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7:56:33 | 移动端: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株国土资办发〔201*〕105号《关于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通知》文件精神,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宣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防止和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及损失,为全市防灾避险提供实践经验,依据《醴陵市黄獭嘴镇双井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演练方案》(醴政办函〔201*〕74号)文件精神,我市于201*年11月18日在黄獭嘴镇双井村进行了地质灾害演练,圆满完成了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交办的演练任务。

一、基本情况

201*年11月18日,在醴陵市黄獭嘴镇双井村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诱发山体滑坡,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滑坡及崩塌灾害,严重威胁10户村民房屋,一个猪场共计40人的生产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醴陵市人民政府及时启动《醴陵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醴陵市黄獭嘴镇双井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演练方案》,于当日九点三十分组织市应急办、国土资源、公安、消防大队、财政、安监、建设、交通、公路、民政、卫生、广播电视、交警大队、气象等部门和发生地质灾害所在的黄獭嘴人民政府组成治安保障、应急抢险、灾情调查、医疗卫生、灾民安置、工程抢险、气象预报、后勤保障等八个工作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各自职责进驻现场,救灾指挥部及时发布应急救灾命令,灾情调查组按事先约定信号通知群众及时、安全、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安置区),在人员、财产没有受到损失的情况下,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演练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演练前期工作扎实有效1、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在接到株国土资办发〔201*〕105号《关于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通知》后,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由市政府办牵头,立即召集国土资源、安监、民政、黄獭嘴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的专题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在会上,国土资源局局长周旺炎就地质灾害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了专题解答和动员,主管副市长丁云龙就如何搞好演练工作进行了工作布署。

2、成立组织机构。按照上级通知要求,我市迅速成立防灾应急演练指挥部,由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云龙任指挥长、市公安局局长文树忠、市政府办副主任陈培建、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旺炎、黄獭嘴镇镇长张承谊任副指挥长,应急办、国土、公安、消防大队、财政、安监、建设、交通、公路、民政、卫生、广播电视、交警大队、气象局、电信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国土资源局局长周旺炎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方案的起草、下发,演练工作上、下关系的协调,指挥部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文字材料的上报工作。

3、深入实地调研。国土资源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周旺炎同志亲自指派分管地矿工作台的执法大队长瞿海华同志带领相关人员多次到现场调研,了解实地情况,并就参演演员的撤离路线、撤离信号发布,群众安置区、演练车辆的行车路线、帐篷的搭建、停车区域、演练方案的制定等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和完善,并对演练方案进行了多次演练和检验,确保了万无一失。

(二)演练过程严谨贴近实战

1、演练工作"假戏真做"。在演练动员会上,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应急演练指挥长丁云龙同志要求参演的群众演员,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八个应急小组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严密组织"假戏真做"。从实战的角度从严锤练参演群众演员和各个应急小组,让观摩的上级领导一目了然,给其它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村镇当好榜样,摸索方法,总结经验,并向全市进行推广。

2、部门配合密切。在演练过程中,各个环节、流程衔接顺利无空档;群众演员士气高昂,全身心支持地质灾害演练工作;部门熟悉方案快,进入角色状态准,取得的效果反响大、广。特别是国土、民政、消防大队、公安、黄獭嘴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有事不推诿,不扯皮,从严从难从实战角度演练自己的方案和人员。

3、现场气氛浓厚。各个参演单位及部门进入参演现场后,都能积极主动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演练中,特别是当受灾群众听到受灾信号撤离现场时,所有人员都进入灾区帮助群众搬运东西,掺扶老人、病人撤离灾区,并迅速转移到安全区进行安置,许多老百姓都说"还真有的像受灾一样"。

(三)演练后期工作周密细致

1、推广经验和做法,演练工作结束后,市委、政府立即责成广播电视局将演练全过程制作成专题教育片在醴陵电视台分时间分顺序进行播放,通知到全市村组人员按时收看,用以教育全市群众。

