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听课记录

初中听课记录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8:14:55 | 移动端:初中听课记录

初中听课记录

初中英语听课记录

201*年5月25日,我们有幸来到宜州市三中参加了其英语教研组的公开课及其评课的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有宜州市三中英语教研组的成员和参与公开课授课的两位老师。本次活动我们首先先听取了两位老师分别上的两节公开课,课后,听取了其对自身的教学设计的讲述和反思,同时,也听取了其教研组给予她们的评课总结。以下就是此次两节公开课的听课记录和课后随想。

第一节课是覃老师教授自己本班学生的课。她讲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Unit10(Wheredidyougoonvocation?[1a-2a])。上课前,先是由其班级上某一位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其班上的学生朗读本单元的单词。上课时,覃老师先是简单的问候一下班上的学生。接着以一个问句(Doyouliketoplaygames?)引出她即将要做的的事。由一个简单的guessinggame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情绪。该游戏部分是由PPT图片一一展示的。对于这些表示各个活动的图片,覃老师采用了PPT的制作技巧,用矩形框遮盖一部分,再由学生去猜所展示图片所表示的活动名称,如果学生暂时答不出,则依次去掉遮盖部分,学生则可继续猜。通过这样的猜图游戏,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的热度。游戏中,覃老师一直用Whatdidhe/shedolastweekend发问,强化了学生开启对这个句型的记忆和初步认知。游戏后,覃老师讲述自己在此次五一假期的去向,一一皆由PPT课件展示,讲述完后转向学生,转问学生“Wheredidyougoonvocation?”开始了她课堂主题内容的导入部分。学生自由回答“Iwentto”后,紧接着又展示一些有标志性建筑的地方的图片,让学生以此为答案进行操练。操练时,积极变换操练方式,以“Wheredidyougoonvocation?”和“Whatdidyoudoonvocation?”为主要训练句型。在Pair-work部分,学生自行讨论后进行展示。每一组展示完,要求全班复述其对话,进行多次操练。关于句型在人称的变换上,是采用先询问一些学生的假期去向,在转问其他的学生,由其转述前面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引出人称变化的句型“Wheredidhe/shegoonvocation?He/Shewentto”。紧接着,展示班上其他老师假期去向的照片,有去阳朔参加summercamp,去参观museum,去NewYorkCity,参观centralpark等。展示时,覃老师一直用该句型发问,让学生边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回答,进行多次操练。在回顾其老师所去过的地方时,进行了这些新单词的朗读。此后到了AskandAnswer的Pair-work环节,同样跟上面的pair-work的形式一样,也进行了多次操练。自游戏环节开始到以上的环节,均是新语言的学习环节,主要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的新单词和主要句型“Wheredidyougoonvocation?Iwentto”。再接下来是课本内容的学习,先完成1a关于本单元新单词和短语的练习,对完答案后朗读2次。其次是1b的练习,根据录音内容完成相应练习。同时讲授到“Didyou”“Yes,Idid.”“No,Ididn’t.”和其人称转换时的学习与操练。当中覃老师先询问一些学生其假期去向,再用“Whatdidyoudothere?”从而引出“Didyou”进行询问,同时在转问全班时,转换人称询问,采用,之后又进行Pair-work操练部分。之后进行了另一个游戏环节,同样是guessinggame,进行对句型“Didhe/she?”的巩固。该游戏以PPT图片构成,共有9组,每张都有一个数字代表,要求学生选择某一张进行“看一看,猜一猜”的游戏,其中一个人表演,一个用“Didhe/she?”进行猜想询问图片展示的内容。游戏结束后,覃老师使用“Areyouhappy?”“Doyouwanttoplayanothergame?”“Maybenexttime.”等句子结束游戏环节。在接下来是完成2a部分,听完录音后进行答案核对。最后

