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怎样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陈店小学:孙善平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我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组、二是普通组三是提高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我们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每个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尽可能让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回答错了也不加以批评,而是鼓励他:“你再想一想”,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进行学习和思考。又如在批阅一些一层次的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我则在错题旁边写上“这样列式对吗?”、“你忘了什么?”,或是进行面批,当学生做对了题,我则在旁边写上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同时,我在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注意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同时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比如:我在教学“比的应用”时,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应用题思路求解、也可以用比(或用份数)进行求解的应用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我再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象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练习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进行求解,该怎麽办?我让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不能用分数应用题思路进行求解,也可从别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只要自己觉得能解得巧妙即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同时我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做到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公式。并注意设计同一题,让同学得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如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及不成比例?并让基础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回答,以下层次的学生当然都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基础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二即可,而以下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
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基础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找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的自信心。3、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四、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2、练习内容不同要求。五、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最好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2、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我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
3、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句列出算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实行了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单式复教的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进行总结,并继续努力,真正使教学效益最大可能的得到提高。
扩展阅读:你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任志海
你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数学与计算机系任志海
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也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我们国家从古时候起就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采取“大锅烩”的方法,而应当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质,走向人生的成功。形状奇怪的树根如果想要按照普通的方法做成木材,不过是废料一根,而如果经根雕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稍加雕琢,便会成为举世无双的工艺精品。一废变一精,便是因材施教的成果。附中在完成大纲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发掘学生的资质天赋,开设选修课,也是因材施教的例子。假如我们不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而要求学生死学书本,用一种“大锅烩”的方法给三千学生千篇一律地灌输,怎么能造就出那么多德智体兼备兴趣广泛又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呢?在我校,因材施教是一扇开启特长开启成功告别平庸的大门。所以说,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天赋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选择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才能造就人才。
在明确因材施教的好处之后,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因材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粗枝大叶不得;施教更要得法,拔苗助长会适得其反。这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上有一股小孩学钢琴的风潮。许多家长认为这便是培养特长因材施教,便盲目跟风,买了钢琴。一些孩子练琴时觉得很痛苦,练的时间不长,钢琴闲置下来。这些家长并没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天赋仔细考虑,没有做到“因材”。所以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能持之以恒,并非是因材施教的失败,而是因为这种做法根本就不是因材施教。同时,又有的孩子的确很有天赋,而家长也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孩子学琴,但由于望子成龙的心切,导致急于求成。孩子在练琴时感到十分枯燥,原来的兴味盎然变成了填鸭式的无奈。苦练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孩子的一鸣惊人,而是琴技停止不前,没有大的进步。这样的失败就是在“施教”的过程中处理不当,没有把握适当的方法造成的。如果家长“放任”孩子的兴趣特点,又有行家加以指点,再加上勤学苦练,那么凭着孩子的资质天赋,不难有所突破。由此可见,“施教”的过程也应当“因材”而确定适当的方法,切不可揠苗助长。所以说,只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仔细全面地分析,才可称“因材”;只有认真分析情况,使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叫“施教”。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中国社会正飞速地进步,祖国的建设需要大量全面发展而有突出特长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资质潜力,为他们打开与祖国共同腾飞的大门。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好好“因材”,因势利导,恰当“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手中开启学生儿女成功的金钥匙。
我们怎样“因材施教”呢?(1)分组划分层次。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其禀赋、知识基础,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应了解这个班同学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指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和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感情、意志、毅力等)等状况,然后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制订授课计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不同要求的知识,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只有树立这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才能精心地设计教案,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差生吃了。
(2)教师主导,学生主动。
首先,要改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嚼烂了的东西“喂”给学生,或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做法。明确“学生探索,教师引路”的教与学的关系,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得知识。这样做,就有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精心设计教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除了首先考虑班上多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外,还要重视“差生”和“优等生”这两头。这里提出几点具体意见供老师们在教学时考虑。1.学习内容按层次适当安排,让优等生理解教材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中等生理解教材中基本的部分,差生理解教材中最起码的部分。。2.在回答内容的难度上,让差生回答形象思维方面的内容,优等生回答需要综合概括的内容,并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3.在思维训练的要求上,中等生、优等生思维的敏捷程度要求达到直觉思维状况,而对差生就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
对“差生”和“优等生”的因材施教,还有一个认识问题。“差生”的造成有多种原因,诸如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家庭教育不足,智力开发迟缓,思维反应迟钝,以及受到老师的抑制,基础知识的不相衔接等等。但差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世界科学发明伟人爱迪生、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数学家张广厚不就曾在孩提时成绩不好吗?“差生”一旦受到老师正确的诱导,他们也能成为第一流人才。
对“优等生”也要让他们吃“好”。对此,常常有争论。一次,我参加一堂公开课教案的研究活动,执教者设计了一道数学难题。讨论教案时,不少老师提出这道题难度太大,建议删去。执教老师认为此题符合因材施教,发展优等生智能的要求,未删。后来实践证明,由于这道题的安排,调动了优等生的积极性,效果较好。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目前世界上流行一种分组教学,就是把班内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几组,对“后进生组”加强辅导,使他们赶上进度;对“优等生组”则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深一些。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借鉴。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亦称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它是指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组织教学的原则。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分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叫做“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指在教学中,对具体对象做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怎样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怎样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