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 三秋农机化工作再创佳绩
多措并举开拓创新三秋农机化工作再创佳绩
今年秋季农机化工作,在市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指导下,牡丹区农机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目标,认真落实省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做好秋季农机化工作的意见》,结合牡丹区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多措并举,圆满完成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任务,推动了全区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围绕省市确定的秋季农机化工作任务目标,该局结合全区玉米和小麦种植实际,科学制定了《牡丹区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意见》和《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加大措施,狠抓落实.同时,加快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度,对重点补贴推广的玉米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加强供货监管,并督促经销商及时供货、安装调试,确保在秋季农业生产中发挥应有作用。新完成补贴推广玉米收获114台、秸秆还田机320台,深松机71台,小麦免耕播种机57台,加快了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今秋,全区组织3.6万台套农业机械参加农田作业,实现玉米机收51.8万亩,机收率81%,玉米秸秆还田60万亩,还田率95%,保护性耕作面积17万亩,秋收秋种机械化作业率达83%以上。一是9月10日,组织召开了乡镇(办)长(主任)、农机站长、农技站长参加的全区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会议,张福龙区长安排部署了今年三秋农机化工作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严格按照“早、抢、机、快、调、转”“六”字诀,发挥好职能优势,搞好机械调度、交通疏导、天气咨询、作业信息发布、油料、配件充足供应等工作,全力提高“三秋”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切实加快秋收秋种进度,提高“三秋”农业生产质量。二是以农机科技示范园为基础,9月27日,适时在吴店镇冯楼农机科技示范园召开农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办事处乡镇长(主任)、农机站长、农技站长参加的全区玉米收获暨小麦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现场会,李治副区长就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部署了具体意见,同时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松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增强了组织动员农民群众普及秋季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信心和动力。10月11日,市农机局陈登云局长、郝为成副局长带领有关人员莅临牡丹区指导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加快了全区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进度。三是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应用机械化抢收抢种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机校、推广站、管理站等科室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农机校主培训基地的作用,集中举办农机具保养维修、农机具驾驶操作、玉米联合机收、跨区作业、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农机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班26期,以农机示范园和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深入村队举办专题培训班18期,农机驾驶操作机手7800余人次,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声像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等新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提高了自觉应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签订订单作业合同165份,合同作业面积153万余亩,(其中机收玉米51.8万亩,秸秆还田、小麦机播101.2万亩),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五是搞好农机作业帮扶服务,加强同公安、交通、气象、石油等部门协作配合,做好秋季农机作业秩序维护,24小时开通服务热线电话(3181116),为作业机手提供机械转移、天气资讯、用油供应和零配件供应及农机维修等保障服务;成立党员机手帮扶队23个,为农村军、烈、孤、困、寡和打工等“六户”实行优先、优质、优惠作业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确保不误农时,努力提高规模化作业程度,加快农机作业进度。二、精心组织,全力搞好玉米机收跨区作业
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前考察秋季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签订作业合同,不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服务范围。8月初,组织兴业、强国、为民、建业等20多个农机合作社社长赴吉林省农安市、白城市、松原市、黑龙江省肇远、大庆、沈阳郊区、内蒙古齐齐哈尔市、保康市、河北保定、济南章丘等省市,实地考察秋季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积极与当地签订玉米联合机收作业合同62余份,合同派机500台。“三秋”期间,全区共组建26支跨区作业服务队,2200台(套)作业机械赴外省市参加秋季跨区作业,其中玉米收获机480台、深松机56台、秸秆还田机840台、播种机850台,实现跨区作业面积60余万亩,作业收入突破3000余万元,实现了秋季跨区作业新突破。
三、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和监管,努力提高秋季农机化生产水平
准确把握“三秋”期间农机作业高峰、农机事故易发、多发的规律和特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把农机安全生产贯穿于秋季农机化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农机生产安全责任制。