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7:52:49 | 移动端: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201*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一中心、一枢纽、一屏障,打造五大基地,建设五个万源”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继续发扬“四十字”中心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内涵建设,深化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全面落实疾病控制、免疫规划、重大疾病防治及地方病防治、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等工作,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疾病控制工作能力与水平,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扎实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级要求,按照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我市签定的《201*年疾控工作绩效管理责任书》,结合我市我单位实际,制定201*年度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加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确保直报系统正常运行,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卡片审核率达100%。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持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力争控制在220/10万以内。加强重点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健康档案的建立和随访管理督导工作,慢病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60%。加大犬只伤人的处理和狂犬疫苗的接种服务工作,力争全年无病

例发生。

二、继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及时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随访管理。网络报告及时率达到100%;新发现疫情个案流调率不低于7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不低于7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未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不低于6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不低于60%。开展预防经性传播的各项行为,干预暗娼540人,完成自愿咨询检测500人,完成10人抗病毒治疗任务,并按要求上报各种数据资料。

三、扎实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格局,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全年发现病人555例(初治涂阳244人,复治涂阳48人,重症涂阴81人,重症涂阴以外的初治涂阴182人),DOS覆盖率达100%。新涂阳病人治疗成功率达85%以上。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达95%以上,病人转诊率达90%以上。病人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病人追踪到位率达65%以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以上。

四、进一步强化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冷链运转和生物制品的供应管理。抓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8%,卡证相符率≥95%,以乡镇为单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90%,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80%。抓好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类报表。根据《四川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所辖乡镇接种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力争100%的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接种信息化管理

五、积极推进疾控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加强专家库和应急队伍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强化培训和演练,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优化应急装备和物质储备,实行专人、专库、专帐,规范管理,继续强化24小时疫情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科学、依法、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六、加大卫生监测力度,积极做好饮用水监测工作。城区每月监测一次,农村枯水期、丰水期各一次,发现异常或疾病流行时增加监测频度。按照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法规的要求,依法抓好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经常性监测和管理工作,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严防食物、农药中毒事件发生。切实开展辖区居民合理膳指导工作。力争实现生活饮水、公共场所、消毒质量监测和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达100%。职业卫生要抓好职业病危

七、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全年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疾控工作不少于六次,开展业务培训不少于四次。全年进行健康教育主题宣传不少于九次,目标人群卫生科普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进一步加强疾控能力建设,实现检验项目开展率≥85%、检验设备达标率≥90%、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95%。按要求完成达州市疾控中心和万源市委、市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临时下达的各项任务。

害因素监测与网络直报工作。

扩展阅读: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

操作手册(201*版)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技术指导组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目录

第一章绩效考核的实施....................................................................................................................1一、目的................................................................................................................................................1二、适用范围........................................................................................................................................1三、考核指标........................................................................................................................................1(一)考核指标体系............................................................................................................................1(二)指标体系的导向性....................................................................................................................2四、考核周期........................................................................................................................................3五、考核流程........................................................................................................................................3(一)制定方案....................................................................................................................................4(二)健全组织....................................................................................................................................41、成立组织..........................................................................................................................................42、建立制度..........................................................................................................................................53、绩效考核组成员的基本条件..........................................................................................................6(三)全员培训....................................................................................................................................61、培训方式..........................................................................................................................................62、培训对象与内容..............................................................................................................................63、培训学时..........................................................................................................................................7(四)指标分解....................................................................................................................................71、程序.................................................................................................................................................72、方法.................................................................................................................................................8(五)资料收集....................................................................................................................................81、收集范围..........................................................................................................................................82、收集的途径与方法..........................................................................................................................83、各项指标基本数据收集.................................................................................................................114、参数与标化....................................................................................................................................125、注意事项........................................................................................................................................13(六)验证核实..................................................................................................................................131、方法...............................................................................................................................................132、现场抽样方法................................................................................................................................143、现场访谈技巧................................................................................................................................15(七)综合分析..................................................................................................................................151、步骤方法........................................................................................................................................152、注意事项........................................................................................................................................16

(八)录入数据..................................................................................................................................161、内容...............................................................................................................................................162、注意事项........................................................................................................................................17(九)综合评判..................................................................................................................................171、流程...............................................................................................................................................172、方法...............................................................................................................................................17

(十)报告反馈..................................................................................................................................181、报告...............................................................................................................................................182、反馈...............................................................................................................................................203、反馈注意事宜................................................................................................................................20(十一)后续指导..............................................................................................................................21六、现场考核提供资料......................................................................................................................21(一)向考核组织提供的资料..........................................................................................................21(二)向被考核单位提供的资料......................................................................................................22七、防止考核产生偏误......................................................................................................................22第二章区域绩效考核数据收集......................................................................................................24一、区域绩效考核指标......................................................................................................................24二、区域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收集......................................................................................................251.1儿童疫苗接种率...........................................................................................................................251.2传染病总发病率...........................................................................................................................27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28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30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32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36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38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40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42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43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45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47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49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50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52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53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54第三章机构绩效考核数据收集......................................................................................................56一、机构绩效考核指标......................................................................................................................56(一)省级疾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56(二)设区的市级及县级疾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59二、机构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收集......................................................................................................64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64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65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66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691.1.5暴发疫情调查率.......................................................................................................................721.1.6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73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741.1.8网络直报覆盖率.......................................................................................................................77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781.2.2疫苗接种率..............................................................................................................................79

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801.2.4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811.2.5适龄儿童建证率.......................................................................................................................821.2.6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841.2.7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覆盖率...............................................................................................851.2.8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861.2.9接种监测报告率.......................................................................................................................881.2.10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完成率.....................................................................................................891.2.11流动儿童接种率.....................................................................................................................90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911.3.2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921.3.3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941.3.4为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951.3.5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或中医治疗率...........................................................................961.3.6特定人群安全套使用率...........................................................................................................981.3.7特定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991.3.8特定人群注射针具和安全套使用的比例.............................................................................1001.3.9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知晓率.................................................................................................1021.4.1新涂阳病人发现率.................................................................................................................1031.4.2DOTS覆盖率..........................................................................................................................1041.4.3结核病病人系统管理率.........................................................................................................1051.4.4新涂阳病人治愈率.................................................................................................................1071.4.5医疗机构结核病病人报告率.................................................................................................1081.4.6结核病病人转诊率.................................................................................................................1091.4.7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1101.4.8结核病病人家属筛查率..........................................................................................................1111.4.9结核病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112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1131.5.2五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1151.5.3十二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161.6.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1171.6.2钉螺感染率.............................................................................................................................1181.6.3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1201.6.4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规范治疗管理率.....................................................................................1211.7.1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1221.7.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指数.........................................................................1241.7.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人个案调查率.............................................................................1271.7.4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完成率.................................................................................................1291.8.1寄生虫人群感染率.................................................................................................................1311.8.2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1341.9.1碘盐监测覆盖率.....................................................................................................................1371.9.2饮水型氟、砷中毒病区改水监测覆盖率.............................................................................1391.9.3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改炉改灶监测覆盖率.................................................1411.10.1死因报告率..........................................................................................................................144

1.10.2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145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1471.11.1年发热病人血检率...............................................................................................................1491.11.2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1511.11.3间日疟病人传播休止期规范根治率...................................................................................1522.1.1预案体系完整率.....................................................................................................................1542.2.1模拟演练指数........................................................................................................................1562.2.2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1582.3.1规范处置指数........................................................................................................................1592.3.2事件原因查明率.....................................................................................................................1632.3.3事件报告及时率.....................................................................................................................1652.3.4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167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1683.2.1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170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评价指数.............................................................................1723.3.1信息数据分析........................................................................................................................1743.4.1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1753.4.2信息利用率............................................................................................................................178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179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180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184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185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1874.3.1食品污染监测率.....................................................................................................................189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190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1924.4.2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技术指导覆盖率.....................................................................................1934.4.3公共场所监测率.....................................................................................................................194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195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196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1975.1.2检验设备达标率.....................................................................................................................1995.1.3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201*.2.1实验室安全管理.....................................................................................................................201*.3.1实验室质控覆盖率.................................................................................................................202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204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205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2077.1.1岗位技能培训率.....................................................................................................................210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211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2127.3.1科研项目综合评分.................................................................................................................214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215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216

