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

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8:24:52 | 移动端: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

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

整合力量资源拓展服务功能鄞州区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自201*年下半年以来,为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我区在钟公庙街道、五乡镇等地尝试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周永康和中央综治委委员、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我区在总结经验、深入调研、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决定从有利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有利于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能,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特别是对“社会人”的管理服务的角度出发,有机整合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按照“一体化”管理、“窗口化”办事、“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运作模式,全面铺开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把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打造成集社会管理、信访稳定、平安建设、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运作的工作平台,努力探索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主要做法:

一、强化保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今年2月6日区委常委会专题进行研究,决定把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点工作和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全面推广钟公庙模

式,要求今年全区60%的镇(乡)街道建成一体化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201*年底100%全面建成。为加大推进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公安分局、区综治办、区司法局、区信访局、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也由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时间进度和工作成效。同时,明确区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指导和支持镇乡(街道)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2、加大经费投入。区财政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补助,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凡新建或者改建后的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经验收合格的,每个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15万元;达到市级示范要求的,每个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30万元;达到省级示范要求的,每个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50万元。各镇乡(街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加快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建设。目前,各镇乡(街道)已投入经费1200余万元,基本建成的有4个,在建的4个,筹建的7个。

3、严格考核督查。区委、区政府将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列入科学发展观竞赛内容,并作为今后两年平安、综治考核的重点内容,作为年度综治工作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同时,区综治办对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运行情况、工作成效,坚持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对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进行表彰奖励,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和责任查究。

二、统一标准,规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内容

1、明确组织领导体制。在整合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等力量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定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由镇乡长、街道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政法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并根据工作需要设若干名副主任,如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综治办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安监所所长等。此外,为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畅通工作运行渠道,形成工作合力,赋予了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相应的任务分流指派、力量指挥调度、工作检查督办、考核奖惩建议等职权。进驻中心的各职能科室和基层站所也对窗口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授权,防止“两头办理、体外循环”的现象。

2、规范整体功能布局。按照能集中尽量集中的原则,统筹抓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凡是新建的和有条件进行改建的,功能区原则上要集中,进行整体功能布局,受客观条件制约,确有难度的可就近布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原则上划分四大功能区。一是公共服务大厅。主要以窗口服务的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使群众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做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具体进驻公共服务大厅的窗口,由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按照“应进则进”、“能进则进”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镇(乡)街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落实。二是信访接待区。主要用于日常信访的接待、受理、办理和领导干部接访,包括接待受理室、候访室、领导干部接访室,具体由区信访局指导各镇(乡)街道抓好规划建设。三是社会矛盾联合

调处区。主要用于各类社会矛盾的联合调处,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等各类调解力量统一进驻,并提供各类维权服务,具体由区司法局为主协调指导各镇乡(街道)抓好规划建设。四是集中办公区。主要是为进驻中心的有关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提供集中办公场所。

3、完善管理服务功能。一是强化信访接待服务功能。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天天接访”制度。专门在中心信访接待功能区设立领导接访室。由镇乡(街道)党政领导、中层干部、综治办人员组成若干个接访组,每个工作日安排一个组在领导接访室接待群众上访,并明确首访领导为该信访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程协调、包案到底,确保接访做到“定时、定人、定点”。对有条件的镇乡(街道),还要求设立一间“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心理咨询师对老信访户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纾解症结,推动信访积案的化解。二是强化社会矛盾联合调解功能。整合调解资源,推进整体联动,在镇乡(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下,以人民调解为主线,根据需要引入治安调解、诉讼调解、劳动仲裁以及其它相关专业(行业)调解,形成社会矛盾联合调解合力,与此同时,推广“1+X”模式,即由专职调解员、有关部门兼职调解员、区联合调解“专家库”的行业专家和聘任调解员(老干部、老党员、老娘舅、老外婆)等建立调解小组,建立联动调解机制。三是拓展管理服务功能。在必须落实原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访、警务、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等进驻部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吸纳与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比较密切的民政、城管、工商、质监、食监、基层法庭、基层检察室、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工青妇等力量联动开展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依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积极推动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和机制向村、社区和网格延伸,与社区服务中心等平台和机制相衔接,指导村(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每家每户。