同时,结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加强“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综合治理,加大农机安全宣传与教育,加强农机安全执法,依法查处无证驾驶、无牌机车、违规载人等违法行为,查处漏检漏审等违章机械63台,查纠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疲劳驾驶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20余起,排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38处,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四、加强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和深入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搞好全市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的意见》和市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牡丹区实际,科学制定了《牡丹区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意见》、《牡丹区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意见》和《牡丹区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农机系统干部职工,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造声势,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按照关于搞好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的要求,成立了以李冠华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李玉彬任副组长,管理、推广、财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农机户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为目的,对吕陵高新村等10个(穆李生态旅游村、司庄城郊区农机少不建农机大院)重点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逐一进行了落实,全部纳入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统一规划,为搞好农机大院建设,加强农机资产管理,建立完善农机管理服务新模式,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根据市局要求和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农机校为主体,抽调局机关和乡镇办农机管理人员23名,组织农机生产厂家和农机经销商13人,深入17个涉农乡镇办事处,利用农村集贸日,开展“从农机科技下乡活动”23次,出动技术宣传服务车40辆次,发放技术明白纸5.3万余份,以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深松整地作业、农机驾驶操作、农机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宣传农村干部群众22余万人次,播放农机科技光盘10余套,解答群众咨询1.2万余人次,培训农机从业人员1.6万人次,将农机科技送进千家万户,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推广应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一的认识,增强了自觉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造就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快了我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步伐。(李玉彬)
扩展阅读:开拓创新,强化特色,再创佳绩
开拓创新,强化特色,再创佳绩
在《高等农业教育》第十二届编委会议的工作报告
张玉龙
《高等农业教育》创刊于1984年4月。那是20个世纪70年代末,“文化
大革命”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备受摧残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正本清源、肃清十年浩劫的余毒、恢复招生办学、整顿和恢复办学秩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调整和优化专业与学科结构任务,高等农业教育还面临着如何快速满足农业生产对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迫切需求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为此,当时国家农业部教育司不失时机地于1983年初做出决定,在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成立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室,开展教育研究;同年末,教育司又决定创办、委托沈阳农业大学承办《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经过一段时间筹备,《高等农业教育》于1984年4月开始试刊,1986年正式作为季刊公开发行,1988年改为双月刊、每期80页,1996年增至96页,1998年又改为月刊。
过去的25年来,在农业部、教育部和辽宁省有关方面的领导与支持下,《高等农业教育》紧紧围绕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实际需求,坚持为高校领导、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办刊方向,强化特色,办刊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本刊创刊以来,已经经历了十一届编委会,也先后召开了十一次编委会会议。上一次编委会是201*年8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的,从那时起已经过了3年多时间,第十一届编委会已经完成她的历史使命。从总体上说,第十一届编委会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第十一届编委会的工作回顾与总结(一)编委会队伍扩大,作用越来越强
在第十一届编委会会议上,做出了吸纳四川农业大学和天津农业院作为编委院校,编委会成员单位高校达到38个,编委中校级领导占74%,有通联组的院校达到40所。编委会代表性、权威性有力支撑了《高等农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影响的扩大和发行渠道的通畅。
3年来,各位编委和编委单位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许多编委亲自为本刊组稿、撰稿,亲自过问订刊、学刊、用刊情况,组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各编委院校给予《高等农业教育》杂志以莫大的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华中农业大学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承办了上次和本次编委会会议;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等相当多的院校保持着较高的订阅数量;3年来还有25所院校在《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四封上做了介绍与宣传。另外,还有不少院校将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作为职称评聘、评优晋级等的必备条件,将《高等农业教育》当作中文核心期刊对待,这些在客观上极大地支持了《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的发展与提高。
(二)编辑部实力提升,工作尽职尽责
沈阳农业大学是《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的主办单位,目前,编辑部挂靠在了该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教研究所现有四大功能:一是研究所,研究职能,承担着一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二是学校发展规划办公室,行政职能,是学校处级单位;三是《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职能;四是“教育与经济管理”硕士点,教学职能,招收和培养研究生,201*年创建了“教育与经济管理”硕士点、现已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9名;201*年1月高等教育研究所又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四大职能统一为一体,体现了学校对教育研究、对《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编辑与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将《高等农业教育》期刊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阵地大力支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提高编辑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搭建了一个较高的工作与研究平台。编辑部的每位同志都身兼数职,他们以支持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己任,以提高刊物质量、水平为第一目标追求,以热情服务农业教育战线的领导、师生为最大快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承担着多方面任务,超额完成工作量,他们克服困难,无私奉献,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取得较好的业绩、好成果。