7.3.4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奖综合评分.............................................................................................2177.4.1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2197.4.2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2208.1.1单位职工满意度.....................................................................................................................2218.1.2社会公众满意度.....................................................................................................................2238.1.3相关部门满意度.....................................................................................................................224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225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268.2.3能力资质综合评分.................................................................................................................2278.2.4指令性工作完成率.................................................................................................................2288.2.5财政拨款占年度支出的比例.................................................................................................2308.2.6职工年人均拨款数.................................................................................................................2318.2.7项目预算完成率.....................................................................................................................2328.2.8基本建设达标率.....................................................................................................................233附件2:................................................................................................................................................................236满意度问卷调查表...............................................................................................................................................236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表.......................................................................................................................................237相关部门满意度调查表.......................................................................................................................................238附件3:................................................................................................................................................................239绩效考核评估表...................................................................................................................................................239附件4:................................................................................................................................................................242绩效考核记录表...................................................................................................................................................242附件5:................................................................................................................................................................243卫生部〔201*〕68号文件勘误列表..................................................................................................................243

第一章绩效考核的实施

一、目的

为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卫生部于201*年12月印发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卫疾控发〔201*〕68号),决定在全国启动绩效考核工作。

为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解答、解释各地在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中遇到的疑难与问题,帮助各地正确理解考核指标,客观评价区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的成效,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下,特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版)》,供各地在201*-201*年具体实施考核时参考。

二、适用范围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由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和疾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组成。

1、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适用于省、市(地)、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区域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部分的绩效考核;也适用于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健康城市(城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等有关区域考核中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

2、疾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适用于省、市、县级疾控机构工作绩效考核。三、考核指标(一)考核指标体系

区域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运行保障等6个类别17个指标;省、市(设区的市)、县级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包

括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综合指标等8个类别,其中省级机构34个项目77个指标,市级(设区的市)35个项目104个指标,县级机构35个项目101个指标。

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考核指标主要评价相应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情况,其与基本职责的对应关系见表1-1。

表1-1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与绩效考核指标比较

省级市级县级职责任务职责职责职责职责项目绩数量项目项目绩效项目绩效项目内容效内容内容内容316705926675466524364332676191110978252459392227232452382226561353811252353282218561353711252366基本职责1、疾病预防控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5、实验室检测检验评价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8、综合指标合计401121201*5371126624477236104210101(二)指标体系的导向性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所提出的考核指标,是在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宗旨,推进基本职责和绩效考核的意义、目标等因素所提出的。指标选择既满足了现实需要,又兼顾了长远目标。有些指标所反映的工作是现实各地开展的(有的是发达地区已经开展),规划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预防控制疾病、保障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需要的,体现人人享有均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时间跨度上,有的是近期工作指标;有的是中期工作指标,可能在201*年后能达到的目标值;

有的指标甚至是长远的。

按照各地工作现状、经济承受能力、卫生资源可及性,目前或今后一定时期是不可能全部实现指标考核的目标值。因此,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是一项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长期工作,各地要全面理解考核指标的前瞻性、导向性以及绩效考核工作前瞻性和导向性特点。

2、《推进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地201*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轮辖区疾控机构考核,自201*年起,省、市、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纳入常态管理。”据此,第一轮绩效考核重点是摸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发现不足、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工作重点,完善现行基本职责与绩效考核标准体系;明确国家、省级如何分级负责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常态管理、绩效考核、具体流程、方法,使疾病预防控制经常性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有机结合,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绩效管理体系和机制。第一轮绩效考核是基线调查,关键是掌握基本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体系与运行机制。

因此,第一轮绩效考核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依据辖区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当年计划、上级疾控机构下达的监测方案和单位年度计划、总结,如实反映工作内容、数量、质量。

四、考核周期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省级周期为三年,市、县级周期为二年。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安排辖区绩效考核工作。

五、考核流程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实施流程见下图1-1。

准备阶段1、制定方案2、落实组织3、全员培训4、指标分解考核阶段5、收集资料6、验证核实7、综合分析8、录入数据报告阶段9、综合评判10、报告反馈11、后续指导图1-1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实施流程

绩效考核实施流程的工作内容、要求如下:(一)制定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绩效考核的对象、范围、内容;(2)完成绩效考核的进程、步骤、阶段目标;

(3)完成绩效考核任务所涉及的部门、专业机构及相关协调机制;(4)绩效考核所需的卫生资源,包括:培训费用、劳务补贴、咨询费用、办公消耗印刷费用、交通及通讯费用、器材设备和场地租赁费用、食宿补助等。

(5)绩效考核的措施和方法,包括资料和相关证据收集、核实的方法;(6)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形式、方法和预计效果。(二)健全组织1、成立组织

(1)管理协调组织。承担计划、组织、协调职能,审核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合理配置和使用组织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研究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督导绩效考核工作进度,保证组织成员围绕绩效考核的目标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2)技术指导组织。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专业和管理专家组成,承担区域、机构绩效考核的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与支持职能,负责指导实施方案和计划、绩效考核报告的撰写和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工作,培训绩效考核相关人员,督导绩效考核进程,帮助解决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进行绩效考核质量控制。

(3)绩效考核组织。承担绩效考核信息的整理收集、现场的核实验证、结果的综合评价职能。考核组成员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一是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二是熟悉考核相关工作,掌握考核材料的获取与使用方法;三是受评者对其有可接受的主观感受。考核组以10-12人为宜。

①区域绩效考核涉及辖区所有与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因此,区域绩效考核组不仅包括疾控机构,还包括卫生系统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非卫生系统的机构和部门。成员可由组织单位的领导、非辖区的疾控机构或相关机构熟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专家等组成。

②机构绩效考核,成员由组织单位的领导、非受考核单位熟悉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类别的相关专业技术与管理专家组成。考核组成员的业务专长能覆盖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以及机构管理等各领域。

如果选择第三方考核,需注重其对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的熟悉程度。③绩效考核组分工。按照专家对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业务类别的熟悉程度进行分工,可分为疾病控制、应急信息、监测检验、健教指导、现场专题核查等小组,每一小组的考核专家成员以2-3人为宜,具体分组见表1-2。也可以将区域绩效考核单列一个小组。

表1-2区域和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任务建议分工

机构指标类别机构考核指标数省级市级县级区域指标类别1、传染病预1、疾病预防与控制防控制265452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3、信息管理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5、实验室检验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8、综合指标区域指标数22现场考核分组疾病控制组3、突发公共56135381156135371166卫生事件处置6、运行保障4、健康危害11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5376、运行保障1126、运行保障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2健教指导组4监测检验组12应急信息组2、建立制度

(1)项目管理制度。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及其相关工作项目任务要求,明确指标项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项目范围和完成时间、项目实现目标。

(2)沟通协调制度。建立项目及项目执行责任单位定期会议和报告制度,报告进程,交流经验,解决疑难,沟通信息,协调关系。

(3)规范操作制度。按照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理清项目工作的内容、流程、方法、数量、质量,以及流程各个环节关键控制点和记录要点,编制操作常规、作业规范与格式化记录文书等规范工作体系文件。

(4)督导反馈制度。通过经常和定期、专项和全面等多种形式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并反馈各项目进度和指标实现程度,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奖惩激励制度。依据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奖励绩效项目执行过程中目标成绩卓著者;对工作不认真、不积极而影响绩效考核进程和指标达标的,及时批评教育并责令改进,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3、绩效考核组成员的基本条件

