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7:23:35 | 移动端: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人担任的是一年级数学提高班的教学,这些孩子聪明、活泼、可爱,对学习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则参差不齐.由于这门课程学生没有教材,所以在组织活动,尤其是要学生配合准备学具方面有一定困难.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也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实施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课后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4、采用边教学边反思边调整的方法,不断修改、完善教材。5、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完善评价体系。

6、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并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教学时间1-23456-7有趣的数学题我的位置(1)(2)趣味拼图我会编故事找规律(1)(2)2111

8910-111213-14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闹钟小伙伴小小统计员复习、考查11212

201*-9-

扩展阅读: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5、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认识符号“=”、“>”、“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4、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6、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六、教学安排

单元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五单元六单元七单元八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认识钟表教学内容课时1课时3课时3课时5课时2课时3课时2课时5课时5课时4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九单元九单元十单元

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习考试、考查3课时4课时3课时1课时1课时4课时4课时第一单元:数一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教学过程:活动一:听一听

1、【放音乐《上学歌》】这首歌你听过吗?

2、每年的9月份,城市乡村、各个地方的学校就开学了!我们大家也都背上了书包,来到了我们可爱的校园里,准备学习了。3、你们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会是什么?活动二:说一说

1、【出示教学挂图】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2、你会数数吗?那就数数吧!

3、小组合作,数一数,说一说,学校里有什么、有多少?

4、你们是怎么数的?得到什么结果?(学生上黑板指图介绍并汇报数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5、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老师小结。肯定合作得好的小组,表扬按顺序数的同学。

6、刚才,小朋友们做的就是数学中的“数数”,数一数!【板书课题:数一数】活动三:找一找

1、【放音乐:《找朋友》】教室里也有许多这样的数学,咱们一块儿去找找吧!2、校园中这样的数学就更多了,你和你的好朋友能找到吗?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3、你们都找到了什么?活动四:想一想

1、学到这儿,你想对“数学”说什么?

2、师小结:数学和我们多亲热啊!你看,我们从图片上、教室里、校园中,一下子就找到了数学的影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朋友们还会不断的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甚至还会大叫:呀!这又是数学!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啊!作业

1、做“小小调查员”:调查自己家里有什么、有多少?并记录下数量,到学校和同学交流。

2*、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话。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第二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2课时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小朋友比一比:①第一组比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②全班比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二、主动探讨,学会比较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⑴多媒体播放小白兔、小猪盖房子的动画课件。(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⑵电脑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看着这幅图,想说些什么呀?(生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卡片)

生1:图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猪、2条鱼。生2:有1张桌子、4把凳子。

生3:桌子上还摆有3个苹果、4根萝卜。生4:小猪扛木头、小白兔搬砖。┄┄

2、探究方法⑴认识同样多①小白兔去搬砖,是怎样搬的呀?(一只兔子搬一块砖)

②小白兔和水泥砖的块数做比较,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摆一摆,比一比,看谁摆得好,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

④展示交流摆法,边摆边介绍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小结:

①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这种摆法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②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小白兔有4只,水泥砖也有4块,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或一样多)。(板书:和

同样多。)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让学生模仿老师说一遍,然后同桌互相说)⑶练习:

A、小组合作,找一找,除了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外,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找出小猪只数与苹果个数、小白兔只数与萝卜个数等同样多)

B、操作。(教科书课后第8页第1题。)

①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②、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摆5个苹果,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⑶认识谁多谁少

①小猪和木头比,谁多,谁少呢?

②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怎样比较?③展示交流摆法,边摆边介绍谁和谁比,谁多谁少。

小结: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小猪有3只,木头有4根,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让学生跟着教师说一遍,然后同桌互相说)

④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小猪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或3比4少)

⑤小组合作,找一找,除了木头根数比小猪的数多外,还有什么比什么同样多或(少)呢?引导学生回答出:生1:水泥砖和木头比,生2:萝卜和苹果比,生3:登子和桌子比,三、反馈练习,拓展思维.1、练习一的第1题:

(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

(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3、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认为哪种最好?五、作业

1、按要求摆一摆。

(1)先摆5个正方形,再摆三角形,要求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数量同样多。(2)先摆4个三角形,再摆圆形,要求圆形比三角形多。()先摆7个三角形,再摆圆形,要求圆形比三角形少。

板书设计比多少第二课时比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教学准备:颜色、长短不同的铅笔、学具教学过程:一、观察:

1、(出示课件)木偶皮诺曹的故事

师:你发现了什么?(鼻子伸缩长短)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每桌都有两个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倒出来看看。有什么?告诉同桌听。3、学生互相交流。

4、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啦?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有长有短5、、板书课题:长短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比较长短