3年中,他们共获各级各类成果奖25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5篇。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年1月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201*年10月被评为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三)加强条件建设,改善编辑手段
最近几年,《高等农业教育》编辑部不断改进工作,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1)进一步强化了编辑部规范化管理。制定了《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编辑工作规范,分栏目明确分工,强化编辑责任制;建立了值班制度,做到保证每天都有专人解答作者和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不断完善《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网页,及时更新网页内容。使作者、读者通过网络能及时了解编辑、出版动态。
(3)编辑部完善《高等农业教育》稿件管理系统网络。网络办公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教育教学成果的时效性,扩大了来稿渠道,扩大了作者群、覆盖面和影响力。(四)办刊质量提高,指导作用增强
根据第十一届编委会议精神,编辑部对本刊栏目做了调整与完善,目前主干栏目有“高校领导论坛”、“教育发展研究”、“德育研究”、“学科建设”、“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外国教育”、“‘三农’问题研究“,数量增加到了13个。专题栏目的开设,增加了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突出了刊物的特色,增强了指导性。
为了提高刊物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编辑部就开设专题栏目在组织高水平论文上下功夫。3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办刊宗旨,坚持以“质量第一”为准则,努力组好稿、选好稿、编好稿。首先,紧跟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变化,主动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撰写专稿。其次,编辑部的同志还利用一年一度的“高等农业院校党建研讨会”、“高等农林院校校(院)长联席会”等机会,到会捕捉信息,选择访谈对象,约请领导和专家撰写高水平的稿件。据201*-201*年来稿统计结果表明,三年共收到高校领导、专家撰写的文章224篇,占来稿总数的22%;很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就高等教育热点问题专门撰稿,文章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理论上有深度、实践上可操作,三年共刊发此类文章70篇,占刊发文章总数的7%。
分析3年来刊发文章总体状况,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农业教育发展;(2)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3)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4)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刊载的文章的重点是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高等农业教育》杂志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五)社会影响扩大,学术声誉良好
3年来,《高等农业教育》杂志质量、水平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稿件来源扩展,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宽泛。
201*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首批出版规范A类期刊,《高等农业教育》名列其中。
刊物影响因子不断提高。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1*)》,《高等农业教育》201*年总被引频次1459次,影响因子0.689,5年平均影响因子0.607,其他指标也较往年有所提高。
另据“中国知网”统计,《高等农业教育》机构用户总计有2337个,分布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6个国家与地区。发行量一直维持在201*册。
另外,《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的作者群不断扩大,稿源充足。201*年8月-201*年8月,共收到作者投稿4335篇,其中电子稿3410篇,纸质稿895篇。201*-201*年两年共刊载各类文章688篇,粗略估计用稿率在20%左右。且稿源向多样化发展,除普通农业院校外,还有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高专等院校、部门。
25年来,《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始终牢牢把握自己的办刊宗旨,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可以概括为:(1)指导性,努力在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先导作用;(2)行业性,为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园地;(3)实用性,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加强合作交流信息,起到桥梁作用。在上一届编委会的领导下,应该说《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坚持了原有的方向,是发展较快、成绩较为突出的三年。
实践表明,《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的每一进步、点滴发展,都离不开上级部门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指导,离不开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同行和朋友的帮助,离不开作者、读者的关爱,更离不开全体编委会成员的通力合作、通联组的积极配合和编辑部同仁们的辛勤劳动,在此,让我以主编的名义、并代表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高等农业教育》第十二届编委会的任务、工作思路及展望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迎着改革开放曙光而生、和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脚步成长;未来几年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必然即面临着新的机遇、也会遇到更大的竞争和挑战。认清形势,确定目标,把握思路,统一思想,才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使《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有更好的发展。