的教学环节是复习总结阶段,将本节课所学的新单词和主要句型分别进行回忆复习,之后课程结束。

第二节课是兰老师的课,教授的是非本班的学生。而授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1a-2b])。在简单的日常问候后,她以“Doyoulikemovie?”接着由电影类型引入电视节目类型,采用谈话式和直观法导入。串联时先展示出图片,由WhatkindofTVshowisit进行发问,之后就进行各类TVshow单词的认知与学习,紧接着就是单词的操练部分,兰老师采用了全班、分组等多种操练方式进行操练。单词认知完后,进入巩固阶段,兰老师采用竞赛的方法旨在加强学生对各类各类TVshow单词的强识记忆。竞赛的形式是比一比,whoisfaster,先是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光头代表两个组,再让全班分男女两组,同时让学生辨析各类飞速闪过的图片代表的是那种TVshow,回答快者每回答对一个,可长一根头发,之后采取抢答的形式,奖励的形式一样,快者可以长一根又发。游戏结束后,由学生完成1a的内容,这个部分也是关于TVshow的,趁热打铁,旨在加强学生对刚学知识的认识,对完答案后要求全班集体朗读2次。了解完各类TVshow,老师以WhichkindofTVshowismyfavorite发问,让学生猜她最喜爱的节目,引出对各类不同节目的喜爱程度和原因。在表示喜好时,为激起学生认知感触,老师用不同笑脸表情跟喜好程度搭配,给学生直观地学习认知,增强认知形象感。之后,简单地进行喜好“对对碰”的认知环节,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笑脸回忆对不同喜好的表述,之后集体温习后进行朗读2次。认知各类不同喜好程度的描述后,老师以自己喜好cartoons为例,转问学生他们如何看待cartoons,从而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whatdoyouthinkof的句型,同时,让全班分为两组,以A、B角色互问答。之后转为全班问,某一学生回答。同时,老师展示带有不同类型的TVshow的图片和表示描述喜好的笑脸表情,让学生学会自由描述对某一TVshow的看法,同时朗读每个句子2次。然后进入到Freetalk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对话,以Whatdoyouthinkof?Ithem.Why?Becausetheyare为框架,学生讨论后进行小组展示。这一环节后是ListeningPractice环节,让学生听完2次后师生一起对答案,完成1b,2a,2b,其中在完成2b的对话填空时,又复习了各描述喜欢的词,还学了新词,同时朗读该对话。完成Listening练习后,进入到talkaboutsomepeopleintheclass的任务。经兰老师示范后,由学生自由练习。由Whatdoyouthinkofher/him?Iher/him,becausehe/sheis为框架,由学生完成对他们班英语老师的对话讨论后,进行小组展示,展示期间由老师转问,全班转述。最后进行课后复习总结环节,罗列出所学句型和关于TVshow及喜好的词,然后结束本节课程。

以上就是听课时对两位老师具体的上课过程的粗略描述。从个人观点上来说,其上课各有千秋,同时不足之处也有存在。

首先,先是覃老师,她的设计思路是对过去式的巩固,以谈论假期安排为主线,通过游戏活跃气氛,从日常词汇开始,提问让学生回想过去的事情,让学生能够用已学语言进行交流。引用学生所熟知的老师,激起学生兴趣,引出新词汇,再进行操练。整体上,教学环节上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设计总体还行,体现循序渐进的院长。在对单词认知与学习设计上,尤其是在动词词组的处理上有新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在对句型学习上,采用教师自述采访学生转向学生的模式,加强对过去式的巩固。在游戏设计上,对图片的处理有创意,整体游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句型的学习巩固的初衷是正确的,注重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积极性。在对各环节内容操练

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反复操练的原则;采取一般性、直观性和游戏式的方法;操练方式以个人、两两、小组和全班相结合,总体达到操练的目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课前学生自主预先朗读单词的形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体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当然,没什么事情可以尽善尽美,本节课仍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覃老师在教学时稍有紧张,使得整节课略显缺乏激情,各环节衔接不够,备课不够充分,课堂设计和课堂安排安排不够恰当,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听力部分操练不够,使得最终没能完全达到教学设计目的。在操练上,反复操练次数太多,稍显枯燥乏味,其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没得及时纠正;游戏环节上,过度注重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操控不灵活,使得游戏时间太长,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开展。

反观兰老师,她的课程内容旨在学生可自由评价人与事物。整个教学设计上分四大环节,采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容量泛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设计安排较为合理,时间安排恰当。在单词学习上,由电影引入TVshow,引入游戏巩固新词,加强学生强识记忆效果不错。前部分,在对喜好程度描述词的认知上,通过直观脸部表情增强形象感,加深学生记忆,效果佳。引入Whatdoyouthinkof句型时,先是教师自我感受到采访学生转向学生,在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同时也加强了转述句子的能力。而在Freetalk的环节,采用自由表述的操练方法,在句型已认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在ListeningPractice环节,完成练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播放磁带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播放2次,起到训练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在提升能力拓展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谈论关于某人的评价及其原因,促进学生体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思维。整体课堂,虽然上的课并非本班的学生,但在兰老师良好操控课堂,与学生能关系融洽,教态亲切,语态充满激情与自信,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都能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进行合作讨论,课堂情绪高,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展演效果明显,充分的现出教师良好的教学水平。因此,我较为喜欢兰老师的教学方式。

虽然两位老师在此次教学课堂结束时均为完全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情感目标也不是很明显,感染力稍有不足,语音方面部分尾音存在太重的问题,但以其刚入教师行业不久的条件下,她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仍较为扎实,能力良好,在教学目标上,把握性还行,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同时,均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上设计了大量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思想情感;重视了语言情景的创设和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语言创设了较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在多种操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听、说、读等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了扎实灵活的语言操练,从课文的整体着眼,通过情景并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操练新词语和新句型,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式多样,同时也注意了操练的速度、节奏和密度;强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真实交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节约时间,提高其利用的主动性,等等。

