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7:42:21 | 移动端: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不明事理的人懂得事理,让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拥有文化,让那些缺乏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而实现这个愿望,我们不得不谈到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教育的方式方法了。

西班牙人巴莱拉说:“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和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出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之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

巴莱拉这个观点其实很平常的道出了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设想一下,你在课堂上如果对未成年人大讲特讲性爱抑或强暴之类的话题,孩子能接受吗?你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大讲特讲深奥的哲学抑或大讲特讲高深莫测的尖端科学,这些人能接受吗?我想这就是巴莱拉所谓的“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吧。

由此我想,巴莱拉无非要告诉那些从事教育的人们,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接受教育的人还不能真正接受那些具有刺激意味和深奥难懂的道理时,你最好避而不谈,尽量教给他们一些浅显的知识,让他们逐渐的积累之。天长日久,零碎的知识积累得多了,被教育者自身就具备了识别能力,这时候,你再把那些“避开未被认识的恶”教给他们,已经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且有一定分辨能力的人对此就不

感觉遥远和深奥了,他们也就乐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了。这恐怕就是巴莱拉所谓的“认识恶”了。

从某种意义上看,巴莱拉传承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很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的。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感觉老先生的见地太深刻了,尽管我们现在一味的大谈特谈西方教育理念,大书特书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你如果真正的钻研了中华古代成功的教育理念,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祖们在教育方面总结出来的许多方式方法至今还是行之有效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事教育的人如何评判和应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了。

一言以蔽之,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甚至将来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教育对象,一定要根据学情教育学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青红皂白不分一刀切。

扩展阅读:因材施教谈

因材施教谈“忽略”

流传了两千余年的《论语》确有它的独到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万世师表

的孔老夫人,用一句“因材施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和最高境界。

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孩子喜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奔放……面对迥然不同的孩子,教师需要用不同的钥匙去转动不同孩子的心锁,有时“忽略”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班有两个特殊的孩子,一个腿脚不便,另一个语言障碍。平时我们教师很少和他们交谈。为了减少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对班里其他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这两个孩子常常因为身体的缺陷不能和正常孩子一起活动,这时老师会把他们放在一旁不管。有一次,我偶尔发现腿脚不便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语言障碍的孩子喜欢体育,尤其是摔交是他的强项。我暗自在想: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也有许多正常孩子发挥不了的。这是,我对他们改变了态度。对于这两个孩子出现的问题,“忽略教育”的用武之地。以后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我都会让他们主动参加,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肯定。我们在班里还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关爱弱势群体”,假如“×××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怎么做呢?”结果全班的小朋友都伸出小手抢着告诉老师:“我会……”这时×××小朋友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教育的形式有千万种,爱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期待这样一种含蓄却蕴涵着关爱的“忽略教育”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宿城区梅园小学胡妍

201*年12月15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45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