(1)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坚持原则,严守纪律;

(2)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较丰富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和实践工作经验。其中,省、市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须具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县(市、区)级需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具备识别、分析、评价相关数据或信息,访谈调查和文字表述等考核相关的技巧能力;

(4)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绩效考核相关工作。(三)全员培训1、培训方式

考核组织方主要通过培训班、研讨会和模拟考核等形式进行培训。被考核单位应以适宜的方式向全体员工沟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统一认识,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双向沟通,逐条逐项学习、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区域和机构绩效考核相关内容和指标体系。同时,可通过动员会、内部网站、员工座谈会、简报等形式向员工传达和沟通考核内容。

2、培训对象与内容

(1)接受考核单位的培训,绩效考核所有涉及的部门和员工,包括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人员。培训内容如下:

①充分理解推行区域和机构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熟悉区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以及考核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作制度等;

③掌握与考核指标体系相关的岗位及其职责、职能、任务及相关工作的标准要求,如工作内容、措施、方法及其操作规范等;

④掌握绩效考核指标相关资料的收集途径、自我评价流程与方法;⑤考核实施计划、步骤、时间要求和安排。(2)考核组的培训内容:

①绩效考核的目的、原则、基本步骤和流程;②绩效考核类别、项目和指标体系;

③指标的解释和界定、核查方法和要点、计算公式和评分标准;④基本情况登记表的构成、用途;⑤考核量表的使用方法;

⑥考核指标定性定量资料收集核实途径和方法;⑦考核实施的流程和步骤、考核时间要求和安排;⑧考核资料分析和综合评判方法;⑨绩效考核报告和信息反馈技巧等。3、培训学时

省级绩效考核技术骨干的培训,每省(区、市)2-3人,时间不少于24学时。

市、县(市、区)级业务骨干的培训,每市3人,每县(市、区)2人,时间不少于16学时。

(四)指标分解

通过将绩效考核指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进行责任分解,按项目归类层层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专业科室和岗位(职工个人),明确岗位责任人的责任和目标,形成一级、二级及三级指标。

1、程序

学习指标:1、程序组织部门学习指标选择指标:各部门依据工作职责选择相关指标协商分析:部门协商分析指标签订责任:部门与单位签定指标分解责任书部门内部指标分解并制定实施方案

图1-2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分解步骤

2、方法

(1)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使绩效指标分解与部门基本职责与功能定位一致;

(2)说明绩效考核指标的内容,包括数量、质量、时限和任务要求;(3)保证绩效考核指标实现的资源,如人员、资金、设备等;(4)制定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办法,确定指标实现的激励措施;

(5)注意各层各类指标间的平衡和一致,即同一层次指标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避免浪费资源;下一层次指标应与上一层次指标保持一致,保证上层目标的实现。

(五)资料收集1、收集范围

(1)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区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及使用说明明确的“指标界定与解释、指标依据、指标计算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资料收集部门、基本情况登记表以及定性指标的考核量表”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2)有关绩效考核实施情况的资料:

①绩效考核总结,主要包含推进绩效考核的方法、措施、效果、经验与问题。②绩效考核自我考核报告,主要包含自我考核的方法、相关指标的实现程度、自我评价结果、需要说明和解释的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等。

③其他有关的总结、绩效考核基本情况登记表等书面资料和电子文档。总结与自我考核报告须经单位法人审定批准后,提交考核组。2、收集的途径与方法

(1)现有资料收集。主要向相关部门、科室、专业条线收集,包括:①国家、省、市经常性报告制度形成的报表、简报、文件、考评结果等;②日常工作记录和资料。如计划、总结、项目书、简报、疾病监测记录、检

验记录与报告、预防接种工作登记、疾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处置记录、会议记录等各类文书、表格、图片、视频、声频等;

③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生命死因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等18个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运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时,还有各地自行开发的实验室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A管理系统、网站、媒体等;

④有关部门专项调查资料。如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题调查资料,从中获取绩效考核指标相关信息;

(2)适度调查充实资料。即对没有考核年度现成资料的,如满意度等涉及公众或需现况核实的指标没有考核年度现成资料的,由绩效考核组现场调查获得。常用方法是:

①现场观察。现场观测工作规范执行情况和服务质量控制情况,如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通过现场抽样核对仪器完好使用情况,计算其正常运行率;

②座谈调查。如公众满意度调查通常使用问卷调查或专题座谈会的形式。(3)各类指标的具体收集途径与方法①区域绩效考核指标见表1-3。

表1-3区域绩效考核指标信息收集途径和方法一览表类别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座谈调查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座谈调查

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见表1-4。

表1-4机构绩效考核各类指标信息收集途径和方法一览表方法类别考核指标序号省级地级县级1.1.1、8.2.1考核指标序号1.1、3.1、4.3、4.4、6.1、6.2、6.3、6.4、3.2、4.1、4.21.2、2.1、2.2、5.1、5.2、6.5注:指标序号对应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利用上级报表和1.1.1、1.5.1、1.1.1、8.2.1记录8.2.1

座谈调查1.1.2、1.1.4、1.2.4、1.7.2、1.10.3、2.2.1、2.3.1、3.2.1、3.2.2、3.3.1、3.4.1、3.4.2、4.1.1、4.1.2、4.1.3、4.2.1、4.2.2、4.2.3、4.3.1、4.3.2、4.4.2、4.4.3、4.5.1、4.6.1、6.1.1、7.1.1、7.1.2、7.3.1、7.4.1、8.2.31.1.3、1.2.2、1.3.1、1.3.2、1.4.1、1.4.2、1.4.3、1.5.2、1.6.1、1.6.2、1.7.1、1.8.1、1.8.2、1.9.1、1.9.4、1.10.1、1.10.2、2.1.1、2.3.2、4.4.1、5.1.1、5.1.2、5.3.1、6.2.1、利用上级报表和6.2.2、7.2.1、记录/座谈调查7.3.2、8.2.4、8.2.5、8.2.6、8.2.71.1.2、1.1.4、1.1.5、1.1.6、1.2.4、1.2.8、1.2.10、1.3.5、1.3.6、1.3.8、1.7.2、1.7.4、1.10.2、1.10.3、2.2.1、2.3.1、3.2.1、3.2.2、3.3.1、3.4.1、3.4.2、4.1.1、4.1.2、4.1.3、4.2.1、4.2.2、4.2.3、4.3.1、4.3.2、4.4.1、4.4.2、4.4.3、4.5.1、4.6.1、6.1.1、7.4.1、8.2.31.1.3、1.2.2、1.2.5、1.2.6、1.2.9、1.3.1、1.3.2、1.3.3、1.3.4、1.3.7、1.3.9、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1、1.5.3、1.6.1、1.6.2、1.6.3、1.6.4、1.7.1、1.8.1、1.8.2、1.9.1、1.9.2、1.9.3、1.9.4、1.10.1、1.11.1、1.11.2、1.11.3、2.1.1、2.3.2、5.1.1、5.1.2、5.3.1、6.2.1、6.2.2、7.1.1、7.1.2、7.2.1、7.3.4、8.2.4、8.2.5、10

