥有对自己和他人的良好感觉对于个人的积极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学校与教室的环境必须帮助儿童对一些基本的个体需要感到满意;要以学生的视觉观察和理解某种情况;要使用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自己情感和价值的技巧。

(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从其认知论出发,对学习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心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从外界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策略)对新信息进行生动加工而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协作性。

五、研究对象、方法(一)研究对象:

小学16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学生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变量。(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网络,查阅已有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撑,避免重复劳动。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程度,找出语文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症结。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及时修订研究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4、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5、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6、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六、研究的程序

(一)研究的步骤及时间规划

1、实验启动阶段(201*年9月201*年12月)本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宣传、引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对课题的认识并调动其参与的热情;(2)反复论证、征求师生意见,进行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4)请专家指导,立项开题,撰写实验方案。2、实验研究阶段(201*年1月201*年6月)本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管理。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每学期按课题研究进度做到围绕一个专题,订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次系列研讨活动,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每位课题组成员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年每个课题组成员发表或获奖一篇研究论文。

3、总结深化阶段(201*年7月201*年12月)本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完成各项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3)完成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二)研究管理措施:

1、成立战斗力较强的课题组。一是设立课题组负责人,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二是组建“实干+科研”型的课题小组。三是完善教育科研机制,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

2、保障经费投入。学校每年拿出课题研究专用经费,购置课题实验必需的仪器设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学生的学习环境,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3、加强培训学习。课题组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课题研究理论和科研知识的学习,引导教师切实转化教育理念,确立起“有效教育”的观念。学校还将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相结合,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努力提高教师们的教研水平。

4、加强与实验学校之间的交流,使各个子课题互相借鉴、集思广益,最终合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5、加强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指导与管理,加强课题实验的动态管理,做好课题实验中的数据、材料等信息收集,规范建档。

七、研究的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调查报告、课题论证报告、课题实验计划。(课题实验小组)第二阶段:课题实验实施过程中的阶段小结、阶段研究报告、研究课精彩案例、课题实验反思、课题实验经验总结或论文。(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

第三阶段:课题实验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顾问曹勇珍(县小学教研室副主任)

郭玉兰(县小学教研室教研员)钟小菊(县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张守琼副组长:何伯文实验课题组组长:邓建军副组长:郑永洪丘锦雄成员:邓福招郑元菇邓丽琴黎翠红何龙昌

张建英丘声雄钟建聪郑永洪陈世阶曾喜英丘石生丘锦雄李冬金钟晋连

九、经费预算情况(201*.9201*.12)1、课题实验材料印刷经费:5000元。

2、开展课题实验需购置的书籍、多媒体设备、光盘等经费:8000元。3、实验人员外出学习、观摩等差旅费:3000元。4、开展课题研究专项活动等经费:201*元。5、其它预算外费用:201*元。

中都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提高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