1、师: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说一说,比一比给你的同桌看。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都不对齐,比较长短。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给同学看。师:你为什么要把铅笔竖着放桌上比?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三、活动一

1、现在,我们和好朋友玩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学生自由组合,比较。

2、说说你们比了些什么?学生口头回答并演示。

3、当学生比较身体各部分时,引导学生比较自己左右手手指的长度。(一样长)4、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生活中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可比较的东西。四、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五、活动二: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七、作业

板书设计比长短第三课时比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重点:

重点:通过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难点:掌握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的方法。教学准备:积木块、椅子一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神探柯南》的片段,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这种细致入微的精神,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二、引导观察,初步感知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找两名学生上台,提问:请小朋友观察、比较这两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2.交流、汇报

先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可能说出他们穿的衣服不同;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等等。引导学生说出谁高、谁矮。3.揭示课题并板书:

gāoǎi高矮三、积极参与、探究方法1.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还是刚刚那两个学生)教师悄悄告诉矮的同学垫起脚来比。问:“现在谁高谁矮?”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比较事物的高矮,要在同一起点或同一平面上进行。2.积极参与,理解高矮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然后交流反馈,运用()比()高,()比()矮,说一说。3.小组内进行比较高矮的活动让学生发现比较高矮有很多方法

(1)同学们,如果我们小组内重新安排一下位置。你们能说说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吗?

(可以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也可以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师:我们就选一种顺序排,按同学们说的“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吧。(2)小组内借助学具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是怎样比高矮的?4.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选一组中最高的同学到另一组去排队,看看他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完成第十页练习)1.比一比谁摸得高?(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参加)先站着摸高,在跳起来摸高。(说说谁摸得高,为什么?)2.比一比谁摆得高?

分小组活动摆积木,运用()比()摆得高,()比()摆得矮的语言互相交流。

3.游戏:猜一猜哪支铅笔长?

教师手中握住两支铅笔的一头,请你们猜一猜哪支铅笔长?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手掌(亮出谜底)原来两支铅笔的一端没有对齐,所以学生的答案不对。要怎么比才准确?

师小结: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

4.“三只小兔比高矮”

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出示三只小兔比高矮的课件)(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有的站得高,有的站的低一些;它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

(2)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3)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图),同一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比,1号兔子站了7格,2号兔子站了6格,3号兔子站了5格,所以1号兔子长得高。请2个同学说。)

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以后会遇到许多与高矮有关的问题,大家要大胆地应用今天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同学们,刚才这些活动好玩吗?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2.谁还能说说生活中看到或知道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的吗?并用()比()高()比()矮的句式说一句话。如:爸爸长得比妈妈高;课桌比讲台矮等等。

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六、作业

板书设计比高矮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416页。教学目标: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建立初步的数感,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难点与关键:写15各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15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现实中抽象出15各数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余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瞧。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轻轻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愿意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个?你能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说出图中人或物的个数吗?生:我看到了一头大象。师:一头大象可以用几来表示?

(对了,一头大象可以用“1”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请你也找出数字卡片“1”,摆在桌子上。)

师: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2、认识25。

3、师:我们对图中的人和物进行了数数,发现他们的数量都是1、2、3、4、5,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数字宝宝。(板书:课题)

4、师:现在老师点到一个数,你能大声地读出来吗?(师生活动)5、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相同数量的小棒表示吗?(师说3,学生拿出3根小棒。)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生用数字卡片,小圆片,橡皮,铅笔)(师说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师:现在老师不说数字了,我拿出物品来表示这个数。

(拿出4枝铅笔,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余老师同样多的铅笔数吗?)师:看来大家玩的不够过瘾,这样吧,同桌之间玩一玩,一个小朋友出示物品,另一个小朋友出示和他同样多的物体数。二、感知数的顺序

1、师: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片,再摆一个是几?(2)这个2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说出:1添上1是2。多个学生说一说。)再摆一个是几?3是怎么来的?能用刚才的话说一说吗?(2添上1是3)再摆一个是几?4是怎样来的?(3添上1是4)再摆一个是几?5怎么来?(4添上1是5)如果拿掉一个是几?再拿掉一个?再拿掉一个?再拿掉一个?

小结:我们发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看来,每增加一个,就有1个新数产生。

2、出示点子图,给它们5个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让学生到黑板排一排。并从15,51数一数)3、出示:这是一把折断的尺子,括号里你的数你能填吗?