1.1.2、1.1.4、1.1.5、1.1.6、1.1.7、1.2.4、1.2.8、1.3.5、1.7.2、1.7.3、1.10.2、1.10.3、2.2.1、2.3.1、3.2.1、3.2.2、3.3.1、3.4.1、3.4.2、4.1.1、4.1.2、4.1.3、4.2.3、4.3.1、4.3.2、4.4.1、4.4.2、4.4.3、4.5.1、4.6.1、6.1.1、7.4.1、8.2.31.1.3、1.1.8、1.2.2、1.2.5、1.2.6、1.2.9、1.2.11、1.3.1、1.3.2、1.3.3、1.3.4、1.3.7、1.4.1、1.4.3、1.4.4、1.4.5、1.4.6、1.4.7、1.4.8、1.4.9、1.5.1、1.5.3、1.6.1、1.6.2、1.6.3、1.6.4、1.7.1、1.8.1、1.8.2、1.9.1、1.9.2、1.9.3、1.9.4、1.10.1、1.11.1、1.11.2、1.11.3、2.1.1、5.1.1、5.1.2、5.3.1、6.2.1、6.2.2、7.1.1、7.1.2、7.2.1、7.3.4、8.2.4、8.2.5、8.2.8.2.71.2.1、1.2.3、1.2.3、2.2.2、现场观测/座谈2.2.2、3.1.1、3.1.1、5.1.3、5.1.3、5.2.1、5.2.1、7.3.3、调查7.3.3、7.4.27.4.28.1.1日常工作记录/8.1.1座谈调查-1.2.7、2.3.4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座谈观测8.1.2、8.1.3利用上级报表/8.1.2、8.1.3日常工作记录利用上级报表和8.2.2、8.2.88.2.2、8.2.8记录/现场观测/座谈调查注:指标序号对应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3、各项指标基本数据收集(1)基本数据的作用

1.2.3、2.2.2、3.1.1、5.1.3、5.2.1、7.3.3、7.4.28.1.11.2.7、2.3.48.1.2、8.1.38.2.2、8.2.8对应绩效考核指标量化数据(一级)相关的二级、三级数据,以证实该指标的可靠性、真实性,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为进一步科学客观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2)基本数据表介绍

例如《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中的“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基本数据:

应监实监年度测种测种类类应监应监实监测项测样测样目总本数本数数实监应监测项测总目总参数数生活实监饮用资料测总水监质量参数测率①监测种类:生活饮用水种类按照供水方式可分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等类别,各类水包含自来水的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井水等类别,可按照计划、方案明确的监测种类填写应监测种类,按照实际监测种类填写实际监测种类。

②监测样本数:按照监测要求采集的各种类别水样(含监测点、次数)总数。应监测样本数为计划、方案明确采集监测检验的各种类别水样总数,实监测样本

数为完成采集监测检验的各种类别水样总数。

③监测项目总数:为各类别水样监测的项目总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质监测项目106项,其中:1、微生物指标6项;2、饮用水消毒剂4项;3、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21项,有机化合物53项;4、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0项,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5、放射性指标2项。按照计划、方案要求集中式供水61项目、二次供水32项目、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45项目、分散式供水6项目,则应监测项目总数为144项。

④监测总参数:为各类水样监测检验的项次之和。实监测项目总数是各类水样实际完成监测的项目之和。如集中式供水每点3个水样61项目×6个点×年2次,二次供水2个水样32项目×10个点×年4次、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3个水样45项目×6个点×年2次、分散式供水1个水样6项目×10个点×年4次,其监测总参数由下表可见为8616项次。

类别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合计检验项目每点水样监测点数61363245614423191061032频次242412参数21962560162024086164、参数与标化

(1)参数:是直接反映疾控工作量和间接反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基本职责能力的综合指标,是反映最小单位(元)的变量。简单说,参数是一个参考变量。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涉及的参数,主要反映工作量、绩效考核指标的前置数据和反映该指标完成的质量数据:

①服务人次:预防接种、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服药)、管理访视、健康促进教育等服务人数×相应服务的频率(次数);

②监测项次:实验检验、现场监测、卫生评价等采集的各类样品数/每监测点×该类别样品监测的项目数×该类别样品监测的点数×该类别样品的频率(次数);

量化数据中:类别表达为疾病的病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样品的种类;项目数为某类项目(样品)的检验监测项目数;

项目总数为某类项目(样品)的检验监测项目数×类别(样品、病种、因素)

③信息处理数据数:报告调查、管理建档、监测检验、应急处置涉及的数据总数;即每人次(项次)×该类项目数据数×处理的系数。

(2)标化:在机构绩效考核的数据收集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范围内明确要求而国家有关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没有要求开展的工作,可以标化。但40号部长令明确是机构基本职责的,即便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下达任务仍是辖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机构没有开展的工作不能标化。标化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认定。考核组不能现场标化。

各地在实际操作中要慎用标化,要求国家防病规划以外的标化,按标化得分的60%计。

标化的方法:不将该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最后综合评判时计算考核指标的得分率。如10个指标总分100分,有1个指标20分没有纳入考核,9个指标80分纳入考核,得分67分;其得分率67/80×100=83.75%。

5、注意事项

(1)按照统一资料收集途径和方法收集资料;

(2)严格按照指标基本情况登记表要求的量化指标和考核量表收集资料;(3)注重资料的同一性、可比性、真实性、溯源性;(4)资料收集坚持独立、公正、循证原则。(六)验证核实

考核者通过现场观察、实物检查、座谈调查等多种方式验证收集报告的数据,进一步核实其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

1、方法(1)实物检查

采取抽查人员、资产等方式,直接检查或观察取得的实物信息,如仪器设备的种类、规格、数量、运行、使用、维护等情况;标本的种类、制作、保存等情况。

(2)资料核对

考核组初步审核受考核单位提供的资料后,现场重点核对逻辑关系判断有误或异常的数据资料,常用方法如下:

①查阅报表和相关信息。包括从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经常性报告制度形成的报表,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和考评等渠道获取绩效考核指标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②日常工作记录和资料。疾病监测报告、疫情突发事件和现场处置、预防接种、实验监测检验等工作登记、记录和报告等用于衡量完成工作量的记录,及收到的投诉等可用于衡量服务质量的记录资料等。

(3)现场观察。通过现场问讯或观察不同对象实际操作,必要时的测试,以及现场评价单位环境、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现场采样监测和消毒除害等情况进行验证。

(4)基层调查。通过对疾病监测点、疫情监测哨点、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点等现场,以及询问辖区医疗卫生单位有关情况、查阅现场资料或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调查核实有关绩效考核实施情况和指标实现程度。

(5)走访座谈。了解、核实有关部门、职工,验证绩效考核和相关指标实现情况。

(6)问询调查。通过网络采集、媒体信息、信件调查、现场访谈、电话采访和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等,了解受评者工作绩效、业务能力、服务效能等总体评价印象,以获得、验证满意度调查、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等指标的相关数据。

如职工满意度调查,可随机选择接受考核单位职工20人以上,不足20人的全查。问卷填写须当场独立完成,一般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答题以单项选择和无记名填写为宜;问卷(见附件2)填写如有缺项视为无效。统计有效卷的满意、基本满意的答题占应答题的百分率,计算满意、基本满意人数占有效卷数的百分率。

(7)特殊资料的核实,需要借助设备或专项调查获得,如空气、水、噪音污染等的测定、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某行为改变程度的测量等。

2、现场抽样方法

遵循单纯随机和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按照绩效考核标准要求现场核实的样本

量抽取样本。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①确定组距,按照考核指标规定的抽样比例和抽样数,索取相应的一类表,按照抽样资料总数,确定组距。计算公式为:组距=样本总数÷抽样数。

②确定随机数字,可抽取一张人民币,取其末位数。如末位数为“0”,则取次末位数;如次末位数大于组距,则以末位数除以组距的余数为随机数;如组距大于10,则取末两位数,余以此类推。

③等距抽取样本。如机构绩效考核项目指标“7.2继续医学教育”、“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要求核查单位应完成继续教育专业人员总数和合格人数;抽查20名专业人员达标情况。样本单位专业人员为100人,抽样数为20人,则组距为5(20/100),如人民币的末位数是7,随机数字为7/5的余数,即“2”;样本从第2人开始抽取,每隔5人抽取1人,抽满总数20人为止。

3、现场访谈技巧

①访谈员应取得访谈对象的理解和信任,使被访者能客观表述自己的看法;②访谈员应采取公正、中立的立场,避免诱导;

③访谈员要明确目的,访谈时紧扣主题,抓住要点,简明扼要,防止偏离访谈提纲;

④保护访谈者的名誉和利益,特别要严守涉及个人隐私等问题的秘密;⑤访问尽量一次完成,临近结束,再次检查访谈提纲,以防遗漏重大问题;⑥访谈员应掌握恰当的记录技术,保证资料的准确性;⑦访谈结束,要真诚感谢对方的配合与支持。(七)综合分析

通过整理核对现场验证核实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时间、空间、过程、结果的综合比较,进一步分析收集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

1、步骤方法

(1)比对分析现场验证核实和收集的资料;(2)比对分析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

(3)对比对的资料从时间、空间、过程、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4)按照循证原则,对比对分析、逻辑分析有差异的资料,进行原因分析;(5)遵循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对综合分析有差异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确定差异程度;

(6)将综合分析有差异的资料通报考核单位,沟通情况,追溯差异原因。2、注意事项

(1)资料以事实为基础,且可陈述、可验证,是实际开展的结果,不含有任何个人猜想、推理;

(2)依据收集的方案、计划要求,依次核实是否有该项工作?是否开展?结果怎样?

