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心得
学古代汉语的心得
古文,我们从初中就接触了,那时觉得那一句句的“之乎者也”甚是拗口。而且那些语法、句式、词义难以理解,但是因为那时的语文老师对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抓得不严,因此就得过且过了。到了高中,我为了高考的时候能在文言文那块拿高分,所以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句式、断句、词义、翻译、、、、、、都一一苦记,正是因为这样,往往我就忽略了文章的一些更深的涵义。
终于寒窗苦读十二年我如愿考上大学,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再次接触古文,这次学习古文我觉得我不能局限于课文本身的词义解析了,我应该深入一点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老师的循循引导之下,我懂得了学习古汉语要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在学课文的时候可以在脑海里展开一幕幕相关的联想,结合知识理论感受文言理解文言。
记得上第一节古汉语课时,老师就跟我们说为什么要学习古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课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而我们又是师范生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汉语知识,而且“古代汉语”还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便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不仅这样学习古代汉语还有利于理解、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并且,学习古代汉语我们才会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想教好中学语文必须要学习古代汉语。
经过接近一年的学习古汉语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抄写小篆,在这个抄写的过程我虽然带有应付的情绪,可在抄写的过程,我还是学到了不少有趣而且有用的知识。看着那些笔画繁杂的字,如一幅幅名家的画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时人民的生活的情景,让我们身处二十一世纪的人也能了解、走进那个我们之前不曾了解过的世界,感受那时特有的人文气息。还有呢,在上学期,我做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的家教,刚好,她的语文习题有关与小篆的,恰好那几个算是简单的小篆我认识,所以就颇为轻松地解答出来了。看着小女孩崇拜的眼神,心里那舒服。
学习古代汉语通论的时候,才知道之前我所接触的古文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在这里我学到了更多专业的古汉语知识填充了我贫瘠的脑袋。有人说学习古代汉语时有一把钥匙,只要掌握了这把钥匙,我们就能开一切古籍之门,不是讲一篇懂一篇,不讲就不懂。至于有没有这样一把钥匙呢?我想答案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如果把这把钥匙看成为灵丹妙药,希望不劳而获,这样的钥匙自然是没有的啦。如果说,认真学习课堂内容,讲究学习的方法,课后积极探讨,那么这把钥匙还是有的。在我看来,学习好通论是学习好古汉语的一把重要钥匙,当然要真正学好古汉语不仅仅是学好通论,还有文选和常用词,只有把这三部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了,那么学好古汉语就不再是摘星之说了。
当然,学习了这么多篇传承千古的古文,心中还是有很多感触的,看到一些激励人心的文章,心里便如注入一股动力,一股永往向前、毫不畏惧的动力。看到一些教如何为人处事的古文,心中更是油然而生对先人那种看破世事、大智如愚的广阔胸襟的羡慕和向往。
每当老师讲一篇文章,我便不由自主的想把这古文读透,然后久久沉溺其中。还记得老师《左传》的时候,我心中对《左传》极其好奇。于是就把书上的课文大致看了一遍,当然,因为一些句式和词义难以理解,所以我阅读起来难度很大。不过,在查阅书本和借助网络,我还是勉强的读完书本的那几遍文章。其中,我觉得我之所以能读懂,大部分还得归功于一直以来坚持的课文翻译,因为翻译多了,对一些经常出现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就会比较熟悉,这样不仅减少了阅读的难度和时间,也为自己的古文词汇量增加不少。所以,我就总结出了一个学文言文的笨方法,多看翻译,多做翻译。方法虽然笨但贵在踏实,能真正学到和记住知识。
不过说起我最喜欢的古文,我还是最喜欢《诗经》,里面的诗歌句句经典,句句动人,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人心扉的歌。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的源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部巨作里,我可以看到古人那股傻傻的单相思情结,触摸到主人公内心的欢乐和悲哀。读之,能让我看到他们的心情和性格特点,如《氓》中的情仇爱恨、悲欢离合。也教会我最容易得到的是感情,而最容易失去的也是感情。读《君子于役》中因丈夫远役而倚门伫望、愁思无限的女子的寂寞。读之,让我懂得了爱一个人要耐得住寂寞。看《静女》中的相约城隅、爱而不见的男女主人公那焦急的心情,两人的形象放佛就要从作品走出来一样,音容笑貌,愁情别绪,逼真而丰满。读之,不免想起自己等心上人的情景,不也是这般焦急又期待嘛!还有叹《硕鼠》百姓那艰辛的劳动生活,而可恶地主坐享其成的不公。读之,让我想起现在中国的官场贪污腐败,让百姓苦不堪言的尴尬现实。每一首诗歌,都触动着我内心的那根弦,由此不得不佩服那时的劳动人民的坚强和乐观。即使出困境仍能作诗写词自娱自乐,给后人留下一笔憾世瑰宝。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有日后为人师表的一些的技巧和讲课方法,其中最大的一次锻炼是上那三尺讲台为台下的同学讲解《诗经》中的一首诗《》,虽然我不是上台的那位同学,可是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我懂得了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制作课件,而不是以个人的喜好出发。还有,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学到的知识不再是停留高中的那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而是比那更深入的探究写作背景和中心思想。当然,过后老师的点评也给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总的来说,一年下来的学习经历,让我对古代汉语的认识更深了,这短短的心得体会虽未能把我的全部心情说出来,可不管怎么样,我学习古代汉语最大的心得体会是学好它难,但是只要有方法,有兴趣,有恒心就会把难度从一百下降到自己所能接受的高度。而学习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开始对做好一个语文老师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和确定了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现在,我还是个对古代汉语心存懵懂的四分之一个中文人,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了就会有成果的,我相信四年后我不再是古代汉语的门外汉。还有,我会是个合格的正式的中文人。