三、健全机制,确保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运作

1、建立健全中心“六联”工作机制和“五办”工作流程。为实现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与全区和镇乡(街道)全面工作的对接,充分发挥协调、督导各部门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中枢核心作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联动工作体系,确保中心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地运行,我们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勤、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便民实事联办”六联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了“五办”工作流程,一是直办。即进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大厅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能够独立直接办理的事项,包括有关政策的咨询解答、具体服务事项等。二是转办。包括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转办和进驻部门转办两种形式。进驻部门窗口接群众服务诉求后,如管理承办权限仍在原单位的,履行备案记录程序后,可由窗口转报本单位主管,由本单位具体承办人员办理。三是协办。指群众服务诉求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统一协调,联合协同办理,以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催办。对承办事项已临近办结时限,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提醒承办工作人员加大办理力度,确保按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承办件。五是督办。对现承办部门超时未办结事项或群众评议不满意

事项后,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调查核实属承办部门责任的按规定查处同时,督促其尽快办结或重新办理。

2、建立健全中心“五项”工作制度。一是形势分析制度。坚持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每月一次分析辖区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形势,重点是分析当前社会管理和维稳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社会管理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信访事项和不稳定因素;二是联席会议制度。中心每月一次召开联席会议,重点是分析当月中心运作实际效果,存在的需要重视和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部署中心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三是工作例会制度。镇(乡)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每月一次召开由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例会,重点是分析区域范围内社会管理工作形势,协调研究解决有关突出问题,部署重点工作;四是情况通报制度。中心每月一次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一次通报,肯定成绩,指出问题,落实整改,提升效能。五是交流协作制度。入驻部门、窗口或有关成员单位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需要其他部门重视的问题和配合的工作,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联络沟通协商或者提请中心主任、副主任进行协调,努力从源头上减少问题隐患,更加精细、更加周全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环境。

扩展阅读:xx镇201*年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中共汪家镇委员会汪家镇人民政府

201*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201*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以全域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幸福新南溪为抓手,按照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五区一高地战略思路和镇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强镇、生态立镇、和谐稳镇的发展战略,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扎实推进平安汪家,深化平安建设,狠抓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突出要素的集成、机制的整合、手段的创新,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汪家镇经济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步伐,实现我镇治安环境向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全力创建平安汪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党委、政府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列入年度中心工作,建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镇党委书记邓小蓉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古淼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级各单位、部门,村(社区)常干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于社会管理办,由办公室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日常事务活动的开展。统筹协调和推进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建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充分发挥镇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合理配党政部门社会管理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各自为战、多头管理、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要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社会管理同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空间,形成政府职能机构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努力降低社会管理的行政成本和总成本,形成全镇参与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工作措施

(一)设立社会管理服务专项工作推进组

一是调整镇机关机构设,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推进组,设一办两组四中心:党政办、驻村工作组、中心工作组、便民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满足镇、村(社区)职能转变后的工作需要。对6个村和一个社区阵地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在6个村和一个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和社会管理工作站,设立了8个规范化的调解室,进一步改善了我镇、村(社区)阵地条件,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树立了镇村(社区)干部的新形象。二是科学界定各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能任务,将公共服务事项更多地委托给村(社区),把人、财、物集中到村(社区),给村(社区)更多的资源和开展工作的空间。三是建立有利于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的考评体系,推动镇、村(社区)职能和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就业和

社会保障服务以及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服务。

(二)成立为民服务专项工作组

一是成立驻村工作组,建立镇、村、社三级联动社情民意反馈网络,拓宽社情民意信息征集渠道,开辟出一条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绿色通道。二是完善驻村工作制度,扎实为民服务。驻村干部做到村情掌握上六必知,下村要求六必到,联系群众六必访,任务执行六必办,工作纪律六必禁。三是突出两下,切实为民服务。一是下访寻问题。驻村干部每天进村入户,寻找产业培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和谐稳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台账。二是下村解难题。每位驻村干部每周分别到所驻片区开展工作处理问题3天,每周五下午召开交流会,负责收集和转接农民群众需上级审批或终结办理的各项事项。将领导、包村干部、村(社区)干部联系电话印发到每个农户,群众有事,电话一打,干部到家。

(三)成立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组

一是按照全域推进,分类实施,转变职能,调整优化内部机构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考评体系基本模式,充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权随责走、权责统一、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三是提升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在村(社区)根据试点建立的调整优化组织构架、搭