(3)分析坚持公正、循证原则,追溯实际开展工作情况,避免停留在文件、口头回答上;

(4)循证原则,即强调客观证据,以现有的文件、报表、记录等为准;(5)根据不同的资料,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①定量指标。根据指标基本情况登记表中信息,按照该指标说明提供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指标值。

②定性指标。对照考核量表有关评价内容、权重、考核依据、评分原则,依次分别评分、记录每一个评价内容,并结合其对应权重,计算该项工作指标的实际总得分值。

(6)分析时应注意:

①选择的变量是否是指标要求的;②分析的变量性质是什么;

③选择分析的样本量是否有代表性;④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八)录入数据

现场验证核实、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后,对确认的资料按照绩效考核要求,将数据录入指标基本信息量化数据表和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为综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1、内容

(1)《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一览表》;

(2)绩效考核指标基本信息收集表:见本手册第二、三章疾病预防控制区域、机构绩效考核数据收集及卫疾控〔201*〕68号文附件2“区域、机构指标使

用说明”有关部分。

2、注意事项

(1)依据绩效考核指标基本信息收集表的要求,录入原始数据和基本信息;(2)依据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要求,录入原始数据和基本信息;

(3)标化的项目不录入数据,应附文字说明。(九)综合评判

将现场收集、验证核实、综合分析确认的各绩效考核指标的实际指标值“对号入座”,录入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评价子系统,系统将按照所考核指标的标准值和评分标准综合评判,求出最终考核得分,进行纵向、横向及目标值实现程度的比较、判断。

1、流程

综合评判流程见图1-3。各判断过程已编制在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评价子系统中,在输入各指标的实际值后,即可得到各指标的评分和总评分、纵向、横向及目标值实现程度的比较结果。6、获得综合评分1、选择评价因子5、建立评判矩阵2、确定因子权重4、建立隶属函数3、确定评分标准图1-3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综合评分流程

2、方法

(1)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即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处理那些难以精确判断描述的指标;

(2)按照指标类型设置判断函数(隶属度函数),如表1-5;

表1-5绩效考核各类指标分类情况

评价指标传染病监测率5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基础设施完善情况人群感染率率

指标标准值100%资料来源和收集、验证分析方法,考核是否严格按照拟定的考核计划进行,客观公正地完成了既定的考核目的,是否有重大失误或错误等等。

③考核结果。报告绩效考核的结果、综合分析的主要结论。说明考核类别、项目和指标的达成程度,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薄弱的环节。并充分反映考核中考核人员的定性归纳和总结,以及与自我考核存在不一致之处,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考核结果可从不同时间、空间多维度进行纵向、横向、与指标标准比较的评价。包含:

●整体绩效水平;

●工作类别、项目和指标绩效水平;●与指标标准差距分析;

●较上年或上一年改善、提高程度;●影响绩效的因素;●在区域中可能的序位。

④建议。针对考核发现的差距、薄弱环节、自我考核缺陷与可能原因,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以及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有关建议要注意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策略规划一致;●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发展目标一致;●与促进公平、全民参与和公民义务一致;●与促进绩效考核体系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受评单位经济可承受和技术水平相适应。

⑤附录。与主要结论、结果相关的资料或佐证的依据,现场考核的记录。(2)报告撰写流程

①考核组成员完成相关指标考核情况的汇总和文字总结;

②明确2-3人为报告执笔起草人,按照报告格式要求汇总考核情况,形成考核报告初稿;

③组织参加考核人员讨论修改报告初稿;

④与接受考核单位以个别交流、座谈讨论等不同形式就受评结果、存在问题、建议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并就焦点问题形成共识,尤其是存在与接受考核单位

不一致方面,要尽可能开展讨论与沟通;

⑤根据沟通情况再次组织考核组人员讨论修改报告初稿。(3)撰写注意事项

①报告必须客观、如实的反映实际情况;

②报告涉及的内容,须以事实为依据,有确切的证据;

③报告与接受考核单位不一致方面,经沟通未达成共识的方面须注明;④绩效考核人员离开前完成报告的初稿,在考核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最终报告;

⑤正式报告最终由绩效考核组织部门以适当的形式发布。2、反馈

(1)内容。绩效考核组通过反馈,报告考核情况、结果、存在问题和建议,与受考核单位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统一思想,以促进受考核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绩效,推进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与可持续发展。

(2)方式。可以个别交流、座谈讨论、会议通报、书面报告以及通过召开考核情况通报会等多种形式,向接受考核单位交流考核情况。正式反馈则应以书面报告形式,报告绩效考核情况。

(3)情况通报会一般议程:

●各工作类别考核组通报考核情况,缺陷指标及扣分依据;●考核组负责人通报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和建议;●接受考核单位表态;●接受考核单位表态。3、反馈注意事宜

(1)通报会应有针对性,考核组负责人报告考核情况、结果,即就绩效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以及考核分析结果中反映出的成绩和问题、相关建议等进行沟通,重点说明考核得分较高和较低的类别、项目和指标。

(2)对一些当场还不能做出结论的问题,可提出建议,请接受考核单位深入研究。其中:

①对有重大分歧意见的问题,也可留作以后研究,暂不向受考单位提出;②对于有政府领导或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反馈,主要反馈涉及政府和有关

部门职责范围的成绩和问题、改进建议;对于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单独召开主管行政、业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座谈会进行反馈指导,必要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③考核报告中涉及问题、对象的部分,尤其是涉及个人的地方,要在会前以个别谈话和会议形式与有关人员交换意见,统一思想;

(3)报告时态度要诚恳、严肃,实事求是,注意正面反馈考核情况;(4)接受考核单位对考核报告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不同意见的方面双方可以说明理由,并在会后继续沟通。

(十一)后续指导

1、后续指导主要是现场考核时,针对考核发现存在的问题:考核组向受考核单位提出的相关建议或解决方法,或者是受考核单位向考核组提出的相关建议或解决方法,不能在考核时立即得以实施,但应在考核之后得到落实的。包含:

●落实考核组同意做的事情,或者帮助受考核单位安排落实其同意做的事情;

●承诺的事情不能在设定的日期内完成,应将原因、可能延迟的时间通知有关单位;

●无法落实的,向有关单位解释并选择其它方案。

2、接受考核单位要根据绩效考核组考核时提出的建议与指出的不足作出承诺,组织研讨、制定相关方案,逐项逐条落实改进措施,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与支持。

3、考核组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报告接受考核单位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整改建议,并及时向接受考核单位通报承诺事项进展情况。

4、组织考核部门及时研讨考核组提出的整改建议,确定改进完善的目标、措施、责任部门,限期实施落实方案。对被考核单位报告的改进方案和实施情况,及时明确技术指导组或相关职能部门给予关注并坚持指导。