2、组织全市有地质灾害监测点的乡、村主要领导观摩了11月18日的现场演练,增加直观感。

3、将全部组织演练的过程、工程流程、演练工作制作成多套光盘,发放到相关单位、部门,让他们自行组织观看、学习。4、针对演练工作方案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疏忽和不足,市政府应急办要求各部门及单位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工作方案。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演练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演练方案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三是部门联动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

(一)利用电视专题、新闻报道、室外横幅、广告等手段,大造声势,营造气氛,加大地质灾害演练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和方法;

(二)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分次进行了多次演练,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自我保护及防灾避险意识。

扩展阅读:总结地质灾害类型

总结地质灾害类型,并以实例分析每种地质灾害类型,说明其诱发因素和防治措施

概念:所谓地质灾害,它是一种与地质过程相联系的灾害现象。当地质过程一旦超过了临界值,就会产生灾变,对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则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按成因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复合地质灾害。按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破坏的时间长短,还可以分为短期地质灾害和长期地质灾害。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一.地震

地震是大地发生突然震动的地质现象,实质是地应力的突然释放。俗称“地动”。广义的地震包括自然作用产生的的人工诱发的地震。地震总是突然袭来,在数秒内发生,造成的破坏和惊恐是最为严重的。例如: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在我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在数秒内,将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扼杀24万余人的生命,残伤16万余人,7千家庭断门绝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另外,201*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的8.0级地震,是中国自我国经济法会计分录还是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造成学校大面积损毁,震源烈度达11度。该地震成因:

一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抬升。二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地震类型: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据不完全统计,遇难: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2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元人民币。

地震的防治措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地震是无法控制的。目前人类在这个领域内所能做到的是研究其发生规律,设法对这些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加强规划,积极采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预防措施,警钟长鸣,使人类有可能更好地建立减灾后援工程系统,以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迅速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

二.崩塌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三.滑坡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有:

1.地表岩土特征包括岩石、土壤的类型及结构特征、厚度、组合、含水性特征。以及断裂、节理发育程度。边坡与层面特征及其产状,以及边坡岩土孔隙压力、变化等。

2.地形地貌特征及自然环境即山坡地形的陡峭程度,临空面的特征和产状。距水源、河流、沟渠的距离。植被发育特征、类型。土壤风化壳的含水量及变化等。

滑坡的诱发机制

激发产生滑坡的因素很多,如地震、火山爆发、特大暴雨、以及人类活动等常诱发滑坡灾害。最常见的外来干扰因素为地震、过量降水、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世界上有资料记载的最大滑坡是1920年12月我国宁夏海原县8.5级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造成18万余人死亡。另外,秘鲁瓦斯卡朗地区发生滑坡,滑坡体以400KM/H高速下滑,瞬间掩埋2个城镇,造成2.1万人死亡。

弥补和解决滑坡灾害,需要扎实的地质资料作为基础,才能决定采取何种控制和预防措施是最合适的。一般来说,程序上应开展滑坡的地质调研,包括区域填图、局部填图,评价不稳定滑坡体的规模、大小、组合方式,岩土类型及组合,岩层节理、层理特征及风化特征等等。防治方法要对症治理,最好是在滑坡前,研究其发展规律,做到合理避让。对于可疑治理的滑坡,应弄清楚滑坡的性质属推移性或迁移性、剪出口位置、滑层深度、地下水源、滑坡体地质情况、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等,在选择适当的工程治理、化学加固治理或综合治理。

1.工程治理首先是预防为主,合理规划选择山区工程建设路线和地点。已开挖的斜坡地段,采用适当的形式的边坡和护坡。由于水是绝大多数滑坡的诱发因素,因此,疏干滑坡体范围的地表水合地下水,是防治滑坡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采用岩石锚杆岩栓增大边坡的稳定性。滑坡坡脚加设支挡工程抗滑、防滑。

锚杆设计示意图

2.化学加固处理即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配合工程治理,多数采用灌浆法,包括高压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滑动带焙烧固结灌浆等。一般采用高标号快速凝固水泥、石灰,以及化学物质水玻璃、造纸废液副产品丙凝、尿醛树脂等等。其目的是改变土壤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增加抗剪强度。