扩展阅读: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1、新闻两则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刘胡兰宁死不屈。

☆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二、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毛泽东《七律长征》)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主持人:看来同学们课后下了不少功夫,一个个成语后面都有一段战争故事。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看谁又能说的多。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主持人:好,名人们对战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对这些名言需要反复体味,才能领略他们思想的精髓。〔评委打分〕

三、战争预测,你说我评。四、拓展延伸。

请你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评:一场学生为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一,巩固了单元的学习成果;其二,增长了学生的见闻,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生活;其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9、老王

一、导入。二、设问导读。(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杨--钱钟书--《围城》。2、生读课文。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1、中国石拱桥

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30、诗四首

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三、研读与赏析。四、齐背课文

【评: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1、藤野先生

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列夫托尔斯泰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二、整体感知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4)长相: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3、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这一段呢?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又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他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对他的形象又有认识,同时也是过渡段。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评:紧抓住描写手法的运用来教学是教师着重强调,通过对比让学生很容易地找出托尔斯泰的特点。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似乎少了些。可以将更多的主动交给学生,当然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老师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

海燕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研读赏析(以下问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明确)

1.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文章还对海燕所处的典型环境即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进行描写,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品按时间的变化,写了“暴风雨就要来啦”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自然景象。这三个不同景象的变换表明了形势的愈益险恶、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海燕的英勇顽强的崇高性格和坚定乐观的英雄气概在景象的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烘托和显现。环境描写还给作品带来浓厚的抒情气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2.课文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明确:这些海鸟心惊胆战、张皇失措、自私、逃避现实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1905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对比烘托出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除象征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外,本文还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理解体会其表达作用。

(1)在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明确:比喻和拟人。从形、色两方面生动形象地突出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善战的姿态。(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比喻、拟人、反复。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显示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三、体验反思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从勇敢的海燕身上是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呢?

要点:我们应像海燕那样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勇敢地顽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四、布置作业

请课外阅读现代作家郑振铎散文《海燕》并思考文后问题。

【评:这是《海燕》的第二课时,文章的教学充分吸取了前面教学的得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师生的互动也更强,问题的设置上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接近生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创设情境,激情入题二、说文解字,扫清障碍三、感知内容,探究写法。1、对内容的把握。

文章写了过去的罗布泊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而现在胡杨林死亡、寸草不生,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痛惜之情及对悲剧制造者的人的愤怒之情。

2、对语言的积累。

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例如第13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用是表现罗布泊终于消失的遗憾。

(2)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罗布泊拟人化,如“那奇形怪状的枯枝求救之手”“站在罗布泊边缘痛苦与无奈”赋予了人的感情,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3)排比手法:连用四个“盲目”,三个“救救”等都强烈的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3、对写法的感悟。(1)对比手法的运用:

以往的优美的罗布泊与现在的悲惨的罗布泊对比:表达了对人类破坏行为的憎恨。胡杨林前后的不同,作用同上。(2)一系列数字的引用。

11、12、13段的数据,说明破坏很严重。四、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通过学习,明白了哪些你预习中不明白的疑难问题。还有什么疑惑?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写倡议书,可以写罗布泊的自述等,形式不限),抒发自己的心声。

【评:本课的教学继续升华了前面的交流经验,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完全是让学生为主唱了一出戏。教师的点拨也很精当,一句话切中要害,言简意赅。】

醉翁亭记

一、第三段释义讲解

1.学生逐句翻译,教师点拨。

2.本段共四句话,一句话是一幅图画,给每幅图起名字。明确: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

3.滁人游图中共写了哪几种人?太守宴图中有哪些佳肴?众宾靠什么欢?太守醉图中,太守的神态怎样?4.本段写的什么?

明确:滁人、宾客、太守游山饮宴场景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二、第四段释义讲解

1.学生逐句翻译,教师点拨。2.宴饮结束就要“归”3.本段点出了三种“乐”,分别是什么?这些乐中谁的乐境界最高?为什么?明确: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衬托: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4.太守一词全文出现了九次,直到最后才道出它是谁,揭开谜底。5.纵观全文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包含哪些方面?明确: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其乐”,自己虽被贬滁州,但经过自己的努力,使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纵情山水,作者为他们的安乐而感到快乐,为经过自己的励精图治达到政通人和的地步而感到快乐。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本文中心思想把握两点:①作者借山水之乐派遣内心的郁闷②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三、学后总结1.古今异义词2.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3.“而”的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二4.判断句“者也”

【评:中规中矩的一节文言文教学课。基础知识是落实到了实处的,没有花哨的形式与复杂的互动环节。但是学生是真正能够学到知识的。尤其是最后的总结部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让学生有的放矢。】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听课记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听课记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听课记录》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716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