扩展阅读: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对文言文教学几点感受
文言文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生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文言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又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旨归。以文章为中心,结合文章语境积累文言,进而体悟文化,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文言文教材语言知识点多、文体多样,多数要背诵并默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口语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应用名言、典故、熟语吸引学生。通过这些言传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中丰富的故事。经典的语言可以跨越千年、横贯南北,依然能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人类的思想、传递人类的情感、反映社会的现状,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崇拜之情。一旦文言文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时再收集一些,应用文化名人的人生经历或应用名人、名著做素材写成的佳作、高考优秀作文来阅读。
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学生阅读后更能被文言文中渗透的深刻哲理、深邃思想、深厚底蕴所折服,开始有了使用的冲动。这样,从被动厌倦到产生崇拜到生发接近之意再到有意尝试,学生的热情逐渐调动起来,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产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摆脱了厌倦的情绪,文言文教学当然就逃脱了费时、低效的窘境。
二、强化朗读,“四读”教学贯穿课堂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1、教师引领,学生朗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韩愈认为解惑是大事,重在质疑问难,这是不错的。但读顺读畅课文,是小事吗?离开“知句读”这一步,何来“传道受业解惑”呢?文言文重语感,重朗读,但必须以“知句读”为前提。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因此,领读、范读是少不了的。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了,他便能对文章获得初步的感知。作为第一步的“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朗读,目标是: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
2、借助工具,学生自读。学生对一篇文言文,读顺读畅了,获得的初步感知往往错误百出。如果教师急于指出错误,要求学生理解,这不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联系已学课文中掌握的词义,自己去读。借助工具书,联系旧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备课时,离不开这一步;即使是古文大家,也经常用这一方法,以求证自己对字词句义的理解。这第二读的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通过复述,可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所了解。
3、相互合作,学生猜读。通过学生复述,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字词句,学生仍未疏通。教师发现问题后,可以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猜读。猜读的原则是:一要顾及字词的含义,二要顾及全篇,上挂下联,要言之成理。猜读过程中往往
会出现思维高潮。
《伤仲永》中,有一句:“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先人”,注释上是“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如果这句翻译为“我跟从死去的父亲回家”便不合情理。学生相互讨论,猜测,交流,很快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我跟从现已去世当时还健在的父亲回家。”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读到某处觉得不易理解,可以姑且存疑。有的读完全篇即可理解,有的读完了全篇,前后联系也可推出正确的结论。这“推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正是阅读一切文章的重要能力。从文章的明示信息中,推断其中的隐含信息,这种“猜读”的过程,正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4、独立思考,学生默读。在教师参与、组织、合作、指导下,完成了以上“三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顺了文章,疏通了字词句,掌握了内容,了解了主旨,应该说大体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为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所以质疑问难与品评鉴赏是一切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读文言文也如此,如果能“疑义相与析”,岂非一大快事?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生对一篇文言文总有自己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可能是以上“三读”还未读到家。对文中的美文美句,不同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品味。相互交流,便可进入“美文共欣赏”的佳境。