3.综合治理即生物、化学加固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对维护斜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一般常选用根深而又有益于环境的树种,与工程治理、化学加固等共同预防治理滑坡危害,可以有效地减少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的前兆

断流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忽然干涸。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扩张,有冷气或热气冒出。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紧急防护措施(1)前期预防

不在危岩下避雨、休息和穿行,不攀登危岩。

夏汛时节去山区峡谷郊游,要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不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2)危机救助

行人:立即离开岩土滑行道,向两边稳定区逃离。切记不可沿着岩土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驾车者: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四.泥石流1.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又称泥石洪流,是山区降暴雨后突然爆发的、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且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类型

1.按物质组成不同可分为a.泥流:主要由细粒泥沙组成,多见于西北黄土高原;b.泥石流:含大量泥沙和石块,多形成于基岩出露的山区;c.水石流:由稀泥浆和少量碎石块组成,多见于石灰岩分布区。

2.按物质组成比例和流动特点可分为a.稀性泥石流:属紊流-半紊流,固体含量少,一般为10%-40%,水含量多于固体物质量,容重仅1.3t/立方米,其流动速度大于粘性泥石流,侵蚀下切作用强:b.粘性泥石流:属结构性泥石流,固体含量约占40%-60%,甚至高达80%。是水合泥沙、石块混聚成粘稠的流动体,容重达1.6-2.3t/立方米,其侵蚀,搬运作用强,破坏性极大。

3.按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式可分为a.暴雨型泥石流;b.冰雪融水型泥石流;c.溃水型泥石流。

201*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512”特大地震致使山体松垮,半年多长期干旱,加之瞬间性强降暴雨,是造成这次特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1984年5月27日凌晨4:30分左右,东川因民黑山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造成121人死亡,34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人民币,粮库损失137万斤粮食,油脂3万余斤。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首要的是营造深林植被、灌丛和草地,稳定边坡,并严禁砍伐、放牧、开荒。另外,我们应建立工程系统。主沟上游修建水库或蓄水池,削减洪峰量。修截水沟,拦截上游地表径流或汇水面的径流。中游深挖沉砂池,建子母坝、拦砂坝和格栅坝,将大量泥沙、碎石过滤、停积下来,形成天然堆石坝。下游建排洪道、渡槽、导流堤、溢流坝等工程。在时间安排上,近期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解灾害的燃眉之急,主要是稳边坡、拦沙石、停淤、排洪导流。远期以以生物工程治理为基础,以求实效。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泥石流前兆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紧急防护措施(1)前期预防

泥石流多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注意政府部门的预警和泥石流的发生前兆,在灾害发生前互相通知、及时准备。

去山地游玩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在暴雨之后或持续阴雨天气进入山区。宿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低的凸岸。不要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在沟谷遭遇暴雨、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危机救助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逃生时抛弃重物。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五.火山喷发1.什么是火山喷发

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从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已经有几十万人死于火山喷发。2.火山喷发的前兆火山活动增加。

出现刺激性酸雨、很大的隆隆声。火山上冒出缕缕蒸汽。附近的河流有硫磺味道。3.紧急救护措施

熔岩: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火山喷射物: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应佩戴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

火山灰:具有刺激性,会对肺部产生伤害。逃生时应用湿布护住口鼻,或佩戴防毒面具。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会灼伤皮肤、眼睛和黏膜。应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但不是太阳镜。到庇护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

气体球状物:火山喷发时会有气体和灰球体以超过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滚下火山。可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泥石流:火山喷发可能诱发泥石流,对此,可采用“泥石流自救互救方案”应对。

地质灾害还有河湖变迁地质灾害,海岸地质灾害,海啸与风暴地质灾害,冻土的冻胀融陷与环境灾害,固体废弃物的地质灾害等等。

地质灾害防治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等。三、地质灾害具体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01*年5月27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醴陵市20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