六、现场考核提供资料(一)向考核组织提供的资料

考核时,接受考核单位应向考核组织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1、绩效考核实施总结:主要包含推进绩效评估的方法、措施、效果、经验

与问题。

2、自我绩效评估报告:主要包含自我评估的做法、相关指标的实现程度、自我评分结果、需要说明和解释的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改进意见。具体格式是:

(1)封面:×××省(地、县)××××年度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2)前言(3)目录(4)考核总体概况(5)考核结果区域考核机构考核(6)自我评价

3、录入绩效评估系统的数据一览表与相关说明。4、其他有关需补充的资料。(二)向被考核单位提供的资料

考核组完成考核后,向接受考核单位提供以下资料:1、资料目录

2、绩效考核报告,内容主要包含:考核程序、依据、遵循原则、实施过程,资料来源和收集、验证分析方法、结果,考核类别、项目和指标的达成程度,说明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薄弱的环节。并充分反映考核中考核人员的定性归纳和总结,以及与自我考核存在不一致之处,及其可能原因分析等。

3、绩效考核记录,包含现场验证查阅物品资料名称、方法、内容、数量、结论,说明和解释的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调查问讯表、汇总,座谈访谈记录等。

4、资料交接记录,包含交接时间、地点、交接人。

5、绩效考核报告等考核资料须经考核组成员集体审定、签字,报组织单位责任人批准后方可提交。

七、防止考核产生偏误

考核时应充分防范以下各类偏误的产生,切实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

严肃性。

1、“一好百好、一差百差”,以偏概全的考核偏误。考核者在考察接受考核单位工作时,因为接受考核单位的某个特性而去推断其他特性;考核者未做经常性的观察与记录,可能受第一印象或最早印象的影响,或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造成偏误;

2、感情影响的偏误。由于受考核者与接受考核单位之间感情因素的影响,而对接受考核单位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3、趋中偏误。考核者由于可能不愿得罪人或避免发生争议,或可能对接受考核单位工作状况不了解,对大多数接受考核项目,无论工作表现有何差异,都给予极为接近的评级,从而造成趋中偏误。

4、过宽或过严偏误。考核者可能对各种考核因素和外界环境缺乏了解,或者由于个人原因,对所有的考核者给予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从而造成过宽或过严偏误。

5、对比效应偏误。考核者常常把接触到的同类或相近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而造成考核偏误。如在考核指标界定不明确,或采用相对比较评级法时,前一位被考评单位在考评者看来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那么在对比之下,就可能给以后接受考核单位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章区域绩效考核数据收集

一、区域绩效考核指标类别指标数1、传染病预防控制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2评价指标1.1儿童疫苗接种率指标要求权重分值0.10481050.0467470.0565570.0703700.0784780.0870870.0251250.0315320.028528.50.028528.50.0532530.0744740.16041600.0326330.0563560.0312310.0346351.00001000224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6、运行保障5合计17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1.2传染病总发病率纵向比较,持平或下降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辖区县覆盖率100%;人覆盖率口覆盖率60%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辖区县覆盖率100%,慢理率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0%报告及时率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0.85规范处置指数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100%与干预覆盖率4.2新建改(扩)建项目100%卫生学评价率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90%盖率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80%及率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地区东中西部农村≥80%≥70%≥60%知识知晓率城市≥85%≥75%≥65%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地区东中西部农村≥70%≥60%≥50%行为形成率城市≥75%≥65%≥55%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逐年增加,且不低于当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地财政支出增长比例支出比例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80%备达标单位比例省级≥6.70,市级≥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5.97,县级≥4.93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95%标单位比例辖区所有信息网络直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报用户≥80%;乡镇级≥80%,县以上率医疗卫生机构100%二、区域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收集1.1儿童疫苗接种率指标儿童疫苗接种率

(1)计算方法

儿童疫苗接种率=儿童全程接种某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适龄儿童人数×100%

区域考核主要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规报告接种率评价、组群抽样法或批质量保证抽样法,考核辖区12-23月龄儿童/适龄儿童在12月龄内完成五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HB)]的基础免疫情况。

(2)基本数据辖年区度儿童数指标要求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分值105疫苗种类应接种人数实接全程接参接受调查调查调查全程种接种种数调查接种接种接种人人数率人数人数人数率数资料质量①辖区儿童数:辖区按照免疫规划规定应接种规划疫苗的适龄儿童人数。②疫苗种类:辖区按照免疫规划规定应进行规划疫苗接种的种类。③应接种人数:辖区达到免疫规划规定的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某针(次)应该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的总和。

④实接种人数:辖区达到免疫规划规定的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某针(次)实际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的总和。

⑤全程接种人数:辖区实际达到某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接种次数的适龄儿童人数。

⑥参数: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每针次实际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次数总和。⑦接受调查人数: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组群抽样法或批质量保证抽样法,辖区儿童(12-23月龄儿童/适龄儿童)接受在12月龄内完成五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

乙型肝炎疫苗(HB)]的基础免疫情况调查人数。

⑧调查接种人数:接受调查人数曾经接受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基础免疫的人数(只要接种过)。

⑨调查全程接种人数:调查接种人数中判断为合格接种者的人数。即凡同时符合以下5项要求者:

●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免疫起始月龄正确;

●针次间隔时间正确(不少于28d);●12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家长承认或证、卡相符。

⑩辖区12月龄以下儿童总数:指辖区内至考核年度12月31日不满1周岁的全部儿童数。

11辖区12月龄儿童基础疫苗全程接种人数: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所有剂次均合格接种(免疫起始月龄正确、剂次间隔正确、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接种)的12月龄以下儿童数。

12辖区应接种某种疫苗儿童数:指考核年度内,在本次接种时,在接种辖区○

范围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种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数,加上上次接种时该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

13辖区实际接种某种疫苗儿童数:指考核年度内,在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

剂次应种儿童数中的实际接种儿童数。

14资料质量(以下各指标类同)○:由考核者依据资料的:一是完整性,品种齐全、填报不缺项;二是准确性,定义准确、无逻辑错误;三是规范性,分类归档成册、编码统一标准、数据备份存储等情况。给予好、较好、中、较差、差评价。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免疫规划年报统计口径为依据,可从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门诊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报表、专项调查报告和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

1.2传染病总发病率指标传染病总发病率指标要求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持平或下降分值47(1)计算方法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正报告的病例数,通过医院或居民传染病漏报率校正年总发病率。

①掌握传染病报告率。报告率指被调查医疗卫生机构,在某一时期内传染病(死亡)报告病例数占调查出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报告率=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数/查出传染病(死亡)病例数×100%②计算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率(%)

③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当年统计人口数×100000

当年统计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传染病报告年同期常住人口数。(2)基本数据实现辖区网络年医疗直报度机构的医总数疗机构数网络直报覆盖率零缺报医疗机构数县以上医疗机构零缺报单位数省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市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县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传染病年报告病例数本级漏报率校正总发病率收集实行网络直报(201*年)至考核年的传染病校正总发病率。

①辖区医疗机构总数:卫生统计年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确认的辖区医疗机构总数。

②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数:辖区卫生统计年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确认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数中,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数。

③零缺报医疗机构数:辖区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中,有零缺报的医疗卫

生机构数。

④县以上医疗机构零缺报单位数:零缺报医疗机构中,有零缺报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数。

⑤省(市/县)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自在考核年度实际督导的零缺报医疗卫生机构数。省级每年督导辖区零缺报县不少于1次;市级辖区零缺报县全部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每月督导1次网络直报单位。

⑥传染病年报告病例数: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在某一年度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⑦本级漏报率:考核区域(省/市/县/街道乡镇)所辖同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⑧与自身前四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上下波动5%以内为持平;有上升的,须说明上升原因。考核年度有新发病例,可不纳入与自身前四年发病情况比较。