4、师:快速回答余老师的问题。1后面的一个数是几?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5和3的中间是几?4的邻居是谁?2的邻居是谁?三、15的书写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接下来要对它们进行书写,先看看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回答)

2、师:看着数字卡片上的笔顺,先自己书空一遍。

3、课件出示1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每个数字示范2遍。

边写边说:1像小棒斜着放,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引导这3个数字都是一笔完成。)

4、学生在书中对13进行书写。(每个数字写4个)5、课件出示4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每个数字示范2遍

边写边说: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小鱼。(引导这2个数字都是两笔完成。)6、学生在书中对45进行书写。(每个数字写4个)7、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投影展示。8、让学生说说书写的注意点。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五、课堂练习

1、完成书第21页第1题。2、完成书第21页第2题。3、完成书第21页第3题。

4、完成书第21页第4题。(出示:()六、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15,说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15的认识

12345

())第二课时比大小第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718页练习二5、6、7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难点与关键: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10组(每组四个人)、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生:1-5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二、探究实践(一)比大小:

1、动一动: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圆形纸片上,把纸片都贴完。(教师有意给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数量不同)

2、说一说: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或在这过程中有什么想法?

3、比一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圆形纸片(5个)比三角形多(4个),所以5大4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4、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比一比(教师可适当板书)

6、做一做:p18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第二题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三)第几:1、初步感知

玩游戏:注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如: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

第三排的小朋友摸摸你们的脑袋(可多玩几次)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课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第一个领完走后,剩下几个人?他们又分别排第几?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4、反馈练习: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8第二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2、练习二中的第57题,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五、作业

1、数字卡片15任选2个数字,比较大小。

2*、5>()4<()1<()()<4

板书设计比大小第几

小猴梨桃香蕉3432

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9、20页。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9、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难点与关键:理解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准备:主题图、5根小棒、5个圆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2和2可以组成4,1和3组成4(2)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6、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和几”。(板书:几和几)(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5)试着背一背

5、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6、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7、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8、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三、巩固练习1、猜一猜。

同桌用25个圆片玩“猜一猜”的游戏。游戏规则:

(1)先告诉同桌,两只手中一共拿了几个圆片。(2)再给同桌看:一只手中拿了几个圆片。(3)请同桌猜另一只手中拿了几个圆片?2、第22页练习二中的第89题集体评价。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

1、手指游戏:两人一组,我(一人)出1,你(另一人)出2,齐说:1和2组成3。

板书设计几和几第五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难点及关键: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5个圆片、5根小棒、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2.出示数字,读数。3.按顺序填数:()3()5。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②学生操作。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

板书设计加法的初步认识2+1=3加号等号第六课时减法是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难点及关键: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提示课题1.口算(开火车),用卡片。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请你开到我这儿来。

(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声音声音响亮,小火车又开起来了。)生答。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生答。

(小朋友们个个都是小能手,发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看,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这样好吗,等下课后小朋友们再一起交流讨论。3.出示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手上拿着什么?(生答)师:对,这些小星星奖章要奖给在本节课里积极发言的金话筒、奖励给提出问题最多的小博士、奖励给专心听讲、虚心听取别人发言的小白鸽,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纸鹤图。(课件)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2)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教师巡视,给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示范,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玩三个纸鹤,最后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个纸鹤。你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

(3)请交换,刚才听的小朋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听。(4)全班交流:好,下面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听听?(5)小结: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真了不起,他们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老师给他们每人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6)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个纸鹤,拿走是什么意思?(生答)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的,是从几只纸鹤里减去了几只纸鹤。3只纸鹤用数字几来表示,拿走1只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板书31),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要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在3与1的中间写上减号)(师:指着“-”这个符号是减号,表示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一起读一次“减号”,这个式子读作3减1。)(7)3减1得几?(生答后完成等式,谁会读这个式子。学生齐读两次。)(8)在这个算式中“3、1、2、-”分别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3只纸鹤拿走了1只纸鹤,还剩几个纸鹤?还表示3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小朋友?)

(9)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们是肯脑筋、积极发言的小博士,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谁是认真听讲的小白鸽呢?好,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幅图。

2.出示气球图。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拿了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几个气球?)(2)根据画面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4-2=2)(4)4、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5)请小朋友们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怎么样?(来,给这几位小朋友鼓励一下,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说得流利、连贯和完整,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是坐得最端正,挺起胸膛专心听讲的小白鸽?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两道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减法,两个算式都是减法算式,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式子。)

三、操作、交流学习

1.请小朋友们看老师这儿,我先摆2个小圆片,然后拿走1个,谁能根据老师的操作说一个减法算式?(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发言星。)

2.学生操作:一个同学摆学具,一个同学说算式,然后交换过来。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能得到今天的合作星。

3.小结:从小朋友的合作操作中可以看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四、联系生活,领悟运用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小结: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棒不棒?夸夸我们自己。

师: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谁学得最认真,谁发言最积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五、总结回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回家后向爸爸妈妈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好吗?板书设计减法