建综合服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提高村(社区)自治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构建考评体系基本模式,设社会管理工作站、便民服务工作站,强化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推广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建立以人、地、物、情、事、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村(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村(社区)资源,科学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实现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四)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坚持党政主导,健全常态机制,规范衔接联动,破解疑难矛盾。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延伸调解网络,夯实基层基础。规范和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加强镇、村(社区)大调解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村(社区)基础信息台帐。深入推进大调解七进活动,健全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受理、研判、预警和考评督导机制,推行层级管理,规范联动调解的工作流程、对接程序和效力确认制度,健全信访调解对接、检调对接等机制,就地、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五)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治安重点地区全面排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面达100%,对排查出的治安重点地区,全部登记造册,落实整治方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和期限。二是加大整治突出治安问题。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制贩毒品、拐卖人口等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得到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发案明显下降,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力争不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有影响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三是形成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经常性的滚动排查、各部门协作配合、经费保障、宣传教育等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排查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六)加强舆论宣传

在三月份综治宣传月宣传活动中,全镇共悬挂横幅10幅,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张贴标语5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逢场天、重大节日大力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宣传,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利用宣传车、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至目前,全乡共悬挂社会管理创新条幅4条,粘贴宣传标语63条,印发宣传资料1200多份,利用宣传车、广播宣传30余次,我镇现有固定的不锈钢宣传栏、展板、公示栏35张,做到显要位和公共场合的全覆盖,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也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七)严格工作考核

年初与各村(社区)、单位部门签订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将其纳入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作为相关责任干部的重要考核依据。三、工作成效

(一)网格化管理有序推进

我镇建立了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社区)管理基础。全镇共分基础网格11个,单元网格83个,网格点108个,网格管理员143人。制定网格化工作职责制度、工作台帐、服务事项、联系卡、公示牌,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房、事、物全部纳入网格进行了管理,夯实了村、社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二)社会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3.推进村(社区)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社区)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一是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应援尽援的原则,今年以来我镇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件。二是针对我镇突出的三留人群(即留守儿童、留

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情况,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研究留守老人、儿童工作机制,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做好三留守人员的台帐建立,做到心中有数。实行动态管理,在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对留守家庭、留守人员存在的入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生产难等各种问题,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特别困难的落实专人帮扶。三是建立便民服务卡,与办事的老百姓进行点对点的对接,让老百姓知道找谁、怎么找以及怎么办事。(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网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出成效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3.把社会管理创新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坚持以制度管人,以活动促作风转变,提高了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一是多渠道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通过机关干部每月5日机关学习,村(社区)干部定期交流汇报、述职述评、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将专家请进来讲,镇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将党课等形式,我镇党员干部群体的能力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把队伍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求机关、村(社区)干部每季度上交一次民情日记,由专人审查盖章后返回。印制了党员管理手册。设立了投诉电话和信箱,接受社会监督;进行公开承诺,接受舆论监督。三是加大对70岁以上老党员的关心关爱,我镇从今年开始,每年对70岁以上老党员,经民主评议合格后,给予200元/年〃人的补助。四是设立党员示范岗,营造全镇创先争优党建工作氛围。

(五)大调解工作出亮点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镇将具体调解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协同配合处理一些复杂难题和老大难问题,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我镇还着力巩固和整顿了11个人民调解委

员会,形成一村(社区)一调解委员会的良好局面,每个调委会都选聘了2名专职调解员,充实调整了22名义务调解员和11名义务纠纷信息员。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作用,排查反馈存在基层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信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从而形成镇‘大调解中心’村(社区)调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各村(社区)每半月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并就排查情况加盖村民委员会公章后上报镇大调解办公室,由办公室人员对上报情况进行梳理汇总。

经过全镇各级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共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3件,成功调解92件,调解率100%,成功率为98%以上,其中镇调解中心和调委会受理12件,调处了12件,转村(社区)和部门解决10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112人次,处理信访维稳纠纷2件。全镇无因民间纠纷引发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发生,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的稳定。对较大的纠纷,实行领导包案,部门协调配合,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信访维稳工作见实效

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对全镇的信访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地毯式排查,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召开专题信访工作会,针对信访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多方协调,千方百计化解信访疑难问题,截止目前共化解积案3起,,接待来访群众112人次,其中初访74人次,重访12人次,收到来信26件,其中12345市民热线7件,

上级交办3件,督办2件,回复率达100%,办理满意率98%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数量有了明显下降。我镇不断完善领导包案,下访、接访、回访制度,落实领导轮流值班制度,要求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各村(社区)、镇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各站、办(所)负责人要24小时开机,建立畅通的信息排查上报机制,保证信息畅通,遇到紧急、重大信访信息,必须做到随时收集、随时报告镇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近期的努力,尽管我镇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工作中,我镇将着重把落实社会管理创新与打造服务型政府有机结合起来,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出一批在全区有影响的创新成果、特色亮点和精品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管理创新,在人民调解、安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确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产业、生态、和谐新汪家做出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面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模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27934.html