(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以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口径为依据,从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传染病报告卡、报表、专项调查报告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中获取。

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指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指标要求辖区县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60%分值57(1)计算方法

①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市、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情况。健康档案建档县(市、区)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超过60%的县(市、区)数/辖区总县(市、区)数×100%

辖区总县(市、区)数:指考核年度内辖区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及县级市(区)的总数,以该年度统计年鉴数据为准。健康档案建档率占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30%的县(市、区)为本次考核的达标县。

②县级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覆盖率。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10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201*年)的通知》(国发〔201*〕12号),卫生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意见》(卫妇社发〔201*〕70号),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至201*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占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的30%。

(2)基本数据辖区城市社区年度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辖区常住人口数实建档人数健康档案覆盖率参数实电子资督际档案料导督覆盖质次导人数量数机构数①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按卫生统计报表统计口径统计的辖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职责的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总数。

②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按上述统计口径统计的辖区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总数中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数。建档包括纸质建档和/或电子建档。

③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户籍人口总数。201*、201*年为户籍人口总数,201*年后为常住人口数。

④实建档人数: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等部门考核年度累计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总数。

⑤县(区)数:辖区统计年鉴内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及县级市(区)总数。

⑥人口建档覆盖率≥60%的县(市、区)数:辖区所辖县(市、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60%的县(市、区)数。

⑦健康档案覆盖率:县(市、区)级填写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人口覆盖率,

计算方法同上;省、市级填写人口建档覆盖率≥60%的县(市、区)数的百分率。

⑧参数:每份档案含有的基本数据元与实建档人数的积,即每份档案调查填写的项目数×实建档人数。

⑨电子档案覆盖人数:实建档人数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人数。⑩资料质量:见指标1.1。

11督导次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计划/方案要求,在考核年度对城市○

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际督导的次数。没有督导、指导的书面记录和反馈意见的不纳入统计。

12实际督导机构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计划/方案要求,在考核年度○

实际督导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以国家、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统计口径为依据,从卫生行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考核年度的有关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中获得。

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指标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指标要求辖区县覆盖率100%;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分值70(1)计算方法

①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市、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情况。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县(市、区)覆盖率=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超过60%的县(市、区)数/辖区总县(市、区)数×100%

②县级评价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计算方法为: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病人数/同期辖区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100%

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等。

规范管理是指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开展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至少1年更新1次。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符合国家有关防治指南与手册要求。

按照国家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工作的视为规范管理。

(2)基本数据开展辖区城合防市社区城市年和农村区和度基层卫村基生服务卫生机构数务机数综治社农层服构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建档慢病人数制定干预计划人数实行干预人数干预项目数规范管理人数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档案包含参数个数资料质量①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是辖区内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职责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按照卫生统计报表统计口径统计的辖区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总数。

②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是地区内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病人管理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总数。

③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

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总数×100%

④建档慢病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同期已建档的居民健康档案中,掌握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病人总数,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慢性病病人。

⑤制定干预计划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建档并制定随访计划或纳入管理计划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病人总数。

⑥实行干预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开展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总数。

⑦干预项目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按干预计划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病人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项目总数。

⑧规范管理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病人总数,规范管理的界定同上。

⑨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指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

症精神疾病病人总数占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的百分率。

⑩档案包含参数个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有规范管理慢性病病人档案填写项目(基本数据元)的总数,计算方法为:

档案包含参数个数=规范管理人数×规范管理档案填写项目(基本数据元)总数

11资料质量:见指标1.1。○

(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按国家、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统计口径,来源于卫生行政社区卫生服务、疾控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方案、报表、健康档案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以考核年度统计报表数据为准。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指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指标要求100%分值78(1)计算方法

报告及时率=各级(Ⅰ、Ⅱ、Ⅲ、Ⅳ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同期Ⅰ、Ⅱ、Ⅲ、Ⅳ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100%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事件数。

规定时限报告:即及时报告,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为及时报告。

②Ⅰ、Ⅱ、Ⅲ、Ⅳ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是辖区同期按照各途径接报后,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

(2)基本数据

接报事件及时报告事件报告及时率年未未未总ⅠⅡⅢⅣ总ⅠⅡⅢⅣ总ⅠⅡⅢⅣ度定定定数级级级级数级级级级数级级级级级级级

32

①总数:是已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即考核年度内,辖区已经网络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包括定级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②Ⅰ级:是符合下列释义并定级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

●发生1例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者发生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者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多点散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两周内在两个以上省份发生临床表现相同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现死亡病例,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烈性致病因子丢失,已经对人群造成严重健康危害的事件。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为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③Ⅱ级:是符合下列释义,并定级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的总数。●一个省份内发生1例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者发生1例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6天内出现多个疫点(以鼠疫患者的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可能被污染的邻舍或帐蓬划定),累计发病2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市(地)均有病例发生。

●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7天内累计发病3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疫情在2个以上市(地)均有病例发生,并连续出现病例。

●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

织专家,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判定。

●我国尚未发现的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传染病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发现输入性的病例。

●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有死亡病例发生,并扩散到其它县(市、区),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

●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院感染),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

●发生与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事件相关的死亡病例,并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定死亡原因为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所致。

●一次食物中毒是指具有相同暴露史,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和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具有相同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的急性职业中毒。●因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烈性生物毒素,已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发病或死亡的。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④Ⅲ级:是符合下列释义的,并定级报告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6天内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计发病5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

●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7天内霍乱累计发病10-29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霍乱疫情在2个以上的县(市、区)均有发生;或者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当年首次发生。

●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痢疾、甲肝、伤寒副伤寒、

麻疹: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100例以上;或者累计发病1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流脑、出血热: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1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流感: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数500例以上。

●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现死亡病例,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认的事件。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⑤Ⅳ级:是符合下列释义的,并定级的报告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7天内霍乱累计发病在9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丙类传染病事件,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标准,但未达到Ⅲ级标准的事件定为一般事件(Ⅳ级)。其它传染病:可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

⑥未定级事件,不符合上述Ⅰ、Ⅱ、Ⅲ、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释义的,已经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⑦及时报告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既指已经网络报告的相关信息中,报告时限符合要求的信息数。时限符合要求的判定:

●接报信息,接到报告的时间和系统生成时间间隔应小于2小时。具体时限自发生地县级疾控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初步判定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标准的时间为起点,系统生成时间为终点。

●网络直报疫情信息,某一疫情或信息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至按相关信息报告后系统生成时间的间隔应小于2小时。

⑧报告及时率按上述计算公式计算的各级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占同期报告同级事件总数的百分率。

(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以考核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信息为准,包括定级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控管理、医疗救助等相关部门有关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核查报告的时间是否符合自事件确认后到系统生成的时间间隔。自发生地应急、疾控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可初步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为起点,可从电话记录、初次报告等获取。

疫情信息可按照网络直报达到分级标准数量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为起点。无确切时间记录视为不合格。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指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1)计算方法

按照考核量表考核得分计算每起事件的分值和平均分值。考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辖区定级、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情况。如本年度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考核报告的相关信息。

规范处置指数=抽取事件按规范处置评估量表评分之和/抽取事件起数(2)基本数据报年告度事件数

指标要求≥0.85分值87处置事件数调查人数处置人数治疗人数医学观察人数36

消杀面积监测样品数监测项目数其中资监参料测数质人量数规范处置指数①报告事件数:指考核年度内、本辖区报告的定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如未定级的事件,就填写5起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注明;不足5起,填实际起数。

②处置事件数:指本级现场参与的处置事件。如果没有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就评价本级指导过处置事件。

③调查人数:指处置事件中调查人数之和。

④处置人数:指处置事件中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人数,如治疗人数、医学观察人数、实施预防措施人数(如预防服药、预防接种、防护等)、尸体处理人数等。