在《伤仲永》一文教学中,一位学生的质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认为,王安石对仲永这颗天才之星陨落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受之于天”而“不受之于人”,说明后天受教育的重要,这是不错的。但“不受之于人”的直接原因,文中主要指“父利其然,不使学”,其实仲永自己也有责任,他为什么不思学习而求进取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出了其他同学的深入讨论,并冒出了一个更深刻的见解:一乡之秀才、邑人、“以钱币乞之”的富贵之家都有责任。骂,会扼杀一个天才;捧,也会毁掉一个天才。秀才们“捧”的结果,便是仲永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也就顺从父亲“不使学”而“不思学”了。
这样的质疑,教师会感到欣喜异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当然,也有枝节问题的质疑,但疑问无大小,能质疑,肯定比读后无疑要好得多。
《孙权劝学》一文中,老师提出孙权的话简明而有层次,中肯而态度亲切,请同学们鉴赏一下。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学会了分析的方法。孙权的话,可分为三层意思:一是指出学习目的,二是指出“忙”不是不学习的理由,三是联系自己谈学有所得。老师在参与合作中谈孙权的话对自己的启示:要学习孙权对症下药、亲切中肯地做思想工作的方法。
三、重视学习主体性,变教师逐句串讲为学生自主阅读
实践告诉我们:地毯式翻译,逐字逐句的串讲这些通常的做法,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也违背了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上文言文时,我总是抓住课堂时间,鼓励学生自读。
1.充分利用课前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
读课本,读课文下的注释,读课后的问题。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的意思;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内容;根据文,体特点,选择角度,侧重理解。2.课中师生完成翻译学生提交字词、语句理解难题,老师或其他同学帮忙解决;教师抽查重点字句,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落实自读效果。3.课尾师生总结巩固。在临近下课的3~5分钟时,由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总结学习内容,包括知识点、重点、已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难点。4.课后作业以巩固积累和应用为主,
主要包括整理本课的知识点,概括本课的内容,记下本课学习的感悟。学生说不全的再由教师总结。
事实证明,在课上坚持让学生自读,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读的良好习惯,学会自读的方法,获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提高主动求知的信心。
四、拓展延伸,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字和字、词和词、句和句、篇和篇都可以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文体相近或相同,或是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习《湖心亭看雪》与柳宗元的《江雪》比较。
五、多种形式整合,变单调学习为快乐体验
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把辩论、音乐、戏剧、表演、改编创作等形式与文言文学习整合起来,使它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讨论,分享合作的快乐。在自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难度的层次决定是否给予解答。难度较低的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品尝合作的快乐,增强解决的信心。
2.改编,品尝创作的快乐。文言文教材中,很多诗词往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把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应用现有的音乐为其谱曲,便能更直接、更快捷地把握诗词所要抒发的感情,更感性地领悟缠绵悱恻的情感。教师可利用课堂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学到改编、创作的方法,品尝改编、创作的乐趣。
3.表演,体验收获的快乐。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感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其走进人物的内心。在“走”的过程中,体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各种表现,从而感知、接近、认识、评价人物的行为。学生在观看“演”和亲自“演”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对文章的知识点更熟悉一些,对人物的印象更深刻一些,理解就能更全面一些、把握的精神也就更具体一些,人物对自己的影响也会更深远一些。这样,推动了学习学习文言文的热情,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作为中国语文中的客观存在,有其几千年的历史实绩,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语文基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对文言文的学习和吸收。面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启发点拨和探究思考,想方设法促进学生从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进而会学文言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文言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文言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