(一)把握办刊宗旨,突出刊物特色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形势看,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有了巨大改变;办学规模扩大,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内涵建设上,更加突出质量、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及制度建设上。从改革角度来看,首先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依靠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次,是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实现方式,更加有效地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在学校治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员分类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建立退出机制,保障教师教书育人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体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调整院系设置使之更有利于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更符合学科成长和学科建设规律,更适合基层学术组织建设需要;机关部处调整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要合理划定校、院、系权责,改进管理、资源配置方式,完善学院决策机制、加强学院管理团队建设,农业院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等等,都可能是今后几年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今后几年《高等农业教育》要抓住机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抓住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大胆研究,勇于探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指导性、行业性、实践性特点,把更多的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广大读者,把精品文章奉献给同行,为农业院校领导、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在新的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
(二)坚持质量第一思想,强化服务理念
质量是一本杂志的生命线。《高等农业教育》杂志要始终坚持服务高等农业教育改革、服务广大农业院校师生的办刊方向,坚持“质量第一、要出精品”的理念、坚持“服务至上、立足长远”的思路。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专题栏目,选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那些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开辟和调整专栏;第二,要精心组织好稿件,选好稿,把那些有观点、有启迪、可借鉴的优质的文章奉献给读者;第三,要审好稿、编好稿,提高编辑与出版质量,要发挥编委会各位专家的作用、通过审稿提高稿件水平,要通过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制,推行规范化,认真把好“组稿编稿印刷发行”每一环节的质量关,少出差错、不出差错、出精品,决不为经济利益而粗制滥造;第四,进一步改善编辑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201*年本刊将部分使用沈阳农业大学出版部统一提供的稿件管理、编辑平台,这样既能有利通讯交流,又有利提高编辑工作质量。
(三)充分发挥编委会及通联组的作用,扩大刊物的社会效益
按着计划,在本次会议上将吸纳北京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校为编委单位。这样,《高等农业教育》第十二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将达到66人,其中名誉顾问6人,顾问10人,编委50人左右。编委会阵容强大,编委们大都是教育部、农业部和高等农业院校的领导干部。按着“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这将成为办好《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的基本条件。
第一,希望编委们积极撰稿。各位编委工作在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具体问题,既要不断的学习,更有深入的思考,当然还要决策,因此,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真知灼见,撰写的文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二,希望大家广泛组织稿源。教学研究是每一所院校科研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际工作的直接需要;因此,师生员工中蕴藏着巨大的做好教学研究、做好教育管理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希望各位编委、各位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引导,广泛宣传,为我刊提供更加充足的稿源。有了充足的稿源,才能做到精挑细选,也能出精品。
第三,希望组织好发行工作。办好刊物是为了应用。希望各兄弟院校继续做好订阅与发行工作,增加发行数量,扩大刊物的影响,使《高等农业教育》在服务于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决策与管理工作需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希望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任务繁重,困难也不少;《高等农业教育》要一如既往、坚持“大家事,大家办”的原则,靠我们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同心协力,相信一定能把她办得更好。本次编委会会议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把《高等农业教育》当作自己的刊物、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发现问题,收集反应,无论是本次会上还是会后,都要多提建议和意见。各位有什么想法与要求,也请不客气地提出来。编辑部会认真地考虑,尽其所能在工作中得到实现与体现。(四)更新观念,重视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根本。为此,我们编辑人员,一要更新观念,在思想上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增强竞争意识,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编辑工作;二是编辑部要安排好工作、组织好力量,强化责任意识;三是提高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要求。
办好《高等农业教育》期刊,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任务、责任。沈阳农业大学将一如既往,尽力给予《高等农业教育》以支持。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把《高等农业教育》办成独具特色、高质量期刊,使本刊在为发展农业教育科学、促进农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玉龙,沈阳农业大学校长,《高等农业教育》主编。
(载于《高等农业教育》201*年第一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 三秋农机化工作再创佳绩》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 三秋农机化工作再创佳绩: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