3-1=2减号等号第七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29-30页。教学目标:

1、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2、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5、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理解0的含义、0的写法。难点及关键: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片和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活动激趣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吹泡泡”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请两名学生分别来吹泡泡,其他同学帮忙数一数,看他吹了多少个。)

师:刚才他们吹了这么多的泡泡,现在到哪里去了呢?(破了)泡泡都破了,一个也没有了,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在活动中体会0的含义。1、理解0表示“没有”的意思。

师:大家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今天,它发现了一盘桃子,[出示主题图(1)]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出示主题图(2)、(3)]

猴子吃了一个,还剩下1个桃子,用1表示(板书“1”);它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桃子出没有了,用0表示。(板书“0”)

小结:“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的意思(板书:“没有”)。像刚才一个苹果也没有吃,一个桃子也没有,都用“0”表示。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0”表示“没有”的意思的?2、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1)跑步比赛,体会“起点”。

第一次:一个学生从“0”度线开始跑,另一个学生从中间开始跑。(进行思品教育: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公平。)第二次:两名学生都从“0”度线开始跑。引出“0”的另一种含义:表示起点的意思。

师:(教师指着“0”度线)刚才大家说从这里开始跑才公平,那么这条“0”度线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起点”)(2)观察直尺,加深认识。

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位说一说。汇报发现的结果。反馈练习:

A、让学生顺数、倒数。

B、学生看尺子提出问题并请同学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0,你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吗?(二)0的写法

师:“0”的作用可真大呀!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0”像什么呢?

师:哦,0像这么多的东西啊,我们能不能编首儿歌来记住它呢?谁编的儿歌受大家欢迎,就送他一颗智慧星。(对学生的儿歌进行适当评价)

师:老师也编了一首儿歌,便于大家记忆0,(课件出示)“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同学们记住0是怎么写的了吗?一起在书上29页田字格中写0,在默写本上再写0,作业展示。(生评价那个同学写得好些,并奖励智慧星)(三)和0有关的加减法

师:好,接着我们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1、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

(1)幻灯出示小鸟图,师边演示边问:有几只小鸟?飞走了几只?巢里还有没有小鸟?你能完整的说说图画的意思吗?谁会列式?(3-3=0)

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3”呢?“0”呢(2)摆小棒,说算式。

①、摆2根小棒,然后拿掉2根小棒,桌面上还有没有小棒?怎样列式?“0”表示什么?

②、摆4根小棒,然后拿掉4根小棒,桌面上还有多少小棒?怎样列式(3)齐读算式。

(4)师:3-3=0、2-2=0、4-4=0,那么1-1呢?5-5呢?你发现了什么?2、教学有关0的加法。

(1)幻灯出示青蛙图,问:第一片荷叶上有几只青蛙?第二片荷叶上呢?用几来表示?合起来有几只?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2)想一想:1+0=3+0=

(3)齐读算式。4+0=4,3+0=3。1+0=1,那么2+0呢?5+0呢?有什么规律吗?3、教学一个数减0的减法。

(1)出示5-0=师:5+0等于5,那么5-0呢?指名回答(2)师:我们知道了5-0=5,那4-0、3-0呢?指名答。

(3)齐读算式,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减0等于原来那个数。

(4)师:想一想1-0=?2-0=?7-0=?10-0=?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0,你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吗?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数、从小到大排数

431052

2、对比练习(4-4=、4-0=、4+0=),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分析、判断,掌握方法。3、变式练习(在○里填上+、-)利用变式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3○3=04○0=42○0=21○1=00○5=54、开放性练习

()+()=0()-()=0[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全课总结。说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回去和家里人说说今天我们和谁交了朋友,都学会了什么。机动:1、走迷宫:小白兔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路吗?(小组合作)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3=04+0=450=522=03+0=340=4044=01+0=130=3没有相同两数一个数加0一个数减0起点相减得0还得这个数还得这个数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和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2、3、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不同的分类。

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一课时:分类(单一标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第1~3题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

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2.明确分类

(1)让学生继续看图,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观察货架,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学生结合挂图说说什么是分类。(2)猜一猜

继续观察挂图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第二课时:分类(不同标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问:(1)小朋友们,在我们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些东西?(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好不好?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小组如何分工才好?(每个组选择一种物品)

师问:(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师:(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5)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们帮助他们,谁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二、活动

1.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3.问: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四、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共20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熟悉和加减法”、“8、9的熟悉和加减法”、“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纵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进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纵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把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把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题目,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熟悉和加减法。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2、6———10的加减法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教学目标】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二、新授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7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1、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条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哪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三、练习第48页2、3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反思: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

【教学内容】数学课本第44页——45页:6和7的组成【教学目标】: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班教学计划》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