⑤消杀面积:指处置事件中消毒、杀虫、除害面积之和。⑥监测人数:指处置事件中被采集样品的人数。⑦监测样品数:指处置事件中采集各类样品之和。

⑧监测项目数:指处置事件中对各类采集样品实施检验所涉及的检测项目之和,即一共监测检验多少项。

⑨参数:处置事件中采集各类样品×该类样品检测项目数之积之和。⑩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定级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为准。主要来源于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督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疫情、职业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资料。主要考核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本年度无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评价报告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情况主要根据处置相关证明材料如流调报告(初次、进程、结案等)、报表、流调记录、处置记录、检测报告和记录等评估材料,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进行评价。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益评估,可依据卫生部(卫办应急发〔201*〕148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评估预算表(试行)》,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中损失评估分析要求进行填报。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指标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指标要求100%分值25(1)计算方法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包含卫生行政部门、上级业务部门和相关业务机构自身计划或方案要求应开展的种类数(填报时分别注明)。

下列5个指标均达100%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达100%,其中有1指标未达100%按比例折算。

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应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的种类总数×100%

②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实际开展监测项目数/应开展监测项目总数×100%

③食品污染监测率=已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100%

④生活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完成监测任务的单位数/辖区应开展监测单位总数×100%

监测单位为计划开展监测任务的监测点数。

⑤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覆盖率=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的学校数/辖区内学校总数×100%

(2)基本数据

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辖区应监应监测开测的的各食展各类品饮类食污用食品染水品样监监样品测测品项率的监项目测目数点数总数38

辖年区度人口数作业场所监测覆盖率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放射监测项目开展率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饮用水监测完成率辖区学校总数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学生常见传染病监测覆盖率资料质量

①辖区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常住人口数。

②作业场所监测覆盖率:为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占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的百分率。本指标考核相关机构完成监测方案规定的任务情况,为各级机构完成的总和占计划方案要求各级机构应完成总和的比率。如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年度内监测方案或计划等规范性文件中要求应监测的有毒有害作业危害因素有14类,实际监测14类,则该指标完成情况为100%,不是指疾控机构监测覆盖辖区企业的情况。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见第三章之“二、机构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收集指标----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

●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开展的种类数。

●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或监测方案要求实际开展的种类数。

③放射监测项目开展率:为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占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的百分比。是卫生行政部门所辖的疾控等相关放射监测机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放射性本底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项目,主要为环境和生物样品的监测,包括水、土壤、植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监测项目为总α、总β、γ、X射线、中子等

●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开展监测的项目总数。

●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实际开展监测的项目总数。

④食品污染监测率:为对各种可能影响食品的安全和可食用性的生物或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物、异物或其他物质等污染物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占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的百分率。

●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各类食品安全卫生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该类食品应监测的项目数之总和。即:Σ(A类食品监测项目数(a)+B类食品监测项目数(b)++N类食品监测项目数(n))。食品类别可参照下列分类制定各省食品监测计划或项目方案。

●食品分类见机构指标4.3.1食品污染监测率。

●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各类食品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实际开展监测的各类食品监测的项目数之和。

⑤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占辖区应开展饮用水监测的监测点总数的百分率。

●辖区应开展饮用水监测的监测点总数:为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监测计划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应开展各类饮用水样品监测项目的监测点数。即:Σ{水样项目(A)×监测点数(a)+水样项目(B)×监测点数(b)++水样项目(N)×监测点数(n)}。

●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为按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监测计划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类饮用水样品监测项目的监测点数。

⑥学生常见传染病监测覆盖率: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占辖区学校总数的百分比。

●辖区学校总数: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类学校(含幼托机构)总数。●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为按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类传染病监测、防治督导的各类学校(含幼托机构)总数。

⑦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年度内相关监测计划和方案,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改水改厕、食品监督等部门和机构的监测资料、总结报告、报表等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系统数据。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指标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1)计算方法

40

指标要求100%分值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考核辖区新建改(扩)建项目评价数/同期本级建设规划等部门新建改(扩)建项目总数×100%

考核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立项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审核、审查。

(2)基本数据辖区年度新改扩建项目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省级市级县级评价评价评价项目项目项目数数数收集参数总数评价开展可行监测项目项目数数监测项目参数出具报告项目数总数评价率①辖区新改(扩)建项目总数:考核年度内辖区建设、规划、发改部门确定的新、改、扩建项目立项总数。此数据可以各省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施工、投资项目个数和新增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为准。

②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辖区省、市、县(市、区)级评价的已立项项目总数占同期辖区建设规划等部门批准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总数的比率。

③省级评价项目数:辖区省级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评价的总数。④市(地)级评价项目数:辖区市(地)级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评价的总数。

⑤县(市、区)级评价项目数:辖区县(市、区)级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评价的总数。

⑥收集参数总数:辖区省、市、县(市、区)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所收集的相关数据总数。

⑦评价可行项目数:辖区省、市、县(市、区)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可行项目总数。

⑧开展监测项目数:辖区省、市、县(市、区)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展卫生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项目总数。

⑨监测项目参数:辖区省、市、县(市、区)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展卫生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项目实验检验、现场监测试验项目总数。

⑩出具报告项目数:辖区省、市、县(市、区)级卫生评价部门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出具评价报告项目总数。

(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建设、发改等有关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部门、政府行政审批(办证)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评价等相关部门在考核年度内出具的立项建设项目书、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等有关资料、档案、报表、统计年鉴等资料。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指标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指标要求≥90%分值28.5(1)计算方法

农村安全饮用水是指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同期辖区人口总数×100%

(2)基本数据

辖区年度人口受益人口应监测样实监测样应监实监测项测项目总目总数数应监测总实监测总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资料质量总数数本数本数参数参数①辖区人口总数(辖区农村常住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农村户籍人口总数。指居住在县城(不含)以下的乡(镇)、村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

②受益人口数:辖区饮用农村安全饮用水的常住人口总数。“农村安全饮用水”的判定: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

③应监测样本数: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监测的样本总数。

④实监测样本数:按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已完成监测的样本总数。

⑤应监测项目总数: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监测检验的项目总数。

⑥实监测项目总数:按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已监测检验的项目总数。

⑦应监测总参数: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监测检验的各类水样总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总数乘积之和。即:Σ{应监测某类水样品数(A)×项目数(a)+应监测某类水样品数(B)×项目数(b)++应监测某类水样品数(N)×项目数(n)}。

⑧实监测总参数:按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已监测检验的各类水样总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总数乘积之和。即:Σ{已监测某类水样品数(A)×项目数(a)+已监测某类水样品数(B)×项目数(b)++已监测某类水样品数(N)×项目数(n)}。

⑨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占同期辖区人口总数的比率。

⑩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与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有关安全饮用水管理、卫生行政、爱卫会等有关部门考核年度统计报告、监测资料或当地统计年鉴、年报表、有关监测哨点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农村供水方式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改进情况。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指标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43

指标要求≥80%分值28.(1)计算方法

农村无害化厕所是农村居民户厕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厕所;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是指农村学校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意见》规定的厕所。下列2个指标均达80%以上,为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其中有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占指标分值的70%,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占指标分值的30%。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农户数/同期辖区农村总户数×100%

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农村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数/同期辖区农村学校总数×100%

(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农民总户数建有无害化厕农村无害辖区化厕所普学校数建无害化厕所学校无害化厕所普资料质量所户数及率学校数及率①辖有农民总户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农村户籍户数。②建有无害化厕所户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农村户籍使用三格式或沼气式等无害化厕所的农村住户累计户数。“农村无害化厕所”的判定: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农村居民户厕。

③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农村户籍户数中累计已建有无害化厕所的总户数占考核年度辖区农村户籍户数的比率。

④辖区学校数: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农村地区各类学校总数。

⑤建无害化厕所学校数: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农村各类学校总数中累计已建有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总数。

⑥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农村各类学校总数中累计已建有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总数占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农村各类学校总数的比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度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535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